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那次美国和特朗普为什么时隔10天就撕毁协议了?

Kobe_li-avatar

Kobe_li

2025-04-10T11:42:52+00:00

2018年5月19号,我们和美国达成联合声明,双方停止互相加关税不打贸易战。我们同意大量进口美国的大豆石油天然气牛肉等以减少顺差。
2018年5月29号,特朗普宣布对我们出口美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贸易战继续打。

这10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特朗普决定继续打贸易战?按理来说特朗普至少应该先观察一年我们对美国顺差到底减没减少然后决定是不是继续打贸易战吧?而且那时候是2018年离特朗普连任竞选还早啊咦
앨리슨-avatar

앨리슨

你买东西砍价 老板都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你要是脸皮厚的话 是不是还想再砍点?
LordSlasher-avatar

LordSlasher

奶龙活到现在的主要手段
极限施压
但是奶龙没想过 政治跟做生意是两码事
FireBlaster4220-avatar

FireBlaster4220

豆包:

2018年5月19日中美达成联合声明后,特朗普在10天内推翻协议重启贸易战,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既涉及谈判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也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法律程序及特朗普的个人决策风格密切相关。

一、联合声明的“脆弱性”与执行分歧

1.?协议内容的模糊性
尽管联合声明提到中国将“大量增加”美国农产品、能源等进口,但未明确具体采购量、时间表或约束性条款。例如,关于大豆进口,中国仅承诺“有意义地增加”,但未像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那样设定年采购量目标。这种模糊性导致美方认为中国缺乏实质性承诺,难以在短期内缩小贸易逆差。
2.?结构性问题未解决
联合声明回避了美国核心关切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问题。例如,美方要求中国停止强制技术转让,但声明仅提到“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未涉及具体改革措施。这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主导的“301调查”核心诉求(即中国的结构性政策损害美国利益)形成冲突,为后续关税升级埋下伏笔。
3.?中国执行节奏的争议
虽然中国在5月23日宣布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并终止对美高粱的“双反”调查,但美方认为这些措施不足以证明中国的诚意。例如,美国农业州议员抱怨中国采购行动“缺乏紧迫性”,且未明确大豆等关键产品的采购规模。此外,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进口承诺(如液化天然气)需要长期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难以见效,导致特朗普认为协议“远水难解近渴”。

二、美国国内政治与法律程序的压力

1.?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
特朗普的谈判风格一贯以“交易艺术”为核心,倾向于通过制造危机来迫使对手让步。联合声明签署后,他可能认为中国已做出部分妥协,但尚未达到其预期底线(如结构性改革),因此选择继续施压以获取更大利益。这种策略在他处理其他贸易问题(如对欧盟、加拿大的关税威胁)中也有体现。
2.?国会与利益集团的反对
美国国会两党对联合声明普遍持怀疑态度。共和党议员担忧协议未能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而民主党则批评特朗普“向中国让步”。例如,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公开表示,协议“缺乏具体执行机制”,要求政府继续对华施压。此外,美国科技企业(如高通、英特尔)和农业州(如艾奥瓦州)的游说团体认为,联合声明未充分保护其利益,要求特朗普采取更强硬措施。
3.?301调查的法律惯性
美国自2017年8月启动的“301调查”已进入法定程序。根据《1974年贸易法》,USTR需在调查结束后建议总统采取措施,而特朗普在5月29日宣布的关税正是基于该调查结果。尽管联合声明达成,但法律程序的独立性使得特朗普难以单方面暂停关税,否则可能面临国内诉讼或政治问责。例如,USTR在5月29日的声明中强调,关税是“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回应”,而非针对联合声明。

三、中兴事件与国际博弈的叠加影响

1.?中兴通讯制裁的连锁反应
联合声明签署时,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仍在发酵。5月22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兴处以13亿美元罚款并要求更换管理层,而5月25日美国商务部通报国会解除对中兴的禁令。这一事件显示,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同时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通过协议缓解关税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制裁中国企业施加额外压力。特朗普可能认为,中兴事件的“妥协”(如罚款)可作为对华强硬的政治资本,从而为重启关税提供舆论支持。
2.?国际盟友的态度与战略考量
特朗普政府可能担心,若过早与中国达成协议,会削弱其在其他贸易谈判中的筹码(如对欧盟、日本的谈判)。例如,美国当时正与欧盟就汽车关税问题博弈,若对华示弱可能被盟友视为“软弱”。此外,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孤立中国,联合盟友构建“对华包围圈”,而联合声明可能被解读为对华妥协,影响其战略布局。

