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氵] 对江东-孙吴集团地缘政治决策的历史沿革的整理

Akummi-avatar

Akummi

2024-08-29T07:44:59+00:00

江东集团自从孙策奠基以来,整体的地缘政治总方针一言以蔽之,以南图北,整合长江流域
从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投奔袁术之前,在江都与张纮问策起步,一直到黄初三年(223年)陆逊击败刘备,完整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止。
对此核心的把握与自身认知和理解有误差,某些粉黑才会在吕蒙袭荆州一事上反复纠结,并且问责鲁肃,都是有失偏颇的。

1、孙策立业阶段-张纮的建议,核心-定江东,合荆扬。(争论较小)
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纮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於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雠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整体思路上来说,张纮给孙策的建议,孙策在从脱离袁术以后到建安五年(200年)去世以前
一直按照此对来实行
取丹杨,收兵吴会,积聚实力平定江东,这个孙策完美完成了
由于孙坚死于与刘表的战争中,所以孙氏对长江中游的刘表集团的进攻,既有地缘上的控制险要的必要性,又可以获得为父报仇的复仇口号,有道义加成。
并且在建安四年开始着手与荆州的初步交锋
天不假年,孙策在建安五年被刺身亡,他的事业只能由弟弟孙权来接班,江东进攻性的势头得以稍缓。

2.孙权接手初期-鲁肃的建议-榻上策(争论较小)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孙权继位成为江东集团新的主君,
这个时候,在周瑜和张昭的辅佐下首要任务是安定内部,平定了包括兄长孙辅及庐江李术的叛乱后,江东的大族们开始成为孙氏的辅弼而不是反对者,陆逊的入仕可以视为一个较明确的信号。
内部问题解决,眼光开始看向外部,鲁肃提出一个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已达成)
第二步,趁北方尚未决出胜利者,先抢先一步统合南方,剿除黄祖,进伐刘表,也就是控制荆州(开始做了,尚未完全完成)
第三步,全据长江,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完整战略目标)
这里看来,第二步的问题是在对孙策袭许的大胆策略上的修正,北方袁曹交战正酣的时候,先一步统合南方
而且已经在做了,孙策在进策之前的建安四年已经开始遥署郡守,并且开始将触手伸入到刘表集团的东大门-江夏上面。
只需要接下来假以时日,锐气正盛的江东,在道义跟开疆拓土的双重加持下,刘表肯定不是对手,中远期规划也实现有望
孙权内心应该是极认可这个策略的,不然不会在对陆逊的评价和在称帝之后都对鲁肃这一点赞不绝口。

