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tzen
2021-11-17T07:39:40+00:00
看了这么多年球,可以说国足发展阶段还停留在1900年。整个足球界都没找到发展方向,原因是中国人极度不会学习,且缺乏将国足唤醒之人。
为什么说中国人不太会学习?自从1840年以后,我们国家从自傲不屑于学习,然后到自卑想照搬别国发展经验,要么不学,学就想学样,这是不对的。好在有伟人结合中国农民多的实际,才走出一条成功道路。但是足球就惨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所谓的学习,不叫学习,叫抄袭,而不是找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考试100分,小红考试60分,小红表示向小明学习,然后小明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下学,周末干嘛她也干嘛,于是最后考试小红就跟小明一样了?不是,真正的差距在于小明比小红多会40分的题目,只要小红有办法会做这些题目了,管她如何学习的呢,我们学习找的是差距,不是找不同。足球也是如此,一说到和足球强国的差距就是多么完美的青训,职业的联赛,多庞大的梯队,甚至校园比赛,巴拉巴拉差距一堆,都没说到点子上,真正差距其实就1条,少11个国家级的球员而已,你不要管这11个人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找到这11个人你国家队就强,找不到就没有。
中国足球界一提到足球发展困难第一就怨某单位,第二怨社会文化没给青训提供有力条件。球场少了没人踢,家长要孩子学习不让踢,这些客观现实往那里一摆,好了,在这帮足球界人士眼里,中国足球基本上无能为力了。那反过来讲,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有没必要为了足球暂时改变社会形态,教育形态,甚至连家庭观念都改变?我看不值得,不是说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就很完美,但是至少为了足球是不值得的,某单位可没权力去管教育部。
 中国青训该是什么样子的?首先绝对不会是跟国外一样的,因为别人的鞋你不一定能穿。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球员到底跟别人比差在哪里。我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差在“高对抗下,高速,准确,观察情势以及处理球的能力”。单独一个限定词他们可以做到,但是限定词叠加就难了,比如要他们处理球高速,不难,可以瞎传瞎射,让他们准确处理球也不难,多看几眼,把脚法想清楚再踢,也能做到,难就难在必须又快又准,这就难了,这需要球员能清楚的观察到场面上的情势,并迅速的准确的完成动作,没有好的基本功,什么做不到。这句话有很多事实能佐证。
     
第一,经常有老外教练到我国来,然后总会有人说,其实中国足球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有不少球员有去欧洲踢球的能力。这里面肯定有客套,但应该不全是客套,因为在中超低对抗,低速下,球员还算能做到传球射门的样子,所以看起来都能看,但是一旦遇到强敌,就经不起细看了,在高对抗下就会漏出马脚。由此可以推出第二个
   
第二,为什么中国队比较怕韩国,不太怕日本。这里说说的不太怕日本,并不是说咱就不输日本了,但是你会发现,无论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层面,国足踢日本的场面过程都不难看,有时候还有来有回的,因为日本是传控,人家倒脚传他们的,比较少干扰我们球员,我们球员相对就容易做出自己的动作,虽说咱们传控不如人家,但是该表现出来的也都表现出来了所以看起来不变扭。但是韩国人拼抢积极啊,抢的你没法快速准确处理球,你就只能开开大脚了,传球也不流畅了。就算恒大巅峰时期,除了5比1赢全北,其他比赛就算赢韩国也是靠球员个人发挥,场面好看的不多,而对日本人队,比如柏太阳神,赢他们轻松,你会以为他们也会被韩国人虐待,但是日本球队踢韩国球队的时候反而不太怕,因为他们传控在高速下有准确率,所以不太怕韩国的逼抢。
   
