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jianthug
2021-03-27T07:52:47+00:00
1.题目就是我想说的观点。
2.目前不是赚大钱的时机,甚至保住本金和利润都有点困难。
3.作为全程经历15年、18年的人,近期我观察到种种迹象都很让人不安,国内国外的种种局势、脆弱性情绪、频出的大小黑天鹅(上周五又出现了一桩)、糟糕的技术面,未来两、三个月可能要迎来比较黑暗的一段时间(这两个月似乎还不算)。
4.建议,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来避一避,后面应该有很多低位筹码可以捡。亏损的同学等后面捡到低位筹码,应该有机会回一大波血,今年超额收益,可能主要是跌出来的。目前我的看法是,5月底6月初,可能是个较好的进场时机。
5.中长期仍然看好,特别是超跌小市值股票,今明两年可能是大牛市,但市场有问题时,可能泥沙俱下。
6.有能力打板、拿到了逆市大涨的好票、利润丰厚不计较短期得失的同学,可以不用理会。
补充说一点:之前2月前后,我觉得市场虽然抱团大票涨多了、太贵了,但很多低估值、底部的小票大量存在,加上低估值银保地三傻,市场有对冲力量,涨多的跌、跌多的涨,没有大风险。但是这一个来月,我看到了很多不确定性的事件陆续在发生,有些完全超过了市场预期,我觉得,当前已经不是A股本身的问题了,可能面临更大程度的、某种意义上系统性的风险。前段时间GUO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提示风险,很多人不以为然。上一次GUO主席提示大蓝筹的投资机会,如果听了的同学,是赚了大钱。GUO主席和一般guan员不一样,作为决策者的信息量、眼界,尤其是在这么公开的场合作如此发言,大家真的要重视。另外,最近监管有很多动作,只是没有放在桌面上公开来说或者大张旗鼓去做,其实我解读下来,都是一个目的,提前排雷。
补充:3月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guo主席一段重要的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好,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振荡,总体上是下行。中国经济去年遭遇了挫折,比较大的一个下滑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经济增速比往年大幅度下降。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严重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毕竟要把经济稳下来,宏观政策必须采取这些措施。但是力度上、后果上可能要考虑的更多一些,因为毕竟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现在看这些副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一是金融市场,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金融市场应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和实体经济差别太大,就会产生问题,迟早会被迫调整,所以我们很担心金融市场,特别国外金融资产泡沫哪一天会破裂。
二是流动性增加以后,由于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密切相连,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数量会明显增加,我们也看到增长确实比较快。中国经济目前还是恢复性增长,我们的资产价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利差比较大,外国资本流入是必然的。但是到目前来看,规模和速度还是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我们也在继续研究怎么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一方面鼓励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太大的波动,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工作做好。
2.目前不是赚大钱的时机,甚至保住本金和利润都有点困难。
3.作为全程经历15年、18年的人,近期我观察到种种迹象都很让人不安,国内国外的种种局势、脆弱性情绪、频出的大小黑天鹅(上周五又出现了一桩)、糟糕的技术面,未来两、三个月可能要迎来比较黑暗的一段时间(这两个月似乎还不算)。
4.建议,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来避一避,后面应该有很多低位筹码可以捡。亏损的同学等后面捡到低位筹码,应该有机会回一大波血,今年超额收益,可能主要是跌出来的。目前我的看法是,5月底6月初,可能是个较好的进场时机。
5.中长期仍然看好,特别是超跌小市值股票,今明两年可能是大牛市,但市场有问题时,可能泥沙俱下。
6.有能力打板、拿到了逆市大涨的好票、利润丰厚不计较短期得失的同学,可以不用理会。
补充说一点:之前2月前后,我觉得市场虽然抱团大票涨多了、太贵了,但很多低估值、底部的小票大量存在,加上低估值银保地三傻,市场有对冲力量,涨多的跌、跌多的涨,没有大风险。但是这一个来月,我看到了很多不确定性的事件陆续在发生,有些完全超过了市场预期,我觉得,当前已经不是A股本身的问题了,可能面临更大程度的、某种意义上系统性的风险。前段时间GUO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提示风险,很多人不以为然。上一次GUO主席提示大蓝筹的投资机会,如果听了的同学,是赚了大钱。GUO主席和一般guan员不一样,作为决策者的信息量、眼界,尤其是在这么公开的场合作如此发言,大家真的要重视。另外,最近监管有很多动作,只是没有放在桌面上公开来说或者大张旗鼓去做,其实我解读下来,都是一个目的,提前排雷。
补充:3月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guo主席一段重要的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好,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振荡,总体上是下行。中国经济去年遭遇了挫折,比较大的一个下滑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经济增速比往年大幅度下降。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严重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毕竟要把经济稳下来,宏观政策必须采取这些措施。但是力度上、后果上可能要考虑的更多一些,因为毕竟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现在看这些副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一是金融市场,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金融市场应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和实体经济差别太大,就会产生问题,迟早会被迫调整,所以我们很担心金融市场,特别国外金融资产泡沫哪一天会破裂。
二是流动性增加以后,由于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密切相连,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数量会明显增加,我们也看到增长确实比较快。中国经济目前还是恢复性增长,我们的资产价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利差比较大,外国资本流入是必然的。但是到目前来看,规模和速度还是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我们也在继续研究怎么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一方面鼓励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太大的波动,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