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browski
2022-12-06T20:26:08+00:00
今天下班回家,看了看必须要加班才能完成的kpi,和父母经常催要找对象,感觉特别焦虑。
不加滤镜说说自己吧,15年读的本科,本来应该是19年毕业的,但由于大学四年基本都在玩游戏,挂了挺多科的,19年的时候向导师和学院申请了延毕,20年出现疫情,我学的是基础学科,毕设的一些参数必须要做实验才能获得,导师为了我能成功毕业,给了我一组实验参数,最后论文和答辩也是磕磕巴巴地过了,在20年6月底才成功毕业。延毕的事也成了我自卑的一个点[s:ac:晕]
由于学的专业是四大天坑,而且绩点在学院里也是垫底的。本专业对口,待遇较好的工作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待遇较差的工作基本都要进厂,和流水线工人没区别。(这里并不是歧视流水线,只是我真的不喜欢重复性的工作)找了一圈工作之后,无奈还是选择跨专业了。第一份工作找的是跨境电商运营,因为本科期间都是外语教学,所以觉得也尚算对口[s:ac:瞎]工资挺低的,20年7月给的工资我记得是4500,结果入职的第一天就给我干懵了。
主管似乎对我很有信心,直接将一个法语站交给我负责,对于第二语言学的是英语的我来说,工作自此离不开谷歌翻译了[s:ac:呆]跨境电商其实也分多个平台,当时我做的平台是独立站售货+facebook引流,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的网站挂满商品,然后将网站链接通过facebook的论坛扩散给用户,简单理解就像某pyq的用户广告,或者逛网站右下角的弹窗广告。
其实这也没啥,但问题是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卖的货质量非常差,客户总是因为质量问题投诉,导致fb封禁公司的账号,后来感觉自己在这一行没啥天赋,工作也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在20年11月辞职了。
辞职后,和国内很多家庭一样,我父母也有学历崇拜的思想,觉得我上一份工作的零售业是贱业,大学生读完本科居然还去网上当客服卖衣服(父母原话,不作评述),觉得很丢脸,让我趁这两个月60天,在家学习一下,试试考个研。(考研在9月份倒是成功报上名了,不过当时也是出于准备的心态,并没想过今年要考上,所以也没做好复习的规划)
既然父母执意如此,那就备考吧。不过当时报考的时候也有点小心思。因为大学学的是基础学科,导致工作难找,父母的意思是让我继续往这方面深造,读理学硕士。但我对本科期间所学的没有任何兴趣,于是报了个法硕,报名的时候也没放在心上,这在后来又成了一个笑话。[s:ac:晕]
于是我好好复习了俩月,然后去参加考试了。法硕我当时记得考了四门,英语政治加两门专业课。考专业课时,考完出考场,我听到有人在那儿对选择题答案。[s:ac:茶]然后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做的卷子一道选择题也没有呀,真真奇了怪了,对于这段小插曲我也没放心上。
在初试成绩出来后,四科加起来287分,还差几十分就到国家线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感觉如果再复习一年应该有把握考上了。在复盘试卷时,我越看越不对劲,我寻思着,为啥法硕专业课别人都在分析选择题,但我做的一道选择题都没有呢?
后来第二次报名我才知道,原来我第一次报名填的是法硕法学,但我应该报法硕非法学的,知道真相的我心态直接炸了。
话分两路,20年12月底考完试后就到春节了。在家里人嫌狗厌地待了两个月后,开春便重新找工作了。第二份工作,我吸取教训了,不找销售性质的工作,因为真的没那个天赋,最好还是找个技术类型的工作吧,于是第二份工作是计量工程师。
计量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量值进行校准,以确定仪器偏差是否处于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测设备准不准。例如一个电子秤,我们测他准不准的方法一般是将若干个标准砝码放上去,将示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合格。工作不累,但有点危险,有同事在高速上攀高摔下来,导致住院住了几个月。也有同事测电能表,结果操作不规范导致一条小臂被电伤了。都是在我就职期间了解到的事情。
刚入职的时候,工作就是出证书。由于工作的公司在行业里是小公司,人数规模不过百,也没有严谨的操作规范。于是第一天,主任就教会我如何编数据。
首先将寄来检测的物品开箱,接电,看看能不能正常开机,屏幕能不能正常显示。没问题就拔电源,然后直接编写测试报告。报告基本都是有模板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定偏差值内调整数据,然后出具合格的证书,基本只要客户敢寄,我们就敢出证书,就算你寄个电饭煲过来我们也能出报告[s:ac:羡慕]疫情期间,同行里规模比较大的计量公司甚至还承接了核酸检测的任务。
