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oDahWolf
2022-02-12T00:17:33+00:00
[福建这4个村“恢复通婚”了!][url]https://mr.mbd.baidu.com/r/BrJ3QdB81W?f=cp&rs=3592344862&ruk=PIFAMvEadfHvP6WyltwhQA&u=ae226e9615fd6810&urlext=%7B%22cuid%22%3A%22gi2zagu_HigjuBag_a27i_a5S8_Y8vi5guv1iluPvig9aS8QlPvqf_ivQO5M8HOc_ItmA%22%7D[/url]
15日上午,元宵佳节,泉州南安东田镇南坑村南川宫热闹非凡,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的宗亲代表相聚在南坑村,在鞭炮声、腰鼓声中,现场主持人郑重地宣告:破除旧封建遗留的不良陈规——“互不通婚”的祖先誓约,恢复年轻男女相互通婚自由,提倡自由恋爱。不少老人、年轻人陆续涌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签名墙留下名字、赠送牌匾、发表宣言、握手言欢……短短2个小时,南坑村角落与角落之间几百年“互不通婚”的思想禁锢解开了!
南坑村位于东田镇西北部,坐落在许德山东麓、伏牛山北麓的山谷间,有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村民907户约3740人。
在今天之前,200余年来,祖辈曾立下规矩:南坑、蔡坑两个自然村与加冬井、格仔自然村互不通婚。
同一个村的“邻居”,为何结下恩怨、禁止通婚?
“一代代传下来的,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也不太清楚。”村里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都不清楚婚禁的由来。
对于这段历史,南坑村的老人们也说不太清,“可能是在清末民国初时,几个自然村的田地连在一起,因为田地归属、灌溉水源等事情起了冲突,导致矛盾积下恩怨,在宫庙前立下毒誓。”加冬井自然村村民林千义说,他也只是听村里老一辈人说,在很久以前,祖辈因为纠纷发下毒誓,口口相传“不能通婚”。
破冰
3对青年人“吃螃蟹”
如今捅破最后一层纸
“互不通婚”的起源无从考证,但后辈们都老老实实地墨守陈规。“村里流传,如果跟其他自然村通婚,就无法传宗接代……”“因为封建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毒誓,导致双方都不敢结缘。”村民众说纷纭。
之后,几个自然村虽然没有纷争,人员可以相互来往,交朋友、做生意,但“互不嫁娶”的规矩,仍如同一条鸿沟不可逾越,让不少真心相爱的年轻男女难成眷属。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自然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密切往来,现代社会提倡恋爱、婚姻自由,大家均表达出破除陈规的迫切愿望。
事实上,南坑村4个自然村目前已有3对青年人产生感情、组建家庭。加冬井自然村的陈志雄和蔡坑自然村吕长虹就是第二对“吃螃蟹”的人。
陈志雄和吕长虹夫妻俩的父母是朋友,两人青梅竹马,相知相识,后来从朋友发展成了恋人。幸运的是,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互不通婚”的陈规并没有成为他们婚姻的绊脚石。
“第一对结婚的夫妻去了外省生活,听说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生活也很幸福,所以长辈们渐渐不再受思想禁锢。”吕长虹告诉记者,2013年,她和丈夫共同组建了家庭,父母也没有因为陈规而阻扰。“现在已经是自由恋爱的社会,婚姻大事怎么能让这种陈规禁锢。”这才有了如今幸福的四口之家。
“其实大家心里都希望废除陈规,就差捅破最后一层纸。”陈志雄说,今天,他们一家人特意一大早来到现场见证这场仪式。
记者了解到,南坑村之所以能化解200余年的恩怨,要归功于东田镇党委和村两委、老人协会乡贤的共同推动,经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自然村的有识之士、村民多次聚会商议,形成共识,发出“破除陈规、缔结友好”倡议书,一致达成协议,顺应移风易俗潮流,并选择在元宵佳节举办一场简朴的“解除互不通婚规则”的仪式。
“破除村与村之间互不通婚的禁锢,是广大年轻男女一直以来的呼声,村民们都很支持。现在是新时代,有新思想,不能再让年轻人受苦。”南坑村老人协会成员吕清平说,先人定下的规矩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破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主权,阻碍邻里之间的团结,成为一种不良的婚姻陋俗,应当及时废除。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是大势所趋,解除陈规、互通婚姻是人心所向,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好事业……”现场,随着鞭炮声的响起,主持人正式宣布“恢复通婚”,200多年的思想枷锁终于解除。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17/-7Q17k-corZyT3cSu0-k0.jpg.medium.jpg[/img]
15日上午,元宵佳节,泉州南安东田镇南坑村南川宫热闹非凡,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的宗亲代表相聚在南坑村,在鞭炮声、腰鼓声中,现场主持人郑重地宣告:破除旧封建遗留的不良陈规——“互不通婚”的祖先誓约,恢复年轻男女相互通婚自由,提倡自由恋爱。不少老人、年轻人陆续涌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签名墙留下名字、赠送牌匾、发表宣言、握手言欢……短短2个小时,南坑村角落与角落之间几百年“互不通婚”的思想禁锢解开了!
