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shinator
2020-05-20T13:45:05+00:00
由于文本量较大,将分段在楼层中发出。
视频链接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t4y1C7v4[/ur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开始观看文章之前,请先看看这张截图,其中藏着一个彩蛋,你看到了吗?文章的最后,我们将会为你揭晓彩蛋的答案。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9hcgKuT3cSsg-g0.jpg.medium.jpg[/img]
1830年7月25日法国查理十世颁布敕令破坏了1814年《宪章》的精神,劳动群众和自由资产者对此十分气愤。当天下午,反对派主要报刊的编辑和记者在《国民报》编辑部集会,起草抗议书。他们拒绝承认解散议会,宣布政府已经失去合法性,但并不否认王权。
27日,几千名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军警发生冲突。
28日黎明,起义开始。工人、手工业者、大学生和国民自卫军建筑街垒,夺取武器库,攻占市政厅。群众抗议演变成了真正的武装革命。
31日,路易•菲利浦在拉法耶特陪同下,手举三色旗出现在王宫的阳台上,接受摄政官称号。巴黎成立新的君主立宪政体政权。
Elysium:希腊神话中美丽富饶的理想国。 elysium 位于西方世界的尽头,通常翻译为“极乐世界”,相当于宗教神话中的天堂。游戏采用Disco Elysium这个名字,寓意瑞瓦肖是乌托邦的“极乐世界”还是寓意反乌托邦?看看一地鸡毛的瑞瓦肖,也许反乌托邦更接近游戏本意。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32pK1sT3cSsg-g0.jpg.medium.jpg[/img]
“我们经常说ZA/UM是源于爱沙尼亚塔林的一场文化运动。但我有时候会觉得,‘文化运动’这个词太浮夸了。”
《极乐迪斯科》的创作者ZA/UM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采访视频:)
《极乐迪斯科》100万的词汇量,包含了文学、哲学、政治等海量的知识与信息,完全称得上“文化运动”这个词。
'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great people that came before us: Ilya Repin, Vladimir Mayakovsky, Viktor Tsoi, and Marx and Engels for providing us with political education. '《极乐迪斯科》游戏制作者ZA/UM的获奖感言。
这段话译成中文,大意是:我们感谢所有伟大先哲带给我们的影响:伊利亚•列宾、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维克多•崔,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理念上的启迪。
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极乐迪斯科》与巡回画派,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极乐迪斯科》的政治哲学。
《极乐迪斯科》可看作是苏联寄出的最后一封信。
ZA/UM是爱沙尼亚人,在苏联解体前,爱沙尼亚是苏联的一部分。爱沙尼亚人亲眼见证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解体的全过程,对康米主义意识形态及哲学有了切身体会。极乐迪斯科的制作者就是以这样的政治哲学来架构游戏的世界观。
ZA/UM经历过社会主义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接受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肯定感受颇深,思想深处也一定潜藏着这样的政治哲学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基础,要深入理解《极乐迪斯科》的世界观架构及其创作背景,就有必要了解其政治哲学——康米主义——来自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哲学。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社会得到革命的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3uxkKpT3cSsg-g0.jpg.medium.jpg[/img]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1848年,三十岁的马克思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写下这样的文字。要了解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看一看下面这段文字:
让上帝来判断吧!毫无秩序,杂乱无章地涉猎各种学问,在油灯的昏暗灯光下胡思乱想,不是拿着酒杯撒野,而是穿着学者的睡衣,蓬头散发地坐在那里,愁眉不展地落落寡合,不近人情,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不关心。处世之道只局限在自己肮脏的小屋里。那里,在极端的杂乱无章中,燕妮的情书和父亲可能是含泪书写的温谕,大概都被当成卷烟纸使用了。当然,这总要比漫不经心地落到不相干的人手里要好些。取自梅林《马克思传》第21页