3,赤壁前夕,榻上策的困境,周瑜鲁肃与孙权的成长。(争议巨大)
建安七年有过一次送质子的事件,周瑜此时对20岁的孙权的劝谏与之后大不相同
曹操统一北方的速度远超与孙权整合内部的速度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相比于赤壁之后的意气风发,周瑜的劝谏前提还算是给曹操面子,“率义以正天下”,到“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对江东孙氏集团的信心加成是巨大的,由此更能看出赤壁战前孙权鲁肃周瑜的决断英明。
从建安五年(200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
八年时间,对孙权跟江东而言,同时整合内部,并且按照榻上策剪除黄祖,为进图刘表做准备,已经是非常可观的速度了
由于建安七年在质子事件后,孙权母亲吴太夫人去世,遭逢母丧,暂时没有对荆州动手
在随后的五年内三征黄祖,彻底将荆州的东大门打破,并且屯兵鄱阳作为后据,对荆州虎视眈眈。
进度其实相当可观,江东对荆州而言将校和睦,主君年少有为,江夏已经入手,那么利用先父孙坚在荆州南部的遗泽,拿下荆州是十拿九稳的事
唯一的问题在于,大前提出现了变动,北方多务这个前提,曹老板以弱胜强,在官渡仓亭大败袁绍,神助攻的是袁绍居然病逝
八年时间,北方居然已经整合完毕了,以南拒北,在面对北方核心区一统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大胜算,孙权一方是不清楚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由此之前,没有以南拒北的成功经验,高祖垓下一战,霸王归天。光武定河北,江东束手
江东到底能不能独立面对北方大敌,这个时候都没有底,对荆州的攻伐是不是要继续,北方强敌南下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对待刘表集团,都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刘表正好死了,荆州出现了主战和主降的两个不同派别,如何对待荆州的新变化,江东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鲁肃提出调整策略
金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先讲荆州的重要性跟关键性,
然后再讲荆州集团内部分裂,江东的操作,而这个时候,鲁肃没有说,要牺牲江东利益如何如何
他强调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江东的利益,要么联合要么拉一派打一派
这次更改策略,始终是战术上的变动,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曹操先一步控制荆州的大坏局面
鲁肃的核心仍然是让孙权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只是现在不管是你当荆州的主战派盟友也好炮灰也好,先拿起来为我所用
至少也要保证北方在荆扬长江沿线上先退出
而周瑜在赤壁战前的战前动员慷慨激昂,而赤壁之战的胜利则是对他和鲁肃在战前的奔走分派最好的奖赏。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4,赤壁之战后,周瑜鲁肃的分歧。(争议巨大)
赤壁战后,南方局势为之一变。
荆州的北部被曹操控制,中游沿江地带为江东所有,并且以各水系为纽带,压服刘备作为客将/据有一定独立性的半傀儡状态,江东获得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地区
但是属于一字长蛇,南部的荆南山区及南岸地区被刘备控制,刘备天下枭雄,是否与江东同心不清楚,大敌当前可以同舟共济,大敌走后那不好说了
如果南北同时对江东展现敌意
那么江东是以江防为核心不假,面临的北边的接壤带是
面对北边汉水至江水,从襄阳下至蕲春转皖县至濡须到建康的漫长对曹防御带
而南边不与江东完全同心的刘备则有荆州地区的人望,较之于曹操而言,还有从夷陵到夏口的江防南部接壤带,甚至包括江东在荆州南部的各种长江支流的据点
对此,经历过赤壁之战的周瑜与鲁肃,在面对刘备集团时的选择,出现分歧
带领张飞经历了南郡之战的周瑜,在赤壁追击战中派遣关羽绝北道(我知道绝北道有争议,但是我讲周瑜在绝北道中见识到了关羽的实力这个结论不会有问题)
深刻认识到了刘备集团的将领优势,同时也在赤壁之战后建立了巨大的信心的周瑜向孙权提出的建议是以我为主。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这个策略是对鲁肃榻上策的补充,并且作为有全局视角的周瑜指明了以南图北的核心防御/进攻重心-汉中,襄阳,江东本据。
为什么对周瑜评价高,在经历了汉末征战到魏明帝曹叡的时候,已经是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总结之前的经验,指出了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这时候,周瑜已经去世了二十年了
只有对天下局势烂熟于心的人,对南北对峙的三个核心点才把握明确,这断然不是一个绝对防御跟相对防御的战线问题
据有江东,你要说防守中下游必须要有地缘政治安全保证,中上游如何如何,这个话题,我们谈吕蒙和陆逊的时候再讲。
于是开始准备行装,但是再次被天不假年击中,周瑜中道重病,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周瑜的问题在于,太过无视了刘备方面的能动性,而过高估计了本方的才能,不是每个将领都有周瑜这样的实力来处理南北问题
鲁肃的策略是,以土地业刘备,多操之敌。这是最为后世争论诟病的一点所在。
之前我们讲到,江东如果独立统合南方,现在是榻上策第二步实行卡了一点,第三步不知道是怎么做
南北敌友未分,而我方的重要指挥官周瑜去世了
北方似乎仍然要卷土重来,南方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我之前说过了,北方与江东的接壤带从汉水入长江,长江到入海口的巨大防御压力现在是为江东所实控,南方的刘备的防御压力也给在孙权身上
所以鲁肃在周瑜身故之后,提议孙权将夷陵至沙羡一带的中游南郡让给刘备,孙权同意了,原因有
一方面,刘备入京口,孤身赴会,且娶孙权之妹,在孙权看来,这是孙刘友好,刘备对江东没有敌意的表现。
一方面,在长江方面的防御,恢复到之前的鄂县-鄱阳的中游防线,是在三征黄祖时候就得到过验证的,也避免了南部受敌的风险。
再一方面,孙权跟刘备可能达成了共同取蜀的协议,并且刘备在取蜀之后归还荆州上有所承诺。
(第三点可以从孙权派遣吕岱入蜀取张鲁,吕岱还吴经过白帝事,与吴范论刘备事,建安二十年遣使收取荆州事可以做侧面判定)
孙权和鲁肃的问题在于,刘备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随意拿捏的,刘备取蜀之后,蜀中的钱粮供给,已经足以完善了刘备的独立性,他不再是建安十三年寄人篱下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的刘备了
刘备不是孙权的部属,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鲁肃榻上策的第三步的修正,在这个时候就是个空谈了
而且,除非是彻底将刘备的势力排挤出现有的六郡,否则长江江防的压力到时候仍然是存在的
北方大敌的对江东接壤节点没有改变,依然如故
表面上看,刘备入蜀是要与孙权共同一起,而且入蜀之后刘备要归还荆州,刘备在西进方向上有求于孙权,在对北方面是共同责任,不比孙权在东线北上,拿到了就是自己的,孙权和鲁肃对自己有信心
这一些问题,在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的时候尚未出现,暂时性压服了鲁肃与孙权的疑惑,此时孙权派遣步骘南下交州,士燮宾服,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5.建安二十年,湘水之盟到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的策略。(争议巨大)
到了建安二十年的时候,局势又为之一变
在西线,刘备入蜀,控制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在中线,关羽与乐进对峙,在东线,建安十七年,第一次濡须之战,孙权逼退曹操,建安十九年曹操第二次南征孙权,停驻月余,孙权取皖城,然后在合肥被张辽痛击。
这个时候,鲁肃的榻上策的第三步,统一长江,以南图北,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有点难以处理了
首先就是刘备的尾大不掉
赤壁战前孙权视刘备为刘表遗留势力的某一代表,赤壁战后视刘备为附属附庸
由于此时实力对比,江东的实力远高于刘备,哪怕把南郡给刘备以后,江东的整体势力仍然是高于刘备的。
这样江东集团可以以一种修正的进度完成鲁肃榻上策的第三步,即控制藩属/傀儡/远比自己弱小的势力,挟持其一并控制南方,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但是此时的问题所在我在4的末尾提及,刘备不是孙权的部属,再加上入蜀的作战孙权对刘备的错误估计,使得刘备的实力得到了扩张,不是受制于人了,榻上策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了
再一个就是,北方的接壤点变化,曹操连续对江东本据的用兵,想象中的多操之敌并没有完全出现,但是北方与江东在东线的对峙局面形成,江东不能越合肥,北方不能越巢湖,皖城被江东拿下意味着中游地区对秣陵/建康地区的突袭成为不可能
刘备的分担压力的重要性下降了
刘备口嗨不给三郡,那么战争口实就有了
所以建安二十年的湘水对峙是必然的结果
曹操对汉中的攻击又阴差阳错影响到刘备
这个时候,刘备对分曹操注意力的孙权集团的需求又重新上升了,这个时候才有湘水之盟的出现。
而刘备的反复无常跟东线的失败,加上在荆州与关羽的对峙,凸显了吕蒙的策略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这个策略其实往大了说,在北方能影响到南边两家的时候,是个比较自大的选择。
但是提出的问题极为现实,而现实和实用是孙权立足江东的根本。
吕蒙提出的问题,桩桩件件都扎了孙权的心,鲁肃跟孙权当时的错漏现在看来都要补,问题全是这生出的。
1.关羽刘备君臣狡诈,还在上游,欠荆州不还这个事情很扎心,不能遗留给下一代处理吧
2.江防可以让孙皎-潘璋-吕蒙-蒋钦合起来构建嘛,要他关羽刘备干啥
3.东面本据的北进策略,我给老大你留点脸,大家懂得都懂。
吕蒙不仅仅是提出问题,他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东线以守,西线以攻
吕蒙的策略深得孙权之心,这直接导致了袭取荆州的发生。
更不一样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西线逼退曹操,进位汉中王,在中线,关羽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这在政治上对孙权产生了巨大的心里落差感,而且这一点对于孙权来说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建号称王,那么孙权的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就是悖逆
之前提及关羽骁锐,又趁势北进,那么江东集团的自身定位就与孙权的想象不相符了
孙权难道要按照刘备的规划,当一个徐州牧车骑将军?
这压根不可能,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军事上的成功和政治上的更进一步,促使孙权走向背离一面。

