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erole
2020-04-11T00:06:23+00:00
[url]https://xw.qq.com/cmsid/20200414A08EV000?f=newdc[/url]
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为何陷入“疫情来了大家都关注,疫情走了大家慢慢忘了”的尴尬?
传染病诊疗“只见投入不见产出”,难获领导重视
原题《“平战结合”纾解传染病诊疗困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丨采写记者闫祥岭 蔺娟 马晓媛 赵丹丹 俞菀 董小红
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的前沿阵地。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本刊记者在山东、陕西、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地采访发现,一些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却有点“力不从心”,暴露出场地紧张、硬件落后、人员不足等诸多短板。
传染病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为何落入“弱势”处境?未来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处境尴尬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短兵相接中,不少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科暴露出硬件建设、人员储备、专业能力等3大突出短板。
不少医院感染科用房紧张、设备落后。山东省一家三甲医院医疗用房一直紧张,感染科也是如此,没有大灾大疫时矛盾尚不突出,一旦严重疫情到来,医院就只能紧急改造发热门诊,并临时征用其他病房用作隔离留观病房,以弥补平时设置不到位的缺口。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少日常专项经费,一些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难以保障,以负压病房为例,大致测算电费、过滤器等费用一天就需要1万元,没有专项拨款很难保证日常运行。
医院传染病病区、传染病大楼设计规划落后。据记者了解,陕西省一家定点医院的感染楼是20多年前设计的,从功能分区上未能把发热门诊考虑进来,也没有配备独立的医技检验科室,无法在一个楼里完成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所有检查,并且感染楼的重症监护病房氧气供应插口老化、负压病房面积太小,各种仪器放进去空间非常拥挤,在此次疫情中出现许多不便。
感染科学科建设“瘸腿”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国感染科医生的配置只能应付一些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对新冠肺炎这种大范围流行的传染病处置能力不足,无法成为应对疫情的主战场,有的是装备不足,有的有装备但医生综合能力上不去。
弱势已久
我国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已存在了很长时间。业内人士的普遍感受是不少传染病医院和科室长期面临发展困境,虽然目前尚没有传染病相关人才缺乏的全国性数据,但一些医院的传染病专业已陷入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恶性循坏,导致传染病专科力量薄弱。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范梦柏说,地方传染病专科医院缺少常态化的重视关注,疫情来了大家都关注,疫情走了慢慢忘了,没有真正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介绍,传染病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常难招。“我曾经两三年都没有招到一个博士。”党双锁说。
传染病专业乏人问津,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医院、科室的人才队伍建设。
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崔文玉说,他所在医院专业医生缺少30人,护士缺口更大。
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同样面临专业人才不足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介绍,该院感染科是西北地区唯一感染病国家临床重点建设学科,科室开放床位127张,2019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300余人次,但科室在编医师仅22人,在岗护理人员55人,医师缺编数达15~17人。
业内人士分析,传染病专业“不受待见”主要基于3个原因:
一是待遇较低。据记者了解,一些省份同职级医护人员的收入,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可能是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的2~3倍,加上风险较高,没人愿意来。
三甲医院内部,大多按照各科室收入情况进行分配,加上甲肝、乙肝等慢性传染病用药多,药占比考核压力大,就会影响感染科医生的收入。在部分地区,感染科卫生防疫津贴标准较低,每月只有二三十元,甚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增长。
据华北地区某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主任介绍,其所在科室医护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科室主任每月基本工资4000元,绩效加职务津贴每月约2000元,每月收入平均六七千元,与综合医院同级别医生没办法比。同时科室医护人员每天接触传染病人,感染风险高,很多人是不得不干才干,而不是内心愿意干。
二是相关学科建设遭遇“边缘化”困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看来,经过多年改革,三甲医院中很多“经济利益”突出的学科普遍崛起,但传染病学科属冷门学科,对医院来说很难赚钱,因此大部分医院并不重视其发展。山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临平坦言:“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科室,所以很多领导重视不够。”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传染病学科建设也有待加强。不少专家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项目的一级申请代码中没有传染病学,传染病学的很多内容作为二级申请代码分散在消化系统等一级代码之下,特别是多年来传染病相关项目屈指可数,反映出传染病整体科研的薄弱。
三是公众排斥心理。崔文玉说,公众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排斥心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甚至未婚护士找对象都难,招来的人宁可违约赔钱都要走,也影响了传染病学科发展。
说白了,医护人员也不是傻的,也是会用脚投票的……每年研究生考试,骨科、心内、肝胆之类的赚钱科室,报考人数爆棚,儿科急诊科传染病放射科这种,基本都是十几几十个人报考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医院等级评审要求有儿科这些,估计99%的院长都想停了吧……
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为何陷入“疫情来了大家都关注,疫情走了大家慢慢忘了”的尴尬?
