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midget2
2022-05-11T03:39:38+00:00
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56个师又2个旅及1个航空队;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44个师。中央集团军群 VS 西方方面军,师:56个师1个旅 VS 44师,兵力: 1555900 VS 625000,火炮: 15800 VS 10306,坦克: 2200 VS 2900,飞机: 1588 VS 1825
战损: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最后苏军共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但仍有250000名苏联士兵冲出了包围圈。
1941.7.7-1941.9.26基辅大包围
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 850,000人,德国 500,000人
战损:苏联被包围的包括452,700人、2642门火炮及迫击炮和64辆坦克,10月2日有15,000人从包围圈突围,西南方面军共付出700,544人伤亡,包括616,304人在长达一个月的战役中阵亡、被俘或失踪,结果,苏联4个军(第5军、第37军、第26军及第21军)共43个师被消灭,第40军被严重削弱,与之前的西方面军相似,西南方面军需要重建。
德国 十万余人伤亡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双方参战兵力: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个陆军师又1个旅和1个航空队。
苏军: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18个集团军。
战损:此德军共俘虏苏军约45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4800余门;苏军击溃德军7个师,重创14个师。
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
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双方参战兵力:
参战初期:苏联,187,000人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300架飞机,德国,初期:270,000人3,000门火炮500辆坦克600架飞机,9月中增至1,600架飞机
苏军反攻阶段:
苏军1,103,000人,15,501门火炮,1,463辆坦克,1,115架飞机
德军,1,011,000人,10,250门火炮,675辆坦克,732架(402架可用)飞机
战损:
苏军478,741人死亡或失踪,650,878人受伤及染病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消灭苏联黑海舰队海军基地,控制黑海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及仆从国35万人,苏军27万余人
战损:苏军在刻赤半岛损失约17万人,在塞瓦斯托波尔损失约7万余人,合计24万余人。德军及仆从国损失5万人
1942.1.8~1943.3.22 勒热夫战役(火星)
苏军战略目标:消灭勒热夫突击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
双方参战兵力:
苏军参战部队两个方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德军布防的是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相关数据不详,但是我们可以参考1年后库尔斯克时第9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335000人,那是第9集团军的巅峰数据,此时一定远远少于此数,保守估计大约在25万到30万之间。
战损: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参战坦克的总和),大炮1100门。
德军的伤亡在4万人左右。
1942.5.12~5.29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关于哈尔科夫系列战役说一句,这里其实严格说来总共有四次战役,这里应为第二次,但第一次苏联基本直接投降了所以忽略从本次起算第一次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展进攻创造条件
双方参战兵力:红军共有两个方面军六个军团及其它单位参加进攻,数量不详,但可以根据战果估算(阵亡7.5+被俘23.9+突围2.2=约33.4万人)
德军哈尔科夫集团是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双方兵力大致相当
战损:德军伤亡人数仅2万人,而苏联红军阵亡7.5万人,被俘23.9万人,仅仅2.2万人突围成功。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
1942.6.28~1943.2.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德军战略目标: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参战兵力超过110万人,武器装备包括火炮15 501门、坦克1 463辆、飞机1115架。
德军总兵力达100万人,武器装备包括10 290门火炮,675辆坦克,1 216架飞机。
战损:因伤亡过大难以详细统计: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1/4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
1943.2.2-3.15哈尔科夫反击战(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本次战役基本分为两个阶段
2.2~3.3为苏联进攻阶段 2.20~3.15为德军反攻阶段 基本上2.20是分界线进攻阶段苏联的战略目标: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
反攻阶段德军的战略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元首的安危 重新夺回哈尔科夫的控制权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进攻阶段大约有50万人参战,其中大约346,000人在德军反攻开始后参与防守哈尔科夫。
德军总共只有两个不满员的装甲集团军,兵力总共约70,000人
战损:苏军损失了52个师,计70,000 - 80,000人。其中伤亡 45,219人阵亡,41,250人受伤。
德军伤亡数据难详,据说11,500人阵亡或受伤,但可确定其中武装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约160名军官及4300名在役人员。
1943.7.5~8.27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
德军战略目标: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
双方参战兵力:
德军,780’900名士兵(算上预备队 912,460 名士兵),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
苏联红军,1’910’361名作战人员,5’128辆坦克,25’013门火炮,2’792架飞机,注意,双方的预备队都没有计算在内
战损:德军统计数据,德军的损失:75,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248辆坦克被击毁,900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8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3,600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2,0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苏联军统计数据,德军的损失:
