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M168cute
2021-04-05T05:30:35+00:00
福岛核电站堆芯熔氢爆炸事故
详细情况请参照“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导致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丧失电源。 发生熔融,由于氢气爆炸,原子炉建筑物严重损坏。 最初的原子能紧急事态宣言发布后,对周边半径20km的居民发出了避难指示。
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2日根据国际原子能事故评价尺度( INES )的暂定值,明确了属于“伴随局部影响的事故”的4级。 与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设施临界事故处于同一水平。 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表说,表示1 - 3号机组事故严重性的国际评价尺度( INES )将定为8个等级中第三严重的“5级”。 此后,同年4月12日,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表声明,将国际评价尺度( INES )的暂定评价定为“7级”。
INES等级4事故
​1999年9月30日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设施临界事故
在日本第三次临界事故中,有2名工作人员死亡。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是指发生在1999年9月30日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JCO核燃料制备厂(住友金属矿山的子公司)的一次核辐射事故 。有666人被辐射污染,2名工作人员死亡,是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之前日本最严重的一次核意外。此事故被评级为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
1978年11月2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被认为是日本最初的临界事故。
由于回流阀的操作失误,5根控制棒脱落,从凌晨3点开始,到上班的副长注意到并慢慢修改结束的10点半为止,临界持续了7个半小时。
这是沸水型原子炉,因阀门操作错误导致炉内压力升高,控制棒脱落,是一个本质上的弱点事故。 这个信息在发电站内也不会被共享,在该发电站之后也会重复,在其他核电站也会重复(合计至少6件)。 也许还能防止1999年志贺核电站事故,因为这是本质上的弱点,有可能发生在全世界的原子炉中。
特别重要的是,1991年5月31日的中部电力滨冈3号机的控制棒同样脱落了3根的事故。 中部电力于1992年修订了手册。 “没有向国家报告,但向其他电力报告了。 ”。
在事故发生29年后的2007年3月22日被发现并公布。 东京电力主张“当时没有报告义务”。
1989年1月1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二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核反应堆再循环泵内部损坏,堆芯流出大量金属粉的事故。 2级。
1990年9月9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停止主蒸汽隔离阀的销坏了,结果核反应堆压力上升,根据“中子通量高”的信号自动停止。 2级。
1991年2月9日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2号机事故[8]
蒸汽发生器的一根传热细管断裂,55吨一次冷却水泄漏,应急堆芯冷却装置( ECCS )启动。 2级。 释放量0.6居里。
1991年4月4日中部电力滨冈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由于错误的信号,原子炉供水量减少,原子炉自动停止。 2级。
1997年3月11日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东海再处理设施沥青固化设施火灾爆炸事故
低水平放射性物质沥青固化的设施发生火灾、爆炸。 等级3。
1999年6月18日北陆电力志贺核电站1号机组事故
定期检查中,由于沸水型原子炉( BWR )的阀门操作错误,炉内压力上升,3根控制棒脱落,出乎意料地达到无控制临界,发出了紧急信号,但是无法插入控制棒,直到手动操作阀门为止,临界持续了15分钟。 检查前所有阀门都排出了磨砂用的氮气,这一错误和操作手册上说阀门操作是开闭相反的,这是成为临界的主要原因。 级别1 - 3。
2011年3月11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二核电站事故
因东日本大震灾引起的地震·海啸,原子炉的冷却功能暂时陷入不完全状态的事故。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于2011年3月18日做出了INES等级为3级的暂定评价。
​2013年5月23日J-PARC放射性同位素泄漏事故
在J-PARC强子实验设施中,由于装置的误动作而泄漏到管理区域内的放射性同位素,由于转动排气扇的人为行动而泄漏到管理区域外的事故。
原子能管制委员会于2013年5月27日对本案进行了暂定评价,将其列为相当于INES一级的事件。
1973年3月关西电力美滨电厂燃料棒破损
在美滨一号炉发生了核燃料棒折损的事故,但是关西电力没有公布该事故,而是将其隐匿了。 这个事故被弄清楚是内部告发的。
1974年9月1日原子能船“陆奥”的放射线泄漏事故
1995年12月8日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高速增殖反应堆文殊钠泄漏事故
2次主冷却系统的温度计鞘折断,钠泄漏并燃烧。 一级。 由于这次事故,文殊不得不停止到经过了近15年的2010年4月。
1998年2月22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
在4号机组的定期检查中,137根控制棒中的34根在50分钟内漏掉了整体的25分之1(1切口约15cm )。
2004年8月9日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3号机2次系统配管破损事故
由于2次冷却系统的涡轮发电机附近的配管破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大量喷出。 5名逃跑晚了的工作人员因烧伤死亡。 0级+。
2007年7月16日,伴随着新潟县中越冲地震,东京电力柏崎刈羽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事故
当天发生的新潟县中越海域地震导致外部电源用油冷式变压器发生火灾,检测出微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据悉,此次地震引发的火灾只有柏崎刈羽核电站一处。
由于地震后的大浪使用地内浸水,因此,乏核燃料棒池的冷却水一部分流失。
所有受害的详细情况截至2007年10月仍在调查中。 由于这次事故,柏崎刈羽核电站不得不全面停止。
2007年11月13日,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该事故评价为0级。
2010年6月17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核反应堆自动停止
在控制柜内作业中,辅助继电器瞬间动作,导致常用系统电源停止,冷却风扇停止,核反应堆自动停止(跳闸)。 之后,两台备用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 虽然由于电源停止水位暂时下降,但手动启动了以蒸汽为驱动源的核反应堆隔离时冷却系统,使水位恢复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lnVJ7_8y-DzxC5vsOLL9wLjZiW[/img]
