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nflemz
2020-07-03T05:53:21+00:00
中午吃玉米忽然想到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在中国大米是王道中的王道,但是大米最为经济作物来讲真的很成功吗?
首先来说米面。水稻这种东西天生的娇气,其生长环境十分苛刻,对水资源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成熟后的收割、脱壳、整晒都是很麻烦的事情。产量一般般,看起来唯一的优势就在于能储存较长时间。小麦的产量比大米少一点,大麦则多一点,麦子虽然不像稻子一样对环境要求苛刻,但是由于麦类植物脆弱的竞争性(病娇体质),实际种植起来可能比水稻还麻烦一些,而且其果实的表面是一层麸皮而不是壳,所以最后又多了一个研磨的环节。青稞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由于青稞籽粒裸露,所以收割下来的基本都是直接能吃的,但是那个味道实在是……所以青稞也不适合做为大众主食,大麦则一般都是是做啤酒威士忌了。燕麦之类的作物产量也还好,但是中国人不太怎么吃麦,顶多就是早餐吃点麦片,还不是顿顿都吃。高粱产量也比较低,但是由于一年两季,总产量也还勉强能看,一般都是拿来做白酒,似乎也没什么人吃高粱。同理,五谷杂粮只是偶尔吃一下,大多数人并不会拿它们当饭吃。
再来说说玉米。单纯论产量来说,确实很高,但是看产出比来说,这个东西就一言难尽了。玉米地大家都见过,投入的绝大多数氮磷钾都变成秸秆了,一株玉米上接不了几根棒子,更不用说棒子的主要质量还真是棒子。玉米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一年一季,因此其总产量就被限制住了。别人家我不清楚但是我们家是不吃玉米糊糊的,可能对现在的人来说还算是一道美味的甜品。我们家父母当年下放做知青的时候,基本每顿饭都是玉米面儿、玉米稀饭、玉米糊糊……所以我们家对玉米有一种天生的反感。
最后说一下薯类。土豆(马铃薯)和地瓜(豆薯)我放一起说了,这俩其实差不多,天生的王者,公鸡中的战斗机,当之无愧的MVP。这哥俩儿的耐操属性点满了,天冷天热都不怕,下雨干旱全无惧,种完后不用管它,亩产随随便便一两千公斤,尤其是豆薯,精耕细作一下亩产5000多公斤。马铃薯一年能种3-4季,豆薯也有两年四收的玩法。还不用备种,块茎繁殖,发芽一切,地里一埋就能种。要是这玩意儿早个几十年传入中国,大明朝或许就不会灭亡了,大家都能吃饱了也就不会有明末的农民起义了。我不知道你们见过这类植物的样子没,地面上看就是一串藤子,往下一挖连着一大串跟葡萄似的,密集恐惧症慎之。所以它们的产出比是极高的,氮磷钾基本都变成可以食用的块茎了,而且红薯藤子也能吃,还能入药,简直就是没有浪费的地方。而且其收割十分方便,挖出来斩断叶子,水一冲把泥巴洗掉就行了。现在豆薯品种改良后,味道甘甜,口感细腻,老少咸宜,红薯现在小孩儿都爱吃,不像我小时候,厌食的时候想让吃一口米饭我妈都得求爹爹告奶奶的。但是听说种地瓜土豆挺毁地的,往往种了它们后来年的产量都会下降,需要隔年养地种别的作物。薯类植物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不易储存了,都太容易发芽了,而且一旦发芽就是剧毒。但是又不得不说了薯类的一万种吃法……虽然容易坏但是极易被加工成各类的食物。既然如此那薯类的价格应该很惊喜吧?事实却是挺感人的,吃个烤地瓜都要至少10块钱,超市的薯片怎么也得5块钱一袋吧,就算从市场买新鲜的地瓜土豆也并不便宜。
综上所述,地瓜恐怕才应该是最NB的主食吧?
首先来说米面。水稻这种东西天生的娇气,其生长环境十分苛刻,对水资源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成熟后的收割、脱壳、整晒都是很麻烦的事情。产量一般般,看起来唯一的优势就在于能储存较长时间。小麦的产量比大米少一点,大麦则多一点,麦子虽然不像稻子一样对环境要求苛刻,但是由于麦类植物脆弱的竞争性(病娇体质),实际种植起来可能比水稻还麻烦一些,而且其果实的表面是一层麸皮而不是壳,所以最后又多了一个研磨的环节。青稞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由于青稞籽粒裸露,所以收割下来的基本都是直接能吃的,但是那个味道实在是……所以青稞也不适合做为大众主食,大麦则一般都是是做啤酒威士忌了。燕麦之类的作物产量也还好,但是中国人不太怎么吃麦,顶多就是早餐吃点麦片,还不是顿顿都吃。高粱产量也比较低,但是由于一年两季,总产量也还勉强能看,一般都是拿来做白酒,似乎也没什么人吃高粱。同理,五谷杂粮只是偶尔吃一下,大多数人并不会拿它们当饭吃。
再来说说玉米。单纯论产量来说,确实很高,但是看产出比来说,这个东西就一言难尽了。玉米地大家都见过,投入的绝大多数氮磷钾都变成秸秆了,一株玉米上接不了几根棒子,更不用说棒子的主要质量还真是棒子。玉米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一年一季,因此其总产量就被限制住了。别人家我不清楚但是我们家是不吃玉米糊糊的,可能对现在的人来说还算是一道美味的甜品。我们家父母当年下放做知青的时候,基本每顿饭都是玉米面儿、玉米稀饭、玉米糊糊……所以我们家对玉米有一种天生的反感。
最后说一下薯类。土豆(马铃薯)和地瓜(豆薯)我放一起说了,这俩其实差不多,天生的王者,公鸡中的战斗机,当之无愧的MVP。这哥俩儿的耐操属性点满了,天冷天热都不怕,下雨干旱全无惧,种完后不用管它,亩产随随便便一两千公斤,尤其是豆薯,精耕细作一下亩产5000多公斤。马铃薯一年能种3-4季,豆薯也有两年四收的玩法。还不用备种,块茎繁殖,发芽一切,地里一埋就能种。要是这玩意儿早个几十年传入中国,大明朝或许就不会灭亡了,大家都能吃饱了也就不会有明末的农民起义了。我不知道你们见过这类植物的样子没,地面上看就是一串藤子,往下一挖连着一大串跟葡萄似的,密集恐惧症慎之。所以它们的产出比是极高的,氮磷钾基本都变成可以食用的块茎了,而且红薯藤子也能吃,还能入药,简直就是没有浪费的地方。而且其收割十分方便,挖出来斩断叶子,水一冲把泥巴洗掉就行了。现在豆薯品种改良后,味道甘甜,口感细腻,老少咸宜,红薯现在小孩儿都爱吃,不像我小时候,厌食的时候想让吃一口米饭我妈都得求爹爹告奶奶的。但是听说种地瓜土豆挺毁地的,往往种了它们后来年的产量都会下降,需要隔年养地种别的作物。薯类植物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不易储存了,都太容易发芽了,而且一旦发芽就是剧毒。但是又不得不说了薯类的一万种吃法……虽然容易坏但是极易被加工成各类的食物。既然如此那薯类的价格应该很惊喜吧?事实却是挺感人的,吃个烤地瓜都要至少10块钱,超市的薯片怎么也得5块钱一袋吧,就算从市场买新鲜的地瓜土豆也并不便宜。
综上所述,地瓜恐怕才应该是最NB的主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