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zo
2024-09-24T08:01:51+00:00
大多数的谶语都能脑补出较为合理的科学解释。
比如“代汉者当涂高”,语焉不详,可以以多种角度应谶。
再比如董卓的十日卜不得生,可能是有识之士根据局势预测了董卓的下场。
再比如隋末的桃李子,可能是在预测了隋朝要完的基础上,对当时的五姓七望等实力派分别放出了谶语,最终桃李子得到了应谶而流传下来。
再比如石人一只眼,人为空间太大,在当时的局势下丢块像样的石头下去就应谶了。
还有西周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远,褒姒祸国之说因为流传广而被当做了正史而应谶。
最后还有那些事后编造或者跟风的或许都不该称为谶语了。
可在这众多谶语中,“刘秀当为天子”这条谶语最没有科学脑补的空间。当时有个叫刘歆的为了应谶还改名刘秀,结果被王莽给杀了,这个人还是王莽的儿女亲家。而且这谶语传播广泛的时候刘秀还是个庄稼汉,听到了后开玩笑的说了句可能是我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所以有没人能给出一种科学点的解释说下这条谶语是怎么发布传播最终应谶的呢?
比如“代汉者当涂高”,语焉不详,可以以多种角度应谶。
再比如董卓的十日卜不得生,可能是有识之士根据局势预测了董卓的下场。
再比如隋末的桃李子,可能是在预测了隋朝要完的基础上,对当时的五姓七望等实力派分别放出了谶语,最终桃李子得到了应谶而流传下来。
再比如石人一只眼,人为空间太大,在当时的局势下丢块像样的石头下去就应谶了。
还有西周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远,褒姒祸国之说因为流传广而被当做了正史而应谶。
最后还有那些事后编造或者跟风的或许都不该称为谶语了。
可在这众多谶语中,“刘秀当为天子”这条谶语最没有科学脑补的空间。当时有个叫刘歆的为了应谶还改名刘秀,结果被王莽给杀了,这个人还是王莽的儿女亲家。而且这谶语传播广泛的时候刘秀还是个庄稼汉,听到了后开玩笑的说了句可能是我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所以有没人能给出一种科学点的解释说下这条谶语是怎么发布传播最终应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