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个up主视频下面的评论,我觉得点评的太精彩了,而且这个总结还是6月19日写的:
从姜萍的事情,可以看出不同群体思维方式和利益追求是矛盾的。 很多时候事实在社会中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前的表象是否能满足群体的需求。
比如某些大学官博,数学教授之类因为心态是高位者,没有啥利益相关,偏向于鼓励赞同,显示出自己的慷慨大气,即使后面被锤,也可以表明自己只是受到蒙蔽。
中间者或者较真者,或者说按之前的认知他们对这个奖也会有点赞同的群体,会觉得事件挑战了他们的认知,出于思维习惯,会寻求证据推断,于是这个群体有些人得出这件事造假的观点,试图摆他们找到的证据,并试图推广,引起对真相细节的讨论,然而这种想法恰恰是对人性的不了解。
他们试图推广观点的对象,即距离这方面最为遥远的群体,或者根本不认为自己能和这种奖有什么关联的人,则内心是渴望这件事情是真的,这会给他们带来一种逆袭的快感,有一种终于将知识高位者才在脚下的快感,这种心态很多时候和追偶像很像,特别是追那种养成型偶像,终于逆袭登上大舞台,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类似。这个群体追求的是认同大于事实,真相其实不重要,关键是情感共鸣,即使事情不真,但是只要是表象是能让他们受到鼓舞,那就不应该揭穿,而是继续维持,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样才是最有益的,这样才能鼓舞到更多的人,这样才是让最多人得到最大利益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