在做了两个月证书后,成功转正,公司开始外派我出差了。因为某些客户的仪器很大,不便送检,于是我们会带着检测仪器去客户现场进行检测。但一个入职后只会做报告的人,哪会什么仪器检测呢?电子秤游标卡尺还能装模作样测一下,雷击浪涌测试仪高压变电设备真的就抓瞎了,而且你让我碰带电的设备我也不敢碰啊,上一个被电的甚至没申请到工伤赔偿就被公司开除了。
于是对于外勤人员来说,业务能力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项,一般到了现场,会跟对接人员聊聊天,然后在客户人员的目光下装模作样的测测设备,等对接人员走了之后直接拿出合格证就往设备上贴。其实客户也知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但他们和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提供的报价很低,这一行里基本心照不宣了。如果真有计量检测需要的,建议大家可以去找外企的那几家。
出差基本都是省外出差,四月份转正后,带着50公斤的仪器全国空降,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工作也挺轻松的,一般早上9点,在酒店起床打个卡,然后继续睡,睡到11点去客户那儿吃个饭,下午工作到4点回酒店休息,6点打个下班卡,一天就过去了。不便之处也有,就是长期在外,周末经常会被赶路或者调休占用。
总得来说也挺好的吧,那半年的生活,对我来说就像是旅游,虽然工资没多少,但过得很充实,也去了很多地方,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但国内很少出游,这段工作经历弥补了我独自旅行的空白。
期间乏善可陈,直到21年的11月。
在出差途中,由于饮食不规律,得了急性肠胃炎,持续了一段时间,有向慢性肠胃炎发展的趋势,为了身体着想,还是把这份工作辞了,想找份比较固定的工作。
在计量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调休,在辞职前,把积攒的十多天的调休都用了,和老爸去了一趟西藏。
我们先是坐飞机到了四川成都,然后我爸在快手上找了一个导游,跟着他的车队一路西行进藏。
在进藏前,会经过四川的甘孜州,甘孜州的海拔也瞬间拔高到4000米以上。在车队翻越一座4100米的高山时,我坐车有点晕车,于是下车走了走,想歇一下。结果走着走着,突然耳边的声音逐渐减弱,黑暗瞬间充满了我的视线,全身突然变得没有力气,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刻就是,整个人不由自主的,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我的意识很清醒,但我却失去了身体的控制权。忽然附近的人跑到了我身边,把一瓶氧气罩在了我的脸上。过了两分钟,逐渐接过了身体的控制权,听当地人说,这就是高原反应。
西藏的天很蓝,一刻钟前我在这里看到了海拔四千米的彩虹,没想到一刻钟后却走了一趟鬼门关。
父亲看着我的眼神充满忧虑,以前我没见过一双这样的眼睛,眼角爬满皱纹,总感觉他的眼睛也会叹气一样。父亲只是叮嘱我以后要开始有计划地去锻炼了,身体太虚了。我一时无言,只能说,好。
第二天到了理塘,一座高原上的雄城,理塘王丁真的故乡。
我其实不喜欢丁真,因为丁真他抽的是电子烟,代言锐刻5的新锐势力,而我却是支持王源为首的,只抽卷烟的传统势力。理塘这座王城,除去滤镜,用肉眼观察时,会觉得他很残破。因为城市绿化比较稀疏,除了进城的牌坊做的气势磅礴,城内的建筑倒是像90年代的模样。
但到了理塘之后,我却对丁真的印象改观了。因为将心比心,他在这种传统势力密布的理塘带头抽起了锐刻5,何尝不是一种革命呢?对他,我又多了一份敬意。
路过理塘,来到了当地最出名的景点,稻城亚丁,在这里,我再一次直面生死。[s:ac:呆]
随着进藏路线的深入,每次呼吸总觉得吸不够气,非得深呼吸一口才能缓解缺氧的感觉。导游告诉我这是高原反应,得慢慢适应,但在亚丁的爬山过程中,就算是吸氧,也无法缓解缺氧的症状。半山腰下来后,我和我爸还有导游去了一趟当地的县医院,拍了ct,ct显示我有中度的肺水肿,医生建议我立刻坐飞机离开高原,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天色渐晚,父亲陪我在输液室里输液。县城里的输液室很简陋,椅子排列的毫无规律,空气中有一股尿液的味道,有小孩在哭,有人在大声打电话。
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我的手,看着吊瓶里的水匀速流入我的静脉。他一句话没说,但我感觉他已经说了无数的话了。我知道他从去年开始就在筹措这次进藏旅行,他想我陪他一起走过这条蜿蜒的天路,我能看到他掩藏在眼底的失望。
我说,要不你继续进藏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明早我可以打个车自己去机场,然后飞回深圳。
