しちみん
2021-06-16T04:50:58+00:00
提到家庭,一般人肯定会觉得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然而5月7号,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数为2.62人,也就是说,在很多的中国家庭是只有夫妻二人的“丁克”家庭。
一、丁克家庭
那么什么是“丁克”家庭呢?他们为什么不生孩子呢?请往下看。
“丁克”一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它是由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DINK”翻译而来,即双方都有收入且不想要生孩子的人。
有学者对丁克家庭的研究报告表示,丁克家庭多为经济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夫妻,知识分子和干部占比达到了73.7%之高。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不生育呢?是因为在传统社会,婚姻的主要功能便是生育和劳动力,他们靠劳动力获得报酬,所以,夫妻二人依靠生育来提高自己家庭的劳动力和养儿防老。
在当今社会,养儿防老的思想已经被削弱,更多人崇尚自由,不希望有一个新的生命来束缚自己。他们把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他们只想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后来,中国的一些较为传统思想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思想观念,都被现在的教育思想所削弱,更多人关心的都是如今社会是否能养得起孩子,是否能养的好孩子?孩子不是商品,不能退,出于对种种问题的考虑,索性,很多家庭直接就不生了。
中国最早的一批“丁克”家庭也已经步入了晚年阶段。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否和我们所想的那样“孤独终老、凄苦无依”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二、经济上更加富足,生活质量提高
当今社会,众所周知,养孩子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无论是奶粉、学费、辅导班、兴趣班、外出旅游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这还不包括平时的玩具零食伙食等等一系列生活用品。
在农村,养一个孩子都至少要50~60万,更何况在大城市这种花销物价更大的地方呢!
丁克家庭从一开始便从经济实力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别人说“养儿防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计划要把养孩子的钱攒起来留给自己日后养老,相比于拼死拼活、省吃俭用的来养娃,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丰衣足食,偶尔有盈余,而不是天天为着柴米油盐奔波劳累。
他们挣的钱绝大部分只用于自己,少部分用于他们的父母(现在很多老人都有社会保障金),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会舍得为自己花钱,舍得买奢侈品,舍得平时忙碌过后吃大餐来奖励自己。
他们的幸福与快乐都是掌握在自己身上,没有后顾之忧,工作不顺心也可以肆无忌惮的辞职,而不是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委曲求全。这也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开心最重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幸福指数。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很先进也很现实,很多传统思想的人觉得他们太自私,只考虑自己,可是,生而为人·,难道我们不是只需要也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我们如何能保证能把一个孩子教育好,如何能对他们负责?肯定是怎么样舒服怎么来嘛。养娃的经济成本用来投资自己和家庭也没有什么不对。
三、情感上更加丰富,也会更加高兴
养过娃的都知道,养娃是一件很让人筋疲力尽容易崩溃的事情,孩子可爱受管控也就那么一两年,从刚出生时的吃喝拉撒不会自理一天到晚只会哭闹,到后来长大后的顽皮不懂事甚至发脾气等等,这些他人生的必经阶段也是每个父母所必须经历的劫难。
你不仅会担心他的安全,也会担心自己没有把他教育好导致别人受伤害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每天都要上演好几遍,应该没有哪个父母是不会崩溃的。
不仅如此,孩子的存在也会让夫妻感情大受挫折,养娃的意见不统一等都会让夫妻感情受伤,到最后,你以为你养了个“小棉袄”,实则有可能是个“手榴弹”。我们不否定孩子的存在会带来许许多多感动与开心的瞬间,但对于丁克家庭来说,那些许许多多潜在的矛盾他们一个都不想经历。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丁克之后老年生活会很孤独,其实,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现在过得也挺好,虽然他们没有孩子的陪伴与照顾,但并不妨碍他们自娱自乐,他们也都是有好朋友的,他们平时会结伴一起出去玩,去很多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不用担心家庭,没有孩子也减少了许多突发事件的发生,能让游玩更加尽兴。
他们把更多的感情放在了父母和爱情以及友情上面,婚姻中的摩擦也少,二人空间也多,日子倒也过得清闲快活。许多人担心他们日后的感情破裂等问题会更加孤独,其实这类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的存在也绝对不是用来绑架婚姻、维系婚姻的理由和借口。
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不要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好,如果日后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孩子的处境也会很艰难,孩子更会在一个畸形的家庭中长大,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原因凑活过,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开心。与其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也索性不生孩子了。
四、生活上独立自主
很多人害怕丁克族老了之后行动不便,无人照顾,其实这也是多虑了,第一批丁克族要么身体不方便直接找了一家很好的养老院来照顾自己,要么身体硬朗在治安、社会设施都很好的小区里安享晚年,没事出门遛遛弯,打打太极,和其他老人下下棋,聊聊天等。
五、结语
当他们决定丁克时,他们的性格个性已经很鲜明了。他们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不为外界、不为孩子所影响。他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很明显。所以,我们不应该带着世俗的传统的眼光去批评去反对他们。
