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risedman
2021-08-20T03:35:12+00:00
在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面前,
房价高真的不是最大的问题。
房价高,起码没有高到你所在的城市没有任何一套房子你都买不起。
还有老破小去凑合,甚至可以和父母住一起凑合。
起码还有贷款能给你上。
最次你还能租房,不至于睡马路。
你可能会说“没有房子就没有人和我结婚。”
这点不需要抬杠,我的意思是总有解决的办法。
在很多层面上都可以克服。
但是从你在准备怀孕开始,你所需要付出的东西,根本不是“凑钱,买一个能买得起的房”这么简单。
只要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
我给你大概描述一下你需要面对的事情。
下文全部建立在成都普通家庭。
在优生优育的倡导,和围产科学的发展,再加上相关利益集团以及商家的推动下。
从你老婆开始备孕,各种补品就已经走在前面。
怀孕之后,定期的检查,补品不用说。
现在你需要开始考虑你老婆身体的具体情况,如果身体素质好,那么还要继续上班,你要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如果不上班保胎,那么你一个人负担一家的生活花费,还要考虑你媳妇是不是能保得住工作。
准备生了,在哪里生?
这就要看运气了。
如果一切条件都好,妇幼保健院或者妇女儿童医院就能解决。
如果身体有点问题,你就要去大医院的妇产科,一旦孩子出现了诸如早产之类的问题,新生儿科一天几千上万,小孩的救命针一针7000。
你能不能报销,有没有医保,你老婆单位有没有补贴。
建议大家看一下《生门》这个纪录片,里面让人一筹莫展的治疗费用,放在2021年的今天,我只能说真便宜。
生完了,坐月子。
你回家坐月子,月嫂稍微靠谱的,一个月8000到一万,而且良莠不齐,遇到个不省心的能把你蛋都气碎。
月子中心,三万到八万,你可以选。
出了月子,有没有老人帮你带。
有人帮带,就要考虑老人的身体情况,和你们家庭相处的情况。
没有人帮带,住家育儿嫂一个月6000起,有些育儿嫂还不负责做饭。
稍微长大一点以后,是纯母乳喂养还是吃奶粉,你老婆被人营销了产后修复随便一个套餐两万,要不要去做。
奶粉一个月千把块,纯母乳的话你老婆从现在开始就别想睡一个完整觉。
我坐标成都,从备孕到出月子,没有任何特殊情况,选择的也是中低档的生娃套餐和月子中心,加上各种准备物资,一共花了11万。
好了,现在你老婆半年的生育假过去了,你老婆单位让她回去上班了。
现在回到了这个问题,
你孩子一整个白天有没有人帮忙带?
家里有没有老人帮忙看?
而且孩子半岁以后要开始吃辅食,你的老人会不会做,能不能喂,你放不放心?
会做辅食的保姆一个月5000起,你还要撞运气。这钱谁出呢?
如果你老婆不放心决心自己来,但是单位不给假喊你滚蛋,于是家里又失去了一份收入。
婴儿辅食一天要让你的小孩吃种类繁多的食物,成本不低,你可以吃外卖解决,但是孩子不行。
等到你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两岁开始就要考虑幼儿园。
离家近的公立,提前一两年排队摇号,中签率惨不忍睹。
私立可以进,动辄一年3万起价,5万常态,10万不稀罕。
我打开地图一看,家里半径五公里,幼儿园屈指可数。
可以降低要求,去普惠幼儿园,但是你老婆给你一耳光,说不想让孩子和安置小区的娃儿在一起耍。
然后兴趣爱好培训班出来了。
跳舞形体,婴儿游泳,科学早教,玩沙子拼积木电动赛车,啥几把东西都是几百一次。
小朋友们都去,你娃儿去不去。
等到要小学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房子的重要性就开始显示出来了。
你还是可以选择去私立,私立的价格比你买个房子还是要便宜不少。
但是私立小学要考察你这个父母的家庭,要看你的学历,还要捆绑学前套餐。
就是不上它小十万一年的学前班,还没有上它小学的资格。
你娃儿还没有上中学,这前后一套问题解决下来,又要花多少钱。
为什么我说我觉得让人不想生孩子,房价不是最大的问题。
而是在你生孩子养孩子的过程中,整个过度商业化的流程都是要你付出巨大代价的。
而且付出这些代价之后,你大人并没有省心和轻松。
买个房子,还可以增值。
但是当你决定做一个负责的父母以后,你必须面对这些大几率是“无效投资”的支出。
建立在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我现在最希望的是先多修点公立幼儿园和小学。
但是我看了看家附近的规划和现状,也只能笑笑。
。。。。。。。。。。。。,。
我想到了,有些朋友会说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我觉得大家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我反复提到了就是你准不准备做一个负责的父母。
如果你对孩子的未来秉承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前提都不成立。
只要你对他的生活和未来有所期许,并准备承担责任,那么这些焦虑和现实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一句简单的穷养富养就可以解决。
社会和家庭的舆论现实都会裹挟着你。
去推动你,做一些有压力的选择。
最后我为什么提到了教育?