再一个针对控制长江中上游保证中下游安全问题,这个思路是我很早以前的辩驳某些黑或者粉的思路,但是最终我跟其他人讨论过,这个思路实际上是由指挥官决定的,指挥官的个人气质决定了防御/进攻政策的重心。
我在第4条里提及了周瑜的战略眼光及实际动作
并且在他去世二十年之后仍然被曹叡所指明。
说明西线中线东线的防御/进攻重心是得到了验证的
以时间节点来看,江东从最开始,张纮的想法并没有提及具体防守节点或者进攻节点,鲁肃亦然
但是周瑜就明确指出,本据,襄阳,西线的汉中,这与北方/曹魏集团的策略不谋而合,所以周瑜的思路是激进且自信的
到吕蒙的时候,西线已经退缩到白帝,中线仍然是襄阳,本据仍然是防守,说明吕蒙对西线的信心是减弱了,把策略是降低到,榻上策第三步修正版的再修正,即在统合南方的时候,要即控制藩属/傀儡/远比自己弱小的势力,控制南方,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到陆逊的时候就更不一样,陆抗在临终给孙皓的上书中提到
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他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把这个方略传达给了儿子
这说明陆逊的思路更加着眼于现实,也继承吕蒙的思路,更加立足于防守。
从这几位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江东/孙吴集团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决策变化。
人Envixityツ-avatar

