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baBubba
2021-01-17T02:39:04+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QcLe1gpAq5RihnGKDBh3SA[/url]
具体的老哥们可以直接去看文章 因为太长了
我就发一个作者的开头和总结
这篇文章我本来打算以视频的形式去呈现,但在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只以文字方式叙述(后边会说为什么)。
前阵因为半藏森林又被骂上了热搜,我突发奇想了一个社会实验,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
我在想那些在半藏森林评论区里评论“小三就是小三”、“一辈子你都是小三”、“不去死了都便宜你”的那些人,自己在现实中如果遇到和半藏森林相同的选择,他们会去当“小三”吗?
并不是我认为当小三是一件不应被骂的事,只是我对于在网络上居高临下评价他人的人总会有一种鄙夷的想法,他自己明明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却总喜爱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人。
指责一个人的前提,难道不应当是你在相同位置上也不会做出来同样的事情么?
为了知道“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首先我找来了两位很好看的朋友,接着我们就开始在半藏森林微博的评论区里挑选“实验对象”。
我们挑选的实验对象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他微博发布的内容显示他在上海
(我们可不想为了做一个社会实验还要飞到其他城市去)
2,他在评论区的留言内容是非常强烈的辱骂
(诸如你当小三全家都应该死了..这些言论)
3,年龄在20岁到25岁之间
(毕竟我们探讨的恋爱里的小三,而非婚姻中的小三)
结合这三个特征,我们挑选了十四位实验对象,当然他们是不知情的
这项社会实验的思路也非常简单:
我们的演员会营造出高富帅、白富美的人设(这样更容易开展恋爱关系)
通过微博私信&评论认识他们,问他们去约会,暧昧,准备进入恋爱关系前,演员会告知他们“自己其实有恋人,但已经没有感情了,准备分手”。
这是实验最关键的一部分,我们要知道那些骂半藏森林是小三的人,在面对一个非常优质的对象时,自己是否会去当小三。
这项社会实验成本其实不小,毕竟要打造演员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人设。
约会开支都是我去承担的,吃饭选择的是人均一千以上的餐厅、我们还租了两辆车,一辆是兰博基尼飓风、一辆是法拉利Portofino。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4/-7Q16o-ktszZdT3cSu0-mi.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4/-7Q16o-n28ZoT3cSu0-mi.jpg.medium.jpg[/img]
为了完成这项有趣的社会实验,满足我的好奇心,总开销大概五万多。
之所以没有做成视频,原因很简单:
我们觉得这项测试人性化的社会实验,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去传播,会引起大范围对于被试验者和演员的网络暴力,即便被试验者选择了当“小三”,我们也不应当成为任何一次网络暴力的发起人。
其次我认为文字形式已经足够让我们和拥有理性、逻辑能力的人分享这个有趣的社会实验,视频的受众有一大部分是我们不认可的,他们缺乏理性和逻辑,我不希望这项社会实验被人误解。
接下来我开始陈述这项社会实验的全过程:
我们挑选的十四位被试验者是七男七女,但真正完成实验的只有四男三女,因为有两位男生和三位女生没有完成我们的私信,还有一位女生我们约不出来,一位男生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上来摸我们演员的大腿。
总结
让我再次重申一遍为什么要做这个社会实验:
我不是为了证明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来去给半藏森林洗白,来去说做小三正确。
我只是从小都看不惯一种人,那些谴责别人的人,我总觉得许多大声谴责坏人的人,其实内心里也是和坏人一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成为那个坏人。
他们只是没有作恶的条件,却仍在那里深深的陶醉在道德优越感里,大多数人的善良并非真正的善良,只是他们没有条件作恶。
在互联网上,我们去指责任何一件事,都应该假想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会做出如此行为吗?
具体的老哥们可以直接去看文章 因为太长了
我就发一个作者的开头和总结
这篇文章我本来打算以视频的形式去呈现,但在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只以文字方式叙述(后边会说为什么)。
前阵因为半藏森林又被骂上了热搜,我突发奇想了一个社会实验,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
我在想那些在半藏森林评论区里评论“小三就是小三”、“一辈子你都是小三”、“不去死了都便宜你”的那些人,自己在现实中如果遇到和半藏森林相同的选择,他们会去当“小三”吗?
并不是我认为当小三是一件不应被骂的事,只是我对于在网络上居高临下评价他人的人总会有一种鄙夷的想法,他自己明明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却总喜爱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人。
指责一个人的前提,难道不应当是你在相同位置上也不会做出来同样的事情么?
为了知道“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首先我找来了两位很好看的朋友,接着我们就开始在半藏森林微博的评论区里挑选“实验对象”。
我们挑选的实验对象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他微博发布的内容显示他在上海
(我们可不想为了做一个社会实验还要飞到其他城市去)
2,他在评论区的留言内容是非常强烈的辱骂
(诸如你当小三全家都应该死了..这些言论)
3,年龄在20岁到25岁之间
(毕竟我们探讨的恋爱里的小三,而非婚姻中的小三)
结合这三个特征,我们挑选了十四位实验对象,当然他们是不知情的
这项社会实验的思路也非常简单:
我们的演员会营造出高富帅、白富美的人设(这样更容易开展恋爱关系)
通过微博私信&评论认识他们,问他们去约会,暧昧,准备进入恋爱关系前,演员会告知他们“自己其实有恋人,但已经没有感情了,准备分手”。
这是实验最关键的一部分,我们要知道那些骂半藏森林是小三的人,在面对一个非常优质的对象时,自己是否会去当小三。
这项社会实验成本其实不小,毕竟要打造演员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人设。
约会开支都是我去承担的,吃饭选择的是人均一千以上的餐厅、我们还租了两辆车,一辆是兰博基尼飓风、一辆是法拉利Portofino。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4/-7Q16o-ktszZdT3cSu0-mi.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4/-7Q16o-n28ZoT3cSu0-mi.jpg.medium.jpg[/img]
为了完成这项有趣的社会实验,满足我的好奇心,总开销大概五万多。
之所以没有做成视频,原因很简单:
我们觉得这项测试人性化的社会实验,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去传播,会引起大范围对于被试验者和演员的网络暴力,即便被试验者选择了当“小三”,我们也不应当成为任何一次网络暴力的发起人。
其次我认为文字形式已经足够让我们和拥有理性、逻辑能力的人分享这个有趣的社会实验,视频的受众有一大部分是我们不认可的,他们缺乏理性和逻辑,我不希望这项社会实验被人误解。
接下来我开始陈述这项社会实验的全过程:
我们挑选的十四位被试验者是七男七女,但真正完成实验的只有四男三女,因为有两位男生和三位女生没有完成我们的私信,还有一位女生我们约不出来,一位男生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上来摸我们演员的大腿。
总结
让我再次重申一遍为什么要做这个社会实验:
我不是为了证明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来去给半藏森林洗白,来去说做小三正确。
我只是从小都看不惯一种人,那些谴责别人的人,我总觉得许多大声谴责坏人的人,其实内心里也是和坏人一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成为那个坏人。
他们只是没有作恶的条件,却仍在那里深深的陶醉在道德优越感里,大多数人的善良并非真正的善良,只是他们没有条件作恶。
在互联网上,我们去指责任何一件事,都应该假想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会做出如此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