说到用典故,《泼墨》这歌怎么样呢?

Checkmate-avatar

Checkmate

2022-06-30T16:18:09+00:00

我初听觉得堆典太过 听了几遍似乎明白 “一纸清白,万种心痕。” 也就接受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7/08/-cckxQ2q-9ifkZdT1kShs-1my.jpg[/img]
Checkmate-avatar

Checkmate

转自[url]https://www.zhihu.com/answer/40735272[/url]

周华健:“我发现rap尤其是比较说唱的歌里面,常常会出现一种模式,很成功,是我们原来那个主歌副歌这样子的情歌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就是常常很喜欢把名词摆在一块,然后突然呢,你不用解释,你就会有一个,你就会领略到一个你的感受的效果。”
这就是《泼墨》这首歌的由来
Checkmate-avatar

Checkmate

张大春:“我还记得我在打造这个结构的时候, 我手上已经有将近我估计是四百个词。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自己要写这个?我就突然想到了那两个词,一个词叫‘战国策’,一个词叫‘种树书’。我们知道这个秦始皇‘焚书坑儒’,他大概只有几种占卜的书没有烧掉,医药的书他没烧掉,星象的书没烧掉,另外就是种树的书,就是植物栽植(的书没烧掉),你知道这样的话国家才能发展农业嘛哈。“种树书”是一个意象,它恐怕是跟自然,或者是跟回到自然,或者是跟永续自然,最根本的一个做法,就是说我必须把这个知识传递下去。种树书的概念就跟这个战国策的概念是不太一样的。 。。哪怕没读过战国策的人都会感觉,这战国策大概是打仗,或者是这个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冲突。好了,如果战国策这个意象也存在,‘战国策换种树书’,那么就是说,我们应该留下来什么样的知识?或者说我们争取成为一个知识人,花了多少心力多少努力,到最后,我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说不定是种树书,是维持人和自然,或人跟天然,一个更紧密而且具备知识性的关系。所以有了这一个我把战国策中间加一个‘换’字,那么种树书连起来 ,这个整个歌的精神就出现了。不论他是在描述对于历史的感慨,或者是描述文人的自我的放逐,或者是对于这个大时代的某一些这个不可承载的这种压力,最后传达那一个讯息,就是‘一纸清白,万种心痕’,回头还是要问自己,我的理想世界是什么?”
Checkmate-avatar

Checkmate

紧接着,张大春老师谈到了关于用典的问题,他说:

“比如说李白月,张良椎,李白跟月的关系,张良跟那个大铁锤的关系,那这个必须是要有门槛才能进入。可是,如果不采取这样精简的方式,我们很难去把一个比较广陌的,比较庞大的,甚至是比较浓郁的历史氛围,做更细致的这个呈现。反而在这个时候,利用文言文的语感,利用那种凝练浓缩的语感,抽离出所有可以说不必要的形容或者是动作, 你只要明白了典故,你就能完全理解他的情感。。。(歌词里用的典故)如果不知道当然就很困难,可是我们现在的人采取各种工具去理解这些历史的背景都是很方便的。 那个手机就可以搜到陈抟是怎么回事,立刻一个历史的大画面就展开了。当我们听到了‘一纸清白,万种心痕’,大概就会知道,喔,原来一个人追求非常简单而明朗的生活,是要经历过非常多复杂的挫折的这个人生的考验,很难得的是一种清白,那必须要透过万种心痕,才能够去体会,才能够去捕捉。这个时候,我想歌词就会跟读者,或者是听众,不会太有距离了。更何况华健还有非常好的旋律,非常动人的节奏。”
chrollo-avatar

chrollo

这张专辑的歌我都很喜欢
属于进入数字时代为数不多我完整收藏的专辑
FraGrantGas-avatar

FraGrantGas

用琳琅满目形容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