传染病诊疗“只见投入不见产出”,难获领导重视
原题《“平战结合”纾解传染病诊疗困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丨采写记者闫祥岭 蔺娟 马晓媛 赵丹丹 俞菀 董小红
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的前沿阵地。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本刊记者在山东、陕西、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地采访发现,一些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却有点“力不从心”,暴露出场地紧张、硬件落后、人员不足等诸多短板。
传染病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为何落入“弱势”处境?未来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处境尴尬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短兵相接中,不少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科暴露出硬件建设、人员储备、专业能力等3大突出短板。
不少医院感染科用房紧张、设备落后。山东省一家三甲医院医疗用房一直紧张,感染科也是如此,没有大灾大疫时矛盾尚不突出,一旦严重疫情到来,医院就只能紧急改造发热门诊,并临时征用其他病房用作隔离留观病房,以弥补平时设置不到位的缺口。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少日常专项经费,一些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难以保障,以负压病房为例,大致测算电费、过滤器等费用一天就需要1万元,没有专项拨款很难保证日常运行。
医院传染病病区、传染病大楼设计规划落后。据记者了解,陕西省一家定点医院的感染楼是20多年前设计的,从功能分区上未能把发热门诊考虑进来,也没有配备独立的医技检验科室,无法在一个楼里完成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所有检查,并且感染楼的重症监护病房氧气供应插口老化、负压病房面积太小,各种仪器放进去空间非常拥挤,在此次疫情中出现许多不便。
感染科学科建设“瘸腿”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国感染科医生的配置只能应付一些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对新冠肺炎这种大范围流行的传染病处置能力不足,无法成为应对疫情的主战场,有的是装备不足,有的有装备但医生综合能力上不去。
弱势已久
我国传染病相关医院和科室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已存在了很长时间。业内人士的普遍感受是不少传染病医院和科室长期面临发展困境,虽然目前尚没有传染病相关人才缺乏的全国性数据,但一些医院的传染病专业已陷入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恶性循坏,导致传染病专科力量薄弱。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范梦柏说,地方传染病专科医院缺少常态化的重视关注,疫情来了大家都关注,疫情走了慢慢忘了,没有真正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介绍,传染病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常难招。“我曾经两三年都没有招到一个博士。”党双锁说。
传染病专业乏人问津,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医院、科室的人才队伍建设。
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崔文玉说,他所在医院专业医生缺少30人,护士缺口更大。
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同样面临专业人才不足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介绍,该院感染科是西北地区唯一感染病国家临床重点建设学科,科室开放床位127张,2019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300余人次,但科室在编医师仅22人,在岗护理人员55人,医师缺编数达15~17人。
业内人士分析,传染病专业“不受待见”主要基于3个原因:
一是待遇较低。据记者了解,一些省份同职级医护人员的收入,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可能是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的2~3倍,加上风险较高,没人愿意来。
三甲医院内部,大多按照各科室收入情况进行分配,加上甲肝、乙肝等慢性传染病用药多,药占比考核压力大,就会影响感染科医生的收入。在部分地区,感染科卫生防疫津贴标准较低,每月只有二三十元,甚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增长。
据华北地区某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科主任介绍,其所在科室医护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科室主任每月基本工资4000元,绩效加职务津贴每月约2000元,每月收入平均六七千元,与综合医院同级别医生没办法比。同时科室医护人员每天接触传染病人,感染风险高,很多人是不得不干才干,而不是内心愿意干。
二是相关学科建设遭遇“边缘化”困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看来,经过多年改革,三甲医院中很多“经济利益”突出的学科普遍崛起,但传染病学科属冷门学科,对医院来说很难赚钱,因此大部分医院并不重视其发展。山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临平坦言:“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科室,所以很多领导重视不够。”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传染病学科建设也有待加强。不少专家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项目的一级申请代码中没有传染病学,传染病学的很多内容作为二级申请代码分散在消化系统等一级代码之下,特别是多年来传染病相关项目屈指可数,反映出传染病整体科研的薄弱。
三是公众排斥心理。崔文玉说,公众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排斥心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甚至未婚护士找对象都难,招来的人宁可违约赔钱都要走,也影响了传染病学科发展。
说白了,医护人员也不是傻的,也是会用脚投票的……每年研究生考试,骨科、心内、肝胆之类的赚钱科室,报考人数爆棚,儿科急诊科传染病放射科这种,基本都是十几几十个人报考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医院等级评审要求有儿科这些,估计99%的院长都想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