第三,为什么国外所谓意识流的外援来了都被称为水货?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意识跟我们球员不在一个频道上。所谓的空档这种东西,是运动中稍纵即逝的,一秒就可能消失,这需要球员提前观察,然后快速准确将球送到空档处。如果传球的是老外,接球的是我们的队员,老外看到空档他传到了,我们队员反应慢半拍,要么就是失误,要么被对面破坏了,如果传球的是我们队员,接球的是老外,我们队员从发现空档那一刻,还得再瞄两下,顿一顿,然后起脚传,传了也不一定能传到位,不是没过顶,就是大了,而接球的老外很有可能就因为你犹豫那一下越位,或者因为你传偏了,而多跑几步丧失良机。所以靠意识的外援他没法混,初期只能请一些黑又快的外援,把球给他,他自己冲刺就完事儿了。当然从恒大以后,中超就开始买既有身体又有意识的外援了。所以亚冠才开始牛逼起来了么。
   
第四,去国外并不会提升你的基本功,因为那是人家小时候练的,谁让你进了职业队了还练基本功?意识会不会有提升?会,会有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对国家队没有用。当你的意识提升了,你的国内队友都还那样的时候,你顶多是一个意识型“外援”。为什么郜林在恒大有时候有很骚的传球,因为他前面有牛逼外援,到了国家队有用么?都不再一个频道上,传错了就是失误,失误几次就不会再传了。另外当年谢晖在德乙混,也进不少球,他是怎么进的?各种抢点,头球。变成了抢点型前锋,后来回国后,发现他退步了,感觉他连球都拿不住了,因为他在国外,都在人家禁区干活,只要干好最后破门这件事,而回到国内,对不起,离球门还远,他拿球,带球的能力都退化了,看着挺废的。所以我觉得,要出国,大家都要去,个把个出去也没多大用,关键是,人家邀请你出国,是你先有了实力才去的,没实力去了也白去,只能当销售。这是一个先有鸡才能有蛋的问题。
   
第五,目前的球员已经基本功定型了,水平固定了,你指望他们踢传控,不如踢防反。当年朱炯的申鑫就是踢传控的,徐阳解说他们比赛还很激动,说要是中国足球都这样踢了就有希望了,结果呢?人家一直在保级边缘混啊,为什么?因为你所谓的传控,都是在后场,中场,一旦到了能威胁别人的地区,别人防守球员密度增加,空间变小,球员缺乏准确找到空档,准确快速传导渗透的能力,你就永远威胁不到别人,只是好看而已。而防反呢,就是提高自己防守区域人数,减少防守难度,吸引敌方拉开后方空间,这样反击的时候因为别人后场比较空旷,空档太大,对传跑的准确度要求就降低了太多,就有了施展的空间。关于球员的水平和技战术踢法就相当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你用过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反而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不如老老实实踢自己合适的。当然防反也不是没有缺点,在循环赛中捞积分的时候,如果对方也不攻,就很难得分,最后容易被小组淘汰,而淘汰赛则比较好用,因为你不进球,别人也不进,大不了点球么,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每次踢小组赛都磕磕绊绊,但是到了淘汰赛没人敢轻视他们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咱们聊回到青训。青训分质和量,什么是量?量就是你有很多踢球的,就算这里天才少,但是因为你可以挑的人多,你就可以挑出尖子来,巴西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呢,坦率讲,要提高量,在社会认知上还有巨大差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是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搞体育的踢足球的毕竟不是主流道路,这是社会现实的决定,不是足协能决定的。所以,越是在量上我们解决不了,还想在青训上有成绩,就必须在质上下功夫,这种功夫要求我们我们的青训的技术上,不但不能学老外,还要超过老外,因为我们没那么多足球人口,你又要好,就必须在训练的研究上,比人家还要先进才对,否则你请那么多贵的青训外教有个屁用。抛开任何既定的方法,以中国人民的智慧想出培养青少年的方法才是关键。怎么练?我这里抛砖引玉一下。
     