人Envixityツ

有观点周瑜是被孙权杀的,因为孙权怕周瑜攻下益州自立
Akummi-avatar

Akummi

+ by [yyy16666] (undefined)

有观点周瑜是被孙权杀的,因为孙权怕周瑜攻下益州自立

有阴谋论提及,且不说能不能拿下蜀地再拿下汉中再说自立的话
周瑜要自立建安五年不自立搞一套,到了建安十五年再说孙权怕周瑜自立就很过分了
lowo-avatar

lowo

+ by [yyy16666] (undefined)

有观点周瑜是被孙权杀的,因为孙权怕周瑜攻下益州自立
这点纯粹就是胡扯,因为当时孙权根本没这个能力
lowo-avatar

lowo

周瑜的战略眼光是真强,而且出兵打益州这步棋是真的好,不管结果如何江东都能得到利益,只可惜死的早,不然刘备可就难受了
F4ll3n-avatar

F4ll3n

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大方向,竟长江之极。
没有荆州的江东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Akummi-avatar

Akummi

+ by [死号] (undefined)

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大方向,竟长江之极。
没有荆州的江东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具体上有分别的
不管你把这个防守的闸放在鄂县/西陵/汉中
对你的历史定位跟评价也不一样
下游有鄂县鄱阳的防守真就不行了么?
有了中游控制江陵到西陵建平,上游跟中游下游同时有事怎么处理
DaddZillla-avatar

