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styApri
2022-04-12T08:21:05+00:00
从秦开始一直到宋朝的年历,差不多都是有权臣的参与进行了改朝换代,南北朝尤为严重,几乎只要皇帝年龄弱小必被权臣把控导致王朝颠覆!
历数各个朝代,似乎从宋开始就彻底把权臣夺政这条给消灭了,宋元明清都是外来户进行改朝换代,更加没有权臣进行颠覆王权,求教一下大佬,宋以后究竟做了什么改革把权臣这个隐患彻底消灭了?
禁军zsbd
历史课本上有,宋朝以后开始从地方兵变成常备军,消灭了地方武装割据的基础
因为继位的皇帝大多不小,皇帝年幼权臣就有掌权的空间。还有就是对外戚的压制,压住了外戚,皇帝年幼时由太后执政就不容易出问题。
国防,财政,人事从相权剥离,外加监察部门中负责皇帝的也单独划分出来,不再归宰相,最终让皇权长期压制相权。
权臣夺政篡位需要军力支持。
大怂从一开国就废了武人,以文制武。
哪还有权臣的出现。
最后被金人一波捅穿整个首都圈被拉去做肉便器了。
赵匡胤进行了军事改革
一个是禁军1分为3,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司直接向皇帝负责,三司下面又设“四卫”,再进一步分权。
二是以文制武,武将无权直接调动军队。三司将领分别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虽是将领,但平常没有兵,如果需要用兵,需要经过枢密院签批。枢密院才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却没有统帅权,不能直接领兵打仗。需要打仗了,枢密院临时决定由谁担任将领,领哪些士兵、领多少兵士出征,战争结束后,收回指挥统帅权,部队带回来再交给枢密院。
三是地方遴选,遴选地方军队中,身强体健、武艺高强者编入中央禁军。这样,地方军队中的精英都被抽走了,削弱了地方军的战斗力。
四是实行更戍法,每隔一段时间,调动地方守军更换驻地,或军队调走,或将领调走,总之兵、将分开,不能一起走。这就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使地方军队战斗力明显下降。
大概是兵、将分离,以前是军头自己养私兵,国家需要你就带着自己的部曲出征,所以兵忠于将,但不一定忠于国家
大怂改成国家养兵,需要出征的时候点将带兵,这样将没办法让兵全听自己的,不容易反,但是指挥不灵、作战能力也下降了
还有,宋之前人家也是世代高门,根基深厚有自己的团体。宋朝那些都是根基不如皇室
一直有敌对势力 外部因素较大
辽金元没停过 可以一直对外 转化矛盾
宰相被分权了。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基本不会出现一个权力集中的文臣。
然后以文代武,打压武将地位,意味着不会出现一个权力集中的武将。
宋朝也有权臣啊,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都是一手遮天,甚至能废立的权臣。
[quote][pid=603580559,31506279,1]Reply[/pid] Post by [uid=23981537]magic3791[/uid] (2022-04-16 16:58):
宋朝也有权臣啊,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都是一手遮天,甚至能废立的权臣。[/quote]但是最后也没废帝导致改朝换代呀
无底线的满足官僚集团,刑不上秀才,礼不下庶民,当官比当皇帝还舒服
关键不在分权而在于选拔机制
宋之前都是门阀政治,权臣出自世家大族,这些大族不仅有政治影响力还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因此在皇室衰落的时候可能凭实力反客为主
宋朝真正贯彻了科举,大臣大多数都是考上来的,即使是大族出身也不过是一州之地耕读传家而已,纵使一时权势滔天,也不足以把权势转化为造反的基础
当然这样皇权确实稳固了,却导致基层完全失去无力,自宋之后才第一次出现全国都被外族征服的情形,而且是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