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常见电车之体验观

PecoN9ne619-avatar

PecoN9ne619

2020-11-16T06:42:10+00:00

[url]https://bbs.northd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686&highlight=%E7%94%B5%E5%8A%A8%E8%BD%A6&mobile=2[/url]原帖是北朝
--
本帖是这两周陪着老婆看市面上的电动车的笔记和感想,以技术向评价和讨论为主,发出来主要是为了整理思路和听取各位的意见与建议。
所看的大部分车型都是500左右的基础续航,超过很多或低于此值才会专门提一句;操纵方面,电动车的加速不值得专门拿出来讲,操纵手感太主观也不具体提。


由于限制“代表性”和“在2020年仍有技术竞争力”的车型—并且主要看sedan,一定要看的车型和品牌说实在是不多的:

1, BYD 汉
比我手里的老秦是两个时代的进步,在做工和电控方面都是。
四儿子专门来看的人非常多,服务态度奇差,排试驾时间大约1hr(所以我没排),静态试车时智能化系统没有很突出或者说不是其主要亮点,可能BYD的思路还是把传统强项的三电做到极致然后提升设计感和生产质量吧?

2, 威马
看威马的主要原因是它就在BYD四儿子的旁边,所以顺便就看了。
人很少,客服不专业,车不咋地,电动suv这个跑道上竞争对手太多以至于你做出什么样的东西都不会很惊艳,何况只有四百多续航...
威马的大suv是222的6座,有点迷惑,你有这个空间怎么放位子不好,222的第三排几乎只能盘腿坐人,第二排两个独立座位又不方便放提篮/安全座椅又不方便照顾小孩,难道是黑车专用设计?

2, 特斯拉 model3 modelS
同样是因为在BYD的旁边有个交付中心,就顺便看了一下停车场的静态车,modelS的竞争对手比较少,但好像还没有国产化的消息,价位比较离谱;model3的车门饰线对不齐这个梗真的很有趣,而且真的是真的...而且model3确实太小了。
下周约了试驾,特斯拉的FSD是一定要体验的—我始终认为没有FSD的特斯拉还不如直接买BYD,并且model3的槽点也比较多...等试驾了看一下体验吧。

3, 小鹏 P7
非常惊艳的品牌,“电动车还能造到这种程度”的水平,706续航的B级车只卖20万出头最高30,该有的配置全都有,1hr充满的免费快充,几乎可以说是挑不出缺点的车型,任何整车厂想和它竞争肯定是很绝望的一件事。硬要说缺点就是因为轿跑的定位,后排空间有缩水,大概在比A级略强一丢丢的尺寸上。suv的设计则是很有趣并很迷惑的,包括一直伸到脑门的前窗、只有5公分的遮阳板、脑门上顶个摄像头,都可以列入迷惑设计大赏—但它的价格在这个续航上很香。
尤其必须提一下的是P7的语音交互系统,真是下一个时代的产品,别克用了会沉默大众试了会流泪的水平,是我第一次遇到“很好用”“确实值得使用”的语音系统。“你们这车有carplay吗?”“我们这车不需要carplay”,试了就知道,这车居然真的不需要。
它的自动泊车的表现也非常不错,会把其他厂家全部打成半成品技术...另外销售说明年1月就会上L3,现在的车型可以到时候直接升级,这个也是很不错的一个点—L3和升级接口都是。总而言之,非常惊艳的品牌

4, 五菱 miniEV
进店一个大大的“人民的电动车”的牌子放在一摞miniEV上。这句话听着总觉得有点三德子味道,但车是确实瞄准了细分市场的,一个在绕城高速以外的4s店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居然试车还要排四五车的队,足以说明(在魔都高架新政的帮助下)miniev的定位之准确。技术上么,无论是三电还是智能化都乏善可陈—你要在一辆28k送沪牌的车上追求什么样的技术呢?如果要说有什么是友商比不过的,那五菱作为一个大厂的市场嗅觉和灵敏度应该是几乎所有同规模友商比不过的。另外它确实没有安全气囊,因为“没关系的,这个车开不到需要气囊的速度的。”我竟无言以对。

5, 吉利 几何看这个牌子同样是因为正好路过,这个牌子同样是纯电SUV这条道路上的一百个竞争者之一,同样的缺乏竞争力...没有太多值得记录的地方。

6, 蔚来 EC6
EC6和ES6(五座全尺寸SUV)是一回事,只是溜背版本被强行称作轿跑车而已。

包括ES8在内的三个车,给我的感觉都更像是一个传统车厂做的高档车型,而不是一个新势力造的车,从内饰、外装、制造质量方面都是如此,可以说很类似于一个主打高档市场的BYD...蔚来的核心技术应该不是它的造车技术,也可以说不是它的三电—它的三电好吗?好的,并且也确实有点持续研发的样子,但100kwh电池装车之后只能跑600出头的NEDC就有点...差强人意—它的核心技术显然是把整车的盈利重点从造车-卖车变成造车-卖车-服务,在服务方面下的工夫很到位,千方百计地哄你每个月提供一两千的现金流和回头客。