因为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普惠教育方面是有问题的。
基础的普惠教育和中端之间差距太大。
只要你父母稍有要求,都会想办法往中端里面去送。
这个不是你简单的想与不想的问题。
不想的人就不会生。
这正是生得少的原因。
房价高,教育贵,同时房价和教育又捆绑在了一起。
大家不用把输出的火力全放在房价上。
房子只是你有了一个面临这些问题的门票。
真正的问题后面还多着呢。
房价高真的不是最大的问题。
房价高,起码没有高到你所在的城市没有任何一套房子你都买不起。
还有老破小去凑合,甚至可以和父母住一起凑合。
起码还有贷款能给你上。
最次你还能租房,不至于睡马路。
你可能会说“没有房子就没有人和我结婚。”
这点不需要抬杠,我的意思是总有解决的办法。
在很多层面上都可以克服。
但是从你在准备怀孕开始,你所需要付出的东西,根本不是“凑钱,买一个能买得起的房”这么简单。
只要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
我给你大概描述一下你需要面对的事情。
下文全部建立在成都普通家庭。
在优生优育的倡导,和围产科学的发展,再加上相关利益集团以及商家的推动下。
从你老婆开始备孕,各种补品就已经走在前面。
怀孕之后,定期的检查,补品不用说。
现在你需要开始考虑你老婆身体的具体情况,如果身体素质好,那么还要继续上班,你要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如果不上班保胎,那么你一个人负担一家的生活花费,还要考虑你媳妇是不是能保得住工作。
准备生了,在哪里生?
这就要看运气了。
如果一切条件都好,妇幼保健院或者妇女儿童医院就能解决。
如果身体有点问题,你就要去大医院的妇产科,一旦孩子出现了诸如早产之类的问题,新生儿科一天几千上万,小孩的救命针一针7000。
你能不能报销,有没有医保,你老婆单位有没有补贴。
建议大家看一下《生门》这个纪录片,里面让人一筹莫展的治疗费用,放在2021年的今天,我只能说真便宜。
生完了,坐月子。
你回家坐月子,月嫂稍微靠谱的,一个月8000到一万,而且良莠不齐,遇到个不省心的能把你蛋都气碎。
月子中心,三万到八万,你可以选。
出了月子,有没有老人帮你带。
有人帮带,就要考虑老人的身体情况,和你们家庭相处的情况。
没有人帮带,住家育儿嫂一个月6000起,有些育儿嫂还不负责做饭。
稍微长大一点以后,是纯母乳喂养还是吃奶粉,你老婆被人营销了产后修复随便一个套餐两万,要不要去做。
奶粉一个月千把块,纯母乳的话你老婆从现在开始就别想睡一个完整觉。
我坐标成都,从备孕到出月子,没有任何特殊情况,选择的也是中低档的生娃套餐和月子中心,加上各种准备物资,一共花了11万。
好了,现在你老婆半年的生育假过去了,你老婆单位让她回去上班了。
现在回到了这个问题,
你孩子一整个白天有没有人帮忙带?
家里有没有老人帮忙看?
而且孩子半岁以后要开始吃辅食,你的老人会不会做,能不能喂,你放不放心?
会做辅食的保姆一个月5000起,你还要撞运气。这钱谁出呢?
如果你老婆不放心决心自己来,但是单位不给假喊你滚蛋,于是家里又失去了一份收入。
婴儿辅食一天要让你的小孩吃种类繁多的食物,成本不低,你可以吃外卖解决,但是孩子不行。
等到你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两岁开始就要考虑幼儿园。
离家近的公立,提前一两年排队摇号,中签率惨不忍睹。
私立可以进,动辄一年3万起价,5万常态,10万不稀罕。
我打开地图一看,家里半径五公里,幼儿园屈指可数。
可以降低要求,去普惠幼儿园,但是你老婆给你一耳光,说不想让孩子和安置小区的娃儿在一起耍。
然后兴趣爱好培训班出来了。
跳舞形体,婴儿游泳,科学早教,玩沙子拼积木电动赛车,啥几把东西都是几百一次。
小朋友们都去,你娃儿去不去。
等到要小学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房子的重要性就开始显示出来了。
你还是可以选择去私立,私立的价格比你买个房子还是要便宜不少。
但是私立小学要考察你这个父母的家庭,要看你的学历,还要捆绑学前套餐。
就是不上它小十万一年的学前班,还没有上它小学的资格。
你娃儿还没有上中学,这前后一套问题解决下来,又要花多少钱。
为什么我说我觉得让人不想生孩子,房价不是最大的问题。
而是在你生孩子养孩子的过程中,整个过度商业化的流程都是要你付出巨大代价的。
而且付出这些代价之后,你大人并没有省心和轻松。
买个房子,还可以增值。
但是当你决定做一个负责的父母以后,你必须面对这些大几率是“无效投资”的支出。
建立在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我现在最希望的是先多修点公立幼儿园和小学。
但是我看了看家附近的规划和现状,也只能笑笑。
。。。。。。。。。。。。,。
我想到了,有些朋友会说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我觉得大家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我反复提到了就是你准不准备做一个负责的父母。
如果你对孩子的未来秉承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前提都不成立。
只要你对他的生活和未来有所期许,并准备承担责任,那么这些焦虑和现实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一句简单的穷养富养就可以解决。
社会和家庭的舆论现实都会裹挟着你。
去推动你,做一些有压力的选择。
最后我为什么提到了教育?
因为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普惠教育方面是有问题的。
基础的普惠教育和中端之间差距太大。
只要你父母稍有要求,都会想办法往中端里面去送。
这个不是你简单的想与不想的问题。
不想的人就不会生。
这正是生得少的原因。
房价高,教育贵,同时房价和教育又捆绑在了一起。
大家不用把输出的火力全放在房价上。
房子只是你有了一个面临这些问题的门票。
真正的问题后面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