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分析

Altecie-avatar

Altecie

2021-01-03T10:40:59+00: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颁奖18届。每届最多授予2人,先后共有33位获奖者,奖金也由最初的500万元提高至800万元,主要奖励在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

笔者统计了32位获奖者的家庭背景(赵忠贤的家庭背景信息始终未能找到)。

将家庭总体状况按照以下标准分为四等:父系及母系血缘中有大学教育背景,或曾在政府任要职者,或在企业中任高级职务者,或家境优渥殷实者设为一等;在当地享有盛誉,父母有专门技能者设为二等;曾有过一、二等的优势但家道中落者,或家境一般者设为三等;家境贫寒者设为四等。

其中,一等12人,二等7人,三等9人,四等4人。(见表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03/-7Q5-5ngXaZ2vT3cSgn-2qx.jpg.medium.jpg[/img]
Eichi-avatar

Eichi

到了他们这个程度,他们就是背景。
Penguin/timmy-avatar

Penguin/timmy

很细致啊
Sizzleツ-avatar

Sizzleツ

统计这玩意儿的意义是啥呀?无非就是穷人穷的连米都买不起,哪有闲工夫培养自己的后代读书啥的,更别提后面的什么科学研究之类的
horriblebabysitter-avatar

horriblebabysitter

不至于这么列吧,好歹也把这些人的贡献给列一下,我倒是觉得家境贫寒的学子也很少有搞科学的意向
Firecrawler-avatar

Firecrawler

想成才,教育得好。
家里经济好是一大助力。真没办法。
Exosus-avatar

Exosus

我还以为里面混进了一个紧爷。。
PIJIMON-avatar

PIJIMON

没点家底搞科研难啊,越是顶级的研究投入心血越多,同样是搞科研

穷人家孩子又要忙着科研又要攒钱成家立业,肯定不如身家优渥一心扑在科研上的
凛凛-avatar

凛凛

说真的,这是故意搞事吧?本来就不是事,偏偏搞这个。
NoAimAlex-avatar

NoAimAlex

无争议闵恩泽 这俩人这辈子也忘不掉了
BlazingUniverse-avatar

BlazingUniverse

所以说,你爷爷奶奶父母是农民,你现在读大学的人。都该感谢共产党。
Jessë-avatar

Jessë

Reply to [pid=482274924,24951641,1]Reply[/pid] Post by [uid=38340719]带·恩佐斯·鱼三世[/uid] (2021-01-03 18:51)这帮人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岁的旧社会娃,那时候穷人家的娃有几个有机会去学数理化。。。。
Taniks, Dank perfected-avatar

Taniks, Dank perfected

再带上省份地区才能热闹
FraG-avatar

FraG

插一句,刘东生是丁仲礼的导师
ItachiMindsetYT-avatar

ItachiMindsetYT

[url]https://www.sohu.com/a/438575050_568437[/url]
从获奖者的出生地分布看,33位获奖者分布于全国13个省份(见表4),尤其是津京沪浙苏五地,共产出18位获奖者,占总数的54.5%。

从获奖者的中学所在地看,33位获奖者中有22位在津京沪浙苏五地接受中学教育,占总数的66.7%。

33人中有14人的出生地与中学所在地没有变化,4人进行省内流动,15人进行跨省流动。

出生于津京沪浙苏五地的18位获奖者有10位出生地与中学所在地无变化,2位在省内流动,4位在津京沪浙苏五地内部流动,1位(即吴良镛)因抗战从扬州流向四川,1位(即张存浩[])被父亲送往姑父家中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出生于津京沪浙苏五地之外的15人,有5人迁往津京沪浙苏五地,4人出生地与中学所在地没有变化,3人因抗战流向他省,辽宁省内2人在本省内流动,1人从辽宁流向黑龙江哈尔滨。

由此可知,出生于津京沪浙苏五地获奖者如无特殊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不会流向他省,即使有所流动也是在本省或者这5地内部流动。

虽出生于五地之外,但在早年成长过程中流向这五地的5人,1人家庭状况二等,3人家庭状况三等,1人家庭状况四等。

此外,这33人所在中学或是某著名大学的附属中学,如中央大学附属高中部、南洋模范学校、南开中学、同济大学附中、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大附中等校;或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如正始中学、耀华中学、扬州中学、汇文中学、温州中学、秀州中学、长汀中学等校;或是国(省)立学校,如四川省立成都中学、国立一中、国立二中、江苏省立常州中学。

这些中学教员部分还兼职大学教授,知识渊博,授课幽默有趣,不少获奖者在回忆录及采访中都提及他们早在中学时期就受授课老师影响,对某专业感兴趣。

此外,这些学校还能让获奖者更顺利地进入大学,如黄昆就是在通县潞河中学获保送至燕京大学的名额,王振义从震旦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并被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的,限于篇幅,笔者不再一一列举。
OciCatFPS-avatar

OciCatFPS

家境肯定有用的,那时候有钱人才能读书,还得红,我爷爷当时某985硕博连读结果因为背景问题被迫退学了
BustingANut-avatar

BustingANut

除了那些建国前海归留过洋的,其余的本土的人才也没有什么富不富穷不穷之分,毕竟计划经济。
Duagal-avatar

Duagal

?统计这玩意儿有啥用?怎么一股子挑拨味儿?怎么连祖上都翻出来了?怎么还把人分一二三四等?
bortolinho-avatar

bortolinho

[quote][pid=482274795,24951641,1]Reply[/pid] Post by [uid=61276854]戴眼镜的那个老伯[/uid] (2021-01-03 18:51):

统计这玩意儿的意义是啥呀?无非就是穷人穷的连米都买不起,哪有闲工夫培养自己的后代读书啥的,更别提后面的什么科学研究之类的[/quote]说明智商是会遗传的[s:ac:茶]
Arkonz-avatar

Arkonz

旧社会饭都吃不上命都难保,还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