300043人阵亡,1019109人受伤,122508人失踪,700辆坦克被击伤,2609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41941人死亡,991472人受伤,6,064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1,100-1,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西方史学家统计数据,德国伤亡估计,一共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被击毁
苏联伤亡估计,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别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1943.8.7~10.2卷土重来的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收复自从1941年的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就一直被德国占领的斯摩棱斯克至布良斯克地区,以筹划接下来解放白俄罗斯
双方兵力对比:
德国军队集团(坦克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有人员8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近8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500辆、作战飞机近700架。
苏联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编成内共有人员12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20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辆、飞机1100架。
战损:苏联红军损失45万余人,坦克自行火炮863辆,火炮迫击炮234门,飞机303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损失,则红军代价超过53万人。
苏联估计德国军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的损失为10万人。而德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上报的8、9月总损失为60032人;第9集团军8月21日一9月底损失20151人;合计8万余人。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总损失,估计在12万左右。双方的伤亡交换率约4:1
1943.8.25~1943.12.23下第聂伯河战役(解放基辅 乌克兰)
苏军战略目标: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以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
双方兵力对比:苏军共有263万人,51,200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飞机
德国南方”军队集群共有124万名官兵,12,6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100辆坦克和强击炮,近2000架作战飞机。
战损:
苏联纯减员数:
1943.7-9月 阵亡562604 伤死111125 病死14413 失踪115714 合计803856,1943.10-12月 阵亡418225 伤死70903 病死15315 失踪85512 合计589955,战役是从8月25日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即使按比例大概也死亡27万以上,再加上第二个阶段59万,加起来纯减员75万左右,再加上1:3的伤兵大约有225+75=300万损失。但注意这是这个时间段的总共损失,所以苏联在此次战役总共损失在100万~150万是大致靠谱的
德军阵亡数:1943年:八月 59,198九月 57,429,十月 53,264,十一月 67,363,十二月 49,330,加起来大约在23万左右,但这其中并不包括伤死病死失踪俘虏伤残人数,损失在50万以上左右大致也是靠谱的
1943.12.24~1944.4.17右岸乌克兰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战略战线南翼,解放右岸乌克兰,并为尔后向巴尔干和波兰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双方参战兵力:A集和南集前线士兵691032,武装党卫军85924人,补充部队17359,空军部队和训练部队16205,仆从军116127,外籍部队30724总计957389 ,加起来大约不足百万。所能作战的兵力少之又少。
苏军4个方面军(不含在克里木方向展开的第51集团军)共有2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865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辆。苏联空军(含远程航空兵)有作战飞机2600架。
战损:德军总计250956人,其中41907人阵亡,51161人失踪,总计9万人死亡或失踪;15万人负伤。
苏军27万纯损,83万受伤
1944.1.14~3.1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围列宁格勒)
这场战役应该算作之前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子战役
所以里面的兵力和损失应该算是包含在内的
苏军战略目标:解放列宁格勒。彻底解决威胁列宁格勒的德军并歼灭北翼德军集团,为进一步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消灭卡累利阿地峡和斯维尔河地区的芬兰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德军战略目标:德军统帅部命令“北方”集团军群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地区,以保障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的自由行动以及同瑞典芬兰的畅通,保持德军对列宁格勒和苏军北翼的威胁。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陆军12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20183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辆、飞机1386架,另有游击兵团3.5万人配合。以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以舰炮和岸炮的火力及其航空兵的突击配合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防御。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48个师,共74.1万人,10000门左右火炮迫击炮,3*****和自行火炮,370架飞机。并且德军利用围困列宁格勒27个月的时间构筑了大纵深的防御工事。
战损:
苏联阵亡76686人 负伤237267人,合计31万4000人左右
德军被歼灭3个师被击溃23个师,而1944年德军步兵师标准共计12352人(装甲师会比这个少),击溃一般是战损达到30%,所以预估大约损失12万人左右,然而此时的部队往往都不会满编,所以还要再打个八折左右
