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ādokyarī
2022-07-07T10:59:17+00:00
如题,先摆出立场——虽然小时候我算是周杰伦的歌迷,然而自打入了重型音乐的坑之后就没怎么关注(搭理)过他,最后听的专辑还是魔杰作……
所以没什么歌迷滤镜(尤其是当年最迷金属乐的时候觉得听周杰伦的都是poser[s:ac:哭笑]);也就是后来学了乐器入坑爵士乐之后才开始重新能接受周杰伦,认为我是什么粉丝给他洗的就属于想多了[s:ac:哭笑]先说结论吧——我都认为这首歌打一开始,周杰伦就没打算要作为“写给大众的新一代高传唱度流行歌曲”来发出的,所以大家听完之后就觉得很怪,甚至“难听”。
这就是个他打算自嗨的歌曲,而且某种角度来说,这就不太算个常见的流行乐(或者说,口水歌?)
(其实感觉这种现象在重型乐圈子都挺常见的,可能这些圈子里乐队专辑里有几首奇奇怪怪的歌曲都属于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哈哈哈)
那么接下来分析一下:先说曲式结构这边(这个用词应该没错吧?),大部分流行乐都是两段主歌+至少三段副歌,而且一般而言都是旋律和节奏一致,让大家就很容易习惯与记住
主歌方面:比如常规些的就是《东风破》,两段主歌“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和“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都是旋律节奏一致只是歌词变了
甚至《夜曲》这种以说唱为主歌的曲目,也是如此(“一群嗜血的蚂蚁 被腐肉所吸引”和“那些断翅的蜻蜓 散落在这森林”都属于节奏一致结构规整的)
然而这首歌,一上来的“哥穿着复古西装,拿着手杖 弹着魔法乐章”视为主歌的话,一时竟找不到对应节奏的第二段主歌
副歌方面更是:像上面提到的两首,东风破的“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两次主歌之后直接进的副歌是一方面,后面更是变调后一路重复副歌旋律到收尾;夜曲的“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也是重复了数次
同时加上副歌的旋律一般不会很复杂,这些副歌都成为广为流传的典范
然而这首歌,我把“小船静静往返”这段旋律化段落作为副歌的话,它出现的时机真是很不寻常——第一次出现是在大量的说唱篇幅之后(按照往常,可能会直接跳过达利翘胡那块就进了这个旋律化副歌,而不会加上那么长的一段预副歌),第二次更是直接在收尾,又加上前面我提到的中间没有重复性的主歌段落,就导致这段旋律存在感相对薄弱;
再加上这个副歌一方面本身就短,一方面旋律上也没那么常规(主要是“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的呐喊”这个高音急转,作为副歌的话每个副歌都来这么一下还是有点考验大众唱功的哈哈哈)
更何况,这段出现次数太少了,就中间(还不算是纯中间,钢琴solo和后面的大段说唱让这一段旋律化段落出现的位置有些模糊)和结尾两下,没有重复,根本船厂不起来
大部分流行乐如果主打大众受众的话,副歌传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相对简单而且次数够多才行,这首歌在这方面就不是这么做的旋律方面除了人声,还考虑一下伴奏——与朗朗的钢琴乐段之前,这首歌是一直在重复“副歌”的那个旋律,但是钢琴乐段之后伴奏旋律就变了,这和很多流行乐完全不一样(毕竟伴奏的旋律一致也能潜意识引导听众去联系到对应的段落)歌词方面更是如此,先不说大量的非重复段落(除了小船静静往返就没有重复的地方)导致全文歌词记住难度本身就高,上面提到的节奏变化更是加强了难度——夜曲我听了三四遍就能淡定记歌词了,这首三四遍记歌词?开玩笑呢哈哈哈
(其实说起来总觉得这首歌和《红模仿》挺像的……红模仿也算是个相对冷门的歌曲了吧?而且不少特征这两首歌都很相似;然而红模仿再怎么说也是伴奏旋律重复的类型,起码比这首一上来更能令大众接受)
不过这首歌其实听起来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当然不排除因为自己学过乐器之后,对于听新歌的看法改变了……说不定十几年前还曾是周杰伦乐迷的自己,直接听这首,也会觉得它怪怪的甚至很糟糕)
所以没什么歌迷滤镜(尤其是当年最迷金属乐的时候觉得听周杰伦的都是poser[s:ac:哭笑]);也就是后来学了乐器入坑爵士乐之后才开始重新能接受周杰伦,认为我是什么粉丝给他洗的就属于想多了[s:ac:哭笑]先说结论吧——我都认为这首歌打一开始,周杰伦就没打算要作为“写给大众的新一代高传唱度流行歌曲”来发出的,所以大家听完之后就觉得很怪,甚至“难听”。
这就是个他打算自嗨的歌曲,而且某种角度来说,这就不太算个常见的流行乐(或者说,口水歌?)