就拿观察来说把。怎么在高速变化中,观察局势,你就得先练眼力。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玩过星际,魔兽争霸,这些电子竞技游戏里的职业选手,能多线操作,外面跟人微操在打架,家里还在造兵造房子,另外还有个矿车在开分矿,这些多线操作,在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好像这些人能一心多用一样,或者以前玩dota的时候,你想gank中路,对不起,人家中路已经缩在一边了,有人骂这人是开了全图了,否则他怎么知道我来了。其实这都是利用的间隙时间做出一心多用的。中路对线,当你前压,和对面互补的时候你肯定关心不了上下路,但是你总有补完一个兵回身的间隙吧,回身间隙看一下小地图,或者点一下上下路地图,然后快速空格再切回来,你就知道上下路有没有少人,就会自然而然小心,这都是观察的习惯的。另外星际的微操也是,补兵,开矿这些操作,都是死的,你只要平时把他们练熟,一秒不要就能做完这两个动作,前线跟别人还没完全交战的时候,总有一点点闲暇能让自己形成一种观察顺序,前线-老家造兵-分矿-前线-老家。。。。这种无线循环,开始会很累,但是你熟能生巧就可以成习惯了。在我心中,我们的球员怎么观察,也可以这种啊,眼睛余光很小就通过训练在几个场景中切换,队友-对手-足球-队友-对手-足球这样不停的观察,不停的思考,不停的移动,行动,这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球员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观察场面的顺序,习惯,然后结合自己的职责任务,才能发挥。这完全可以研究出一种观察的训练方式,去训练眼力啊。
     
另外其他传球,射门,可以去寻找一种压迫的方法,让球员习惯在高压下锻炼自己的处理球的球感,这些都可以想出各种各样奇思妙招啊。以前的人练武,也要练心,练眼,还想出各种方法,手上吊东西,站桩,这些方法都可以去想,纯跟着人家青训方法是一点戏都没有。这需要我们足球从业人员真正爱这个行业,还得有脑子。坦率的讲,咱么国家真正的人才都被高考招去了,能好好解构足球,分析足球本质规律的人都不在足球行当里,这才是悲哀。
最后说董路,他可能大概觉得中国足球方向如何,相信他理解不能盲目再学习别人,要从国内实际出发,但是他毕竟局限,只有一个人,推动不起来,加上嘴巴不饶人,并没有什么威信。这事,需要有人去牵头去研究,拿出科研工作的劲头和态度方法去研究,然后闭门造车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在有限的足球人口中,提高青训的培养质量,这确实需要小球员也有吃苦钻研的精神,也有闭门造车的觉悟。闭门造车是贬义词,但是你把车造出来能开,那就没问题,这就叫自力更生了。
为什么说中国人不太会学习?自从1840年以后,我们国家从自傲不屑于学习,然后到自卑想照搬别国发展经验,要么不学,学就想学样,这是不对的。好在有伟人结合中国农民多的实际,才走出一条成功道路。但是足球就惨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所谓的学习,不叫学习,叫抄袭,而不是找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考试100分,小红考试60分,小红表示向小明学习,然后小明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下学,周末干嘛她也干嘛,于是最后考试小红就跟小明一样了?不是,真正的差距在于小明比小红多会40分的题目,只要小红有办法会做这些题目了,管她如何学习的呢,我们学习找的是差距,不是找不同。足球也是如此,一说到和足球强国的差距就是多么完美的青训,职业的联赛,多庞大的梯队,甚至校园比赛,巴拉巴拉差距一堆,都没说到点子上,真正差距其实就1条,少11个国家级的球员而已,你不要管这11个人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找到这11个人你国家队就强,找不到就没有。
中国足球界一提到足球发展困难第一就怨某单位,第二怨社会文化没给青训提供有力条件。球场少了没人踢,家长要孩子学习不让踢,这些客观现实往那里一摆,好了,在这帮足球界人士眼里,中国足球基本上无能为力了。那反过来讲,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有没必要为了足球暂时改变社会形态,教育形态,甚至连家庭观念都改变?我看不值得,不是说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就很完美,但是至少为了足球是不值得的,某单位可没权力去管教育部。
 中国青训该是什么样子的?首先绝对不会是跟国外一样的,因为别人的鞋你不一定能穿。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球员到底跟别人比差在哪里。我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差在“高对抗下,高速,准确,观察情势以及处理球的能力”。单独一个限定词他们可以做到,但是限定词叠加就难了,比如要他们处理球高速,不难,可以瞎传瞎射,让他们准确处理球也不难,多看几眼,把脚法想清楚再踢,也能做到,难就难在必须又快又准,这就难了,这需要球员能清楚的观察到场面上的情势,并迅速的准确的完成动作,没有好的基本功,什么做不到。这句话有很多事实能佐证。
     