1944.4.8~5.12克里米亚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克里米亚半岛就像是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桥头堡,不仅控制了土耳其和黑海,也是德国南部机场网的核心。所以目标是解放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围歼此处的德军以保障苏联的黑海控制权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共有19.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5辆以上。有驻克里木的148架飞机和从罗马尼亚机场起飞的航空兵进行支援。德军统帅部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岛修建了坚固工事。
苏军军团和兵团计有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共有1250架飞机(包括黑海舰队航空兵)进行支援。
战损:德军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据第17集团军司令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从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万名官兵在海中溺毙。
苏联战死及失踪17754人,负伤 67065人,合计约8万5千人
1943.6.22~8.3红色风暴巴格拉季昂行动(白俄罗斯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光复剩下的原苏联领土白俄罗斯,围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开辟进攻德国本土的捷径。开始解放东欧国家。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到1944年6月20日为止,参加巴格拉季昂战役中的四个方面军,合计140余万人,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万1千门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架飞机。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可以从南面和北面调集的增援部队数量在63-66个师左右,120万人。中央集团军群防区纵深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既有可能少到200辆也有可能多到400辆。不过德军可能的增援兵力将会把中央集团军群可调遣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提升到900辆。火炮和迫击炮9500余门,共约1350架飞机对地面军队实施支援。不过有情报指出中央集团军群只有40架战斗机可以飞行。
战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接近450,000人,其中阵亡或被俘至少20万,尽管从两翼获得了增援,仍从888,000人下降到445,000人。其他集团军群也损失了100,000人。总计损失54万。
苏联178,507人阵亡或失踪,587,308人负伤;总计损失23万左右。此外在战斗或运输中损失了2,95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447门火炮。
1944.8.20~8.31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罗马尼亚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与德国合伙的战争。同时,夺取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动摇德国继续战争的能力。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50个师,90万人,火炮迫击炮7600门,坦克自行火炮400余辆,由德、罗810架飞机支援。
苏军参战的兵力有乌克兰2、3方面军和第4方面军的一部,计有125万人,火炮迫击炮16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870辆,作战飞机2200架,并有海军舰队支援作战。
战损:德军仅8天战斗就被歼灭20个师,被击毙俘虏士兵25.6万人。苏联最后消灭德军22个师,几乎击溃罗军全部,总共50个师合计47个师被击溃,完全团灭。迫使罗马尼亚倒戈。
苏军在解放罗马尼亚的战斗中,共有69000人阵亡,286000人负伤。
1944.9.14~11.24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库尔兰桥头堡)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陆军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90万人,约1.7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战飞机。
德“北方”集团军群,拥有50个兵团,70万人,装备了火炮迫击炮7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200辆,作战飞机约400架。
战损:苏联阵亡61468人负伤218622人,合计27万人左右。
德国接近20万人被封锁在库尔兰半岛。其余人基本阵亡或俘虏。
1945.1.12~2.3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解放波兰)
苏军战略目标:牵制德军兵力以改善盟军在阿登地区的处境 解放波兰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共有16个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以及若干个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等,共22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3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辆、飞机5000架。德军“A”集团军群(1月25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共56万人、火炮50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余辆、飞机600架。战役过程中,先后调来约40个师进行增援。(总兵力接近百万)
战损:苏联阵亡 43476人负伤150715人,合计约20万人
德军25个师被击溃,35个师遭全歼。据苏军统计,此次战役中,俘德军官兵43000人,歼敌15万余人,在缴获的战利品中,计有5000多门大炮和追击炮,3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以及大量的其他装备和技术兵器。
1945.1.13~1945.4.25 东普鲁士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德军集团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14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6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5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859辆、飞机3097架。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群?论德军集团军群名字的易变性),辖1个装甲集团军、2个野战集团军和1个航空队,计78万人、火炮82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700辆、飞机775架z。
战损:苏联阵亡126464人负伤458314人合计约58万人
德军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具体数字不详 但是在战役第三阶段柯尼斯堡战役中德军官兵损失约4.2万人;俘获约9.2万人,其中军官 和将军近1800名;迫击炮1652门、飞机128架。
1945.3.6~1945.3.15巴拉顿湖防御战役(春醒)
德军战略目标:企图粉碎乌克兰第3方面军,恢复多瑙河防御,继续盘踞匈牙利的石油产地,消除对奥地利工业区和德国南部工业区的威胁
