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ito1027
2023-12-05T13:14:53+00:00
1. 冰箱最重要的就是控温,主要包括温度波动控制(冷藏±<1℃算还行,行业标准<±2℃),变温室的能力,还有化霜升温的预防三个方面。
2. 1~-1℃算“零度",适合多数蔬果的保鲜,少数会有冻害。食物的冰点多数在-1~-2℃,温度越接近冰点保鲜越好,但又不能冻上,对控温要求很高。
3,-1~-5℃算“软冷冻”。肉比蔬果对结冰的承受力要强,软冷冻肉部分结冰,冰晶不长大,好切且不破坏口感。
4. 冷冻能力比较像车子的马力,越大越好,但市场上普遍来说也够用。单系统要求更低些。
5. 各种名字的除味技术其实就是个臭氧/负离子发生器,但还是很有用的。(我租房就买了个几十块的放冰箱,瞬间起效)
6. 各种保鲜科技,除氧抽真空加湿加CO2之类的,有点用但不多,不如超市塑料袋和保鲜盒。其实最“黑科技”的就是把那小抽屉密封性做好点,能当成冰箱自带的保鲜盒用就行。
7. 冷冻温度确实是越低越好的,至于冰箱的耗电是很低的不用太关注。各种“黑科技”金属盘子可以增加入冻速度,没有自己放一个也行。
8. 法式和日式多门最合理,够大的也可以十字,喜欢冷冻适合对开。
9. 剩下的就是关注下体积利用率(日系的优势真空隔热)、零嵌、噪音、自动制冰这些东西。
============================================================================================================
以上观点主要总结自“微醺的工程狗”(知乎/B站)。
其实我一开始就有困惑,全网都在讲几循环几系统和各种科技,但却没多少人测冰箱的控温水平,而以我朴素的认知也知道这才是冰箱的核心能力。
直到看了微醺的测试,才知道同是大牌子差别也会很大。。我把他的文章大体都看了下,关于冰箱各种科技的实际作用也讲的很透彻。
============================================================================================================
最后单独说最有争议的问题:单系统还是双系统?建议是:不要纠结几个系统,看实际效果,慎选低端双系统冰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V4y157q5/?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eea27e78f41ec9af278445b643db7f0a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V4y157q5/?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eea27e78f41ec9af278445b643db7f0a]▸
总结:如果是双压缩机肯定好,但多数双系统只是把一个大蒸发器换成了两个小蒸发器。单个区域需要制冷时小蒸发器肯定比大的慢,加之系统复杂,低端产品温控很容易就翻车。
而防串味的作用却很有限:因为所谓串味问题,八成都是冷藏室内部串味,来几个系统都没用(冷冻有味的不多,而且大都会包起来)。而冷藏室异味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温控不准滋生细菌,闭环了属于是。
还有一个小坑,就是低端多系统冰箱,净味技术可能只会用在冷藏室,并不是全空间的,要注意甄别。
混冷的温控从原理上就糟糕,别买,连博西新品都用的少了。
2. 1~-1℃算“零度",适合多数蔬果的保鲜,少数会有冻害。食物的冰点多数在-1~-2℃,温度越接近冰点保鲜越好,但又不能冻上,对控温要求很高。
3,-1~-5℃算“软冷冻”。肉比蔬果对结冰的承受力要强,软冷冻肉部分结冰,冰晶不长大,好切且不破坏口感。
4. 冷冻能力比较像车子的马力,越大越好,但市场上普遍来说也够用。单系统要求更低些。
5. 各种名字的除味技术其实就是个臭氧/负离子发生器,但还是很有用的。(我租房就买了个几十块的放冰箱,瞬间起效)
6. 各种保鲜科技,除氧抽真空加湿加CO2之类的,有点用但不多,不如超市塑料袋和保鲜盒。其实最“黑科技”的就是把那小抽屉密封性做好点,能当成冰箱自带的保鲜盒用就行。
7. 冷冻温度确实是越低越好的,至于冰箱的耗电是很低的不用太关注。各种“黑科技”金属盘子可以增加入冻速度,没有自己放一个也行。
8. 法式和日式多门最合理,够大的也可以十字,喜欢冷冻适合对开。
9. 剩下的就是关注下体积利用率(日系的优势真空隔热)、零嵌、噪音、自动制冰这些东西。
============================================================================================================
以上观点主要总结自“微醺的工程狗”(知乎/B站)。
其实我一开始就有困惑,全网都在讲几循环几系统和各种科技,但却没多少人测冰箱的控温水平,而以我朴素的认知也知道这才是冰箱的核心能力。
直到看了微醺的测试,才知道同是大牌子差别也会很大。。我把他的文章大体都看了下,关于冰箱各种科技的实际作用也讲的很透彻。
============================================================================================================
最后单独说最有争议的问题:单系统还是双系统?建议是:不要纠结几个系统,看实际效果,慎选低端双系统冰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V4y157q5/?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eea27e78f41ec9af278445b643db7f0a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V4y157q5/?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eea27e78f41ec9af278445b643db7f0a]▸
总结:如果是双压缩机肯定好,但多数双系统只是把一个大蒸发器换成了两个小蒸发器。单个区域需要制冷时小蒸发器肯定比大的慢,加之系统复杂,低端产品温控很容易就翻车。
而防串味的作用却很有限:因为所谓串味问题,八成都是冷藏室内部串味,来几个系统都没用(冷冻有味的不多,而且大都会包起来)。而冷藏室异味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温控不准滋生细菌,闭环了属于是。
还有一个小坑,就是低端多系统冰箱,净味技术可能只会用在冷藏室,并不是全空间的,要注意甄别。
混冷的温控从原理上就糟糕,别买,连博西新品都用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