19年新闻 21世纪几百起核事故
详细情况请参照“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导致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丧失电源。 发生熔融,由于氢气爆炸,原子炉建筑物严重损坏。 最初的原子能紧急事态宣言发布后,对周边半径20km的居民发出了避难指示。
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2日根据国际原子能事故评价尺度( INES )的暂定值,明确了属于“伴随局部影响的事故”的4级。 与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设施临界事故处于同一水平。 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表说,表示1 - 3号机组事故严重性的国际评价尺度( INES )将定为8个等级中第三严重的“5级”。 此后,同年4月12日,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表声明,将国际评价尺度( INES )的暂定评价定为“7级”。
INES等级4事故
​1999年9月30日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设施临界事故
在日本第三次临界事故中,有2名工作人员死亡。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是指发生在1999年9月30日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JCO核燃料制备厂(住友金属矿山的子公司)的一次核辐射事故 。有666人被辐射污染,2名工作人员死亡,是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之前日本最严重的一次核意外。此事故被评级为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
1978年11月2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被认为是日本最初的临界事故。
由于回流阀的操作失误,5根控制棒脱落,从凌晨3点开始,到上班的副长注意到并慢慢修改结束的10点半为止,临界持续了7个半小时。
这是沸水型原子炉,因阀门操作错误导致炉内压力升高,控制棒脱落,是一个本质上的弱点事故。 这个信息在发电站内也不会被共享,在该发电站之后也会重复,在其他核电站也会重复(合计至少6件)。 也许还能防止1999年志贺核电站事故,因为这是本质上的弱点,有可能发生在全世界的原子炉中。
特别重要的是,1991年5月31日的中部电力滨冈3号机的控制棒同样脱落了3根的事故。 中部电力于1992年修订了手册。 “没有向国家报告,但向其他电力报告了。 ”。
在事故发生29年后的2007年3月22日被发现并公布。 东京电力主张“当时没有报告义务”。
1989年1月1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二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核反应堆再循环泵内部损坏,堆芯流出大量金属粉的事故。 2级。
1990年9月9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停止主蒸汽隔离阀的销坏了,结果核反应堆压力上升,根据“中子通量高”的信号自动停止。 2级。
1991年2月9日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2号机事故[8]
蒸汽发生器的一根传热细管断裂,55吨一次冷却水泄漏,应急堆芯冷却装置( ECCS )启动。 2级。 释放量0.6居里。
1991年4月4日中部电力滨冈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由于错误的信号,原子炉供水量减少,原子炉自动停止。 2级。
1997年3月11日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东海再处理设施沥青固化设施火灾爆炸事故
低水平放射性物质沥青固化的设施发生火灾、爆炸。 等级3。
1999年6月18日北陆电力志贺核电站1号机组事故
定期检查中,由于沸水型原子炉( BWR )的阀门操作错误,炉内压力上升,3根控制棒脱落,出乎意料地达到无控制临界,发出了紧急信号,但是无法插入控制棒,直到手动操作阀门为止,临界持续了15分钟。 检查前所有阀门都排出了磨砂用的氮气,这一错误和操作手册上说阀门操作是开闭相反的,这是成为临界的主要原因。 级别1 - 3。
2011年3月11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二核电站事故
因东日本大震灾引起的地震·海啸,原子炉的冷却功能暂时陷入不完全状态的事故。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于2011年3月18日做出了INES等级为3级的暂定评价。
​2013年5月23日J-PARC放射性同位素泄漏事故
在J-PARC强子实验设施中,由于装置的误动作而泄漏到管理区域内的放射性同位素,由于转动排气扇的人为行动而泄漏到管理区域外的事故。
原子能管制委员会于2013年5月27日对本案进行了暂定评价,将其列为相当于INES一级的事件。
1973年3月关西电力美滨电厂燃料棒破损
在美滨一号炉发生了核燃料棒折损的事故,但是关西电力没有公布该事故,而是将其隐匿了。 这个事故被弄清楚是内部告发的。
1974年9月1日原子能船“陆奥”的放射线泄漏事故
1995年12月8日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高速增殖反应堆文殊钠泄漏事故
2次主冷却系统的温度计鞘折断,钠泄漏并燃烧。 一级。 由于这次事故,文殊不得不停止到经过了近15年的2010年4月。
1998年2月22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
在4号机组的定期检查中,137根控制棒中的34根在50分钟内漏掉了整体的25分之1(1切口约15cm )。
2004年8月9日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3号机2次系统配管破损事故
由于2次冷却系统的涡轮发电机附近的配管破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大量喷出。 5名逃跑晚了的工作人员因烧伤死亡。 0级+。
2007年7月16日,伴随着新潟县中越冲地震,东京电力柏崎刈羽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事故
当天发生的新潟县中越海域地震导致外部电源用油冷式变压器发生火灾,检测出微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据悉,此次地震引发的火灾只有柏崎刈羽核电站一处。
由于地震后的大浪使用地内浸水,因此,乏核燃料棒池的冷却水一部分流失。
所有受害的详细情况截至2007年10月仍在调查中。 由于这次事故,柏崎刈羽核电站不得不全面停止。
2007年11月13日,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该事故评价为0级。
2010年6月17日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核反应堆自动停止
在控制柜内作业中,辅助继电器瞬间动作,导致常用系统电源停止,冷却风扇停止,核反应堆自动停止(跳闸)。 之后,两台备用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 虽然由于电源停止水位暂时下降,但手动启动了以蒸汽为驱动源的核反应堆隔离时冷却系统,使水位恢复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lnVJ7_8y-DzxC5vsOLL9wLjZiW[/img]
19年新闻 21世纪几百起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