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vrt
2022-06-07T09:04:36+00:00
随着显卡、显示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玩家对于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追求也愈发凸显。而为了更好的服务显卡与显示器,各种线材技术也不断更新。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线材呢?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7mlrZzT3cSfe-mi.png[/img]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显示器接口有4种,分别是:VGA、DVI、HDMI、DP。
作为IBM早在1987年提出的VGA接口,已经是视频线的元老级的存在了。虽然在以前使用很广,但是现在市面上已经非常少见。其设计之初是给模拟信号的CRT显示设备准备的。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会导致显示画面的拖尾及偏色,所以信号线两端基本都会有一个消磁环。并且由于显卡输出的是数字信号,通过VGA传输到显示器需要进行转换,而转换会导致一部分信号的丢失。最高只支持2048*1536@60HZ,并且不具备音频传输能力。在目前4K显示器已经下探到千元的时代,它显然是不够看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27evZ1dT3cSfe-9w.png[/img]
由于VGA自发不之初就不够优秀,所以从业巨头们一直尝试制定新的接口标准。DVI接口则诞生于1998年,由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DDWG数字显示工作组制定,它有3种类型5种规格,相比VGA接口最大的变化是支持数字信号而无需转换。其中最高规格的DVI-D双通道接口可以实现1080P@120HZ/2K@60HZ。虽然画质比VGA更好,但是支持的分辨率并没有多大提速,反而过大的接头、每次都要拧螺丝等操作也比较费事,注定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被历史淘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sg1ZkT3cSfe-at.png[/img]
2002年,由索尼、松下、飞利浦等电视大厂联合开发了现在普及最广的HDMI接口。其传输数字信号,支持音频,采用TMDS传输方式,能传输不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传输信号的同时可以传输声音。其版本从最早的HDMI 1.0到现在最新的HDMI 2.1已经跨过7个大版本,13个小版本。市面上最常见的接口为HDMI 2.0版本,其带宽最高支持18Gbps,显示数据可以达到1080P@144hz/2K@100hz/4K@50hz,通过数据压缩后可以支持4K@60hz。而最新的HDMI 2.1接口可以达到48Gbps,最高支持4K@144Hz/8K@30Hz,经过数据压缩可以将参数提高到4K@240hz/8k@120hz。不过目前市面上HDMI 2.1接口并不多见,连sony的PS5的HDMI 2.1接口输出带宽也被限制到了32Gbps。并且HDMI公司在最新的声明中还取消了HDMI 2.0的说法,其特性现在为HDMI 2.1的子集,让本来接口规范不那么同一的电视、显示器市场更加混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g7eaZtT3cSfe-8o.png[/img]
HDMI的接口本是由电视厂商所主导,发布之初基本没考虑过电脑。电脑显示器插上HDMI口有可能出现亮度过低的情况,对显示器的色深、GSYNC等高刷新率同步技术支持也很一般,所以在2006年,由AMD、INTEL、NVIDIA、苹果、联想、戴尔、惠普等电脑厂商联合发布了更适合电脑的DP接口,且相对于HDMI对于厂商收取会员费的做法,DP接口完全免费,用以对抗电视厂商的HDMI规范。DP接口发布之初,其基础的DP1.2版本就支持21.6Gbps的带宽,并支持1080P@ 240hz/2K @165hz/4K@75hz。后续的DP1.4版本带宽增加到32.4Gbps,能支持2K@240hz/4K@144hz/8K@30hz,通过数据压缩可以支持到4K@240hz/8k@120hz,整体与未改名之前的HDMI 2.0差不多;而最新的DP 2.0版本的带宽已经提高到了惊人的80Gbps,其经过数据压缩能支持到16K@60hz,也可以无损双屏4K@144hz。不过DP2.0从2019年发布至今还没有显示器用上,市面上常见的还是DP1.4接口,毕竟受制于显卡技术,常见的高端显示器也就为4K@144hz而已。小道消息称AMD最新RDNA3架构的RX 7000系显卡会支持DP 2.0,那是后话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d414Z10T3cSfe-8n.png[/img]
