신관
2020-10-24T10:48:43+00:00
能率领五十多万大军跟白起在战场上打个有来有回怎可能是庸才,长平之战赵括能输,我认为赵括负有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
一方面是赵国国力不如秦国强盛。
秦国历经商鞅变法之后,经过三代君主辛苦经营,其综合国力早就凌驾于六国之上,任何一国独抗秦国都会处于下风,所以才有之前的合纵抗秦,即使六国合纵,其实力也就勉强和秦国持平,遏制秦国不再东出而已,现在让赵国独自在上党对抗秦国,其它五国作壁上观,短期还可以。长期如此必将拖垮赵国,所以赵国必须要去寻求决战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在上党对峙的时候赵国并没有把其它五国拖下水,倘若当时赵括指挥的是六国联军,在被白起包围的时候,其它五国会倾巢而出直取函谷关,逼白起回救,赵括再从背后击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时赵王就不该放走蔺相如,让他去联合其它五国出兵,不用多少,仅仅只需要几万军队和一些粮草,把白起的包围圈撕出来一个口子,赵括在里面冲锋,内外夹攻,白起必败
其实当时秦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连十多岁的少年都被拉上去了,应该说整个秦国基本的正常人都在战场上,这时候如果六国再次合纵,依照白起的战略眼光,敢不退兵?
事实上从长平之战后秦军连番战败被重新逼回函谷关也能看出来,他们不行了。为什么不行了,就是被赵括拖的。
所以我认为让赵括取代廉颇的决定是正确的,赵括的作战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后面的人都给他安了个纸上谈兵的笑柄,简直不讲道理。
古往今来能率领五十万以上军队作战的将领又能有几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这其中一部分即使输了战争,也不会留下笑柄,为什么要针对赵括。
赵奢曾对赵王说他儿子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带兵打仗,赵奢果真知道如此,当时就该把赵括送去兵营历练,而不是让他直接继承爵位。
另外就是赵括的眼光,此人举荐了李牧,后面也正是李牧在给赵国续命。
所以综合来看,赵括是个猛人,是个水平可能略逊于白起的名将。我之所以+个可能,是因为如果把白起和赵括位置对调,白起率领赵国军队,在当时的对峙中又如何取胜?
赵括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选择了强行决战求死,绝不投降,这份气节也让人敬佩。
一方面是赵国国力不如秦国强盛。
秦国历经商鞅变法之后,经过三代君主辛苦经营,其综合国力早就凌驾于六国之上,任何一国独抗秦国都会处于下风,所以才有之前的合纵抗秦,即使六国合纵,其实力也就勉强和秦国持平,遏制秦国不再东出而已,现在让赵国独自在上党对抗秦国,其它五国作壁上观,短期还可以。长期如此必将拖垮赵国,所以赵国必须要去寻求决战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在上党对峙的时候赵国并没有把其它五国拖下水,倘若当时赵括指挥的是六国联军,在被白起包围的时候,其它五国会倾巢而出直取函谷关,逼白起回救,赵括再从背后击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时赵王就不该放走蔺相如,让他去联合其它五国出兵,不用多少,仅仅只需要几万军队和一些粮草,把白起的包围圈撕出来一个口子,赵括在里面冲锋,内外夹攻,白起必败
其实当时秦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连十多岁的少年都被拉上去了,应该说整个秦国基本的正常人都在战场上,这时候如果六国再次合纵,依照白起的战略眼光,敢不退兵?
事实上从长平之战后秦军连番战败被重新逼回函谷关也能看出来,他们不行了。为什么不行了,就是被赵括拖的。
所以我认为让赵括取代廉颇的决定是正确的,赵括的作战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后面的人都给他安了个纸上谈兵的笑柄,简直不讲道理。
古往今来能率领五十万以上军队作战的将领又能有几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这其中一部分即使输了战争,也不会留下笑柄,为什么要针对赵括。
赵奢曾对赵王说他儿子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带兵打仗,赵奢果真知道如此,当时就该把赵括送去兵营历练,而不是让他直接继承爵位。
另外就是赵括的眼光,此人举荐了李牧,后面也正是李牧在给赵国续命。
所以综合来看,赵括是个猛人,是个水平可能略逊于白起的名将。我之所以+个可能,是因为如果把白起和赵括位置对调,白起率领赵国军队,在当时的对峙中又如何取胜?
赵括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选择了强行决战求死,绝不投降,这份气节也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