DaddZillla

周瑜扣押刘备的计划是以当时刘备“诣京见权”为前提的,刘备本人进入孙权的根据地京口,可以说把生死交托到孙权之手了。这点在江表传也有提及,庞统曾当过周瑜的功曹,刘备后来和庞统谈及此事也是后怕。应该说周瑜当时确实把握到了一个时机,以较小的代价瓦解吞并刘备集团。不知是当时刘备单身来见的表现确实有迷惑性还是年轻的孙权见识不足,错过了这个机会。随着周瑜病逝,刘备入蜀,曹操死磕淮南。孙权西进的窗口期消失,刘备也脱离掌控,江东的决策也就如你所说只能不断往更实际的方向调整。
Akummi-avatar

Akummi

+ by [gaonaomi] (undefined)

周瑜的战略眼光是真强,而且出兵打益州这步棋是真的好,不管结果如何江东都能得到利益,只可惜死的早,不然刘备可就难受了

周瑜的眼光跟思路最激进也最自信
往好了说,他是对自己绝对自信
他这个足以击破后世比如我们论坛里面大部分的粉黑争论的一点
中下游是不是怕中上游的控制嘛
我给你打下来不就完了
你之前防守放在鄂县/鄱阳
我给你打下南郡,就可以防守西陵建平
然后再害怕上游出川什么
我给你打下蜀地,控制汉中,起码多少多少时间内不用担心上游问题
中游可以强势进攻北方的核心区
Akummi-avatar

Akummi

+ by [花痴] (undefined)

周瑜扣押刘备的计划是以当时刘备“诣京见权”为前提的,刘备本人进入孙权的根据地京口,可以说把生死交托到孙权之手了。这点在江表传也有提及,庞统曾当过周瑜的功曹,刘备后来和庞统谈及此事也是后怕。应该说周瑜当时确实把握到了一个时机,以较小的代价瓦解吞并刘备集团。不知是当时刘备单身来见的表现确实有迷惑性还是年轻的孙权见识不足,错过了这个机会。随着周瑜病逝,刘备入蜀,曹操死磕淮南。孙权西进的窗口期消失,刘备也脱离掌控,江东的决策也就如你所说只能不断往更实际的方向调整。

周瑜跟鲁肃不一样的一点
在赤壁战前后表现是
他是实打实跟着刘备关羽张飞接触并且认识到他们的才干了的
鲁肃虽然自身武艺有射穿盾牌的表现
实际上可能真不如一线的指挥官周瑜对关张的认识深刻

我个人一个想法是,孙权在跟陆逊评价周瑜鲁肃吕蒙的时候说鲁肃借地是其一短
倒不如说是没说他自己是同意了
而且他自己也判断刘备这不行那不行不能成事
而他自己在合肥遭了重
DaddZillla-avatar

DaddZillla

+ by [zq220044] (undefined)

周瑜跟鲁肃不一样的一点
在赤壁战前后表现是
他是实打实跟着刘备关羽张飞接触并且认识到他们的才干了的
鲁肃虽然自身武艺有射穿盾牌的表现
实际上可能真不如一线的指挥官周瑜对关张的认识深刻

我个人一个想法是,孙权在跟陆逊评价周瑜鲁肃吕蒙的时候说鲁肃借地是其一短
倒不如说是没说他自己是同意了
而且他自己也判断刘备这不行那不行不能成事
而他自己在合肥遭了重

孙权当时一直到刘备消灭刘璋才反应过来破防大骂滑虏,他肯定不好意思在陆逊面前提自己当初识人不明没看穿刘备,只能以提出建议的鲁肃为辞了。
人Envixityツ-avatar

人Envixityツ

+ by [gaonaomi] (undefined)

这点纯粹就是胡扯,因为当时孙权根本没这个能力

周瑜死的非常突然,他去建业跟孙权说要出兵益州,可见他这时候身体肯定没有问题,结果回去路上突然死了。有观点是孙权下毒的
人Envixityツ-avatar

人Envixityツ

+ by [zq220044] (undefined)

有阴谋论提及,且不说能不能拿下蜀地再拿下汉中再说自立的话
周瑜要自立建安五年不自立搞一套,到了建安十五年再说孙权怕周瑜自立就很过分了

有没有可能孙权刚继位那会江东张昭和孙家宗族势力也很大,他那时候自立的话不一定干的过他们,这时候能自己出兵益州了,还能得到来自江东的补给,到时候打下益州将在外军力有所不受,变成半独立军阀,孙权也奈何不了他
Akummi-avatar

