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氵]可达鸭烧那么多钱搞骑兵,可能烧出一群近战渣渣的骑马弓箭手~

Exszty-avatar

Exszty

2020-08-31T07:57:29+00:00

一、
[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逾险阻,绝大泽,涉名水,敢犯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武经总要



[“六事者,一曰顺骔直射,二曰背射,三曰盘马射,四曰射亲,五曰野战,六曰轮弄”]---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4

[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下诏在各路推广蔡挺的训练方法。“其法:五伍为队,五队为阵,阵横列。骑兵二队亦五伍列之。其出皆以鼓为节,束草象人而射焉,中则有赏。马步皆前三行枪刀,后二行弓弩,附队以虎蹲弩、床子弩各一,射与击刺迭出,皆闻金即退。预籍人马之强者隐于队中,遇可用,则别出为奇”]---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4


[元祐元年(1086),枢密院上奏说:“异时马军教御阵外,更教马射。其法:全队驰马皆重行为‘之’字,透空发矢,可迭出,最便利。近岁专用顺鬃直射、抹鞦背射法,止可轻骑挑战,即用众乃不能重列,非便。请自今营阅排日,马军‘之’字射与立背射,隔日互教。”]-----(元)脱脱:《宋史》卷 195《兵志九》

[元丰元年(1078),宋神宗下诏:“步射,六发而三中为一等,二中为二等,一中为三等。马射,五发骤马直射三矢、背射二矢,中数、等如步射法。”-----(元)脱脱:《宋史》卷 195《兵志九》


[“河北马军阙马,其令射弓一石者先给马,不及一石令改习弩或枪刃”。]---《长编》卷269熙宁八年十月庚寅

[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再次下诏:“凡前后新招拣禁军兵士,先令在营指教百日,不及第二等,再限两月,限满又未及,即于教场再教两月,候又限满,不入等人,马军改充步军,步军改充厢军。”]———《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上面的资料,都说明宋朝的骑兵选材优先选择骑射出色,骑兵训练方式主要也是各种骑射,骑射不成的才去练习弩或者马枪马刀,训练再不成就编入马军甚至厢军。







二、
元丰元年(1078)宋神宗下诏:“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92



宋仁宗时期,大臣上奏,“诸处马军,毎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 20《奏阅习短兵状》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韩琦说:“今之试武艺弓弩,惟务斗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其左右斫骔、腰射、脑射、一绰筈子放数箭之类,乃是军中之戏;又马枪止试左右盘弄,而不较所刺中否,皆非实艺。而使臣军员缘此例得拔用,故诸军亦循守常法而无所更,以此临阵对寇,罕能取胜。”----------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上面的资料说明,北宋军队十分一时间才练习刀枪近战,其余时间都是练习骑射;北宋每队马军只有十分一是枪骑兵,其他全是弓骑兵,只要一近战立刻就GG了;而且很多弓骑兵的射术也是不咋的,马枪使用更是渣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哪怕赵二之后,北宋也是有骑兵部队能够近战搏杀,但是绝对是少数;









三、
高宗建炎元年,始颁密院教阅格法,专习制御铁骑摧锋破敌之艺,习全副执带出入、短椿神臂弓、长柄膊刀、马射穿甲、施用棍棒;并每年比拟春秋教阅法,别立新格行下。一日短椿神臂弓给箭十只,射亲去垛一百二十步。长柄膊刀谓长一丈二尺以上,用毡皮裹为头者,馀教阅振华军称膊刀准此,引斗五十次,不令刀头低坠至地。并每营拣选二十人阅习,放炮、打亲,旨长柄膊刀手本色相斗,并短椿神臂弓手、长柄膊刀手施用棍棒,各击虚三十次。炮手阅习,施放七稍大炮,排日就营教阅。凡经两阅者每五十人为一队,全副执带,教习分合一次。教习分合,随队多少,分隶五军;谓如五百人,每队五人,人即每军两队之类,人多依此。每军各置旗号,以颜色样制物号为别,谓前军用绯旗,以飞鸟为号;後军用皂旗,以龟为号;左军用青旗,以蛟为号;右军用白旗,以虎为号;中军用黄旗,以神人为号;又别以颜色样制物号错招旗、分旗,差教头掌之。举招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合而成阵;举分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分而成队。左右前却,或分藏为伏,或分出为奇,并举旗为号,并便鸣小金应鼓为号,以备瞻望旗号不及。预约伏藏之处,慢打小金即伏,急打应鼓即奇兵出阵趋战,急打小金即伏兵出。所有春秋大教推赏,自依海行格法。诏依。----------(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157《兵考九》,

