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ykini
2020-06-16T14:50:06+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lzxiniXNbW3AAqzYugrfIQ[/url]
招商策略的著名研报《抱团启示录》,通过回顾过去A股市场2007年后的四次著名抱团,总结“抱团”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推动抱团形成和瓦解的宏观和中观变量。这里摘录几条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
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溢价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因此,当一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
《抱团启示录》中有一个研判:“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如果从2017年Q1计算,本轮抱团正在进入第十四个季度。那么从当前位置看,抱团是会瓦解还是会进一步趋势强化呢?
这里笔者进行一些主观的判断,当前市场氛围与2012~2013年的互联网抱团非常相似。
当时市场也面临着委外和伞形信托等增量资金的流入,场内资金逐渐达成了互联网+的炒作主线。当风格演绎到一定极值,就会有更具有性价比的板块出现,从而短期瓦解抱团。2014年地产、基建的崛起在全年对互联网+的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行情全面复苏后,围绕互联网+展开了一轮有别于12/
招商策略的著名研报《抱团启示录》,通过回顾过去A股市场2007年后的四次著名抱团,总结“抱团”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推动抱团形成和瓦解的宏观和中观变量。这里摘录几条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
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溢价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因此,当一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
《抱团启示录》中有一个研判:“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如果从2017年Q1计算,本轮抱团正在进入第十四个季度。那么从当前位置看,抱团是会瓦解还是会进一步趋势强化呢?
这里笔者进行一些主观的判断,当前市场氛围与2012~2013年的互联网抱团非常相似。
当时市场也面临着委外和伞形信托等增量资金的流入,场内资金逐渐达成了互联网+的炒作主线。当风格演绎到一定极值,就会有更具有性价比的板块出现,从而短期瓦解抱团。2014年地产、基建的崛起在全年对互联网+的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行情全面复苏后,围绕互联网+展开了一轮有别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