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i
2021-08-04T16:25:35+00:00
转:
想起以前看过的武侠小说。
有一篇的主角的背上纹了一把剑。身为一个武艺并不精湛的小孩,为了保护一直照顾自己的盲眼姐姐,用尽一身精血把那把剑从脊椎里抽出来打败了反派,他称之为离骚一剑。使完那一剑后主角就气绝了,毕竟是小孩用不起的伤身必杀技。
还有另一篇小说讲的是过着野狗般生活的少年被好心人家收留,这家人惹上了麻烦,少年用自己一直被人嘲笑不像样的,推磨姿势的刀法把敌人全部打退了。
还有一篇讲一个使镖的大叔带着自己的儿子进城,想参加比武大会。大叔的武艺很一般,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看到台上的人被打得缺胳膊少腿后吓得厕所遁,咕了比赛。大叔顺着来时的山路回家时看到有辆马车被一伙匪徒劫了,车上的女孩子在尖叫。大叔让儿子往草丛里藏好,唱着歌儿果断地去解围了。但是大叔功夫一般,所以那歌声唱了一半就断掉了。
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武侠小说对于“侠”的描写很动人。可惜是十几年前的杂志上的故事,搬了家卖了书,网上根本查不到,想再看一遍也没办法了。
Reply to [pid=540867370,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38271216]Tinybugmustdie[/uid] (2021-08-13 00:33)
嘴拙,就加一吧!
《沧海》里有不谐者吾击之,也一直很佩服,但只拜读了一半《昆仑》,还是在很早以前,那时候网络不发达,就在图书馆蹭书看,因为看久了会有店员赶,匆匆看了开头结尾,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武侠,还是侠!
昆仑怎么说呢,个人认为两面三刀,过于自我是败笔。当然如果从满汉一家亲来说,那没什么问题。
Reply to [pid=540868827,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13568700]nightefle[/uid] (2021-08-13 00:42)
某度太垃圾,在别的论坛找了一下看了,没有离骚一剑,也没有盲目姐姐,所以应该不是。
(原贴主人在杂志上看的,不一定有资源)
Reply to [pid=540869313,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13568700]nightefle[/uid] (2021-08-13 00:45)
那时候也没细看,就是当时男主作用八卦动手那段,就一下做到止戈了,那段侠气,忘不掉。
靠着原贴主人的记忆,搜到第一个故事…叫《长安古意》,第三个故事勉强还记得主角的镖叫子母阴阳镖,第二个故事就真什么都记不住也搜不着了。
Reply to [pid=540871230,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61032070]wwwaaannnggg124[/uid] (2021-08-13 00:56)
是小椴的那本,大家别找错了。
Reply to [pid=540873744,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13568700]nightefle[/uid] (2021-08-13 01:13)
是哩[s:ac:blink]
长安古意有第一段那情节吗?
不是一对母子躲避追杀的故事?
Reply to [pid=540874629,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63128455]深情却已湮没[/uid] (2021-08-13 01:19)
有的。
Reply to [pid=540871230,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61032070]wwwaaannnggg124[/uid] (2021-08-13 00:56)
用子母阴阳镖为关键词找到第三篇了,叫《李三镖打擂》,最后一段好感人[s:ac:哭]
[quote]突然,远处传来了那熟悉而高昂的歌声:
“爷本是梁山泊一条好汉哪--赤条条来去在浪谷峰巅--持钢刀扶仗义替天行道--哎--哪怕他恶豺-…………”
“爹又唱梁山泊了,唱的真好听,比来的时候和在擂台边儿上唱的都好听,不过,咋唱到半道就停了呢?”顶子痴痴地想着,小小的身子映在在血红的夕阳里,孤伶伶地。
微风吹过,无边无际的青纱帐沙沙的响着,象哭也象笑。[/quote]
Reply to [pid=540926236,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37938439]普罗泰哥拉[/uid] (2021-08-13 09:51)
嗯嗯嗯,谢谢谢谢!!
Reply to [pid=540871623,28041410,1]Reply[/pid] Post by [uid=61032070]wwwaaannnggg124[/uid] (2021-08-13 00:59)
当时在图书馆看小椴写的实体书看过几本,毕业好多年本来以为想不起来了,没想到在书院找到了作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