第一,经常有老外教练到我国来,然后总会有人说,其实中国足球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有不少球员有去欧洲踢球的能力。这里面肯定有客套,但应该不全是客套,因为在中超低对抗,低速下,球员还算能做到传球射门的样子,所以看起来都能看,但是一旦遇到强敌,就经不起细看了,在高对抗下就会漏出马脚。由此可以推出第二个
   
第二,为什么中国队比较怕韩国,不太怕日本。这里说说的不太怕日本,并不是说咱就不输日本了,但是你会发现,无论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层面,国足踢日本的场面过程都不难看,有时候还有来有回的,因为日本是传控,人家倒脚传他们的,比较少干扰我们球员,我们球员相对就容易做出自己的动作,虽说咱们传控不如人家,但是该表现出来的也都表现出来了所以看起来不变扭。但是韩国人拼抢积极啊,抢的你没法快速准确处理球,你就只能开开大脚了,传球也不流畅了。就算恒大巅峰时期,除了5比1赢全北,其他比赛就算赢韩国也是靠球员个人发挥,场面好看的不多,而对日本人队,比如柏太阳神,赢他们轻松,你会以为他们也会被韩国人虐待,但是日本球队踢韩国球队的时候反而不太怕,因为他们传控在高速下有准确率,所以不太怕韩国的逼抢。
   
第三,为什么国外所谓意识流的外援来了都被称为水货?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意识跟我们球员不在一个频道上。所谓的空档这种东西,是运动中稍纵即逝的,一秒就可能消失,这需要球员提前观察,然后快速准确将球送到空档处。如果传球的是老外,接球的是我们的队员,老外看到空档他传到了,我们队员反应慢半拍,要么就是失误,要么被对面破坏了,如果传球的是我们队员,接球的是老外,我们队员从发现空档那一刻,还得再瞄两下,顿一顿,然后起脚传,传了也不一定能传到位,不是没过顶,就是大了,而接球的老外很有可能就因为你犹豫那一下越位,或者因为你传偏了,而多跑几步丧失良机。所以靠意识的外援他没法混,初期只能请一些黑又快的外援,把球给他,他自己冲刺就完事儿了。当然从恒大以后,中超就开始买既有身体又有意识的外援了。所以亚冠才开始牛逼起来了么。
   
第四,去国外并不会提升你的基本功,因为那是人家小时候练的,谁让你进了职业队了还练基本功?意识会不会有提升?会,会有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对国家队没有用。当你的意识提升了,你的国内队友都还那样的时候,你顶多是一个意识型“外援”。为什么郜林在恒大有时候有很骚的传球,因为他前面有牛逼外援,到了国家队有用么?都不再一个频道上,传错了就是失误,失误几次就不会再传了。另外当年谢晖在德乙混,也进不少球,他是怎么进的?各种抢点,头球。变成了抢点型前锋,后来回国后,发现他退步了,感觉他连球都拿不住了,因为他在国外,都在人家禁区干活,只要干好最后破门这件事,而回到国内,对不起,离球门还远,他拿球,带球的能力都退化了,看着挺废的。所以我觉得,要出国,大家都要去,个把个出去也没多大用,关键是,人家邀请你出国,是你先有了实力才去的,没实力去了也白去,只能当销售。这是一个先有鸡才能有蛋的问题。
   