这是马克思父亲写给年轻的马克思的信。这是德国权威的学者梅林在《马克思传》里的一段引述。
这一年,马克思正在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是博士俱乐部的成员,喝着啤酒,抽着雪茄,高谈阔论。
哲学家黑格尔和文学家歌德是当时德国的精神标杆,有无数的崇拜者,而马克思也是其中之一。
黑格尔生于八月二十七日,歌德生于八月十二八日,黑格尔与歌德的崇拜者认为这都是意义重大的巧合。在二十年代,这些超级崇拜者总是在八月二十七日晚上聚集在一起,举办隆重的晚宴,为思想王国的大师祝福干杯,并追忆这只密涅瓦的智慧枭鸟在《法哲学》导言里写下的词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黄昏降临,智慧的枭鸟开始了它的飞行。不久,午夜的钟声敲响了,崇拜者们激动地站了起来,宣告令人欣喜的消息:阿波罗,这位太阳神和诗神,在天空中乘坐着他光芒万丈的太阳车,带来了光辉灿烂的白昼——八月二十八日。
有这样一首肉麻的诗:我想我最好是一条鱼,那样快意,那样新鲜,而且完全没有刺,我就这样把自己奉献给歌德,烹饪好放在餐桌上,一条可口的鱼。
年轻的德国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近乎疯狂,用今天的话,他们就是一群“死忠粉”。
马克思也成了“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的哲学对马克思产生重大影响,也让年轻的马克思思考,马克思认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思想武器的改造是否能成为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要找到答案。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i08qKyT3cSsg-g0.jpg.medium.jpg[/img]
象征共和的三色旗也在普鲁士(德国)上空飘扬,“拉法耶特、三色旗、马赛曲……我是革命的儿子,要重新拿起擦亮的武器,我的母亲为我的武器念过咒语……花,花!我要头戴花环去进行殊死的战斗……我是欢乐,我是歌,我是火焰,我是剑,也许我也完全是疯了。”这是马克思最为推崇的德国诗人海涅在法国七月革命之后写下的文字。这也是当时普鲁士向往自由与共和的年轻人的心声。
但这个君主立宪的政府并未实现真正的共和。两年以后,激进的共和派在报纸上极力主张实行普选,建立共和,他们计划武装起义。
拉马克将军的葬礼成为起义的导火索,护送遗体队伍经过巴黎林荫大道,通过奥斯特利兹桥,围观群众有数万人之多。
1832年5月22日,手举红旗和三色旗的对垒两方的最后决战在6月6日早晨。国民自卫军和起义民众在圣梅利修道院展开血战,起义学生坚守的街垒最终在大炮的轰炸之下被打破。双方的总伤亡在800人左右,其中政府军死73人,伤344人,起义者死93人,伤291人。起义学生被政府军彻底打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b6jcK16T3cSsg-g0.jpg.medium.jpg[/img]
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强调武装斗争的作用,同时也对资产阶级与皇权的妥协而不满。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无产阶级专政与暴力革命,这是通往共产主义的两条道路。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在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几十年后,192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胜利。1940年爱沙尼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六十八年后,1989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大厦崩塌,1991年,爱沙尼亚宣布独立。1994年,爱沙尼亚加入北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inrmK14T3cSsg-g0.jpg.medium.jpg[/img]
大革命与新时代:大革命:应该是指爱沙尼亚在二战时期,要求独立而被苏联出兵占领,政府官员被捕,宪法被废除,建立共产党政府,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代:游戏中的时间是架空的,但所指的新时代,应该是1989年,苏联解体开始的时代。“自大革命失败已经过去很久,弹指一挥间,自由市场经济似乎成了我们人类最终的,无可争议的生活方式。”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终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到来。摆脱了专制与集权的瑞瓦肖成了独立自由的国家,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却并没有带来繁荣昌盛。失业者在罢工,无家可归者在街头流浪。
吊死鬼:一个雇用兵被吊死在树上,七天过去了,没有人过问,当地政府不知所踪,派来警察却醉倒在酒馆,连自己是谁都不明白。这是象征无政府主义状态的瑞瓦肖,或是象征所有人都假装视而不见的现实。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3/biQ5-cqliK1lT3cSsg-g0.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