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ceneDougie
2022-01-14T03:57:16+00:00
当地时间1月18日,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游戏公司,引起了游戏业界的大地震。诚然,对于微软而言,其游戏部门看重的是暴雪下的诸多IP,比如Tier1摇钱树的使命召唤,但是此等挥金如土的豪举没有终结主机战争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那就是Xbox的终结。
1.谈谈微软游戏部门现大力推广的订阅制
对于微软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经得起暂时的亏损。先容许盗版泛滥,再秋后算账,这就是他们在PC操作系统上取得优势的原因。在游戏订阅制上,他们依然采用了类似的路线。众所周知,微软在游戏业务的政策上非常宽松。比如可以跨区买游戏,包括淘宝卖的会员也可以用低价获取。先谈目前的问题:中国的部分微软用户对这些东西口口声声说香,可这是建立在盗刷信用卡的基础上。没错,淘宝上的各种微软游戏相关的商品,都是通过盗刷海外信用卡弄到的,包括游戏代购、充值订阅等等。钱全部流入了JS口袋,微软并未从中获利。即使是在这种放任非法途径的情况下,去年Game Pass的订阅用户增长速度也未达到期待(有新闻报道过)。官方近期公布的数字也仅仅是2500万,增长速度说实话并不高。有理由对微软的游戏部门能承受这种压力的期限保持高度怀疑。而且一旦人数稳定且形势开始好转,微软一定会收紧政策、严厉打击非法途径。到时候,不知道国内玩家能否接受79港币一个月的价格,甚至大陆的玩家是否能使用Game Pass都是个问题。
2.再谈谈Playstation的核心竞争力
请注意,这里的Playstation指的不光是在Playstation平台上的游玩体验,而且其登录PC游戏平台的内容。个人认为,P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们追求为玩家带来高品质的游戏体验。这里的高品质不光指第一方游戏,也包括第三方游戏。拿最近登录PC的战神来说,目前Steam评价是好评如潮,好评度高达96%。对于一个已发售三年多的游戏而言,这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评价。移植PC本身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PC版的战神画质过硬,Bug极少,优化无敌,连好几年前的1060都能接近60帧运行。这也彰显了PS的诚意:Play has no limits。Playstation的第一方游戏种类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游戏类型,而且几乎没有雷作,玩家、媒体口碑非常稳定,基本上每年都会诞生强有力的goty竞争者。对于第三方游戏,索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对于独立游戏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最大程度上覆盖了所有玩家的兴趣爱好,照顾了厂商和玩家的共同利益。一些优秀的小体量游戏在索尼的支持下才有了成功的机会,也有非常多的经典IP始终与Playstation紧紧相连。这是外部环境发生任何变化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3.Xbox的尴尬之处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芯片短缺成为了所有电子产品生产的难题。显卡的价格一涨再涨,连老显卡的二手价都超过发售价格,这让很多PC玩家放弃了更新配置的希望,将目光转向主机市场。虽然主机市场也充斥着黄牛,但是相比于PC硬件,溢价相对有限,而且依然有非常多的原价抢购活动,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截至现在,距离次世代主机发售已有15个月,硬件销量上,Playstation远超Xbox数倍。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除去Playstation游戏内容的吸引力外,索尼在宣传上也更加贴近玩家。一些对索尼抱有敌意和刻板印象的人,请不要把宣传想象成propaganda,在游戏业界,良好的宣传可以架起玩家与游戏公司平台之间的桥梁。索尼在国内做了非常多的积极宣传,比如在B站与众多内容创作者互动,并且直接赠送给B站[@骨灰级游戏玩家_杨老头]一台X90J。反观微软游戏部门,在国内毫无动作。说句夸张一些的话,如果微软禁止了之前提到的非法渠道,大陆区能再卖出去一台Xbox都是奇迹。我不是说Xbox本身多么垃圾,可是,其可替代性实在太高了。目前微软已经放弃了独占策略,这是因为他们先前并不懂得如何做游戏。我在这里说得很客气,是因为去年收购的Bethesda还没有在微软的名下发售游戏,因此不予评价。在之前的几年内,他们承受了惨痛的失败,上代的装机量在被碾压的情况下,同步登录PC确实是相对不那么糟糕的选择。去年微软的两大IP,光环无限和极限竞速地平线5,后者算是品质OK,前者是捡了使命召唤和战地双双拉跨的史诗级大漏子,瘸子里面选将军,多人模式免费的大招都祭出来了。但是这两个同步登录PC的IP,好评度依然与战神的好评度相去甚远,这里面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是Bug、优化、服务器稳定性等因素绝对脱不开干系,作为同步首发登录的第一方头牌IP,出现这种情况未免显得比较业余。而这样的IP,已经是微软游戏服务中的核心支柱了。就算微软现有的第一方工作室发力,等到见效也已经是大概两三年后的本世代中期了。而那个时候,硬件短缺的问题可能消失了,PC会再次挤压Xbox主机的市场,按照现在的装机量比例和增长趋势, Xbox主机的装机量很可能仅有Playstation的1/4甚至1/5。而在这种情况下,订阅用户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微软可能会壮士断腕,放弃Xbox,退出硬件市场上的竞争。