南坑村位于东田镇西北部,坐落在许德山东麓、伏牛山北麓的山谷间,有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村民907户约3740人。
在今天之前,200余年来,祖辈曾立下规矩:南坑、蔡坑两个自然村与加冬井、格仔自然村互不通婚。
同一个村的“邻居”,为何结下恩怨、禁止通婚?
“一代代传下来的,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也不太清楚。”村里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都不清楚婚禁的由来。
对于这段历史,南坑村的老人们也说不太清,“可能是在清末民国初时,几个自然村的田地连在一起,因为田地归属、灌溉水源等事情起了冲突,导致矛盾积下恩怨,在宫庙前立下毒誓。”加冬井自然村村民林千义说,他也只是听村里老一辈人说,在很久以前,祖辈因为纠纷发下毒誓,口口相传“不能通婚”。
破冰
3对青年人“吃螃蟹”
如今捅破最后一层纸
“互不通婚”的起源无从考证,但后辈们都老老实实地墨守陈规。“村里流传,如果跟其他自然村通婚,就无法传宗接代……”“因为封建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毒誓,导致双方都不敢结缘。”村民众说纷纭。
之后,几个自然村虽然没有纷争,人员可以相互来往,交朋友、做生意,但“互不嫁娶”的规矩,仍如同一条鸿沟不可逾越,让不少真心相爱的年轻男女难成眷属。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自然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密切往来,现代社会提倡恋爱、婚姻自由,大家均表达出破除陈规的迫切愿望。
事实上,南坑村4个自然村目前已有3对青年人产生感情、组建家庭。加冬井自然村的陈志雄和蔡坑自然村吕长虹就是第二对“吃螃蟹”的人。
陈志雄和吕长虹夫妻俩的父母是朋友,两人青梅竹马,相知相识,后来从朋友发展成了恋人。幸运的是,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互不通婚”的陈规并没有成为他们婚姻的绊脚石。
“第一对结婚的夫妻去了外省生活,听说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生活也很幸福,所以长辈们渐渐不再受思想禁锢。”吕长虹告诉记者,2013年,她和丈夫共同组建了家庭,父母也没有因为陈规而阻扰。“现在已经是自由恋爱的社会,婚姻大事怎么能让这种陈规禁锢。”这才有了如今幸福的四口之家。
“其实大家心里都希望废除陈规,就差捅破最后一层纸。”陈志雄说,今天,他们一家人特意一大早来到现场见证这场仪式。
记者了解到,南坑村之所以能化解200余年的恩怨,要归功于东田镇党委和村两委、老人协会乡贤的共同推动,经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自然村的有识之士、村民多次聚会商议,形成共识,发出“破除陈规、缔结友好”倡议书,一致达成协议,顺应移风易俗潮流,并选择在元宵佳节举办一场简朴的“解除互不通婚规则”的仪式。
“破除村与村之间互不通婚的禁锢,是广大年轻男女一直以来的呼声,村民们都很支持。现在是新时代,有新思想,不能再让年轻人受苦。”南坑村老人协会成员吕清平说,先人定下的规矩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破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主权,阻碍邻里之间的团结,成为一种不良的婚姻陋俗,应当及时废除。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是大势所趋,解除陈规、互通婚姻是人心所向,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好事业……”现场,随着鞭炮声的响起,主持人正式宣布“恢复通婚”,200多年的思想枷锁终于解除。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17/-7Q17k-corZyT3cSu0-k0.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