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
2024-11-14T14:43:24+00:00
今晚与水友打电话,给我聊的非常郁闷,有些人不像是论坛的水友,拿着小红薯那一套,硬给我掰扯好与坏,写一个随笔,给理清楚这个思路。
首先大品牌一般肯定带五性检测报告,其中会说明产品基本性能,目前商家最着重宣传点就是K值,也就是保温隔热性能,比如最近很多网络品牌都推出了被动窗产品,说自己产品如何牛逼,毕竟卖的贵,总得有个说法,但是高保温隔热性能产品,不适合大部分人,甚至有些老小区改造只需要70断桥,并不需要太好的产品,一是墙体薄,或着没保温层,二是北方很多暖气很热,性能冗余太大,或者南方水友更需要隔热,其实温和的气候不需要过多的所谓保温产品,所以最明显的就是外开窗纱一体产品隔热条不足1.5公分宽,明显很窄。
第二个,K值低只能证明这个产品保温体感性能较好,与隔热其实无关,因为检测报告配置不适用于家装,大部分水友受预算限制,只会选择双玻产品,不会选择三玻两腔,并且检测报告配置的一般为中透lowe+三玻两腔,这个配置也很阴间,因为中透lowe极为影响采光,除非太阳很大的空间,否则我一般不推荐中透lowe(除了一部分西晒),在我装修中发现高透lowe和中透不是一个东西,至少体感上高透不怎么隔热,只是可能起到一点点节能作用。
第三,很多人受到网络荼毒,非要死命配双银lowe,这个东西透光率一个高透80%,一个中透70%,做两层的话基本上等于车内贴的黑色膜差不多效果,我扭转不了某些人死命看网上指导这种想法,装完家里黑的要死,白天开灯也是神人。
至于隔音,看检测报告数据,真的没有用,八百多就可以买到K值1.2左右产品,但是,有可能隔音不好,框隔音是个蛮神奇的东西,大部分北方头部品牌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一千以下价位,真的需要经验,有些窗三玻两腔隔音,明显好于夹胶玻璃,有些框子就必须配夹胶,( 某位坤哥问隔音就是夹胶,导致水友出现明显的平台学习差异,由于过度明显,我懒得叭叭,大部分框子本身就不隔音,做了增项有啥用? )当然直接去他直播间买高端产品当我没说,因为他那大部分都挺贵,本身就是高性能门窗,我解决的是何不食肉糜[s:ac:汗],毕竟富哥不需要找,随手拿钱就是顶端金字塔 。
隔音需求真的是一个需要单独规划的东西,有些人梦想着所谓网上看配置应有尽有的产品,加上增项一定隔音,真就是天方夜谭,还是那句话,反正不是我用,落地帮我增加些经验挺好,给后面人避坑,其他的就没啥可说的,毕竟是针对杠精写的随笔,有时间再写点正经东西[s:ac:闪光]
首先大品牌一般肯定带五性检测报告,其中会说明产品基本性能,目前商家最着重宣传点就是K值,也就是保温隔热性能,比如最近很多网络品牌都推出了被动窗产品,说自己产品如何牛逼,毕竟卖的贵,总得有个说法,但是高保温隔热性能产品,不适合大部分人,甚至有些老小区改造只需要70断桥,并不需要太好的产品,一是墙体薄,或着没保温层,二是北方很多暖气很热,性能冗余太大,或者南方水友更需要隔热,其实温和的气候不需要过多的所谓保温产品,所以最明显的就是外开窗纱一体产品隔热条不足1.5公分宽,明显很窄。
第二个,K值低只能证明这个产品保温体感性能较好,与隔热其实无关,因为检测报告配置不适用于家装,大部分水友受预算限制,只会选择双玻产品,不会选择三玻两腔,并且检测报告配置的一般为中透lowe+三玻两腔,这个配置也很阴间,因为中透lowe极为影响采光,除非太阳很大的空间,否则我一般不推荐中透lowe(除了一部分西晒),在我装修中发现高透lowe和中透不是一个东西,至少体感上高透不怎么隔热,只是可能起到一点点节能作用。
第三,很多人受到网络荼毒,非要死命配双银lowe,这个东西透光率一个高透80%,一个中透70%,做两层的话基本上等于车内贴的黑色膜差不多效果,我扭转不了某些人死命看网上指导这种想法,装完家里黑的要死,白天开灯也是神人。
至于隔音,看检测报告数据,真的没有用,八百多就可以买到K值1.2左右产品,但是,有可能隔音不好,框隔音是个蛮神奇的东西,大部分北方头部品牌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一千以下价位,真的需要经验,有些窗三玻两腔隔音,明显好于夹胶玻璃,有些框子就必须配夹胶,(
隔音需求真的是一个需要单独规划的东西,有些人梦想着所谓网上看配置应有尽有的产品,加上增项一定隔音,真就是天方夜谭,还是那句话,反正不是我用,落地帮我增加些经验挺好,给后面人避坑,其他的就没啥可说的,毕竟是针对杠精写的随笔,有时间再写点正经东西[s:ac: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