三、这个是完颜构登基元年时候下诏,要求骑兵加强刀枪棍棒的近战训练,以对付金人的重甲骑兵;但是丫的可达鸭是完颜构登基后两个月就夺舍了,大概率蝴蝶效应影响下,可达鸭并没有下达这个诏令?








四、
南宋人华岳评论说:“自近代,善马射者不善马枪,所以海队只选马枪一十八条、正副旗头六名,其余皆系弓箭。立为定制,不容增减。盖新刺马军、新补马校不练教习,不熟弓马,两手挟弓犹恐不能施放,更责以马枪兼人之能,则彼安能独办?”-----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卷 8《马枪制》

四、而且就算可达鸭的位面,南宋下达了加强骑兵近战训练的诏令,但是从南宋后人华岳的评论,可以知道后来南宋骑兵照样不擅长马枪近战;








五、为毛宋朝骑兵大多都是弓骑兵?脑补一下,有几点原因:
1、现代网上很多人黑赵大赵二一家是沙陀人,原因赵家喜欢吃羊云云,基本可以确认是扯几把的;但是北宋骑兵和沙陀骑兵有关系倒是不假的,赵大赵二他们老爹赵弘殷曾经在沙陀人骑兵里面混过,赵大赵二的一些亲家和他们的嫡系下属都和沙陀人军队有不浅的关系。根据后世人的分析,北宋骑兵的战法传承自五代沙陀人骑兵。而沙陀骑兵重视骑射,北宋骑兵重视骑射可能就是源于此。当然这个说法没有实锤的证据;而且北宋早期的那些精锐骑兵,绝对没有不能近战的坑爹说法啊,甚至近身肉搏对付辽国骑兵,大怂那时候也起码不吃亏。(当然也因为辽国骑兵也是重视骑射和灵活机动迂回战术,重骑兵和近战强攻都不是他们擅长的,甚至辽国骑兵尽量避免和北宋的骑兵步兵近战),后来骑兵渣化是体制问题;
2、北宋中后期,主要是分散各军使用,主要给步兵打杂使用,而且宋朝缺马,朝廷也不想骑兵近战损失战马,所以骑兵骑射为主;







总结:可能因为祖宗之法等原因,宋朝骑兵主要训练骑射为主,并不擅长马枪近战,尤其马军中可能八成都是弓骑兵,枪骑兵可能只有二成。赵大赵二时期不谈,原来历史中像岳飞那样可能出动大规模骑兵反复近战阻拦金兵拐子马迂回绕后宋军的战绩,绝对是万中无一的例子;
毕竟原来历史,也就岳飞证明自己能够训练并且指挥大兵团骑兵作战,(也是因为岳家军自己去抢夺并购买大量战马,甚至岳家军还有自己马场),其他几位帅臣因为缺马等原因,都没有展示多少大兵团骑兵的能力(都没马组建大兵团骑兵),甚至因为大怂历史传统的问题,这些帅臣可能还是拿宋朝老一套的方法去训练骑兵,一水的不能近战的弓骑兵,面对披重甲擅长反复突击近战硬战苦战甚至可以下马步战的金人骑兵(宋朝骑兵不擅长下马步战,因为丫的都练习弓箭嘛),不就送人头?可达鸭烧那么多钱,就烧出一群骑马弓箭手?除了岳飞按照历史不用担忧,可能真要可达鸭反复下旨意要改革骑兵训练方法,部分帅臣军头才会改变大怂这种根深蒂固的骑兵传统,而且应该让岳飞曲大等人带头去改革一套新的骑兵训练法,然后推行全军;

PS:
1、按照可达鸭的历史位面,肯定有少数宋朝骑兵可以近战,但是绝对不普遍,数量稀少

2、北宋步兵也由这个问题,弓弩手多,而刀枪兵少,不擅近战;也就南宋开始重点加强近战训练和重甲步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