アイコ
2022-03-22T12:25:20+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3/28/-cckxQjep-3xvlZbT3cSjy-kr.jpg[/img]
选择用截图来发是因为我在群里和别人讨论这个事情,刚好打了一段觉得把我的意思反正的比较完整的文字(为了截图还把对方的附和删除了),没有考虑到大家的阅读感受,现在重新整理一下语言
为什么我认为威尔史密斯在奥斯卡典礼上打人,并且打人的这个行为一下子爆红的这两件事情非常有意思,是因为奥斯卡本身是最能代表着全球化的标志,而威尔史密斯在这个仪式上采取暴力的方式,无形中就和这种仪式本身构成了一种冲突。奥斯卡背后的电影工业传达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是大家平常批判的美式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或是某种偏左的政治取向,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化的尝试,即人为的将全球问题转化为美国问题,并默认了美国对电影提出的问题(背后往往是政治问题)具有唯一的解释权:举例子来说,《华盛顿邮报》,《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些面对社会问题强调在新闻出版自由和在法律的框架下来解决(包括很多人提出的《蝙蝠侠》中的英雄本质上也是资本主义式的,他坚持不动用私刑是对当前法律体系的拥护)的画面,而这种美国对于全球化的答案是否能解决存在于世界各处的差异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可疑的,因为我将其描述为价值的霸权,这种霸权通过确立自身无可争议的好(理性上的画面:辩论之后选择认同美国道路,情感上:通过音乐构镜等多种因素达成史诗感和正确感)以否定所有在其看来是非理性的因素。而奥斯卡则通过奖项与提名的方式再次证明了这一历程,获奖作品又再一次通过奖项本身达成自我正确的确证,这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容不得他人质疑的循环论证。我想再次强调一遍,我并没有做出美国道路是否比其他道路要好或者坏的论断,我仅仅是说这种以美国的标准作为普遍性的尝试是否能够消解差异是值得怀疑的。
而威尔史密斯在这个情形下诉诸于暴力,则是这个全球化仪式的表演的一个例外,在威尔史密斯挥拳之后,观众仍然发出笑声,他们要么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觉得这是安排好的台本,要么是觉得这种例外也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这种其乐融融的环境下被弥合,形象一点说就是”大家笑一笑得了“。但当主持人平复气氛的努力被威尔史密斯的怒吼打断,观众终于无法无视这一例外,于是陷入了沉默,秩序出现了挑战者。如果采用暴力的是某个突然闯进来的流浪汉,台下必定会陷入喧嚣,但作为影届大佬的威尔史密斯挥拳,则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陷入了尴尬,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威尔史密斯会这样做(尤其是当他获得影帝之后,这种不和谐感就更加突兀)。威尔史密斯后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他可能也后悔挥拳,认为自己当初很愚蠢,认为他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不具有理性,是一个愚蠢的行为。但这种愚蠢恰恰就是非理性的本质。威尔史密斯上台打人不是否定精神(就像在议会投否决票和投赞成票一样都赞同政治理性一样,选择在奥斯卡的舞台上调侃回去也一样默认了这种表面上温和化无害化的调侃的合理性一样——就像该主持人几年前嘲讽亚裔同样收获了在场观众的笑声),而是一种毫无逻辑的否决本身,因为它抗拒政治理性。
我们拿几年前主持人嘲讽亚裔的事件来举例,试想,如果你是在美国的亚裔,你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在电影界成就高如李安在抗议后也没能得到主持人本人的道歉,好莱坞的亚裔歧视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背后的陷阱是,你当然无法在体系中战胜这个体系,当你默认了美国理性本身是唯一的理性时,你当然也无法再制造出差异。因此,我认为这一挥拳背后有着可能超乎于史密斯本人想象的政治意义,即再次让被普遍化的少数意识到,全球化秩序可能出些细微裂痕,当你在这一体系内无能为力时,你还可以挥拳反抗。
选择用截图来发是因为我在群里和别人讨论这个事情,刚好打了一段觉得把我的意思反正的比较完整的文字(为了截图还把对方的附和删除了),没有考虑到大家的阅读感受,现在重新整理一下语言
为什么我认为威尔史密斯在奥斯卡典礼上打人,并且打人的这个行为一下子爆红的这两件事情非常有意思,是因为奥斯卡本身是最能代表着全球化的标志,而威尔史密斯在这个仪式上采取暴力的方式,无形中就和这种仪式本身构成了一种冲突。奥斯卡背后的电影工业传达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是大家平常批判的美式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或是某种偏左的政治取向,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化的尝试,即人为的将全球问题转化为美国问题,并默认了美国对电影提出的问题(背后往往是政治问题)具有唯一的解释权:举例子来说,《华盛顿邮报》,《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些面对社会问题强调在新闻出版自由和在法律的框架下来解决(包括很多人提出的《蝙蝠侠》中的英雄本质上也是资本主义式的,他坚持不动用私刑是对当前法律体系的拥护)的画面,而这种美国对于全球化的答案是否能解决存在于世界各处的差异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可疑的,因为我将其描述为价值的霸权,这种霸权通过确立自身无可争议的好(理性上的画面:辩论之后选择认同美国道路,情感上:通过音乐构镜等多种因素达成史诗感和正确感)以否定所有在其看来是非理性的因素。而奥斯卡则通过奖项与提名的方式再次证明了这一历程,获奖作品又再一次通过奖项本身达成自我正确的确证,这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容不得他人质疑的循环论证。我想再次强调一遍,我并没有做出美国道路是否比其他道路要好或者坏的论断,我仅仅是说这种以美国的标准作为普遍性的尝试是否能够消解差异是值得怀疑的。
而威尔史密斯在这个情形下诉诸于暴力,则是这个全球化仪式的表演的一个例外,在威尔史密斯挥拳之后,观众仍然发出笑声,他们要么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觉得这是安排好的台本,要么是觉得这种例外也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这种其乐融融的环境下被弥合,形象一点说就是”大家笑一笑得了“。但当主持人平复气氛的努力被威尔史密斯的怒吼打断,观众终于无法无视这一例外,于是陷入了沉默,秩序出现了挑战者。如果采用暴力的是某个突然闯进来的流浪汉,台下必定会陷入喧嚣,但作为影届大佬的威尔史密斯挥拳,则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陷入了尴尬,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威尔史密斯会这样做(尤其是当他获得影帝之后,这种不和谐感就更加突兀)。威尔史密斯后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他可能也后悔挥拳,认为自己当初很愚蠢,认为他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不具有理性,是一个愚蠢的行为。但这种愚蠢恰恰就是非理性的本质。威尔史密斯上台打人不是否定精神(就像在议会投否决票和投赞成票一样都赞同政治理性一样,选择在奥斯卡的舞台上调侃回去也一样默认了这种表面上温和化无害化的调侃的合理性一样——就像该主持人几年前嘲讽亚裔同样收获了在场观众的笑声),而是一种毫无逻辑的否决本身,因为它抗拒政治理性。
我们拿几年前主持人嘲讽亚裔的事件来举例,试想,如果你是在美国的亚裔,你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在电影界成就高如李安在抗议后也没能得到主持人本人的道歉,好莱坞的亚裔歧视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背后的陷阱是,你当然无法在体系中战胜这个体系,当你默认了美国理性本身是唯一的理性时,你当然也无法再制造出差异。因此,我认为这一挥拳背后有着可能超乎于史密斯本人想象的政治意义,即再次让被普遍化的少数意识到,全球化秩序可能出些细微裂痕,当你在这一体系内无能为力时,你还可以挥拳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