Akummi

+ by [yyy16666] (undefined)

有没有可能孙权刚继位那会江东张昭和孙家宗族势力也很大,他那时候自立的话不一定干的过他们,这时候能自己出兵益州了,还能得到来自江东的补给,到时候打下益州将在外军力有所不受,变成半独立军阀,孙权也奈何不了他

周瑜多人精的人啊
你没看人说
我跟奋威一起去
到了打下来了我让他在那给你留守
我自己回襄阳给您打曹操
WervorsSK-avatar

WervorsSK

+ by [yyy16666] (undefined)

周瑜死的非常突然,他去建业跟孙权说要出兵益州,可见他这时候身体肯定没有问题,结果回去路上突然死了。有观点是孙权下毒的

但凡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不可能

可信度甚至還不如劉備故意不派援軍送了2D再滅了劉封口再借機一舉打下江東兩分天下
KingStun-avatar

KingStun

+ by [yyy16666] (undefined)

有没有可能孙权刚继位那会江东张昭和孙家宗族势力也很大,他那时候自立的话不一定干的过他们,这时候能自己出兵益州了,还能得到来自江东的补给,到时候打下益州将在外军力有所不受,变成半独立军阀,孙权也奈何不了他

你这么说确实没问题,但周瑜也是说明白了带上孙家人一起去打下来他守我回来.
其实很好理解,益州的地形就是适合割据而且彼时孙权刚坐稳江东他信得过而且还有这个能力去打益州的有且仅有周瑜一人.而周瑜死的时间点卡的也太准了,这里边有阴谋论发酵出来很正常.
人Envixityツ-avatar

人Envixityツ

+ by [檬果汁] (undefined)

你这么说确实没问题,但周瑜也是说明白了带上孙家人一起去打下来他守我回来.
其实很好理解,益州的地形就是适合割据而且彼时孙权刚坐稳江东他信得过而且还有这个能力去打益州的有且仅有周瑜一人.而周瑜死的时间点卡的也太准了,这里边有阴谋论发酵出来很正常.

恰恰是周瑜这么说带孙瑜去,说明这时候孙权周瑜没那么高信任度,问题是这话可行吗,带去的都是周瑜打南郡的兵,到时候这兵还能听孙瑜的?到时候怕是孙瑜不小心就阵亡了
人Envixityツ-avatar

人Envixityツ

+ by [zq220044] (undefined)

周瑜多人精的人啊
你没看人说
我跟奋威一起去
到了打下来了我让他在那给你留守
我自己回襄阳给您打曹操

这话恰恰说明这时候孙权周瑜并不互相信任,上一秒周瑜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要去打益州,下一秒突然挂了,也没个原因。人吕蒙好歹说是有瘟疫同时期死一批人
lowo-avatar

lowo

+ by [yyy16666] (undefined)

周瑜死的非常突然,他去建业跟孙权说要出兵益州,可见他这时候身体肯定没有问题,结果回去路上突然死了。有观点是孙权下毒的
不不,我都懒得说孙权杀江北派老大让江南派得利合不合理,我说的是孙权根本没这个能力,阴谋论也要讲可行性的啊
要知道周瑜可不是在孙权眼皮子底下死的,是在出征的路上,临死前他深情的给孙权写信分析局势然后推荐鲁肃的,也没有任何相关的传言记录,之后江北老将也没一个反的
如果孙权下毒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他要不就是收买了周瑜账内的亲信下毒,要不就是用某种慢性毒药早早就开始下毒了,然后周瑜毒发的时候还能让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是被毒死的,包括他的亲兵还有营中诸将都认为周瑜是正常病死的,你看看孙权后边搞权谋的手法,觉得可能么?
NotThePika-avatar

NotThePika

毕竟周瑜是跟孙策关系好,而且孙权上位是因为孙策儿子年纪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