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汉武大帝》有个很奇怪的地方不能理解。

omiro-avatar

omiro

2020-04-15T02:42:34+00:00

窦太后曾经试图让小儿子梁王当景帝的储君,梁王也完全没有推脱,甚至还真有这种想法。

我好奇的是,保守点从周公做礼把“父死子继”作为主要继承制度开始,到汉景帝时期都过去了大几百年,“兄终弟及”真的还有市场吗?还真的有弟弟认为继承哥哥的皇位是值得讨论,甚至理所当然的?

看到这段我都惊了,我没想到窦太后真的能一本正经的提出这种匪夷所思的建议。

(赵光义情况有所不同,暂不讨论
jose_the_bot-avatar

jose_the_bot

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梁孝王世家。

只能说是景帝嘴贱,非得启人非分之想。当然,要是以小说家言的阴谋论,那就是郑庄公的故事了。
Twisdid-avatar

Twisdid

景帝口头许诺过,七王之乱梁王出过死力,又有窦太后支持。即使没有故事,任谁也觉得优势很大吧
Kuren-avatar

Kuren

兄终弟及在商朝就有记录的,而且周公不反对兄终弟及,周成王口胡桐叶封弟,周公就以君无戏言要他履行。
ReSt-avatar

ReSt

兄终弟及一般是为预防像柴荣这样的事情做出的妥协。

比如孙策。

如果王储成年能稳定局面,谁又会愿意呢。
FreVert-avatar

FreVert

景帝的时候帝制都没一百年呢
想想春秋战国的时候兄终弟及的还少吗
Niddy Noddy Fop Doodle-avatar

Niddy Noddy Fop Doodle

因为汉前期都讲孝道,而窦太后又非常喜欢小儿子梁王
BodyStacka-avatar

BodyStacka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
Howzer-avatar

Howzer

[quote][pid=415193760,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13078497]mhfs001[/uid] (2020-04-21 12:00):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quote]你指望当时人知道一支全军覆没的偏师怎么覆灭的?那时候又没通信手段,汉武帝只知道李陵带军队出去,然后就毫无音讯了,再发现他就已经给匈奴干活了,中间发生的事情谁知道?而且现在历史书上的记载依据是李陵自己写的信,真正的历史又有谁知道呢。
All_Out_Warfare.TTV-avatar

All_Out_Warfare.TTV

[quote][pid=415193760,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13078497]mhfs001[/uid] (2020-04-21 12:00):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quote]李陵那是投降,不是被俘
AyeitsT-avatar

AyeitsT

[quote][pid=415193760,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13078497]mhfs001[/uid] (2020-04-21 12:00):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quote]你不能用现在的想法想那个年代,那个时代就是要战死啊,投降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ùwú-avatar

ùwú

都是皇室血脉啊,也没那么严格的不能兄终弟及。而且也看谁掌权,谁能拍板吧。例如武后垂帘时期,几个儿子轮着当皇帝,当然这里情况不是完全一样,只类比。
JoshyBoi^-^-avatar

JoshyBoi^-^

[quote][pid=415193760,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13078497]mhfs001[/uid] (2020-04-21 12:00):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quote]李陵的副将战死了,李陵没死并且在匈奴当官,他当然要说自己是不情愿的,此外假意投降后面跑回汉朝的大将又不少,赵破奴不一样跑回去了一样被汉武帝委以重任,你让武帝怎么想,觉得李陵身在匈奴心在汉吗[s:ac:嘲笑1]那你得拿出点行动来啊,要知道李家可是世勋将门,不处理怎么安抚那些牺牲的将士
P e r a-avatar

P e r a

春秋宋国很多兄终弟及嘛,毕竟商朝后裔
还有很多其他国家也是叔叔杀了侄子然后自己继位的
简而言之就是传承制度不明确嘛
[s:a2:lucky]
Ghosty TM-avatar

Ghosty TM

[quote][pid=415180825,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42997852]错过路过走过[/uid] (2020-04-21 11:21):

兄终弟及在商朝就有记录的,而且周公不反对兄终弟及,周成王口胡桐叶封弟,周公就以君无戏言要他履行。[/quote]兄终弟及在商代就是正统。

周初,武王灭商后不久,武王染病而终,当时武王儿子年幼,武王弟弟周公旦摄政称王,然后三监作乱(纣王儿子武庚,管,蔡),周公平乱,五年后,周公还政于武王儿子,即成王。

周公做礼,后世以正统开始传嫡长子(也有特例传兄弟的)



编辑下,武王发是周公旦的哥哥,管,蔡是武王弟弟。三监之乱是周公摄政之后。
相传周公制礼确立嫡长子制度。
P e r a-avatar

P e r a

[quote][pid=415193760,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13078497]mhfs001[/uid] (2020-04-21 12:00):

后面李陵才匪夷所思 明明处于劣势情况下还在拼死奋战 还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投降 这样的人汉武帝真不应该这么对待他。

想想后来的刘备 真的是心胸宽广 怪不得有人肯追随他[/quote]按汉书的说法李陵投降的当时并没有把李陵家灭族
灭李陵的族是因为公孙敖传谣言李都尉给匈奴训练,所以才灭的。后来发现是李绪而不是李陵。。。
这个只能说是公孙敖一肚子坏水加汉武帝偏听偏信了。
[s:ac:惊]
赵破奴也有投降匈奴的时候只是被削去爵位
IMPhoenix-avatar

IMPhoenix

商人、东夷这边是有兄终弟及的传统的

宋国就有不少兄终弟及的案例

包括周公旦儿子的鲁国 西周的世系也有不少兄终弟及的传承

还有吴国 寿梦的几个儿子也是轮流当吴王

汉初时候应该也不算太异想天开
Ghosty TM-avatar

Ghosty TM

[quote][pid=415219681,21389659,1]Reply[/pid] Post by [uid=43325942]觉也不睡[/uid] (2020-04-21 13:30):

商人、东夷这边是有兄终弟及的传统的

宋国就有不少兄终弟及的案例

包括周公旦儿子的鲁国 西周的世系也有不少兄终弟及的传承

还有吴国 寿梦的几个儿子也是轮流当吴王

汉初时候应该也不算太异想天开[/quote]宋国是商遗族的封地,第一代国君微子启就是纣王儿子。
Pei_hs0606-avatar

Pei_hs0606

[quote][tid=21389659]Topic[/tid] Post by [uid=3139767]德亦有德[/uid] (2020-04-21 10:44):

窦太后曾经试图让小儿子梁王当景帝的储君,梁王也完全没有推脱,甚至还真有这种想法。

我好奇的是,保守点从周公做礼把“父死子继”作为主要继承制度开始,到汉景帝时期都过去了大几百年,“兄终弟及”真的还有市场吗?还真的有弟弟认为继承哥哥的皇位是值得讨论,甚至理所当然的?

看到这段我都惊了,我没想到窦太后真的能一本正经的提出这种匪夷所思的建议。

(赵光义情况有所不同,暂不讨论[/quote]兄终弟及并没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窦太后想让小儿子做一任皇帝在身边给她送终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刘武自己也有5个儿子,身后皇位给谁就成了大问题。
Joe pino-avatar

Joe pino

这片子的记忆只留下了出使大月氏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