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2021-08-26T12:01:29+00:00
(一)主营业务产能规模再上新台阶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今年以来磁
性材料各类产品的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预烧料产能从年初
的17万吨提升至18万吨,永磁铁氧从年初的14万吨提升至16万
吨、软磁铁氧体从年初的3.5万吨提升至4万吨;
公司是国内领先
的振动马达生产企业,
振动马达的产能从年初的3.5亿只提升至4
亿只;公司是光伏产业的领跑者,上半年在保持了4GW电池、
1.5GW组件的内部产能基础上,
加大了代工规模,
并同步在投项
目有4GW电池、2GW组件;锂电产业产能已从年初的1GWh提
升到2.5GWh。
(二)磁材产业市占提升话语权更强
磁材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19.86亿元,同比增长36.34%,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永磁新老产品全线增产;软磁在保
持了铁氧体软磁如锰锌和镍锌等产品在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份
额外,金属磁粉芯产品开始发力,金属磁粉芯是电感元件的核
心部件,主要用于电能转换,其服务的终端客户有太阳能光伏、
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北美大
客户、日立以及部分国内外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商中已实现批量
供货,这将是软磁板块新的具有高增长性的一个品类;塑磁部
的橡胶磁转向中高端,注塑磁力拓高端市场。
(三)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足
器件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2.66亿元,
同比增长31.37%。
器件
产业的主要增长集中在电感、环形器/隔离器。因为振动器件的
个别大客户出货下滑较大,虽其他主流消费电子客户和非手机业务稳中有升,但仅保持了收入利润双增长。环形器/隔离器已
为三、四家通信设备商批量供货,小功率产品已完成全球主要
通信设备商国产化替代承认,目前处于订单稳定交付阶段;电
感产业有序推进一体式电感、叠层电感和薄膜电感的系列投资,
市场拓展初显成效,已在汽车电子和服务器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并已成功切入消费电子领域,使得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高速增
长。
(四)新能源产业精准布局增厚业绩
光伏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38.55%。
公司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从分布式应用场景入手,
满足不同国家地区客户的不同要求,使得电池转组件的策略富
有成效,上半年组件收入占比达2/3。同时,加大了对TOPCon
和HJT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为后续产线快速升级做好准备。
锂电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3.24亿元,
同比增长96.94%。
期间,
公司持续深耕电动二轮车、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扫地机器
人等小动力市场细分领域,在不断推进重点产品与中高端客户
合作的同时,海外市场开发初见成效,多家客户已形成小批量
供货。
(五)资本开支新项目投资有序推进
上半年,
除公司已公告的年产4GW高效电池、
年初2GW高
效组件、年产1.48亿支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顺利推进外,磁性
材料和器件板块也有不少项目在投资,
如预烧料方面新增投资2
万吨预烧料生产线;永磁在四川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在本部也
在推进自动化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软磁制粉线、金属磁粉芯、
镍锌等产品线均在加大投资力度;器件方面,加大了叠层电感、
一体电感、薄膜电感的投资。上述这些新项目投资落地后,将
进一步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增长。
上述项目中,
年产1.48亿支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已于近期对外
披露投产公告,现处于量产爬坡阶段。光伏产业的两个项目后续也会陆续投产,具体投产情况请关注公司公告。
(六)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积蓄新动力
公司始终注重技术的创新,聚焦公司战略产业不断投入研
发。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为2.90亿元,同比增长72.61%。研发
成果方面,上半年公司新增磁性材料领域中立项主导制定1项国
家标准,完成主导制定1项国际标准、1项“浙江制造”团体标
准;申请专利96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实用新型39件,外观设
计专利7件);申请软著登记3件;授权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
44件,实用新型25件);获授软著3件。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出
公司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量、质量进一步提升。研发支出方面
主要着重于:光伏产业PERC效率的提升、工艺的改进、大尺寸
产品的布局、TOPCon和HJT的技术研发和储备;永磁、软磁复
合材料、金属磁粉芯、电感全系列产品等方面的人才引进、产
品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七)降本增效内部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厂持续推进,以减少用工人
数;
2、非生产性人员编制的严控,降低管理成本;
3、供应链管理掌控有效,超前研判并储备了部分原材料,
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优势;
4、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督工作,
全力打造环保型绿色生产企业;
5、立足产品质量,以精益管理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进一