四、特朗普的个人决策逻辑

1.?政治风险的预判
尽管2018年离特朗普连任还有两年,但他需为中期选举(2018年11月)铺路。农业州(如艾奥瓦、伊利诺伊)是共和党的票仓,而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直接关系到这些州的选民支持。特朗普可能认为,若协议未能立即带来贸易逆差缩小,农业州选民可能在中期选举中转向民主党。因此,他选择以“强硬姿态”展示对农民的保护,即使这意味着牺牲短期协议。
2.?舆论与形象管理
特朗普的政治形象高度依赖“强硬谈判者”标签。若在联合声明后停止关税,可能被批评为“对华软弱”。此外,5月3日他承认向艳星支付封口费,国内舆论压力骤增,需通过对外强硬转移注意力。因此,重启贸易战成为其巩固“强人”形象的手段。
3.?对中国“履约能力”的怀疑
特朗普团队可能认为,中国的进口承诺受国内经济结构制约(如国企主导、内需不足),难以长期持续。例如,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巴西等国,短期内大幅转向美国可能导致供应链波动。这种怀疑促使特朗普选择“先下手为强”,通过关税迫使中国更快让步。

五、后续影响与历史教训

特朗普的这一决策导致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2018年7月6日,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随即反制,全球贸易体系陷入动荡。这一事件暴露了单边主义政策的局限性,也凸显了国际谈判中“承诺-执行”机制的重要性。对中国而言,此次博弈加速了内需市场培育和产业链自主化进程;对美国而言,关税最终转嫁为国内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削弱了其经济竞争力。

综上,特朗普在10天内的态度转变,本质上是其个人政治逻辑、美国国内法律程序、结构性矛盾及国际战略博弈的综合结果。这一事件也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深刻影响了两国经贸互动模式及全球经济格局。
IzSleepy-avatar

IzSleepy

你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来考虑他的想法
Pixelated Sunglasses-avatar

Pixelated Sunglasses

第一次给奶龙错觉,中国也不相信居然有人拿国家信誉当儿戏。
Marijuanitta-avatar

Marijuanitta

奶龙所谓的做生意其实都不是正经生意,炒地皮、赌场都是有黑道深度参与的领域,所以奶龙的“商业技巧”也都是黑手党那一套,用各种下三滥手段让你没法正常经营,然后出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逼着对方认栽止损。
但现在遇到个打又打不过的六边形战士,奶龙那一套就玩不转了
Jacket-avatar

Jacket

正常人讲价碰见老板要么觉得下次可以多要点,要么不要索性别等下次了脸撕毁协议重新谈。
川宝不一样,我为什么不直接抢?
CadoTheLegend-avatar

CadoTheLegend

我就记得鹤总一脸疲惫,鼻头都红了。。。特朗普是真畜牲,
R i v e r-avatar

R i v e r

别想太深,只要能用“奶龙就是个tmd智障”来解释,就不用考虑其他可能性了
Zyad-avatar

Zyad

就跟印度人一样,先砍到一个价格反悔之后再砍价呗
hotrotgamer1234-avatar

hotrotgamer1234

这么爽快,抢少了啊
最好-𝕿𝖔𝖒𝖎-avatar

最好-𝕿𝖔𝖒𝖎

2018.5.20姆努钦在外面访谈节目中一句话被莱特希泽抓到把柄,给川普打了小报告,说姆努钦对外示弱
后面姆努钦被降权了
jPariss-avatar

jPariss

之前不是爆料说是纳瓦罗怂恿懂王诈一次就拿到这么多好处,不如再诈一次
CommonLoot-avatar

CommonLoot

“我们同意大量进口美国的大豆石油天然气牛肉等以减少顺差”:上一张牌起了效果,马上虚空再造一张哭笑
upintheair-avatar

upintheair

翟教授在他书里写了库什纳透露的原因,就是为了多收点钱,
对,就是因为多收点钱把两国辛苦达成的协议抛到脑后了。
你得意识到川普政府是煞笔。
Kobe_li-avatar

Kobe_li

+ by [夜熙] (undefined)

这么爽快,抢少了啊

但是我们好像一直在履行购买美国能源农产品的协议?只不过后面碰上了俄乌,美国锁定价格的石油天然气突然变廉价了然后美国人最后反悔不干了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