苏军战略目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此时是不可能隐秘的。其在巴拉顿湖的防御系统之完善,配备之强,完全超过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防御体系。所以,就是要棒打党卫军希特勒 教他做人
1945.3.16~1945.4.15维也纳进攻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匈牙利西部德军集团、解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共745600人参战(乌克兰第3 第2两个方面军) 其中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下辖18个步兵师,3900门火炮和追击炮,19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空军第17集团军800余架飞机支援其行动。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共有12个步兵师,2686门火炮和追击炮,16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辖2个合成集团军、2个装甲集团军和1个匈牙利集团军)及“E”集团军群部分兵力,据说约共28,000人 。以及第4航空队(700架飞机)负责支援陆军集团。
战损:苏联阵亡41359人受伤136386人,合计约近18万人
击溃德国及其盟军32个师,俘敌1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据说总共损失19万人(包括被俘虏)
1945.4.16~5.9柏林战役(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德军战略目标:依靠首都拖延苏军步伐,等待盟军到来,期望把柏林交给盟军。
苏军战略目标:攻占纳粹的心脏 柏林;为千千万死去的同胞复仇;把元首打回河北省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其中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 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
战损:苏联阵亡81116人伤亡280251人(共计36万余人)ps盟军不愿打柏林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攻打柏林伤亡会很大,但看完全文的朋友早就看出来了,对于毛子来说36万跟之前的比都算毛毛雨了。损失坦克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
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肯定团灭啊没地跑了)其中苏联俘虏德军48万人(最后投降15万人)
1945.5.6~5.11布拉格战役(终战之战)
苏军战略目标:为合围和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军集团和解放捷首都布拉格而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有意思吧 柏林都陷落了 布拉格还没有)
德军战略目标:指望盟国之间发生分歧,指望与美英统治集团进行勾结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参加战役的军队计有2028100人,火炮和追击炮30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辆、飞机3000余架。
德军集团总兵力90余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7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900辆、飞机1000架。
战损:苏联阵亡11997人受伤40501,合计约5万人
苏联俘德军官兵约86万人,其中包括60名将军。有“奥地利”集团军群在该集团两翼行动的几个师逃到了美军作战区。
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56个师又2个旅及1个航空队;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44个师。中央集团军群 VS 西方方面军,师:56个师1个旅 VS 44师,兵力: 1555900 VS 625000,火炮: 15800 VS 10306,坦克: 2200 VS 2900,飞机: 1588 VS 1825
战损: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最后苏军共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但仍有250000名苏联士兵冲出了包围圈。
1941.7.7-1941.9.26基辅大包围
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 850,000人,德国 500,000人
战损:苏联被包围的包括452,700人、2642门火炮及迫击炮和64辆坦克,10月2日有15,000人从包围圈突围,西南方面军共付出700,544人伤亡,包括616,304人在长达一个月的战役中阵亡、被俘或失踪,结果,苏联4个军(第5军、第37军、第26军及第21军)共43个师被消灭,第40军被严重削弱,与之前的西方面军相似,西南方面军需要重建。
德国 十万余人伤亡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双方参战兵力: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个陆军师又1个旅和1个航空队。
苏军: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18个集团军。
战损:此德军共俘虏苏军约45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4800余门;苏军击溃德军7个师,重创14个师。
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
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双方参战兵力:
参战初期:苏联,187,000人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300架飞机,德国,初期:270,000人3,000门火炮500辆坦克600架飞机,9月中增至1,600架飞机
苏军反攻阶段:
苏军1,103,000人,15,501门火炮,1,463辆坦克,1,115架飞机
德军,1,011,000人,10,250门火炮,675辆坦克,732架(402架可用)飞机
战损:
苏军478,741人死亡或失踪,650,878人受伤及染病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消灭苏联黑海舰队海军基地,控制黑海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及仆从国35万人,苏军27万余人
战损:苏军在刻赤半岛损失约17万人,在塞瓦斯托波尔损失约7万余人,合计24万余人。德军及仆从国损失5万人
1942.1.8~1943.3.22 勒热夫战役(火星)
苏军战略目标:消灭勒热夫突击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
双方参战兵力:
苏军参战部队两个方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德军布防的是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相关数据不详,但是我们可以参考1年后库尔斯克时第9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335000人,那是第9集团军的巅峰数据,此时一定远远少于此数,保守估计大约在25万到30万之间。
战损: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参战坦克的总和),大炮1100门。
