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e
2025-05-03T20:25:33+00:00
背景:相亲认识,同事介绍,相处时间2月多一点,年龄小楼主两岁,女方非个人编教师,跟她妈同住,单亲家庭,非独生,她爸早年患病去世,本地商人家庭。自称处女,自称某牌子比较硬的985本科毕业(后来才知道是个民办三本)。已工作5年。喜欢自拍p图,发抖音,手工,画画,买颜色鲜艳精致的小物件,分享欲很强,小资家庭公主类型。
过程:
第零周:同事发微信介绍,LZ感觉女方工作地点比较远,条件一般,没加微信。女方主动加微信聊天,连续3天长时间大量文字交流,感觉有诚意,遂约见。
第一周:咖啡厅约见,妆后六到七分,性格正常,感觉聊得来,以线上聊天为主。
第二周:女方微信说联系太少,遂约饭。席间交流择偶标准,情感经历,生活观念等。女方提出最长交往时间,彩礼三金以及自己准备部分嫁妆;楼主要求婚检及征信等。同意条件,感觉合适,牵手成功。
第三周:确定情侣关系,逛公园,约饭,交流感情。
第四周:线下见面+线上打游戏,双人成行。
第五周:继续逛商场吃饭,二垒成功。
第六到八周:吃饭约见各种娱乐活动。
第九周:线上吵了一次架,LZ忙,女方生理期,本周仅线上聊天。
第十周:周末约见出去玩,回去路上女方挑起吵架话题,未形成共识,周一白天正常聊天,晚上女方提出分手。
分歧点:
1.最开始女方提出楼主聊天次数少,增加到每天都聊,后来又提出确定关系后关心不足,要求早上中午晚上都要问候聊天,考虑到单亲家庭可能缺乏安全感,她也经常跟我分享,照做。
2.楼主跟女方讨论本地房产情况和结婚后居住问题,楼主提出近期内要买房,在询问女方近亲结婚情况时,女方提及自己近亲丈夫婚前全款买房,婚后主动提出加名,但未提要求,之后在谈及看房情况及买房进度时,楼主说“等订婚后再跟你说,现在先保密”,当时无反应。几天后,微信聊天过程中,在讨论亲昵昵称该叫什么时,女方询问楼主小名,楼主不想亲戚之外的人这么称呼我,回了一句“保密”,直接生气,说“这也保密那也保密,房子也保密这个也保密,你是保密局的吗”,楼主没理,女方打电话过来,说LZ冷暴力,谈不能接受冷暴力,如果再有就要分手,勉强哄好。
3.吵架后一周,LZ工作繁忙,女方生理期,只在线上正常沟通分享生活,约下一次周末见面
4.最后一次见面,景点旅行,吃饭逛商场,当天没什么特别感受,晚上送女方回家时,来了一句“我还是不希望情侣之间有任何保留”。谈了一路,楼主长篇大论提出:夫妻之间应当是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而不是变成透明人合为一体;大事告知,但不是所有小事都要巨细无遗的汇报;女方控制欲有点强,不喜欢她这样;有些事结婚后可以聊,但现在没到那个阶段。女方不同意,提出电话再聊,楼主说这事只能当面聊,女方母亲打电话催她上楼,结束当天行程。
5.最后一天,早上中午正常问候,LZ下午早下班,补觉,女方发来消息,敷衍了两句又睡着了,晚上发来消息说不合适,结束。
感受杂谈:
这段经历结束的原因,给人的感觉是薛定谔的猫,是因为LZ没照顾到女方情绪,导致得出性格不合的结论?还是女方自身性格缺陷,对感情需求过度?还是旁敲侧击中硬条件没有谈妥?女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底色?只能总结一下蛛丝马迹,但是很难得出结论。
相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很小女生,吃饭间隙会把她自己之前的照片一五一十的展示给LZ看,兴趣爱好也很符合,画画,积木之类的,当天工作行程也会很有兴致的跟LZ分享,喜欢小孩,气场上也没感受出有什么不对劲。
但是每次出去,她妈会给她频繁打电话询问行程,最多的一次,一共打了七次电话,几乎每一次都会这样,或多或少都会问到哪了,什么时候回去,一到晚上就频繁催促,单亲家庭“妈管严”。