一、丁克家庭
那么什么是“丁克”家庭呢?他们为什么不生孩子呢?请往下看。
“丁克”一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它是由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DINK”翻译而来,即双方都有收入且不想要生孩子的人。
有学者对丁克家庭的研究报告表示,丁克家庭多为经济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夫妻,知识分子和干部占比达到了73.7%之高。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不生育呢?是因为在传统社会,婚姻的主要功能便是生育和劳动力,他们靠劳动力获得报酬,所以,夫妻二人依靠生育来提高自己家庭的劳动力和养儿防老。
在当今社会,养儿防老的思想已经被削弱,更多人崇尚自由,不希望有一个新的生命来束缚自己。他们把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他们只想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后来,中国的一些较为传统思想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思想观念,都被现在的教育思想所削弱,更多人关心的都是如今社会是否能养得起孩子,是否能养的好孩子?孩子不是商品,不能退,出于对种种问题的考虑,索性,很多家庭直接就不生了。
中国最早的一批“丁克”家庭也已经步入了晚年阶段。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否和我们所想的那样“孤独终老、凄苦无依”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二、经济上更加富足,生活质量提高
当今社会,众所周知,养孩子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无论是奶粉、学费、辅导班、兴趣班、外出旅游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这还不包括平时的玩具零食伙食等等一系列生活用品。
在农村,养一个孩子都至少要50~60万,更何况在大城市这种花销物价更大的地方呢!
丁克家庭从一开始便从经济实力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别人说“养儿防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计划要把养孩子的钱攒起来留给自己日后养老,相比于拼死拼活、省吃俭用的来养娃,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丰衣足食,偶尔有盈余,而不是天天为着柴米油盐奔波劳累。
他们挣的钱绝大部分只用于自己,少部分用于他们的父母(现在很多老人都有社会保障金),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会舍得为自己花钱,舍得买奢侈品,舍得平时忙碌过后吃大餐来奖励自己。
他们的幸福与快乐都是掌握在自己身上,没有后顾之忧,工作不顺心也可以肆无忌惮的辞职,而不是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委曲求全。这也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开心最重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幸福指数。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很先进也很现实,很多传统思想的人觉得他们太自私,只考虑自己,可是,生而为人·,难道我们不是只需要也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我们如何能保证能把一个孩子教育好,如何能对他们负责?肯定是怎么样舒服怎么来嘛。养娃的经济成本用来投资自己和家庭也没有什么不对。
三、情感上更加丰富,也会更加高兴
养过娃的都知道,养娃是一件很让人筋疲力尽容易崩溃的事情,孩子可爱受管控也就那么一两年,从刚出生时的吃喝拉撒不会自理一天到晚只会哭闹,到后来长大后的顽皮不懂事甚至发脾气等等,这些他人生的必经阶段也是每个父母所必须经历的劫难。
你不仅会担心他的安全,也会担心自己没有把他教育好导致别人受伤害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每天都要上演好几遍,应该没有哪个父母是不会崩溃的。
不仅如此,孩子的存在也会让夫妻感情大受挫折,养娃的意见不统一等都会让夫妻感情受伤,到最后,你以为你养了个“小棉袄”,实则有可能是个“手榴弹”。我们不否定孩子的存在会带来许许多多感动与开心的瞬间,但对于丁克家庭来说,那些许许多多潜在的矛盾他们一个都不想经历。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丁克之后老年生活会很孤独,其实,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现在过得也挺好,虽然他们没有孩子的陪伴与照顾,但并不妨碍他们自娱自乐,他们也都是有好朋友的,他们平时会结伴一起出去玩,去很多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不用担心家庭,没有孩子也减少了许多突发事件的发生,能让游玩更加尽兴。
他们把更多的感情放在了父母和爱情以及友情上面,婚姻中的摩擦也少,二人空间也多,日子倒也过得清闲快活。许多人担心他们日后的感情破裂等问题会更加孤独,其实这类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的存在也绝对不是用来绑架婚姻、维系婚姻的理由和借口。
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不要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好,如果日后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孩子的处境也会很艰难,孩子更会在一个畸形的家庭中长大,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原因凑活过,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开心。与其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也索性不生孩子了。
四、生活上独立自主
很多人害怕丁克族老了之后行动不便,无人照顾,其实这也是多虑了,第一批丁克族要么身体不方便直接找了一家很好的养老院来照顾自己,要么身体硬朗在治安、社会设施都很好的小区里安享晚年,没事出门遛遛弯,打打太极,和其他老人下下棋,聊聊天等。
五、结语
当他们决定丁克时,他们的性格个性已经很鲜明了。他们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不为外界、不为孩子所影响。他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很明显。所以,我们不应该带着世俗的传统的眼光去批评去反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