最终我说服了他,他和导游继续进藏,我留在输液室里,等着吊瓶内液体流空。[s:ac:呆]
不加滤镜说说自己吧,15年读的本科,本来应该是19年毕业的,但由于大学四年基本都在玩游戏,挂了挺多科的,19年的时候向导师和学院申请了延毕,20年出现疫情,我学的是基础学科,毕设的一些参数必须要做实验才能获得,导师为了我能成功毕业,给了我一组实验参数,最后论文和答辩也是磕磕巴巴地过了,在20年6月底才成功毕业。延毕的事也成了我自卑的一个点[s:ac:晕]
由于学的专业是四大天坑,而且绩点在学院里也是垫底的。本专业对口,待遇较好的工作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待遇较差的工作基本都要进厂,和流水线工人没区别。(这里并不是歧视流水线,只是我真的不喜欢重复性的工作)找了一圈工作之后,无奈还是选择跨专业了。第一份工作找的是跨境电商运营,因为本科期间都是外语教学,所以觉得也尚算对口[s:ac:瞎]工资挺低的,20年7月给的工资我记得是4500,结果入职的第一天就给我干懵了。
主管似乎对我很有信心,直接将一个法语站交给我负责,对于第二语言学的是英语的我来说,工作自此离不开谷歌翻译了[s:ac:呆]跨境电商其实也分多个平台,当时我做的平台是独立站售货+facebook引流,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的网站挂满商品,然后将网站链接通过facebook的论坛扩散给用户,简单理解就像某pyq的用户广告,或者逛网站右下角的弹窗广告。
其实这也没啥,但问题是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卖的货质量非常差,客户总是因为质量问题投诉,导致fb封禁公司的账号,后来感觉自己在这一行没啥天赋,工作也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在20年11月辞职了。
辞职后,和国内很多家庭一样,我父母也有学历崇拜的思想,觉得我上一份工作的零售业是贱业,大学生读完本科居然还去网上当客服卖衣服(父母原话,不作评述),觉得很丢脸,让我趁这两个月60天,在家学习一下,试试考个研。(考研在9月份倒是成功报上名了,不过当时也是出于准备的心态,并没想过今年要考上,所以也没做好复习的规划)
既然父母执意如此,那就备考吧。不过当时报考的时候也有点小心思。因为大学学的是基础学科,导致工作难找,父母的意思是让我继续往这方面深造,读理学硕士。但我对本科期间所学的没有任何兴趣,于是报了个法硕,报名的时候也没放在心上,这在后来又成了一个笑话。[s:ac:晕]
于是我好好复习了俩月,然后去参加考试了。法硕我当时记得考了四门,英语政治加两门专业课。考专业课时,考完出考场,我听到有人在那儿对选择题答案。[s:ac:茶]然后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做的卷子一道选择题也没有呀,真真奇了怪了,对于这段小插曲我也没放心上。
在初试成绩出来后,四科加起来287分,还差几十分就到国家线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感觉如果再复习一年应该有把握考上了。在复盘试卷时,我越看越不对劲,我寻思着,为啥法硕专业课别人都在分析选择题,但我做的一道选择题都没有呢?
后来第二次报名我才知道,原来我第一次报名填的是法硕法学,但我应该报法硕非法学的,知道真相的我心态直接炸了。
话分两路,20年12月底考完试后就到春节了。在家里人嫌狗厌地待了两个月后,开春便重新找工作了。第二份工作,我吸取教训了,不找销售性质的工作,因为真的没那个天赋,最好还是找个技术类型的工作吧,于是第二份工作是计量工程师。
计量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量值进行校准,以确定仪器偏差是否处于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测设备准不准。例如一个电子秤,我们测他准不准的方法一般是将若干个标准砝码放上去,将示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合格。工作不累,但有点危险,有同事在高速上攀高摔下来,导致住院住了几个月。也有同事测电能表,结果操作不规范导致一条小臂被电伤了。都是在我就职期间了解到的事情。
刚入职的时候,工作就是出证书。由于工作的公司在行业里是小公司,人数规模不过百,也没有严谨的操作规范。于是第一天,主任就教会我如何编数据。
首先将寄来检测的物品开箱,接电,看看能不能正常开机,屏幕能不能正常显示。没问题就拔电源,然后直接编写测试报告。报告基本都是有模板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定偏差值内调整数据,然后出具合格的证书,基本只要客户敢寄,我们就敢出证书,就算你寄个电饭煲过来我们也能出报告[s:ac:羡慕]疫情期间,同行里规模比较大的计量公司甚至还承接了核酸检测的任务。
