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amander
2025-09-04T09:13:48+00:00
按照“孝子论心不论迹”的说法,只要心里为父母着想即可被称为孝子,明显与后者有着部分冲突(如果后者仅是无力照顾亲人或者被迫放弃的情况),但久病带来的很多客观因素(金钱,时间,精力)确实消耗着孩子,到底是应该只从心还是不论任何情况都要有所行动?
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发帖日当晚更新:
认真的看完了每一个老哥的评论,全程都很心平气和,发这条帖子是因为我作为00后,想看看各位魔兽前辈好大哥们比我更深的思想层次能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学习,没想到还是有一定讨论度的,想了想还是给后来的读者写一个总结。
粗略的估计(并不严谨,懒得细数),有20%的人不知道原文(包含否定原文的来源),10%纯批判(只对楼主进行批判,并未发表任何对话题的讨论),20%帮助不知道的人科普(或评论不知道原文的人),剩下一半的人理性讨论。
在这里楼主也贴出原文:来源是晚清近代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创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中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楼主也把这个帖子当成一个小的社会实验了,在网络上对于这种不太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说没什么对立情绪的话题,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情绪,本就是晚上围着炉子讨论的小话题,没想到也有激烈的部分。甚至说涉及文献的内容,就会有讨论的门槛,不知道的人会完全因为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被屏蔽到讨论之外。
而剩下合理讨论的人中,观点都非常有建设性,所以这个事的感受是,如果人真的想讨论问题,屏蔽掉所有杂念,是可以学到很多的
单纯回到这个话题,总结一下大家讨论得出的观点:
“孝子论心不论迹”中的“论心”主要是尽心尽力,才配被成为孝子,这是一个观点,而后者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则只是一个现象,前后二者并不冲突,后者一定程度被囊括在前者的观点中。
亲人久病带来的不仅是子女身体力行的付出,同样要承担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压力,但是作为普通人,难以全心全意的坚持付出也属于是情况的一种,最后不论是迫于还是主动因为经济还是心理压力选择“不孝”,都是现实情况的一种罢了。
楼主用“人性冲突”作为标题的是因为子女总想父母康复,但因为现实压力不得已违背内心而造成的冲突,个人认为仍属于“人性”的范畴。
最后希望所有好大哥的父母都身体健康,大家可以没有压力,安心的尽孝,做一个又有迹又有心的孝子。
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发帖日当晚更新:
认真的看完了每一个老哥的评论,全程都很心平气和,发这条帖子是因为我作为00后,想看看各位魔兽前辈好大哥们比我更深的思想层次能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学习,没想到还是有一定讨论度的,想了想还是给后来的读者写一个总结。
粗略的估计(并不严谨,懒得细数),有20%的人不知道原文(包含否定原文的来源),10%纯批判(只对楼主进行批判,并未发表任何对话题的讨论),20%帮助不知道的人科普(或评论不知道原文的人),剩下一半的人理性讨论。
在这里楼主也贴出原文:来源是晚清近代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创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中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楼主也把这个帖子当成一个小的社会实验了,在网络上对于这种不太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说没什么对立情绪的话题,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情绪,本就是晚上围着炉子讨论的小话题,没想到也有激烈的部分。甚至说涉及文献的内容,就会有讨论的门槛,不知道的人会完全因为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被屏蔽到讨论之外。
而剩下合理讨论的人中,观点都非常有建设性,所以这个事的感受是,如果人真的想讨论问题,屏蔽掉所有杂念,是可以学到很多的
单纯回到这个话题,总结一下大家讨论得出的观点:
“孝子论心不论迹”中的“论心”主要是尽心尽力,才配被成为孝子,这是一个观点,而后者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则只是一个现象,前后二者并不冲突,后者一定程度被囊括在前者的观点中。
亲人久病带来的不仅是子女身体力行的付出,同样要承担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压力,但是作为普通人,难以全心全意的坚持付出也属于是情况的一种,最后不论是迫于还是主动因为经济还是心理压力选择“不孝”,都是现实情况的一种罢了。
楼主用“人性冲突”作为标题的是因为子女总想父母康复,但因为现实压力不得已违背内心而造成的冲突,个人认为仍属于“人性”的范畴。
最后希望所有好大哥的父母都身体健康,大家可以没有压力,安心的尽孝,做一个又有迹又有心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