𝑀𝒾𝑔𝓊𝑒𝓁 𝒮𝒶𝓃𝒸𝒽𝑒𝓏
2022-07-01T06:34:25+00:00
只罗列有史书记载的人物,生卒年不详的不在此列
40后:程昱(141年)、刘表(142年)、贾诩(147年)
曾经一直没有意识到,曹操的五大谋士中的年龄差异这么大,横跨四个时期。程昱在人肉脯事件中已经51岁, 作为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熟男,当然是一切以利益至上。贾诩在李傕郭汜之乱时已经45岁,在这个年龄段什么理想大义都是浮云,明哲保身才是处世之道,这条道路贾诩也一直走了下去。刘表单骑入荆州时已48岁,在不惑和知天命之间,选择了恩威并举的方式拿下的荆州,处事风格也符合这个年龄段,而在后来刘备三番五次进言刘表趁官渡之战偷袭曹操,当时的刘表已60岁,老了而无进取之心,自然也是人之常情。此三人可以看出中年人在争议事件中,永远会选择保全自己。
50后:钟繇(151年)、孔融(153年)、曹操(155年)、孙坚(155年)、张昭(156年)、荀攸(157年)
孙坚与曹操是同龄人,现在也是理解了曹操对孙权的感慨,曾经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现在都能虎踞一方和自己叫板了。赤壁之战时张昭已经52岁了,也能理解他为什么做带投大哥了,谁50多岁还想拼上身家性命赌国运呢?至于荀攸,应该还有不少人不知道他竟然比自己的叔叔荀彧年纪还大吧?也许正是荀攸年长,懂得和自己和解,才没有走上自己叔叔的老路吧。有意思的是三国游戏里荀攸的立绘一般比较年轻,往往是中年人模样。而张昭是白胡子老者,可实际上荀攸只比张昭年轻一岁。钟繇一直活到80岁,74岁高龄有了小儿子钟会,当时钟繇的正室已亡,宠妾孙氏不断恶言诋毁并下毒谋害已有身孕的钟会之母。
60后:刘备(161年)、吕岱(161年)、荀彧(163年)、虞翻(164年)、太史慈(166年)、曹仁(168年)、顾雍(168年)、张辽(169年)
刘备188年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当时才27岁(反观曹操19岁就是洛阳北都尉了),而诸葛亮27岁才刚刚出山。刘备比曹操小五岁,吕布称刘备为弟,那吕布仅比曹操小4岁以内。曹操收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儿子,真是吕布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啊。荀彧死时仅49,相比上面列出的程昱、贾诩、刘表、张昭在这个年龄的选择,荀彧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做了一个“反面”典型。
70后:郭嘉(170年)、田豫(171年)、鲁肃(172年)、王凌(172年)、祢衡(173年)、诸葛瑾(174年)、孙策(175年)、周瑜(175年)、杨修(175年)、马超(176年)、法正(176年)、吕蒙(178年)、庞统(179年)、司马懿(179年)
郭嘉是曹操五谋士里最年轻的一个,文艺作品中都是年轻的形象,可他却比诸葛亮大了快一轮。而司马懿却仅比诸葛亮大2岁,却多活了19年,司马懿29岁出山,比诸葛亮晚两年。孙策和周瑜20岁驰骋江东,周瑜25岁当上大都督,33岁击败曹操,35岁病逝,所以周瑜比诸葛亮大了6岁,但文艺形象却一直很年轻,混的好的显得更年轻吧。
80后:汉献帝(181年)、诸葛亮(181年)、孙权(182年)、陆逊(183年)、曹丕(187年)、马良(187年)、曹彰(189年)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27岁,算是大龄待业青年了。而陆逊仅仅比诸葛亮小2岁,算是同龄人,可影视和游戏里陆逊的形象都是个年轻人,比诸葛亮差着辈一样。另外有趣的是诸葛和汉献帝同年同月生又是同年同月去世。
90后:马谡(190年)、曹植(192年)、邓艾(197年)、朱据(194年)
90后在三国时代是人才不多,首先蜀国代表马谡是北伐失败的代表,曹植纵情诗酒政治弱智。邓艾本是新野义阳人,与魏延是老乡,11岁那年曹操南下,邓艾太小没赶上刘备的携民渡江,被掠去淮安做了屯民,因为识字做了小吏,一干就是20年,44岁才遇到司马懿才改变人生,邓艾其实和吕蒙很像,都是在基层扎根了很多年,所以他们的战术往往执行的更彻底务实。
后三国时代:
00后:陈泰(200年)、 姜维(202年)、诸葛恪(203年)、曹睿(206年)、刘禅(207年)、司马师(208年)、夏侯玄(209年)
与邓艾相反,姜维本是天水冀县人,本来是烈属,却被上司猜忌,26岁那一年遇到了诸葛亮改变的人生,姜维的中年到晚年都在为蜀国奋斗,姜维母亲曾写信让其回归魏国,被姜维严词拒绝。
10后:司马昭(211年)、罗宪(218年)
20后:羊牯(221年)、钟会(225年)、陆抗(226年)、诸葛瞻(227年)
30后:曹芳(232年)、文鸯(238年)
文鸯18岁在淮安七进七出,吓得司马师眼球蹦出,这却不是文鸯最高光的时候。270年,鲜卑拓跋树机能起兵反晋,连斩西晋4元封疆大吏,西晋人心惶惶,277年司马炎请出39岁的文鸯出山,文鸯临危受命大破拓跋树机能,名震天下。