在做了两个月证书后,成功转正,公司开始外派我出差了。因为某些客户的仪器很大,不便送检,于是我们会带着检测仪器去客户现场进行检测。但一个入职后只会做报告的人,哪会什么仪器检测呢?电子秤游标卡尺还能装模作样测一下,雷击浪涌测试仪高压变电设备真的就抓瞎了,而且你让我碰带电的设备我也不敢碰啊,上一个被电的甚至没申请到工伤赔偿就被公司开除了。
于是对于外勤人员来说,业务能力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项,一般到了现场,会跟对接人员聊聊天,然后在客户人员的目光下装模作样的测测设备,等对接人员走了之后直接拿出合格证就往设备上贴。其实客户也知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但他们和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提供的报价很低,这一行里基本心照不宣了。如果真有计量检测需要的,建议大家可以去找外企的那几家。
出差基本都是省外出差,四月份转正后,带着50公斤的仪器全国空降,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工作也挺轻松的,一般早上9点,在酒店起床打个卡,然后继续睡,睡到11点去客户那儿吃个饭,下午工作到4点回酒店休息,6点打个下班卡,一天就过去了。不便之处也有,就是长期在外,周末经常会被赶路或者调休占用。
总得来说也挺好的吧,那半年的生活,对我来说就像是旅游,虽然工资没多少,但过得很充实,也去了很多地方,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但国内很少出游,这段工作经历弥补了我独自旅行的空白。
期间乏善可陈,直到21年的11月。
在出差途中,由于饮食不规律,得了急性肠胃炎,持续了一段时间,有向慢性肠胃炎发展的趋势,为了身体着想,还是把这份工作辞了,想找份比较固定的工作。
在计量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调休,在辞职前,把积攒的十多天的调休都用了,和老爸去了一趟西藏。
我们先是坐飞机到了四川成都,然后我爸在快手上找了一个导游,跟着他的车队一路西行进藏。
在进藏前,会经过四川的甘孜州,甘孜州的海拔也瞬间拔高到4000米以上。在车队翻越一座4100米的高山时,我坐车有点晕车,于是下车走了走,想歇一下。结果走着走着,突然耳边的声音逐渐减弱,黑暗瞬间充满了我的视线,全身突然变得没有力气,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刻就是,整个人不由自主的,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我的意识很清醒,但我却失去了身体的控制权。忽然附近的人跑到了我身边,把一瓶氧气罩在了我的脸上。过了两分钟,逐渐接过了身体的控制权,听当地人说,这就是高原反应。
西藏的天很蓝,一刻钟前我在这里看到了海拔四千米的彩虹,没想到一刻钟后却走了一趟鬼门关。
父亲看着我的眼神充满忧虑,以前我没见过一双这样的眼睛,眼角爬满皱纹,总感觉他的眼睛也会叹气一样。父亲只是叮嘱我以后要开始有计划地去锻炼了,身体太虚了。我一时无言,只能说,好。
第二天到了理塘,一座高原上的雄城,理塘王丁真的故乡。
我其实不喜欢丁真,因为丁真他抽的是电子烟,代言锐刻5的新锐势力,而我却是支持王源为首的,只抽卷烟的传统势力。理塘这座王城,除去滤镜,用肉眼观察时,会觉得他很残破。因为城市绿化比较稀疏,除了进城的牌坊做的气势磅礴,城内的建筑倒是像90年代的模样。
但到了理塘之后,我却对丁真的印象改观了。因为将心比心,他在这种传统势力密布的理塘带头抽起了锐刻5,何尝不是一种革命呢?对他,我又多了一份敬意。
路过理塘,来到了当地最出名的景点,稻城亚丁,在这里,我再一次直面生死。[s:ac:呆]
随着进藏路线的深入,每次呼吸总觉得吸不够气,非得深呼吸一口才能缓解缺氧的感觉。导游告诉我这是高原反应,得慢慢适应,但在亚丁的爬山过程中,就算是吸氧,也无法缓解缺氧的症状。半山腰下来后,我和我爸还有导游去了一趟当地的县医院,拍了ct,ct显示我有中度的肺水肿,医生建议我立刻坐飞机离开高原,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天色渐晚,父亲陪我在输液室里输液。县城里的输液室很简陋,椅子排列的毫无规律,空气中有一股尿液的味道,有小孩在哭,有人在大声打电话。
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我的手,看着吊瓶里的水匀速流入我的静脉。他一句话没说,但我感觉他已经说了无数的话了。我知道他从去年开始就在筹措这次进藏旅行,他想我陪他一起走过这条蜿蜒的天路,我能看到他掩藏在眼底的失望。
我说,要不你继续进藏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明早我可以打个车自己去机场,然后飞回深圳。
最终我说服了他,他和导游继续进藏,我留在输液室里,等着吊瓶内液体流空。[s:ac: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