而我们在线材选择上该优先选择哪种接口呢?先说结论,电脑用户优先选择DP,而投影仪、电视选HDMI(或者说只能选HDMI,因为标准是那些垄断的电视厂商所定制的,所以基本上找不到支持DP的电视机)。在工作方式上,DP与HDMI通过TMDS芯片将信号转换后通过专用线路传输到显示器里不同,DP则用微数据包直接传输,因为数据包中不仅可以放入视频信号,还可以放入其他信号。举个例子就是HDMI实现HDR功能需要单独的线材传输数据,而DP则不需要。又或者GSYNC同步技术,HDMI就只有最新的2.1版本才能支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409nK2nT1kS9s-cd.png[/img]
由于DP、HDMI线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不存在模拟信号中的画面拖尾、颜色不正确等现象,且抗干扰能力也是一流。主要是因为数字信号通过二进制的0和1来传输数据,不管干扰如何,只要能识别出来高低电压它就是能很准确的辨别出显示数据。如果你的显示器干扰真的特别严重,线材极其劣质,那么显示效果会直接黑屏识别不出信号,而不是影响画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h4tZsT3cSbq-jg.png[/img]
尤其是对于长度3米以上的线材对于用料的敏感就更加明显了。因为这个长度的信号会有比较明显的衰减,当线材用料很差,可能会出现信号断崖,导致间歇性黑屏、或者显示器出现白色横纹、再或者明明支持4K@144hz的DP1.4线,却只能降到4K@120hz来使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5r06ZxT3cSaq-hs.png[/img]
市面上不少厂商针对线材的规格也堆的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有光纤DP线了,只是售价不菲,比较适合电子发烧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1mj5Z17T3cSfe-lf.png[/img]
还有对于无RGB不欢的游戏玩家们专门定制的RGB光纤DP线,它可以补齐你桌面上最后一处可以发光的地方。而且众所周知RGB会提升性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048Z14T3cSa6-gr.png[/img]
不过毕竟高昂的售价不是每个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了的。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几十元的普通DP线材。当然市面上的各种线材品牌有很多,做工用料也都不同。就拿我目前手里的FIBBR为例,其镀金的接口也能起到抗腐蚀、耐插拔、防生锈等效果,增加线材的使用寿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lcoxZwT3cSfe-8n.png[/img]
而编织线材也提高可以耐磨度,不易断裂。4层屏蔽信号对于超长线材的支持也很不错,即便5米的大尺寸长度也能杜绝间歇黑屏、横纹等小毛病。最高支持8K@60hz、4K@144Hz。对于目前的显卡技术发展来讲,用个5年应该不成问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25pnZxT3cSfe-8n.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7mlrZzT3cSfe-mi.png[/img]
作为IBM早在1987年提出的VGA接口,已经是视频线的元老级的存在了。虽然在以前使用很广,但是现在市面上已经非常少见。其设计之初是给模拟信号的CRT显示设备准备的。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会导致显示画面的拖尾及偏色,所以信号线两端基本都会有一个消磁环。并且由于显卡输出的是数字信号,通过VGA传输到显示器需要进行转换,而转换会导致一部分信号的丢失。最高只支持2048*1536@60HZ,并且不具备音频传输能力。在目前4K显示器已经下探到千元的时代,它显然是不够看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27evZ1dT3cSfe-9w.png[/img]
由于VGA自发不之初就不够优秀,所以从业巨头们一直尝试制定新的接口标准。DVI接口则诞生于1998年,由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DDWG数字显示工作组制定,它有3种类型5种规格,相比VGA接口最大的变化是支持数字信号而无需转换。其中最高规格的DVI-D双通道接口可以实现1080P@120HZ/2K@60HZ。虽然画质比VGA更好,但是支持的分辨率并没有多大提速,反而过大的接头、每次都要拧螺丝等操作也比较费事,注定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被历史淘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sg1ZkT3cSfe-at.png[/img]
2002年,由索尼、松下、飞利浦等电视大厂联合开发了现在普及最广的HDMI接口。其传输数字信号,支持音频,采用TMDS传输方式,能传输不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传输信号的同时可以传输声音。其版本从最早的HDMI 1.0到现在最新的HDMI 2.1已经跨过7个大版本,13个小版本。市面上最常见的接口为HDMI 2.0版本,其带宽最高支持18Gbps,显示数据可以达到1080P@144hz/2K@100hz/4K@50hz,通过数据压缩后可以支持4K@60hz。而最新的HDMI 2.1接口可以达到48Gbps,最高支持4K@144Hz/8K@30Hz,经过数据压缩可以将参数提高到4K@240hz/8k@120hz。不过目前市面上HDMI 2.1接口并不多见,连sony的PS5的HDMI 2.1接口输出带宽也被限制到了32Gbps。并且HDMI公司在最新的声明中还取消了HDMI 2.0的说法,其特性现在为HDMI 2.1的子集,让本来接口规范不那么同一的电视、显示器市场更加混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g7eaZtT3cSfe-8o.png[/img]