亲密行为分寸把握的很好,牵手可以,接吻可以,隔着胸罩摸可以,但是摸腿不行,把手伸进去也不行。有次跟我说,接吻留的痕迹被她妈妈发现了,还把她骂哭了。
虽然她一直在提不应有任何隐瞒,但LZ和她是在同一座城市上的大学,挨的很近,我一直很奇怪为何每次提起那座城市,她总是闭口不谈,一开始说自己不怎么出来逛,跟我说自己当时就决定要回来,所以不打算在大学发展关系。
但是最后一次出行,她告诉我她并非在那座城市上的学,大部分时间是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个校区,我问具体学院名字,答“忘记了”,楼主知道这种情况,又问是否独立招生毕业证标注校区名称,答是,解释是本部的老师来授课。按理来说,四年时间应该足够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学院,毕业证上的时间,每一栋教学楼的每一处细节,不可能连个名字都记不住。回去好好查了查,并不是分校区,而是挂着大学合作办学名义的民办三本学院,已经不存在了。本来认为985本科虽然没深造但是至少能力在那,精力在学习上,成长过程也是按部就班,不会有乱七八糟的环境,这下对她认识的基础垮了一半。不过现在也不用担心了。
一开始觉得,花点小钱找对象无所谓,但是之前的相亲对象都是有来有往,我给她买门票带她跑几百公里旅游,到了地方她请我吃饭,还有的会主动买大部分单。但是这次,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是我出,花钱如流水。她在主要花费上从没主动买单,只买过一次辣条,几次蜜雪冰城,一次电影票和一次咖啡。
女人是情绪动物,不应该讲道理,本来觉得她通情达理,和未来的枕边之人应该真诚一些,不过这次,应该是策略错了,不过塞翁失马,谁知道呢。在这发帖并不是寻求认同,主要是看一下大众看法,LZ说实话相亲经验确实不足,修补缺点,必可活用于下次。
后续: 女方又发来消息,分手原因有二,一是交流关心不足,二是在分手前一天逛商场,看上的东西我没主动给她买。如果是第二点,我也不打算回了。
过程:
第零周:同事发微信介绍,LZ感觉女方工作地点比较远,条件一般,没加微信。女方主动加微信聊天,连续3天长时间大量文字交流,感觉有诚意,遂约见。
第一周:咖啡厅约见,妆后六到七分,性格正常,感觉聊得来,以线上聊天为主。
第二周:女方微信说联系太少,遂约饭。席间交流择偶标准,情感经历,生活观念等。女方提出最长交往时间,彩礼三金以及自己准备部分嫁妆;楼主要求婚检及征信等。同意条件,感觉合适,牵手成功。
第三周:确定情侣关系,逛公园,约饭,交流感情。
第四周:线下见面+线上打游戏,双人成行。
第五周:继续逛商场吃饭,二垒成功。
第六到八周:吃饭约见各种娱乐活动。
第九周:线上吵了一次架,LZ忙,女方生理期,本周仅线上聊天。
第十周:周末约见出去玩,回去路上女方挑起吵架话题,未形成共识,周一白天正常聊天,晚上女方提出分手。
分歧点:
1.最开始女方提出楼主聊天次数少,增加到每天都聊,后来又提出确定关系后关心不足,要求早上中午晚上都要问候聊天,考虑到单亲家庭可能缺乏安全感,她也经常跟我分享,照做。
2.楼主跟女方讨论本地房产情况和结婚后居住问题,楼主提出近期内要买房,在询问女方近亲结婚情况时,女方提及自己近亲丈夫婚前全款买房,婚后主动提出加名,但未提要求,之后在谈及看房情况及买房进度时,楼主说“等订婚后再跟你说,现在先保密”,当时无反应。几天后,微信聊天过程中,在讨论亲昵昵称该叫什么时,女方询问楼主小名,楼主不想亲戚之外的人这么称呼我,回了一句“保密”,直接生气,说“这也保密那也保密,房子也保密这个也保密,你是保密局的吗”,楼主没理,女方打电话过来,说LZ冷暴力,谈不能接受冷暴力,如果再有就要分手,勉强哄好。
3.吵架后一周,LZ工作繁忙,女方生理期,只在线上正常沟通分享生活,约下一次周末见面
