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dy
2021-04-01T11:50:52+00:00
奥卡姆剃刀:北斗行车记录仪是北斗+GPS双模的,北斗系统有53颗卫星,GPS系统有30颗卫星,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同时失效掉线的可能性是0。
那车辆收到了的定位信息,但上传到控制中心的地面基站工作不利,这种情况会不会经常发生?
中国有700多万个基站,数量占据了全世界的70%,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沿线都有信号加强,很难找到长时间行驶没有信号的地方。
过隧道等特殊场合的确信号传不出去,系统对此早有预案,连续多少分钟没有信号上报,才会判定为掉线。而一旦判定掉线,系统会自动给开车司机打电话要求核实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但是,卡车司机却很讨厌它,因为超速、违停、限禁行、疲劳驾驶…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并提醒和上报,罚200扣6分,电子证据确凿。
我在中央控制室见识过,全国任何一个货车的实时状态都可以调出来,车辆位置、速度、司机是谁、开了多久都清清楚楚。
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大大提升,但司机的自由度却大大降低,等于有个交警在跟车。
连续开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的规定,令一些长途司机很不适应,他们会拿上在家休息的其他司机的IC卡,开满4个小时后换卡继续开,给系统造成已换司机的假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增加司机指纹验证,除了刷司机IC卡外,还必须得刷指纹。
于是,又出现了改装北斗行车记录仪的黑产,加一根跳线,绕过司机身份验证,脱离监管启动车辆,改装的市场行情是600元。
而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3个半小时拔线……
笔者也曾和一些大卡车司机有过交谈,不排除有些人为了规避监管故意拔线又谎称掉线的情况。
所以,个别案例不好说,但普遍性的“北斗掉线”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隐情。
金德强的北斗行车记录仪到底是咋回事?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调查组会拿出令人信服的真相。从保护司机人身安全的角度看,北斗卫星系统和政府对大货车的安全监控法规都是没问题的,但地方的具体行政有没有问题?是否牵扯到不当利益?是否对司机不公?应该借这个机会进行清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4/08/-7da9Q16u-9gg5Z2jT3cSj6-5b5.jpg[/img]
那车辆收到了的定位信息,但上传到控制中心的地面基站工作不利,这种情况会不会经常发生?
中国有700多万个基站,数量占据了全世界的70%,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沿线都有信号加强,很难找到长时间行驶没有信号的地方。
过隧道等特殊场合的确信号传不出去,系统对此早有预案,连续多少分钟没有信号上报,才会判定为掉线。而一旦判定掉线,系统会自动给开车司机打电话要求核实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但是,卡车司机却很讨厌它,因为超速、违停、限禁行、疲劳驾驶…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并提醒和上报,罚200扣6分,电子证据确凿。
我在中央控制室见识过,全国任何一个货车的实时状态都可以调出来,车辆位置、速度、司机是谁、开了多久都清清楚楚。
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大大提升,但司机的自由度却大大降低,等于有个交警在跟车。
连续开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的规定,令一些长途司机很不适应,他们会拿上在家休息的其他司机的IC卡,开满4个小时后换卡继续开,给系统造成已换司机的假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增加司机指纹验证,除了刷司机IC卡外,还必须得刷指纹。
于是,又出现了改装北斗行车记录仪的黑产,加一根跳线,绕过司机身份验证,脱离监管启动车辆,改装的市场行情是600元。
而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3个半小时拔线……
笔者也曾和一些大卡车司机有过交谈,不排除有些人为了规避监管故意拔线又谎称掉线的情况。
所以,个别案例不好说,但普遍性的“北斗掉线”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隐情。
金德强的北斗行车记录仪到底是咋回事?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调查组会拿出令人信服的真相。从保护司机人身安全的角度看,北斗卫星系统和政府对大货车的安全监控法规都是没问题的,但地方的具体行政有没有问题?是否牵扯到不当利益?是否对司机不公?应该借这个机会进行清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4/08/-7da9Q16u-9gg5Z2jT3cSj6-5b5.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