第五,目前的球员已经基本功定型了,水平固定了,你指望他们踢传控,不如踢防反。当年朱炯的申鑫就是踢传控的,徐阳解说他们比赛还很激动,说要是中国足球都这样踢了就有希望了,结果呢?人家一直在保级边缘混啊,为什么?因为你所谓的传控,都是在后场,中场,一旦到了能威胁别人的地区,别人防守球员密度增加,空间变小,球员缺乏准确找到空档,准确快速传导渗透的能力,你就永远威胁不到别人,只是好看而已。而防反呢,就是提高自己防守区域人数,减少防守难度,吸引敌方拉开后方空间,这样反击的时候因为别人后场比较空旷,空档太大,对传跑的准确度要求就降低了太多,就有了施展的空间。关于球员的水平和技战术踢法就相当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你用过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反而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不如老老实实踢自己合适的。当然防反也不是没有缺点,在循环赛中捞积分的时候,如果对方也不攻,就很难得分,最后容易被小组淘汰,而淘汰赛则比较好用,因为你不进球,别人也不进,大不了点球么,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每次踢小组赛都磕磕绊绊,但是到了淘汰赛没人敢轻视他们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咱们聊回到青训。青训分质和量,什么是量?量就是你有很多踢球的,就算这里天才少,但是因为你可以挑的人多,你就可以挑出尖子来,巴西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呢,坦率讲,要提高量,在社会认知上还有巨大差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是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搞体育的踢足球的毕竟不是主流道路,这是社会现实的决定,不是足协能决定的。所以,越是在量上我们解决不了,还想在青训上有成绩,就必须在质上下功夫,这种功夫要求我们我们的青训的技术上,不但不能学老外,还要超过老外,因为我们没那么多足球人口,你又要好,就必须在训练的研究上,比人家还要先进才对,否则你请那么多贵的青训外教有个屁用。抛开任何既定的方法,以中国人民的智慧想出培养青少年的方法才是关键。怎么练?我这里抛砖引玉一下。
     
就拿观察来说把。怎么在高速变化中,观察局势,你就得先练眼力。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玩过星际,魔兽争霸,这些电子竞技游戏里的职业选手,能多线操作,外面跟人微操在打架,家里还在造兵造房子,另外还有个矿车在开分矿,这些多线操作,在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好像这些人能一心多用一样,或者以前玩dota的时候,你想gank中路,对不起,人家中路已经缩在一边了,有人骂这人是开了全图了,否则他怎么知道我来了。其实这都是利用的间隙时间做出一心多用的。中路对线,当你前压,和对面互补的时候你肯定关心不了上下路,但是你总有补完一个兵回身的间隙吧,回身间隙看一下小地图,或者点一下上下路地图,然后快速空格再切回来,你就知道上下路有没有少人,就会自然而然小心,这都是观察的习惯的。另外星际的微操也是,补兵,开矿这些操作,都是死的,你只要平时把他们练熟,一秒不要就能做完这两个动作,前线跟别人还没完全交战的时候,总有一点点闲暇能让自己形成一种观察顺序,前线-老家造兵-分矿-前线-老家。。。。这种无线循环,开始会很累,但是你熟能生巧就可以成习惯了。在我心中,我们的球员怎么观察,也可以这种啊,眼睛余光很小就通过训练在几个场景中切换,队友-对手-足球-队友-对手-足球这样不停的观察,不停的思考,不停的移动,行动,这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球员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观察场面的顺序,习惯,然后结合自己的职责任务,才能发挥。这完全可以研究出一种观察的训练方式,去训练眼力啊。
     
另外其他传球,射门,可以去寻找一种压迫的方法,让球员习惯在高压下锻炼自己的处理球的球感,这些都可以想出各种各样奇思妙招啊。以前的人练武,也要练心,练眼,还想出各种方法,手上吊东西,站桩,这些方法都可以去想,纯跟着人家青训方法是一点戏都没有。这需要我们足球从业人员真正爱这个行业,还得有脑子。坦率的讲,咱么国家真正的人才都被高考招去了,能好好解构足球,分析足球本质规律的人都不在足球行当里,这才是悲哀。
最后说董路,他可能大概觉得中国足球方向如何,相信他理解不能盲目再学习别人,要从国内实际出发,但是他毕竟局限,只有一个人,推动不起来,加上嘴巴不饶人,并没有什么威信。这事,需要有人去牵头去研究,拿出科研工作的劲头和态度方法去研究,然后闭门造车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在有限的足球人口中,提高青训的培养质量,这确实需要小球员也有吃苦钻研的精神,也有闭门造车的觉悟。闭门造车是贬义词,但是你把车造出来能开,那就没问题,这就叫自力更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