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
2021-01-18T07:47:36+00:00
等更新太惨了,于是回头重新开始读覆汉,目前读到公孙珣在邯郸做县令,刚刚见到关羽。
刚才回想了一下截止到邯郸令为止主角的主要权谋政争部分,包括杀王甫,在辽东把二千石太守槛车入洛,怒斥曹节等,发现这些情节逻辑上有合理性的。书中多次写到二千石如何贵重,主官如同主君,也写了许多大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杀宦官是基于天子和新宦官都想要换人,主角属于借势而行;把太守送走也是和董卓默契合作共同立威。也就是说,主角实现下克上,并没有完全依靠开挂,而是借助更高层次官位,或者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的力量。
问题来了,我怎么就始终不能感受到其中权谋的精彩呢……理论上来说,这样真实的历史架构和复杂的作者填充,完全可以把剧情写得很漂亮。怎么每次书中人物的语言抒发,只让我想起以前为了中高考疯狂背诵的文言文翻译……举个例子,一个是绍宋中的,赵玖给城里的张俊送了一只鸭子的情节,当时看的时候以为绝妙。张俊的表现、金军的威胁、赵玖的赌博,通俗的说,非常爽。还有一个宰执天下中的,宋神宗中风定储,以及锤杀蔡确,这两个地方看的时候也是,很紧张,随着主角破局又感觉到设计十分精妙。鸭子、锤子、“同、参、大、政”,都是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
我想,是不是因为,大汉传统价值观中鼓励复仇,鼓励忠孝节义,不那么重视律法,与封建时代上官、世家、豪族的权威有一丝奇妙的矛盾?公孙珣的刀子是不是太好用了,以至于不如鸭子和锤子呢?还是说,汉末本来就是一个世道翻覆,春秋大义和封建秩序冲突显著,不是宋那样有成熟的政治规则吗?
刚才回想了一下截止到邯郸令为止主角的主要权谋政争部分,包括杀王甫,在辽东把二千石太守槛车入洛,怒斥曹节等,发现这些情节逻辑上有合理性的。书中多次写到二千石如何贵重,主官如同主君,也写了许多大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杀宦官是基于天子和新宦官都想要换人,主角属于借势而行;把太守送走也是和董卓默契合作共同立威。也就是说,主角实现下克上,并没有完全依靠开挂,而是借助更高层次官位,或者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的力量。
问题来了,我怎么就始终不能感受到其中权谋的精彩呢……理论上来说,这样真实的历史架构和复杂的作者填充,完全可以把剧情写得很漂亮。怎么每次书中人物的语言抒发,只让我想起以前为了中高考疯狂背诵的文言文翻译……举个例子,一个是绍宋中的,赵玖给城里的张俊送了一只鸭子的情节,当时看的时候以为绝妙。张俊的表现、金军的威胁、赵玖的赌博,通俗的说,非常爽。还有一个宰执天下中的,宋神宗中风定储,以及锤杀蔡确,这两个地方看的时候也是,很紧张,随着主角破局又感觉到设计十分精妙。鸭子、锤子、“同、参、大、政”,都是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
我想,是不是因为,大汉传统价值观中鼓励复仇,鼓励忠孝节义,不那么重视律法,与封建时代上官、世家、豪族的权威有一丝奇妙的矛盾?公孙珣的刀子是不是太好用了,以至于不如鸭子和锤子呢?还是说,汉末本来就是一个世道翻覆,春秋大义和封建秩序冲突显著,不是宋那样有成熟的政治规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