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利尼西亚人是怎么跨越太平洋的

RUMSHAKER-avatar

RUMSHAKER

2024-11-15T15:02:00+00:00

波利尼西亚人(英文名:Polynesians[1])别名波人,是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民族集团,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

[分布范围]

在广袤的太平洋上,北至夏威夷群岛、西至新西兰岛、东至复活节岛,这个三角区域覆盖范围内的岛群,都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疆土”。

至少5000年前,人类由华南经过台湾(公元前3000年),菲律宾(公元前2000年),印度尼西亚群岛(公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一支转而向西,在公元300年前后占领马达加斯加;一支经新几内亚向东,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E)定居下来,一支经美拉尼西亚北上,在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定居下来,一支则继续向东,占领了太平洋上剩余的几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岛,发展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这些岛屿离大陆都非常之遥远,以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岛为例,距其最近的大陆是澳洲大陆,二者之间的距离超过2000公里。

DNA显示,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原住民在800年前曾经混血。

大约800年前,来自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人和来自现在哥伦比亚的美洲原住民混血,创造了一种遗传信息,今天仍然存在于一些波利尼西亚人中。

科学家们还不确定这种结合是在哪里发生的。这有可能是美洲原住民前往波利尼西亚,或者是波利尼西亚人乘船到现在的哥伦比亚地区,然后带着他们的的孩子返回波利尼西亚。

[航海观星术]

波利尼西亚人在两三千年前,应该就已经意识到了天上的星辰对于海上导航的重要性。

在北半球如果我们想测定自己的纬度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测天上的北极星,因为北极星会为我们指示正北方向。通过观察北极星的星高,我们就可以判定出自己在北半球上所处的纬度位置。但是,在南半球就不太一样了。南半球并没有一个像北极星这样高悬在地轴北部的星体,如果你在南半球航海,那么可以依赖南十字座。通过它的星体的排列,来判定自己的正南方位。




现在考古发现,波利尼西亚人实际上能够熟练地掌握上百个天体和星座的位置,以及它们在整个天球上的运动周期。据此,波利尼西亚人制造了自己的天体导航盘,他们把整个的方位分成8个区域,通过这8个区域上分布的不同的天体,来确定自己的方向。当然南十字座是最为重要的导航星座,其他还包括天蝎座这样的星座。



波利尼西亚人会用手指来测量星星。它具体的使用方式是,在伸平手臂之后,大拇指是要让它与远处的地平线重合,通过四个手指指尖的位置所对应不同的星体,就可以判定星体的高度。

而波利尼西亚人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他们已经熟练地知道,当这个星体出现在自己手指的什么样的位置的时候,自己大致就处于南纬的一个什么样的纬度,这个对于他们的航海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判定自己在东西航向上的大致的位置。




[测量洋流]

波利尼西亚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海域,来判定天的颜色。他们认为不同深浅的海水,以及海水底层不同的砂石或植被情况,会影响海水对光线的反射。如果海水对光线的反射有所不同的话,在适当的明暗的条件下,你可以感觉到天的颜色会略有不同。




直至今日,在密克罗尼西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波利尼西亚人用植物根茎来编织的航海图。这种航海图非常有意思,看起来就像是土著的工艺品一样,但是其中的曲线、直线以及上面捆绑的贝壳,都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说,贝壳可能标示着不同的岛屿,这些岛屿就是历史上他们在航海中发现的;而这些曲线,就表示那里的波浪的走向的变化以及洋流的交界,或者说洋流的流向。这些非常优美且看似繁复的航海图,就是波利尼西亚人最古老的航海仪仗工具。





[船只]



一条典型的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制造过程,可以看到,的确是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

由于文明的积累太有限,波利尼西亚人能拿出手的,就只有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的独木舟。普通的独木舟,航行速度慢,稳定性也差,想必真的是不能面对南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的。这个时候,波利尼西亚人用舷外支架技术进行了加固。



波利尼西亚舷外支架独木舟。在船舷外侧,用一根浮木辅助平衡,有的会在两侧都有支架。而这正是现代造船业双体船、三体船的灵感来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在无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提高船舶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在舷外支架的基础上,波利尼西亚人还给独木舟装上了三角帆,航行速度有所提高的。库克船长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时候曾描述到“他们的小舟航速和灵活性远在我们之上”。

而为了承载更多的人和货物,波利尼西亚人用两条独木舟并联,不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稳定作用,还可以承载至少一倍的货物和人,这就是波利尼西亚的双木独木舟,是人类最早的双体船。

早期的双体船,用椰子纤维绳将它们绑在一起,并用露兜树的叶子编织帆。这些船只长达约 60 英尺,每艘可搭载数十名定居者,以及他们的牲畜——即猪、狗和鸡——以及用于种植的农作物。
pι︩︪ssb𐐫t-avatar

pι︩︪ssb𐐫t

南太平洋那块儿感觉很神奇,洋流好温顺的感觉,独木舟就能从南美到复活节岛
The Polis Protocol-avatar

The Polis Protocol

波利尼西亚真是体现了人类的顽强。这个地区普遍身体强壮,盛产搏击橄榄球等职业运动员。想想也是,他们祖上可都是划着独木舟横渡太平洋的,不强的都淘汰了哭笑
chloo-avatar

chloo

人类对迁徙的渴望要远超当代人的想象,百万年来陆地上的人类一波又一波地从非洲迁徙到各大洲
Sane..-avatar

Sane..

无语
这些人是不是又叫南岛人?