HDMI的接口本是由电视厂商所主导,发布之初基本没考虑过电脑。电脑显示器插上HDMI口有可能出现亮度过低的情况,对显示器的色深、GSYNC等高刷新率同步技术支持也很一般,所以在2006年,由AMD、INTEL、NVIDIA、苹果、联想、戴尔、惠普等电脑厂商联合发布了更适合电脑的DP接口,且相对于HDMI对于厂商收取会员费的做法,DP接口完全免费,用以对抗电视厂商的HDMI规范。DP接口发布之初,其基础的DP1.2版本就支持21.6Gbps的带宽,并支持1080P@ 240hz/2K @165hz/4K@75hz。后续的DP1.4版本带宽增加到32.4Gbps,能支持2K@240hz/4K@144hz/8K@30hz,通过数据压缩可以支持到4K@240hz/8k@120hz,整体与未改名之前的HDMI 2.0差不多;而最新的DP 2.0版本的带宽已经提高到了惊人的80Gbps,其经过数据压缩能支持到16K@60hz,也可以无损双屏4K@144hz。不过DP2.0从2019年发布至今还没有显示器用上,市面上常见的还是DP1.4接口,毕竟受制于显卡技术,常见的高端显示器也就为4K@144hz而已。小道消息称AMD最新RDNA3架构的RX 7000系显卡会支持DP 2.0,那是后话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d414Z10T3cSfe-8n.png[/img]
而我们在线材选择上该优先选择哪种接口呢?先说结论,电脑用户优先选择DP,而投影仪、电视选HDMI(或者说只能选HDMI,因为标准是那些垄断的电视厂商所定制的,所以基本上找不到支持DP的电视机)。在工作方式上,DP与HDMI通过TMDS芯片将信号转换后通过专用线路传输到显示器里不同,DP则用微数据包直接传输,因为数据包中不仅可以放入视频信号,还可以放入其他信号。举个例子就是HDMI实现HDR功能需要单独的线材传输数据,而DP则不需要。又或者GSYNC同步技术,HDMI就只有最新的2.1版本才能支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409nK2nT1kS9s-cd.png[/img]
由于DP、HDMI线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不存在模拟信号中的画面拖尾、颜色不正确等现象,且抗干扰能力也是一流。主要是因为数字信号通过二进制的0和1来传输数据,不管干扰如何,只要能识别出来高低电压它就是能很准确的辨别出显示数据。如果你的显示器干扰真的特别严重,线材极其劣质,那么显示效果会直接黑屏识别不出信号,而不是影响画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h4tZsT3cSbq-jg.png[/img]
尤其是对于长度3米以上的线材对于用料的敏感就更加明显了。因为这个长度的信号会有比较明显的衰减,当线材用料很差,可能会出现信号断崖,导致间歇性黑屏、或者显示器出现白色横纹、再或者明明支持4K@144hz的DP1.4线,却只能降到4K@120hz来使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5r06ZxT3cSaq-hs.png[/img]
市面上不少厂商针对线材的规格也堆的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有光纤DP线了,只是售价不菲,比较适合电子发烧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1mj5Z17T3cSfe-lf.png[/img]
还有对于无RGB不欢的游戏玩家们专门定制的RGB光纤DP线,它可以补齐你桌面上最后一处可以发光的地方。而且众所周知RGB会提升性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e048Z14T3cSa6-gr.png[/img]
不过毕竟高昂的售价不是每个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了的。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几十元的普通DP线材。当然市面上的各种线材品牌有很多,做工用料也都不同。就拿我目前手里的FIBBR为例,其镀金的接口也能起到抗腐蚀、耐插拔、防生锈等效果,增加线材的使用寿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lcoxZwT3cSfe-8n.png[/img]
而编织线材也提高可以耐磨度,不易断裂。4层屏蔽信号对于超长线材的支持也很不错,即便5米的大尺寸长度也能杜绝间歇黑屏、横纹等小毛病。最高支持8K@60hz、4K@144Hz。对于目前的显卡技术发展来讲,用个5年应该不成问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9aQ2q-25pnZxT3cSfe-8n.pn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