4.微软并不明晰的未来布局
微软作为一家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未来的判断。Don Mattrick在上代主机发布的时候,完完全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场发布会下来全是TV,让Xbox一蹶不振。等到Phil Spencer接手后吃了微软无数的老本钱,疯狂整活才让Xbox成功续命,。而现在已经是2022年,再把话题回到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微软口口声声说metaverse,实际上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个词到底是什么鬼玩意。687亿美金的千金一掷,豪爽是真的豪爽,我也被吓了一跳,但是代价是什么呢?对于他们的游戏部门来说,那就是不成功便成仁。动视暴雪当前的内部环境依然充满了混乱,其他IP暂且不谈,仅针对最大头的使命召唤,虽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基本盘,但是无论后续独占与否,并不影响两家公司主机游戏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从过去来看,微软的收购,最好的预期只能总结成四个字:只是收购。微软贵为游戏业界巨头,尴尬的是并不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动视暴雪当前如此混沌的局面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收拾清楚的,而这将进一步恶化Xbox部门面临的紧张态势。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微软财大气粗,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万能。主机战争不可能因为某家公司被收购而结束,重要的是尊重玩家、尊重市场规律,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对于巨头而言,保持生存并不因为更高的惯性变得更加容易,而一些不起眼的因素可能会致命。作为玩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手头的资产并且尊重这个行业。
1.谈谈微软游戏部门现大力推广的订阅制
对于微软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经得起暂时的亏损。先容许盗版泛滥,再秋后算账,这就是他们在PC操作系统上取得优势的原因。在游戏订阅制上,他们依然采用了类似的路线。众所周知,微软在游戏业务的政策上非常宽松。比如可以跨区买游戏,包括淘宝卖的会员也可以用低价获取。先谈目前的问题:中国的部分微软用户对这些东西口口声声说香,可这是建立在盗刷信用卡的基础上。没错,淘宝上的各种微软游戏相关的商品,都是通过盗刷海外信用卡弄到的,包括游戏代购、充值订阅等等。钱全部流入了JS口袋,微软并未从中获利。即使是在这种放任非法途径的情况下,去年Game Pass的订阅用户增长速度也未达到期待(有新闻报道过)。官方近期公布的数字也仅仅是2500万,增长速度说实话并不高。有理由对微软的游戏部门能承受这种压力的期限保持高度怀疑。而且一旦人数稳定且形势开始好转,微软一定会收紧政策、严厉打击非法途径。到时候,不知道国内玩家能否接受79港币一个月的价格,甚至大陆的玩家是否能使用Game Pass都是个问题。
2.再谈谈Playstation的核心竞争力
请注意,这里的Playstation指的不光是在Playstation平台上的游玩体验,而且其登录PC游戏平台的内容。个人认为,P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们追求为玩家带来高品质的游戏体验。这里的高品质不光指第一方游戏,也包括第三方游戏。拿最近登录PC的战神来说,目前Steam评价是好评如潮,好评度高达96%。对于一个已发售三年多的游戏而言,这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评价。移植PC本身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PC版的战神画质过硬,Bug极少,优化无敌,连好几年前的1060都能接近60帧运行。这也彰显了PS的诚意:Play has no limits。Playstation的第一方游戏种类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游戏类型,而且几乎没有雷作,玩家、媒体口碑非常稳定,基本上每年都会诞生强有力的goty竞争者。对于第三方游戏,索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对于独立游戏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最大程度上覆盖了所有玩家的兴趣爱好,照顾了厂商和玩家的共同利益。