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威廉动,游戏朝氪金游戏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BigOlAnderson-avatar

BigOlAnderson

2020-10-10T10:50:15+00:00

鄙人不才,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游戏都往氪金游戏发展。
主要是因为氪金模式,对于厂商来说,是一种更先进的定价模型,因为相较于买断制,他能更好的剥夺消费者剩余,实施价格歧视。
[quote]*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quote]稍微做了一张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16/biQ5-5oruKmT1kSfo-c5.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16/biQ5-dux4KtT1kSdh-gh.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16/biQ5-28pnKqT1kSd9-h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16/biQ5-32kpKvT1kSch-gv.jpg[/img]


买断制游戏:买断制游戏,厂商赚取的利润为灰色部分,游戏质量,越高赚得越多。
买断+DLC:在加入了DLC之后,游戏的定价档位变多了。
虽然严格意义上,两者拥有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但归根结底,都是玩家愿意为一款游戏花多少钱的问题。
那么很明显,同样的游戏品质,灰色部分更大了。
F2P+内购:这个阶段,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F2P,一个是内购皮肤/角色。
F2P意味着门槛进一步降低了为0,内购皮肤/角色,把定价的档位增加了很多。
灰色部分更大了。
抽卡氪金其实不同的皮肤,不同的角色,说白了是不断地增加DLC,玩家可以挑选喜欢的买。
所以引入了GACHA模式,这是一种捆绑销售,以1%的出货率来说,一个SSR,相当于一百抽的价格,明面上你还获得了99个其他的角色,但是并不是你需要的角色,消费者是被捆绑销售了。

理论逻辑上通了,但是价格歧视在实行上其实是很难的。之前的大数据杀熟,之前滴滴打车不同人不同价格就被喷得很惨。
游戏则不同,游戏有遮羞布。同个游戏,表面上有所谓的虚拟产品,让玩家有一分钱一分货的错觉。
那么缺乏了消费者的抵制,对于厂商来说,他们肯定会更倾向于抽卡氪金的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