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PM1
2024-04-16T22:19:59+00:00
昨天跟我妈吵了一架,堵的心口疼,发发牢骚。
我妈打电话催娃,倒也正常,催了半天又跟我说有了娃之后该怎么教育,这话题一开,越听越不对劲。
“一定要给宝宝用最差的,什么都要最差的,吃的穿的用的,不能培养宝宝的奢侈心,用最差的才能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不易,才能有进取心。”
?????
想到小时候我妈给我的吃的用的,恍然大悟,她自小就在我身上践行了这一点,导致的结果是我从小在经济上自卑又敏感,谈到钱的话题就回避,等长大了自己挣钱了又开始拼命找补童年,涉及到钱的一切决策都带着一点扭曲的视角。
小时候家里并不缺钱,具体经济情况怎么样我不知道,也不跟我说,最起码没有到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但我妈经常给我搞一些奇葩操作,比如捡一些乡下亲戚不要的衣服回来给我改衣服。
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候,给我捡了一件乡下亲戚不要的羽绒服,要改小了给我穿,那羽绒服已经破了,贴了一块布上去补着漏洞的地方。
改小的时候我妈还不舍得放掉衣服里的羽绒,衣服改小了,羽绒都塞里面,实在塞不下了怎么办?我妈把所有多余的羽绒给我塞到了背后,美其名曰“保暖”。
小学时候我被人叫了两年的“乌龟”就是因为这个。
除此之外,经常跟我说家里穷,揭不开锅之类的话,但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穷的问题,因为家里从我小时候开始就全国各种地方旅游。
她这种极端的做法并没有起到“苦难教育”的目的,唯一的成果就是在经济上我永远是敏感自卑的那个,在现在这个网络支付的时代我的兜里没有1w现金出门就会非常焦虑,不停的揪头发。
——————
现在她居然当面跟我说要在我的孩子身上做这样的事,我真的愤怒了,感觉她是当面挑衅我要毁掉我的孩子。
我在电话里一字一顿地告诉她,我的孩子只能用最好的,你舍不得以后就不要来看孩子。
挂了电话心里说不出的堵,自己遭受的歧视排挤之类的“苦难”绝大多数来源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我妈打电话催娃,倒也正常,催了半天又跟我说有了娃之后该怎么教育,这话题一开,越听越不对劲。
“一定要给宝宝用最差的,什么都要最差的,吃的穿的用的,不能培养宝宝的奢侈心,用最差的才能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不易,才能有进取心。”
?????
想到小时候我妈给我的吃的用的,恍然大悟,她自小就在我身上践行了这一点,导致的结果是我从小在经济上自卑又敏感,谈到钱的话题就回避,等长大了自己挣钱了又开始拼命找补童年,涉及到钱的一切决策都带着一点扭曲的视角。
小时候家里并不缺钱,具体经济情况怎么样我不知道,也不跟我说,最起码没有到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但我妈经常给我搞一些奇葩操作,比如捡一些乡下亲戚不要的衣服回来给我改衣服。
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候,给我捡了一件乡下亲戚不要的羽绒服,要改小了给我穿,那羽绒服已经破了,贴了一块布上去补着漏洞的地方。
改小的时候我妈还不舍得放掉衣服里的羽绒,衣服改小了,羽绒都塞里面,实在塞不下了怎么办?我妈把所有多余的羽绒给我塞到了背后,美其名曰“保暖”。
小学时候我被人叫了两年的“乌龟”就是因为这个。
除此之外,经常跟我说家里穷,揭不开锅之类的话,但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穷的问题,因为家里从我小时候开始就全国各种地方旅游。
她这种极端的做法并没有起到“苦难教育”的目的,唯一的成果就是在经济上我永远是敏感自卑的那个,在现在这个网络支付的时代我的兜里没有1w现金出门就会非常焦虑,不停的揪头发。
——————
现在她居然当面跟我说要在我的孩子身上做这样的事,我真的愤怒了,感觉她是当面挑衅我要毁掉我的孩子。
我在电话里一字一顿地告诉她,我的孩子只能用最好的,你舍不得以后就不要来看孩子。
挂了电话心里说不出的堵,自己遭受的歧视排挤之类的“苦难”绝大多数来源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