德军的伤亡在4万人左右。
1942.5.12~5.29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关于哈尔科夫系列战役说一句,这里其实严格说来总共有四次战役,这里应为第二次,但第一次苏联基本直接投降了所以忽略从本次起算第一次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展进攻创造条件
双方参战兵力:红军共有两个方面军六个军团及其它单位参加进攻,数量不详,但可以根据战果估算(阵亡7.5+被俘23.9+突围2.2=约33.4万人)
德军哈尔科夫集团是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双方兵力大致相当
战损:德军伤亡人数仅2万人,而苏联红军阵亡7.5万人,被俘23.9万人,仅仅2.2万人突围成功。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
1942.6.28~1943.2.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德军战略目标: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参战兵力超过110万人,武器装备包括火炮15 501门、坦克1 463辆、飞机1115架。
德军总兵力达100万人,武器装备包括10 290门火炮,675辆坦克,1 216架飞机。
战损:因伤亡过大难以详细统计: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1/4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
1943.2.2-3.15哈尔科夫反击战(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本次战役基本分为两个阶段
2.2~3.3为苏联进攻阶段 2.20~3.15为德军反攻阶段 基本上2.20是分界线进攻阶段苏联的战略目标: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
反攻阶段德军的战略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元首的安危 重新夺回哈尔科夫的控制权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进攻阶段大约有50万人参战,其中大约346,000人在德军反攻开始后参与防守哈尔科夫。
德军总共只有两个不满员的装甲集团军,兵力总共约70,000人
战损:苏军损失了52个师,计70,000 - 80,000人。其中伤亡 45,219人阵亡,41,250人受伤。
德军伤亡数据难详,据说11,500人阵亡或受伤,但可确定其中武装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约160名军官及4300名在役人员。
1943.7.5~8.27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
德军战略目标: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
双方参战兵力:
德军,780’900名士兵(算上预备队 912,460 名士兵),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
苏联红军,1’910’361名作战人员,5’128辆坦克,25’013门火炮,2’792架飞机,注意,双方的预备队都没有计算在内
战损:德军统计数据,德军的损失:75,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248辆坦克被击毁,900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8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3,600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2,0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苏联军统计数据,德军的损失:
300043人阵亡,1019109人受伤,122508人失踪,700辆坦克被击伤,2609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41941人死亡,991472人受伤,6,064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1,100-1,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西方史学家统计数据,德国伤亡估计,一共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被击毁
苏联伤亡估计,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别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1943.8.7~10.2卷土重来的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收复自从1941年的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就一直被德国占领的斯摩棱斯克至布良斯克地区,以筹划接下来解放白俄罗斯
双方兵力对比:
德国军队集团(坦克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有人员8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近8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500辆、作战飞机近700架。
苏联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编成内共有人员12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20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辆、飞机1100架。
战损:苏联红军损失45万余人,坦克自行火炮863辆,火炮迫击炮234门,飞机303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损失,则红军代价超过53万人。
苏联估计德国军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的损失为10万人。而德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上报的8、9月总损失为60032人;第9集团军8月21日一9月底损失20151人;合计8万余人。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总损失,估计在12万左右。双方的伤亡交换率约4:1
1943.8.25~1943.12.23下第聂伯河战役(解放基辅 乌克兰)
苏军战略目标: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以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
双方兵力对比:苏军共有263万人,51,200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飞机
德国南方”军队集群共有124万名官兵,12,6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100辆坦克和强击炮,近2000架作战飞机。
战损:
苏联纯减员数:
1943.7-9月 阵亡562604 伤死111125 病死14413 失踪115714 合计803856,1943.10-12月 阵亡418225 伤死70903 病死15315 失踪85512 合计589955,战役是从8月25日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即使按比例大概也死亡27万以上,再加上第二个阶段59万,加起来纯减员75万左右,再加上1:3的伤兵大约有225+75=300万损失。但注意这是这个时间段的总共损失,所以苏联在此次战役总共损失在100万~150万是大致靠谱的