4.最后一次见面,景点旅行,吃饭逛商场,当天没什么特别感受,晚上送女方回家时,来了一句“我还是不希望情侣之间有任何保留”。谈了一路,楼主长篇大论提出:夫妻之间应当是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而不是变成透明人合为一体;大事告知,但不是所有小事都要巨细无遗的汇报;女方控制欲有点强,不喜欢她这样;有些事结婚后可以聊,但现在没到那个阶段。女方不同意,提出电话再聊,楼主说这事只能当面聊,女方母亲打电话催她上楼,结束当天行程。
5.最后一天,早上中午正常问候,LZ下午早下班,补觉,女方发来消息,敷衍了两句又睡着了,晚上发来消息说不合适,结束。
感受杂谈:
这段经历结束的原因,给人的感觉是薛定谔的猫,是因为LZ没照顾到女方情绪,导致得出性格不合的结论?还是女方自身性格缺陷,对感情需求过度?还是旁敲侧击中硬条件没有谈妥?女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底色?只能总结一下蛛丝马迹,但是很难得出结论。
相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很小女生,吃饭间隙会把她自己之前的照片一五一十的展示给LZ看,兴趣爱好也很符合,画画,积木之类的,当天工作行程也会很有兴致的跟LZ分享,喜欢小孩,气场上也没感受出有什么不对劲。
但是每次出去,她妈会给她频繁打电话询问行程,最多的一次,一共打了七次电话,几乎每一次都会这样,或多或少都会问到哪了,什么时候回去,一到晚上就频繁催促,单亲家庭“妈管严”。
亲密行为分寸把握的很好,牵手可以,接吻可以,隔着胸罩摸可以,但是摸腿不行,把手伸进去也不行。有次跟我说,接吻留的痕迹被她妈妈发现了,还把她骂哭了。
虽然她一直在提不应有任何隐瞒,但LZ和她是在同一座城市上的大学,挨的很近,我一直很奇怪为何每次提起那座城市,她总是闭口不谈,一开始说自己不怎么出来逛,跟我说自己当时就决定要回来,所以不打算在大学发展关系。
但是最后一次出行,她告诉我她并非在那座城市上的学,大部分时间是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个校区,我问具体学院名字,答“忘记了”,楼主知道这种情况,又问是否独立招生毕业证标注校区名称,答是,解释是本部的老师来授课。按理来说,四年时间应该足够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学院,毕业证上的时间,每一栋教学楼的每一处细节,不可能连个名字都记不住。回去好好查了查,并不是分校区,而是挂着大学合作办学名义的民办三本学院,已经不存在了。本来认为985本科虽然没深造但是至少能力在那,精力在学习上,成长过程也是按部就班,不会有乱七八糟的环境,这下对她认识的基础垮了一半。不过现在也不用担心了。
一开始觉得,花点小钱找对象无所谓,但是之前的相亲对象都是有来有往,我给她买门票带她跑几百公里旅游,到了地方她请我吃饭,还有的会主动买大部分单。但是这次,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是我出,花钱如流水。她在主要花费上从没主动买单,只买过一次辣条,几次蜜雪冰城,一次电影票和一次咖啡。
女人是情绪动物,不应该讲道理,本来觉得她通情达理,和未来的枕边之人应该真诚一些,不过这次,应该是策略错了,不过塞翁失马,谁知道呢。在这发帖并不是寻求认同,主要是看一下大众看法,LZ说实话相亲经验确实不足,修补缺点,必可活用于下次。
后续: 女方又发来消息,分手原因有二,一是交流关心不足,二是在分手前一天逛商场,看上的东西我没主动给她买。如果是第二点,我也不打算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