一些优秀的小体量游戏在索尼的支持下才有了成功的机会,也有非常多的经典IP始终与Playstation紧紧相连。这是外部环境发生任何变化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3.Xbox的尴尬之处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芯片短缺成为了所有电子产品生产的难题。显卡的价格一涨再涨,连老显卡的二手价都超过发售价格,这让很多PC玩家放弃了更新配置的希望,将目光转向主机市场。虽然主机市场也充斥着黄牛,但是相比于PC硬件,溢价相对有限,而且依然有非常多的原价抢购活动,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截至现在,距离次世代主机发售已有15个月,硬件销量上,Playstation远超Xbox数倍。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除去Playstation游戏内容的吸引力外,索尼在宣传上也更加贴近玩家。一些对索尼抱有敌意和刻板印象的人,请不要把宣传想象成propaganda,在游戏业界,良好的宣传可以架起玩家与游戏公司平台之间的桥梁。索尼在国内做了非常多的积极宣传,比如在B站与众多内容创作者互动,并且直接赠送给B站[@骨灰级游戏玩家_杨老头]一台X90J。反观微软游戏部门,在国内毫无动作。说句夸张一些的话,如果微软禁止了之前提到的非法渠道,大陆区能再卖出去一台Xbox都是奇迹。我不是说Xbox本身多么垃圾,可是,其可替代性实在太高了。目前微软已经放弃了独占策略,这是因为他们先前并不懂得如何做游戏。我在这里说得很客气,是因为去年收购的Bethesda还没有在微软的名下发售游戏,因此不予评价。在之前的几年内,他们承受了惨痛的失败,上代的装机量在被碾压的情况下,同步登录PC确实是相对不那么糟糕的选择。去年微软的两大IP,光环无限和极限竞速地平线5,后者算是品质OK,前者是捡了使命召唤和战地双双拉跨的史诗级大漏子,瘸子里面选将军,多人模式免费的大招都祭出来了。但是这两个同步登录PC的IP,好评度依然与战神的好评度相去甚远,这里面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是Bug、优化、服务器稳定性等因素绝对脱不开干系,作为同步首发登录的第一方头牌IP,出现这种情况未免显得比较业余。而这样的IP,已经是微软游戏服务中的核心支柱了。就算微软现有的第一方工作室发力,等到见效也已经是大概两三年后的本世代中期了。而那个时候,硬件短缺的问题可能消失了,PC会再次挤压Xbox主机的市场,按照现在的装机量比例和增长趋势, Xbox主机的装机量很可能仅有Playstation的1/4甚至1/5。而在这种情况下,订阅用户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微软可能会壮士断腕,放弃Xbox,退出硬件市场上的竞争。
4.微软并不明晰的未来布局
微软作为一家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未来的判断。Don Mattrick在上代主机发布的时候,完完全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场发布会下来全是TV,让Xbox一蹶不振。等到Phil Spencer接手后吃了微软无数的老本钱,疯狂整活才让Xbox成功续命,。而现在已经是2022年,再把话题回到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微软口口声声说metaverse,实际上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个词到底是什么鬼玩意。687亿美金的千金一掷,豪爽是真的豪爽,我也被吓了一跳,但是代价是什么呢?对于他们的游戏部门来说,那就是不成功便成仁。动视暴雪当前的内部环境依然充满了混乱,其他IP暂且不谈,仅针对最大头的使命召唤,虽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基本盘,但是无论后续独占与否,并不影响两家公司主机游戏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从过去来看,微软的收购,最好的预期只能总结成四个字:只是收购。微软贵为游戏业界巨头,尴尬的是并不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动视暴雪当前如此混沌的局面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收拾清楚的,而这将进一步恶化Xbox部门面临的紧张态势。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微软财大气粗,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万能。主机战争不可能因为某家公司被收购而结束,重要的是尊重玩家、尊重市场规律,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对于巨头而言,保持生存并不因为更高的惯性变得更加容易,而一些不起眼的因素可能会致命。作为玩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手头的资产并且尊重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