德军阵亡数:1943年:八月 59,198九月 57,429,十月 53,264,十一月 67,363,十二月 49,330,加起来大约在23万左右,但这其中并不包括伤死病死失踪俘虏伤残人数,损失在50万以上左右大致也是靠谱的
1943.12.24~1944.4.17右岸乌克兰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战略战线南翼,解放右岸乌克兰,并为尔后向巴尔干和波兰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双方参战兵力:A集和南集前线士兵691032,武装党卫军85924人,补充部队17359,空军部队和训练部队16205,仆从军116127,外籍部队30724总计957389 ,加起来大约不足百万。所能作战的兵力少之又少。
苏军4个方面军(不含在克里木方向展开的第51集团军)共有2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865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辆。苏联空军(含远程航空兵)有作战飞机2600架。
战损:德军总计250956人,其中41907人阵亡,51161人失踪,总计9万人死亡或失踪;15万人负伤。
苏军27万纯损,83万受伤
1944.1.14~3.1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围列宁格勒)
这场战役应该算作之前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子战役
所以里面的兵力和损失应该算是包含在内的
苏军战略目标:解放列宁格勒。彻底解决威胁列宁格勒的德军并歼灭北翼德军集团,为进一步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消灭卡累利阿地峡和斯维尔河地区的芬兰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德军战略目标:德军统帅部命令“北方”集团军群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地区,以保障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的自由行动以及同瑞典芬兰的畅通,保持德军对列宁格勒和苏军北翼的威胁。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陆军12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20183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辆、飞机1386架,另有游击兵团3.5万人配合。以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以舰炮和岸炮的火力及其航空兵的突击配合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防御。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48个师,共74.1万人,10000门左右火炮迫击炮,3*****和自行火炮,370架飞机。并且德军利用围困列宁格勒27个月的时间构筑了大纵深的防御工事。
战损:
苏联阵亡76686人 负伤237267人,合计31万4000人左右
德军被歼灭3个师被击溃23个师,而1944年德军步兵师标准共计12352人(装甲师会比这个少),击溃一般是战损达到30%,所以预估大约损失12万人左右,然而此时的部队往往都不会满编,所以还要再打个八折左右
1944.4.8~5.12克里米亚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克里米亚半岛就像是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桥头堡,不仅控制了土耳其和黑海,也是德国南部机场网的核心。所以目标是解放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围歼此处的德军以保障苏联的黑海控制权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共有19.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5辆以上。有驻克里木的148架飞机和从罗马尼亚机场起飞的航空兵进行支援。德军统帅部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岛修建了坚固工事。
苏军军团和兵团计有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共有1250架飞机(包括黑海舰队航空兵)进行支援。
战损:德军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据第17集团军司令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从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万名官兵在海中溺毙。
苏联战死及失踪17754人,负伤 67065人,合计约8万5千人
1943.6.22~8.3红色风暴巴格拉季昂行动(白俄罗斯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光复剩下的原苏联领土白俄罗斯,围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开辟进攻德国本土的捷径。开始解放东欧国家。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到1944年6月20日为止,参加巴格拉季昂战役中的四个方面军,合计140余万人,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万1千门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架飞机。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可以从南面和北面调集的增援部队数量在63-66个师左右,120万人。中央集团军群防区纵深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既有可能少到200辆也有可能多到400辆。不过德军可能的增援兵力将会把中央集团军群可调遣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提升到900辆。火炮和迫击炮9500余门,共约1350架飞机对地面军队实施支援。不过有情报指出中央集团军群只有40架战斗机可以飞行。
战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接近450,000人,其中阵亡或被俘至少20万,尽管从两翼获得了增援,仍从888,000人下降到445,000人。其他集团军群也损失了100,000人。总计损失54万。
苏联178,507人阵亡或失踪,587,308人负伤;总计损失23万左右。此外在战斗或运输中损失了2,95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447门火炮。
1944.8.20~8.31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罗马尼亚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与德国合伙的战争。同时,夺取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动摇德国继续战争的能力。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50个师,90万人,火炮迫击炮7600门,坦克自行火炮400余辆,由德、罗810架飞机支援。
苏军参战的兵力有乌克兰2、3方面军和第4方面军的一部,计有125万人,火炮迫击炮16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870辆,作战飞机2200架,并有海军舰队支援作战。
战损:德军仅8天战斗就被歼灭20个师,被击毙俘虏士兵25.6万人。苏联最后消灭德军22个师,几乎击溃罗军全部,总共50个师合计47个师被击溃,完全团灭。迫使罗马尼亚倒戈。