步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美誉度。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今年以来磁
性材料各类产品的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预烧料产能从年初
的17万吨提升至18万吨,永磁铁氧从年初的14万吨提升至16万
吨、软磁铁氧体从年初的3.5万吨提升至4万吨;
公司是国内领先
的振动马达生产企业,
振动马达的产能从年初的3.5亿只提升至4
亿只;公司是光伏产业的领跑者,上半年在保持了4GW电池、
1.5GW组件的内部产能基础上,
加大了代工规模,
并同步在投项
目有4GW电池、2GW组件;锂电产业产能已从年初的1GWh提
升到2.5GWh。
(二)磁材产业市占提升话语权更强
磁材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19.86亿元,同比增长36.34%,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永磁新老产品全线增产;软磁在保
持了铁氧体软磁如锰锌和镍锌等产品在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份
额外,金属磁粉芯产品开始发力,金属磁粉芯是电感元件的核
心部件,主要用于电能转换,其服务的终端客户有太阳能光伏、
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北美大
客户、日立以及部分国内外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商中已实现批量
供货,这将是软磁板块新的具有高增长性的一个品类;塑磁部
的橡胶磁转向中高端,注塑磁力拓高端市场。
(三)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足
器件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2.66亿元,
同比增长31.37%。
器件
产业的主要增长集中在电感、环形器/隔离器。因为振动器件的
个别大客户出货下滑较大,虽其他主流消费电子客户和非手机业务稳中有升,但仅保持了收入利润双增长。环形器/隔离器已
为三、四家通信设备商批量供货,小功率产品已完成全球主要
通信设备商国产化替代承认,目前处于订单稳定交付阶段;电
感产业有序推进一体式电感、叠层电感和薄膜电感的系列投资,
市场拓展初显成效,已在汽车电子和服务器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并已成功切入消费电子领域,使得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高速增
长。
(四)新能源产业精准布局增厚业绩
光伏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38.55%。
公司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从分布式应用场景入手,
满足不同国家地区客户的不同要求,使得电池转组件的策略富
有成效,上半年组件收入占比达2/3。同时,加大了对TOPCon
和HJT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为后续产线快速升级做好准备。
锂电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3.24亿元,
同比增长96.94%。
期间,
公司持续深耕电动二轮车、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扫地机器
人等小动力市场细分领域,在不断推进重点产品与中高端客户
合作的同时,海外市场开发初见成效,多家客户已形成小批量
供货。
(五)资本开支新项目投资有序推进
上半年,
除公司已公告的年产4GW高效电池、
年初2GW高
效组件、年产1.48亿支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顺利推进外,磁性
材料和器件板块也有不少项目在投资,
如预烧料方面新增投资2
万吨预烧料生产线;永磁在四川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在本部也
在推进自动化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软磁制粉线、金属磁粉芯、
镍锌等产品线均在加大投资力度;器件方面,加大了叠层电感、
一体电感、薄膜电感的投资。上述这些新项目投资落地后,将
进一步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增长。
上述项目中,
年产1.48亿支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已于近期对外
披露投产公告,现处于量产爬坡阶段。光伏产业的两个项目后续也会陆续投产,具体投产情况请关注公司公告。
(六)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积蓄新动力
公司始终注重技术的创新,聚焦公司战略产业不断投入研
发。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为2.90亿元,同比增长72.61%。研发
成果方面,上半年公司新增磁性材料领域中立项主导制定1项国
家标准,完成主导制定1项国际标准、1项“浙江制造”团体标
准;申请专利96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实用新型39件,外观设
计专利7件);申请软著登记3件;授权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
44件,实用新型25件);获授软著3件。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出
公司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量、质量进一步提升。研发支出方面
主要着重于:光伏产业PERC效率的提升、工艺的改进、大尺寸
产品的布局、TOPCon和HJT的技术研发和储备;永磁、软磁复
合材料、金属磁粉芯、电感全系列产品等方面的人才引进、产
品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七)降本增效内部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厂持续推进,以减少用工人
数;
2、非生产性人员编制的严控,降低管理成本;
3、供应链管理掌控有效,超前研判并储备了部分原材料,
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优势;
4、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督工作,
全力打造环保型绿色生产企业;
5、立足产品质量,以精益管理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进一
步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