看一个讲椰子的视频说,南岛人(大概)把椰子带到美洲,又把美洲一些特产带到亚洲,大约 4000 年前。
ankhthropocene-avatar

ankhthropocene

羊皮筏子,是不是算多体船底
PokesmotGaming-avatar

PokesmotGaming

初代福建全球免签
Sticky-avatar

Sticky

+ by [TeaRei] (undefined)

无语
这些人是不是又叫南岛人?

看一个讲椰子的视频说,南岛人(大概)把椰子带到美洲,又把美洲一些特产带到亚洲,大约 4000 年前。

南岛人属于波利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不是一个民族,是一个群体
整个太平洋上小岛屿 不包括部分东南亚群岛锡兰台湾琉球 的居民都可以叫波利尼西亚人
MRreaper-avatar

MRreaper

每发现一个新岛屿 就意味着有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人在寻找过程中葬身大海

但是对于活下来的人,他们的祖辈就是一个又一个幸运儿活着来到新岛屿开展新生活 , 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也可以继承祖辈 找到下一个岛屿
wenla-avatar

wenla

台湾那些高山族就是南岛人吧
str4y-avatar

str4y

博物上看到过,除了看星星,看海面颜色以外,还能看水面波纹的方向,海鸟的行迹来判断位置
VkJustSmile-avatar

VkJustSmile

初代福建全球免签,基本上是福建百越人的后裔,像什么毛利人断发文身,基本就是史书里记载的和现在台湾高山族的样子,然后他们观星测位和洋流导航这些技术也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就这么能生存,硬是被中原汉人赶到大海的群岛上讨生活了。
Lemonz-avatar

Lemonz

+ by [a332700950] (undefined)

初代福建全球免签,基本上是福建百越人的后裔,像什么毛利人断发文身,基本就是史书里记载的和现在台湾高山族的样子,然后他们观星测位和洋流导航这些技术也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就这么能生存,硬是被中原汉人赶到大海的群岛上讨生活了。

应该是不一样的,从语言判断民族,先秦《越人歌》记载的语言是一种壮桐语,其后代还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它和南岛语系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源流。现在看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出了,太湖地区前马家滨文化,遗骨验出的DNA和古越南、古老挝、古泰国、古广西相符
在2023年6月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中,无锡现场直播了无锡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两座墓葬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具古人骨架,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学院提取了两具骨架样本,从其中的一具骨架成功提取出了古DNA。该例样本为男性,其母系遗传类型属于单倍群F1a1'4。检索对比已发表的古代各地区考古提取的线粒体DNA数据,此类型DNA在越南北部(距今4000—2000年前)、老挝北部(距今3000年前)、印尼(距今2000年前)、菲律宾(距今1800年前)、广西(距今1500年前)的古代遗址和泰国北部(距今2500—800年前)悬棺葬中存在。


南岛人是另外一波人,南岛扩散是五六千年前,战国有成文史能记载他们时应该已经润掉很久了,少部分已经被挤压到福建台湾的海边了,短发文身说的是当时吴越边境的人,现代在杭州湾-绍兴一带,比较靠近内陆。
Games_-avatar

Games_

最近比较火的图尔西加巴德,就是萨摩亚人混血,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美属萨摩亚人
The Polis Protocol-avatar

The Polis Protocol

+ by [Mingo明哥] (undefined)

每发现一个新岛屿 就意味着有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人在寻找过程中葬身大海

但是对于活下来的人,他们的祖辈就是一个又一个幸运儿活着来到新岛屿开展新生活 , 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也可以继承祖辈 找到下一个岛屿

所以我一直好奇他们出海探险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现有海岛太小人口承载到极限了?明知道九死一生还是要出海。
一个文明初始的地理条件真的是决定性的。
VkJustSmile-avatar

VkJustSmile

+ by [国历史教授] (undefined)

应该是不一样的,从语言判断民族,先秦《越人歌》记载的语言是一种壮桐语,其后代还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它和南岛语系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源流。现在看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出了,太湖地区前马家滨文化,遗骨验出的DNA和古越南、古老挝、古泰国、古广西相符

南岛人是另外一波人,南岛扩散是五六千年前,战国有成文史能记载他们时应该已经润掉很久了,少部分已经被挤压到福建台湾的海边了,短发文身说的是当时吴越边境的人,现代在杭州湾-绍兴一带,比较靠近内陆。

这可以理解为在几千年间一拨一拨的华夏先民南迁外扩,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都是这几拨人的后裔。观察这些人的文化特征:祖先崇拜、纹身断发、观星航海等等元素,其实都能在中国历史书甚至现代人身上找到痕迹。
MRreaper-avatar

MRreaper

+ by [牙奔跑者] (undefined)

所以我一直好奇他们出海探险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现有海岛太小人口承载到极限了?明知道九死一生还是要出海。
一个文明初始的地理条件真的是决定性的。

缺乏数学概念的原始部落不会有人口上限概念

但是会有资源枯竭概念, 即一座小岛上某些资源大规模减少, 造成明显的效果 迫使岛内产生内部压力逼迫一部分人出海, 早期出海还有捕鱼等优势,后期捕鱼也无法缓解其他资源短缺,于是走得更远。

然后找到新岛屿,周而复始,于是形成了出海的传统。
not the belt pls-avatar

not the belt pls

+ by [古银月] (undefined)

人类对迁徙的渴望要远超当代人的想象,百万年来陆地上的人类一波又一波地从非洲迁徙到各大洲

与其说迁徙,不如说当地竞争失败者的逃难之路。
Rory-avatar

Rory

《孤筏重洋》
keo-avatar

keo

挺好,搬运还是自己写的啊?人类在领地扩散的意识上跟其他动植物差不多,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