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
2023-08-26T01:47:53+00:00
从8月24日开始,因为东京电力公司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开始向大海排放,中国全面停止进口日本产水产品。
日本水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是中国。2022年相对于3873亿日元的出口金额上升到871亿日元(占比22.5%,农林水产省数据)。按品种来看,扇贝最多467亿日元,其次是海参79亿日元,鲣鱼、金枪鱼类40亿日元等。另外,香港也开始强化限制。面向香港的755亿日元(占比19.5%,农林水产省数据),这2处占有1626亿日元和42%的日本海鲜出口份额。
另一方面,讽刺的是,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市场的欧盟(EU),8月取消了对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导入的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英国6月已经取消限制)。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会觉得“向欧盟出口不就好了吗”。但是,我要说的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世界水产品包括天然和养殖,全球产量约2亿吨。用于进出口数量约4000万吨。占水产品全体的生产量的约2成。
根据图表中国占全球海鲜进口第二。而欧盟成员国有27个,如果加上英国则进口量要比中国要大。现在面向欧盟和英国,出口海鲜所用的放射性物质的检查证明书和产地证明书已经变得不需要了。从这些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向中国出口,可以通过向欧盟英国增加出口来处理,但也有不能这样做的限制。
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标准比欧盟宽松,比较容易进口。日本在进口时,对欧盟方面的生产设施也没有附加条件。
但是,即使从欧盟进口水产品很容易,但如果是出口的话,如果不是通过欧盟标准的食品卫生管理认证“EU HACCP”的认可的设施,就不能出口。对美国的出口也需要美国标准的"HACCP"。EU HACCP的认可标准十分严苛,在亚洲的认可数量屈指可数。
在日本,取得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认可”(EU HACCP)的水产加工厂也几乎没有。另一方面,向日本进口水产品的泰国和中国的水产加工厂,却拥有面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许可。
在日本,由日本人组装生产线,自行制定标准进行品质管理的情况才是普遍业态。所以现在发生了日本有自己的水产品加工工厂,但是面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认可却基本没有的情况。
为什么中国和东南亚的水产加工厂能出口欧洲,而日本的工厂不能出口呢?那个大致分为两个理由。
第一,在日本,渔业设备普遍陈旧。为了取得面向欧盟的认可,会被要求改善设备和建筑。日本渔业协会常年抵制这种为了出口而迫使渔民和加工厂更换设备的情况,所以基本是无法在短期内进行改善的。而中国和泰国的加工厂比日本新,且从一开始工厂就在面向欧盟出口的前提下建设,并进口了欧洲标准的渔业设备。
困难的第二个理由是关于水产品的供货稳定性。欧盟是一个对稳定性敏感的市场。特别是流通业和餐饮产业等水产品的销售商,不接受没有稳定性的水产品的倾向很鲜明。日本水产业规模较小,大部分水产的产量和价格有鲜明的季节性波动,很难被不清楚亚洲本地市场规则的欧洲销售商接受。同时,现在进口日本水产品受到欧洲盛行的环境团体和消费者团体的严厉批判的风险会提高。那个时候销售商用“不太了解情况”这种日式的理由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吧。

卖不出去 真得卖不出去
日本水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是中国。2022年相对于3873亿日元的出口金额上升到871亿日元(占比22.5%,农林水产省数据)。按品种来看,扇贝最多467亿日元,其次是海参79亿日元,鲣鱼、金枪鱼类40亿日元等。另外,香港也开始强化限制。面向香港的755亿日元(占比19.5%,农林水产省数据),这2处占有1626亿日元和42%的日本海鲜出口份额。
另一方面,讽刺的是,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市场的欧盟(EU),8月取消了对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导入的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英国6月已经取消限制)。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会觉得“向欧盟出口不就好了吗”。但是,我要说的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世界水产品包括天然和养殖,全球产量约2亿吨。用于进出口数量约4000万吨。占水产品全体的生产量的约2成。
根据图表中国占全球海鲜进口第二。而欧盟成员国有27个,如果加上英国则进口量要比中国要大。现在面向欧盟和英国,出口海鲜所用的放射性物质的检查证明书和产地证明书已经变得不需要了。从这些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向中国出口,可以通过向欧盟英国增加出口来处理,但也有不能这样做的限制。
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标准比欧盟宽松,比较容易进口。日本在进口时,对欧盟方面的生产设施也没有附加条件。
但是,即使从欧盟进口水产品很容易,但如果是出口的话,如果不是通过欧盟标准的食品卫生管理认证“EU HACCP”的认可的设施,就不能出口。对美国的出口也需要美国标准的"HACCP"。EU HACCP的认可标准十分严苛,在亚洲的认可数量屈指可数。
在日本,取得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认可”(EU HACCP)的水产加工厂也几乎没有。另一方面,向日本进口水产品的泰国和中国的水产加工厂,却拥有面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许可。
在日本,由日本人组装生产线,自行制定标准进行品质管理的情况才是普遍业态。所以现在发生了日本有自己的水产品加工工厂,但是面向欧盟出口的设施认可却基本没有的情况。
为什么中国和东南亚的水产加工厂能出口欧洲,而日本的工厂不能出口呢?那个大致分为两个理由。
第一,在日本,渔业设备普遍陈旧。为了取得面向欧盟的认可,会被要求改善设备和建筑。日本渔业协会常年抵制这种为了出口而迫使渔民和加工厂更换设备的情况,所以基本是无法在短期内进行改善的。而中国和泰国的加工厂比日本新,且从一开始工厂就在面向欧盟出口的前提下建设,并进口了欧洲标准的渔业设备。
困难的第二个理由是关于水产品的供货稳定性。欧盟是一个对稳定性敏感的市场。特别是流通业和餐饮产业等水产品的销售商,不接受没有稳定性的水产品的倾向很鲜明。日本水产业规模较小,大部分水产的产量和价格有鲜明的季节性波动,很难被不清楚亚洲本地市场规则的欧洲销售商接受。同时,现在进口日本水产品受到欧洲盛行的环境团体和消费者团体的严厉批判的风险会提高。那个时候销售商用“不太了解情况”这种日式的理由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