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行路听到一个湖南人和河北人争论本省历史名人多寡,我没好意思去掺言。

ProGamZ-avatar

ProGamZ

2020-11-16T05:19:03+00:00

就我个人认为,湖南省是远远不可能跟河北省比的。利用午饭时间写写。

首先,湖南的开发就很晚。湖南在东周中期也就是春秋末期才被楚国纳入版图,之前是各种淮夷。淮夷是商朝及其之前生活在现中国淮河长江流域暨南方广大区域的土著部落泛称,是今天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从商朝就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每次商王祭天都要咔嚓个几百上千,各阶贵族婚丧嫁娶需求量很大。商朝之所以灭亡,就是主力南征淮夷一时拉不回来,被周部落钻了空子。说是淮夷叛乱,我感觉商朝对淮夷的战争是规律性重复性的,目的就是削弱其实力并掠夺奴隶以供给祭祀殉葬等的消耗。周经过古公亶父东迁后几代人的观察,已经彻底摸清了商的军事规律。淮夷也是悲惨,后来被楚赶到云贵两广,再后来遭受了秦汉的二次驱赶,于是到了东南亚。

湖南在秦汉开发一直很差,统一国家时期他的位置很尴尬。直到东吴时期,因为割据政权才进行了开发。但是吴很快灭亡,开发程度有限。之后东晋南朝,战乱频仍,基本没有经精力开发。当时南朝江左诸州,以扬州为第一等,治丹阳。后划分出东扬州,治会稽。其次荆州,治江陵。再次是益州,治成都。郢州,治江夏。江州,治寻阳。而湖南在南朝称湘州,治长沙。地位在这几州之下,比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稍好。直到唐朝才对湖南进行再次开发,设立湖南观察使,以潭州刺史兼充。但就《两唐书》官员的调任来看,其地位不如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也就是说唐朝那会江西开发的比湖南要好很多。毕竟“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确实豫章郡从东汉开始,在江左内陆诸郡中是发展最较好的,甚至一些庶族大地主或者说北方乡豪愿意迁居过去了。而湖南当时应该和岭南五管中的广州都督府以及福建观察水平相当,好于其他四管容管、桂管、邕管、安南以及黔中观察。不被朝廷重视,至北宋从未出现过士族,连有名的庶族都很稀少。时间转到南宋,那应该是湖南开发比较快速的时期。然后明清也就那么回事了,直到改开前。

再看河北,先说皇帝,刘备是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
李唐祖先是邢州任县人,唐祖陵在河北邢台市隆尧县。说到这里就想起陈寅恪先生对李虎曾祖、祖父的考证。李虎曾祖应该叫李初古拔,祖父李买得。李虎兄弟李起头、李乞豆。李唐自认陇西李,他的祖籍确是赵郡李临县。
宋太祖赵匡胤,涿州人。

然后有名的皇后,汉文帝窦皇后,清河观津人。今河北衡水武邑县。弟弟窦广国移居关中,后代定居扶风平陵,就是扶风窦氏。窦氏在东汉和帝诛窦宪、灵帝杀窦武中损失惨重,几近灭族。后面唐高祖窦皇后出身的窦氏三祖房,什么祖先以窦武难北奔,成为北魏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岳父之类故事都是瞎编的。他们就是鲜卑纥豆陵氏,不是汉人,冒籍附会而已。有一支是真的比较靠谱,是窦武裔孙西河公窦敬远,敬远六代孙窦易直是唐穆宗宰相。
魏文帝甄皇后,中山无极人,中山甄氏也是中古士族。今河北石家庄无极县。

河北士族(包括北京、天津,原北直隶辖地)如下:
高等士族:范阳卢氏,范阳涿县人。今河北涿州。 尚书卢植。
清河崔氏,清河武城人。今河北衡水故城县。司徒崔浩国史案。
博陵崔氏,博陵安平人。今河北衡水安平县。诸葛亮基友崔州平。
赵郡李氏,赵郡平棘或赞皇人。今河北石家庄赵县和赞皇县。韩信助攻李左车,牛李党争李德裕。
清河崔后来部分和清河房氏(清河绎幕人)从宋武帝南渡黄河居历城。五姓七宗或者说山东六望在河北省的就四个。

次等士族:范阳祖氏,范阳遒县人。今河北保定涞水县。祖逖闻鸡起舞,苏峻祖约之乱。
范阳张氏,范阳方城人。今河北廊坊固安县。
清河张氏,清河东武城人。今河北衡水故城县。
上谷寇氏,上谷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区。北魏寇天师寇谦之。
北平阳氏,右北平无终人。今天津蓟县。
广平程氏,广平人。今河北邯郸鸡泽县。程氏很散乱,程昱、程知节是东郡东阿人。不过现在东阿县和鸡泽县距离很近。
渤海高氏,渤海蓨县人。今河北衡水景县。北齐高欢就我感觉是冒籍。
渤海封氏,渤海蓨县人。今河北衡水景县。
渤海刁氏,渤海饶安人。今河北沧州盐山县。 京口之蠹,宋武帝仇人刁逵。
巨鹿魏氏,钜鹿下曲阳人。今河北石家庄晋州市。《魏书》主编魏收及唐太宗宰相魏征家族。
长乐冯氏,长乐信都人。今河北衡水市冀县。北燕皇帝冯跋及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冯皇后家族。

大型庶族:赵州苏氏,赵州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赵县。则天宰相苏味道家族,苏轼祖先。 魏郡杜氏,魏郡邺县人。今河北邯郸临漳县。魏太武帝拓跋焘外祖家。

暂时就是想到这么多,一个家族就有几十、几百历史名人,不可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