40后:程昱(141年)、刘表(142年)、贾诩(147年)
曾经一直没有意识到,曹操的五大谋士中的年龄差异这么大,横跨四个时期。程昱在人肉脯事件中已经51岁, 作为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熟男,当然是一切以利益至上。贾诩在李傕郭汜之乱时已经45岁,在这个年龄段什么理想大义都是浮云,明哲保身才是处世之道,这条道路贾诩也一直走了下去。刘表单骑入荆州时已48岁,在不惑和知天命之间,选择了恩威并举的方式拿下的荆州,处事风格也符合这个年龄段,而在后来刘备三番五次进言刘表趁官渡之战偷袭曹操,当时的刘表已60岁,老了而无进取之心,自然也是人之常情。此三人可以看出中年人在争议事件中,永远会选择保全自己。
50后:钟繇(151年)、孔融(153年)、曹操(155年)、孙坚(155年)、张昭(156年)、荀攸(157年)
孙坚与曹操是同龄人,现在也是理解了曹操对孙权的感慨,曾经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现在都能虎踞一方和自己叫板了。赤壁之战时张昭已经52岁了,也能理解他为什么做带投大哥了,谁50多岁还想拼上身家性命赌国运呢?至于荀攸,应该还有不少人不知道他竟然比自己的叔叔荀彧年纪还大吧?也许正是荀攸年长,懂得和自己和解,才没有走上自己叔叔的老路吧。有意思的是三国游戏里荀攸的立绘一般比较年轻,往往是中年人模样。而张昭是白胡子老者,可实际上荀攸只比张昭年轻一岁。钟繇一直活到80岁,74岁高龄有了小儿子钟会,当时钟繇的正室已亡,宠妾孙氏不断恶言诋毁并下毒谋害已有身孕的钟会之母。
60后:刘备(161年)、吕岱(161年)、荀彧(163年)、虞翻(164年)、太史慈(166年)、曹仁(168年)、顾雍(168年)、张辽(169年)
刘备188年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当时才27岁(反观曹操19岁就是洛阳北都尉了),而诸葛亮27岁才刚刚出山。刘备比曹操小五岁,吕布称刘备为弟,那吕布仅比曹操小4岁以内。曹操收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儿子,真是吕布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啊。荀彧死时仅49,相比上面列出的程昱、贾诩、刘表、张昭在这个年龄的选择,荀彧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做了一个“反面”典型。
70后:郭嘉(170年)、田豫(171年)、鲁肃(172年)、王凌(172年)、祢衡(173年)、诸葛瑾(174年)、孙策(175年)、周瑜(175年)、杨修(175年)、马超(176年)、法正(176年)、吕蒙(178年)、庞统(179年)、司马懿(179年)
郭嘉是曹操五谋士里最年轻的一个,文艺作品中都是年轻的形象,可他却比诸葛亮大了快一轮。而司马懿却仅比诸葛亮大2岁,却多活了19年,司马懿29岁出山,比诸葛亮晚两年。孙策和周瑜20岁驰骋江东,周瑜25岁当上大都督,33岁击败曹操,35岁病逝,所以周瑜比诸葛亮大了6岁,但文艺形象却一直很年轻,混的好的显得更年轻吧。
80后:汉献帝(181年)、诸葛亮(181年)、孙权(182年)、陆逊(183年)、曹丕(187年)、马良(187年)、曹彰(189年)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27岁,算是大龄待业青年了。而陆逊仅仅比诸葛亮小2岁,算是同龄人,可影视和游戏里陆逊的形象都是个年轻人,比诸葛亮差着辈一样。另外有趣的是诸葛和汉献帝同年同月生又是同年同月去世。
90后:马谡(190年)、曹植(192年)、邓艾(197年)、朱据(194年)
90后在三国时代是人才不多,首先蜀国代表马谡是北伐失败的代表,曹植纵情诗酒政治弱智。邓艾本是新野义阳人,与魏延是老乡,11岁那年曹操南下,邓艾太小没赶上刘备的携民渡江,被掠去淮安做了屯民,因为识字做了小吏,一干就是20年,44岁才遇到司马懿才改变人生,邓艾其实和吕蒙很像,都是在基层扎根了很多年,所以他们的战术往往执行的更彻底务实。
后三国时代:
00后:陈泰(200年)、 姜维(202年)、诸葛恪(203年)、曹睿(206年)、刘禅(207年)、司马师(208年)、夏侯玄(209年)
与邓艾相反,姜维本是天水冀县人,本来是烈属,却被上司猜忌,26岁那一年遇到了诸葛亮改变的人生,姜维的中年到晚年都在为蜀国奋斗,姜维母亲曾写信让其回归魏国,被姜维严词拒绝。
10后:司马昭(211年)、罗宪(218年)
20后:羊牯(221年)、钟会(225年)、陆抗(226年)、诸葛瞻(227年)
30后:曹芳(232年)、文鸯(238年)
文鸯18岁在淮安七进七出,吓得司马师眼球蹦出,这却不是文鸯最高光的时候。270年,鲜卑拓跋树机能起兵反晋,连斩西晋4元封疆大吏,西晋人心惶惶,277年司马炎请出39岁的文鸯出山,文鸯临危受命大破拓跋树机能,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