(其实感觉这种现象在重型乐圈子都挺常见的,可能这些圈子里乐队专辑里有几首奇奇怪怪的歌曲都属于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哈哈哈)
那么接下来分析一下:先说曲式结构这边(这个用词应该没错吧?),大部分流行乐都是两段主歌+至少三段副歌,而且一般而言都是旋律和节奏一致,让大家就很容易习惯与记住
主歌方面:比如常规些的就是《东风破》,两段主歌“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和“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都是旋律节奏一致只是歌词变了
甚至《夜曲》这种以说唱为主歌的曲目,也是如此(“一群嗜血的蚂蚁 被腐肉所吸引”和“那些断翅的蜻蜓 散落在这森林”都属于节奏一致结构规整的)
然而这首歌,一上来的“哥穿着复古西装,拿着手杖 弹着魔法乐章”视为主歌的话,一时竟找不到对应节奏的第二段主歌
副歌方面更是:像上面提到的两首,东风破的“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两次主歌之后直接进的副歌是一方面,后面更是变调后一路重复副歌旋律到收尾;夜曲的“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也是重复了数次
同时加上副歌的旋律一般不会很复杂,这些副歌都成为广为流传的典范
然而这首歌,我把“小船静静往返”这段旋律化段落作为副歌的话,它出现的时机真是很不寻常——第一次出现是在大量的说唱篇幅之后(按照往常,可能会直接跳过达利翘胡那块就进了这个旋律化副歌,而不会加上那么长的一段预副歌),第二次更是直接在收尾,又加上前面我提到的中间没有重复性的主歌段落,就导致这段旋律存在感相对薄弱;
再加上这个副歌一方面本身就短,一方面旋律上也没那么常规(主要是“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的呐喊”这个高音急转,作为副歌的话每个副歌都来这么一下还是有点考验大众唱功的哈哈哈)
更何况,这段出现次数太少了,就中间(还不算是纯中间,钢琴solo和后面的大段说唱让这一段旋律化段落出现的位置有些模糊)和结尾两下,没有重复,根本船厂不起来
大部分流行乐如果主打大众受众的话,副歌传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相对简单而且次数够多才行,这首歌在这方面就不是这么做的旋律方面除了人声,还考虑一下伴奏——与朗朗的钢琴乐段之前,这首歌是一直在重复“副歌”的那个旋律,但是钢琴乐段之后伴奏旋律就变了,这和很多流行乐完全不一样(毕竟伴奏的旋律一致也能潜意识引导听众去联系到对应的段落)歌词方面更是如此,先不说大量的非重复段落(除了小船静静往返就没有重复的地方)导致全文歌词记住难度本身就高,上面提到的节奏变化更是加强了难度——夜曲我听了三四遍就能淡定记歌词了,这首三四遍记歌词?开玩笑呢哈哈哈
(其实说起来总觉得这首歌和《红模仿》挺像的……红模仿也算是个相对冷门的歌曲了吧?而且不少特征这两首歌都很相似;然而红模仿再怎么说也是伴奏旋律重复的类型,起码比这首一上来更能令大众接受)
不过这首歌其实听起来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当然不排除因为自己学过乐器之后,对于听新歌的看法改变了……说不定十几年前还曾是周杰伦乐迷的自己,直接听这首,也会觉得它怪怪的甚至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