苏军在解放罗马尼亚的战斗中,共有69000人阵亡,286000人负伤。
1944.9.14~11.24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库尔兰桥头堡)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
双方参战兵力:苏联陆军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90万人,约1.7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战飞机。
德“北方”集团军群,拥有50个兵团,70万人,装备了火炮迫击炮7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200辆,作战飞机约400架。
战损:苏联阵亡61468人负伤218622人,合计27万人左右。
德国接近20万人被封锁在库尔兰半岛。其余人基本阵亡或俘虏。
1945.1.12~2.3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解放波兰)
苏军战略目标:牵制德军兵力以改善盟军在阿登地区的处境 解放波兰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共有16个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以及若干个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等,共22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3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辆、飞机5000架。德军“A”集团军群(1月25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共56万人、火炮50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余辆、飞机600架。战役过程中,先后调来约40个师进行增援。(总兵力接近百万)
战损:苏联阵亡 43476人负伤150715人,合计约20万人
德军25个师被击溃,35个师遭全歼。据苏军统计,此次战役中,俘德军官兵43000人,歼敌15万余人,在缴获的战利品中,计有5000多门大炮和追击炮,3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以及大量的其他装备和技术兵器。
1945.1.13~1945.4.25 东普鲁士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德军集团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14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6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5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859辆、飞机3097架。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群?论德军集团军群名字的易变性),辖1个装甲集团军、2个野战集团军和1个航空队,计78万人、火炮82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700辆、飞机775架z。
战损:苏联阵亡126464人负伤458314人合计约58万人
德军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具体数字不详 但是在战役第三阶段柯尼斯堡战役中德军官兵损失约4.2万人;俘获约9.2万人,其中军官 和将军近1800名;迫击炮1652门、飞机128架。
1945.3.6~1945.3.15巴拉顿湖防御战役(春醒)
德军战略目标:企图粉碎乌克兰第3方面军,恢复多瑙河防御,继续盘踞匈牙利的石油产地,消除对奥地利工业区和德国南部工业区的威胁
苏军战略目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此时是不可能隐秘的。其在巴拉顿湖的防御系统之完善,配备之强,完全超过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防御体系。所以,就是要棒打党卫军希特勒 教他做人
1945.3.16~1945.4.15维也纳进攻战役
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匈牙利西部德军集团、解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共745600人参战(乌克兰第3 第2两个方面军) 其中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下辖18个步兵师,3900门火炮和追击炮,19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空军第17集团军800余架飞机支援其行动。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共有12个步兵师,2686门火炮和追击炮,16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辖2个合成集团军、2个装甲集团军和1个匈牙利集团军)及“E”集团军群部分兵力,据说约共28,000人 。以及第4航空队(700架飞机)负责支援陆军集团。
战损:苏联阵亡41359人受伤136386人,合计约近18万人
击溃德国及其盟军32个师,俘敌1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据说总共损失19万人(包括被俘虏)
1945.4.16~5.9柏林战役(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德军战略目标:依靠首都拖延苏军步伐,等待盟军到来,期望把柏林交给盟军。
苏军战略目标:攻占纳粹的心脏 柏林;为千千万死去的同胞复仇;把元首打回河北省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其中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 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
战损:苏联阵亡81116人伤亡280251人(共计36万余人)ps盟军不愿打柏林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攻打柏林伤亡会很大,但看完全文的朋友早就看出来了,对于毛子来说36万跟之前的比都算毛毛雨了。损失坦克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
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肯定团灭啊没地跑了)其中苏联俘虏德军48万人(最后投降15万人)
1945.5.6~5.11布拉格战役(终战之战)
苏军战略目标:为合围和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军集团和解放捷首都布拉格而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有意思吧 柏林都陷落了 布拉格还没有)
德军战略目标:指望盟国之间发生分歧,指望与美英统治集团进行勾结
双方参战兵力:
苏联参加战役的军队计有2028100人,火炮和追击炮30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辆、飞机3000余架。
德军集团总兵力90余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7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900辆、飞机1000架。
战损:苏联阵亡11997人受伤40501,合计约5万人
苏联俘德军官兵约86万人,其中包括60名将军。有“奥地利”集团军群在该集团两翼行动的几个师逃到了美军作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