对这个思路的观感当然是人与人不同的,从我作为工程师的角度来看的话,首先这车不值它标的这价,然后你用它标的这价也买不到它的车,连后视镜防眩光都要加5000“选装”的车型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像ES6这样丐版标价35的车大概要付40-45才能把该有的配齐,坑爹呢这是...接下来就是服务费用或电池租赁费用的存在极大降低了电车在使用成本方面的优势,这种营销模式我是不太喜欢的,并且这种模式带来的额外成本也确实使它的车型面对劣势的错位竞争,不过说实在的,传统车厂从结构上就做不了这个模式,也许在这块无人区里真的存在着能养活一个整车厂的市场呢。

换电技术没有体验(没有哪个试车会带你去跑维修车间的吧),但我确实也不太喜欢换电这个思路,尤其是在快充如此普及的今天...不过“出远门可以临时租一块100kwh电池”和“不装充电桩每月免费6次换电”还是很不错的服务option,是有点意思的。

封闭道路(高架、高速)的自动驾驶的体验很短暂,因为很不幸的,堵车了...但短时间的体验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是能够确实使用的技术。画的饼是L3在两年到三年内可以上线—“如果你们买了我们三万八的套餐的话”

另外蔚来虽然是主打服务,但服务人员的管理还是成问题的,带我们试驾的哥们显然是一个被生活耗尽的社畜,言谈中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淡漠和绝望...

7, 特斯拉试驾
如果说之前包括云评车、展车和三电技术分析等带来的我对特斯拉的看法是“这车不值它的价钱,但有值得买它的地方”,那么试驾之后对它的看法已经变成了“怎么会有人脑子坏了买这玩意”。

首先4S店的销售思路非常可怕,是一种类似于PUA的、靠贬低其他车厂和吹自己牛逼来进行身份认同的套路,“(关于FSD)只有我们特斯拉说的自动驾驶才是自动驾驶”“(关于L2)我们只认可国际工程师联合会给出的评级,国内那些新造车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封的,不一样”“(关于低速行驶噪音)我们特斯拉的设计只遵守国际上都认可的法规,国内自己搞的这套东西我们不认的”。大哥,您这是真把您的顾客都当傻子骗呢,但凡有一点相关背景的人听了你说这话都是摔门就走啊。

接下来车子本身的制造质量也非常可怕,modelX小一百万的车,前门关门的时候居然会有颤动的声音?modelS小六十万的车,后视镜喷漆会有橘皮?这都不是“没有一辆model3的饰线是直线”那样的多零件重型安装的公差分配问题,是单纯的单技术环节的把控啊,展车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然后车子的设计也是迷惑到家,modelX内饰用仿木的塑料然后连注胶都没有?我上次看到这样的内饰风格还是我家那辆桑塔纳2000啊朋友!model3试驾的时候我拼命找仪表盘找不到,然后发现居然没!有!仪!表!盘!所有行驶数据放在中控上这个设计可以吗?可以的,并不非常非常影响驾驶(但一边开车一边向右下角斜眼在白色发光底的一堆信息里找到我需要的信息还是很影响体验),但你这25万起的车为了省一个仪表盘的成本搞得这么难看有必要吗?你这是3w美刀的model3,不是3w人刀的miniEV啊,在这种鬼地方省钱,那你的成本都花在哪里了?一坨屎的装配?还是额外加五万八还是六万九的FSD?

驾驶体验也不算好,电车的加速所有人都不差不用说,FSD“不好意思我们周末不提供体验服务”——你他妈我之前打电话预约的时候说这么一句我根本来都不会来的,这是真不把消费者当人啊——所以也没有体验,倒是一直有雷达分析图像放在中控上,就像技术分析的结果一样,一个是对小目标的识别率成问题,一个是在摄像头融合的位置容易发生漂移,倒是没有遇上白色集装箱卡车,没有体验“特斯拉一生之敌”的识别。另外驾驶的手感和脚感都很奇怪,方向灯逻辑迷惑(我开了这么多种大大小小的车型第一次遇到让我迷惑的方向灯),不过这两条应该算是主观认定了,我对“手感”这种东西的敏锐度是很低的。

最后下车的时候销售居然还腆着脸问一句“那你们现在要下单吗?”下下下,下你大爷,我脑子坏了我花25万买这破玩意。

————目前还没看的分割线————

8, 长城 欧拉好猫
9, 别克 velit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