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tal
2021-02-13T01:41:46+00:00
[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13.png[/img]赵老师真的有东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janeZ1h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ho7fZ1i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iqrjZ1i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kzraZ1h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k7y0Z1h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jhzoZ1jT3cS1t0-u0.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jv38Z1hT3cS1t0-u0.jpeg[/img]
[s:ac:吻]今年就教你什么叫做不快乐,赵本山最多是5层,春晚已经上了平流层
人民的春晚变成政治的春晚 你觉得为什么不好看了呢?
[quote][pid=493590066,25563314,1]Reply[/pid] Post by [uid=61529731]全明猩之夜[/uid] (2021-02-16 09:51):
[s:ac:吻]今年就教你什么叫做不快乐,赵本山最多是5层,春晚已经上了平流层[/quote]教育百姓能让上面乐呀,领导快乐就是我快乐,这波央视在散逸层
赵本山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师。他厉害的一点,正好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春晚小品糟糕的一点,就是节奏感好。以前的春晚小品,也有鼓掌的,在很爆的包袱儿响起来的时候,间或也有叫好的,但很稀缺和节制,也不影响节目的节奏。但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领掌员和领好儿员的审美突然通货膨胀了,经常有些不那么可笑的包袱儿,都会人为地鼓掌,稍微说点儿不好笑的押韵的三句半,底下就开始叫好儿。不但让观众尴尬,而且演员往往还得人为地停顿下来,甚至为了下一个包袱能同样爆,只能声嘶力竭地搞廉价掌声军备竞赛,整个的节奏又浮夸又中断。
但是,相比而言,赵本山无论是在小品表演还是电视剧中,都非常地注意节奏的顺畅,语气的自然,不刻意停顿或者提高分贝来强化舞台效果,但舞台效果反而更热烈,这就是功力强所以沉得住气。这一点,在于谦的捧哏艺术中也是相当有体现的。
但跟很多朋友不同的是,我不太喜欢《卖拐》系列以及白云黑土的那些系列作品,一来从《红高粱模特队》开始,连赵本山这样的大师,也一定程度上不由自主地服从于春晚越来越要求的笑料密集、笑声爆裂的恶性需求,所以他后来很多作品开始有一种网络段子堆砌感,他自己为了这些段子能响,也会在重点梗处开始“要菜”,整个作品下来,感觉没有结构。当然了,毕竟是超级大师,即便是这样的作品,大家也还是津津乐道,现在还有很多梗成了全社会的流行语。
我自己最喜欢的赵本山作品,其实是1996年的《三鞭子》,由赵本山、范伟和李海表演。赵本山演一个很耿直的山区老农,李海演一个下乡查看路况的新任县长,范伟演县长的很势利眼的司机。这是个歌颂好干部的主旋律作品,有常见的误会场面和误会解除之后的煽情桥段,但越是这样的题材,如果能仍然演出很好的喜剧效果,越是见演员和编剧的功力。赵在里面的表演非常松弛,连里面一些即兴的口头语甚至口误,都显得那么自然。
这个作品的本子写得也好,即便是歌颂县长,他身上也仍然能出一些笑料。我最喜欢里面一个梗。就是这个县长在透露身份之前,一直很低调和朴实,反而是司机特别耀武扬威,但赵本山因为有眼不识泰山,所以之前狠狠吐槽了一下村里的路况和县里的不作为。后来,发现是县长的时候,也有一些老农震惊和感动之余,热泪盈眶握住县长手的俗套桥段。这要是放在这几年,《艺术人生》的BGM就该响起来了,全场观众逐渐爆发出令人不知所谓的热烈掌声,县长该用高八度的声音开始发表演讲。而《三鞭子》不是这样处理的。赵本山眼含热泪握住县长的手,不知所措地说:“县长,刚刚我跟你说的那些话,千万千万……”县长很大度地大手一挥:“没关系!”赵本山这句接的时机别提多舒服了:“不是没关系,你得往心里去啊。”之后十五年,春晚舞台上再没这么好的包袱儿了。
想来想去,感觉还是后来的导演太小看观众了,总是怕观众接不住梗,怕观众笑点高,像完成KPI一样追求总笑声量。搞来搞去,笑声量没上来,骂声量超额完成了。
现在的春晚语言节目就是这次孙涛小品里说的“音乐喷泉”就是上次沈腾小品的“慰问病人”,就是孙涛小品里提意见那个领导,就是19年孙涛小品的扶贫办主任
郭德纲也说过:说相声都来教育人了,还要学校干嘛…?
赵本山同志思想觉悟还是不行啊,春晚怎么能只想着逗乐呢?
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利用春晚这个宣传舞台,创作群众满意寓教于乐的小品[s:ac:哭笑]
以前的小品也是带教育的,带讽刺的,他之前也有虾扯蛋。
[quote][pid=493590922,25563314,1]Reply[/pid] Post by [uid=38247542]Arven90[/uid] (2021-02-16 09:55):
政治不背锅,主要还是创作水平不够[/quote]幽默不等于讽刺,但是幽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讽刺,既要幽默又要歌功颂德,的确对创水平的要求很高,绝大多数创作人员的水平的确不够,包括当初那些经典作品的主创人员。
[quote][pid=493591146,25563314,1]Reply[/pid] Post by [uid=60267232]智圆行方[/uid] (2021-02-16 09:57):
赵本山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师。他厉害的一点,正好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春晚小品糟糕的一点,就是节奏感好。以前的春晚小品,也有鼓掌的,在很爆的包袱儿响起来的时候,间或也有叫好的,但很稀缺和节制,也不影响节目的节奏。但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领掌员和领好儿员的审美突然通货膨胀了,经常有些不那么可笑的包袱儿,都会人为地鼓掌,稍微说点儿不好笑的押韵的三句半,底下就开始叫好儿。不但让观众尴尬,而且演员往往还得人为地停顿下来,甚至为了下一个包袱能同样爆,只能声嘶力竭地搞廉价掌声军备竞赛,整个的节奏又浮夸又中断。
但是,相[/quote]审美通货膨胀和鼓掌通货膨胀说的太好了
[quote][pid=493591192,25563314,1]Reply[/pid] Post by [uid=1764443]蒙奇·D·路飞[/uid] (2021-02-16 09:57):
郭德纲也说过:说相声都来教育人了,还要学校干嘛…?[/quote]相声只要说好捧哏的爸爸吃屎捧哏的老婆偷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