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ue
2024-09-06T09:22:00+00:00
用户在主题中被处罚
小说《《重塑千禧年代》》里,主角重生后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挂号网,好像争议挺大的,不过我觉得没啥大毛病。
如果说小说里主角搞挂号网直接机械降神,什么逻辑都不要,直接平推全中国的医院,那不用说肯定是扯淡。但如果说基于挂号网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解决相关问题,从逻辑上可行的话,那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一些争议的点我感觉也没啥问题:
1.说作者是一拍脑袋就搞挂号网,后面才改设定说不收费的
这个问题早在第33章的时候,主角就已经在内部会议说过了,那时候才刚开始做挂号网,风投都没拉到呢。
主角早就知道挂号网这个项目不能赚钱,他的目的其实是用挂号网项目来[骗]风投的钱。
当然,说是[骗],但主角对于项目的态度是认真的,他只是用风投的钱来发展挂号网,并不是说主角认为挂号网就是个骗局,相反,他创立挂号网的目的一直很明确:让天底下没有难挂的号
2.2000年的时候没有挂号的网民基础,上网太难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去医院看病,你觉得有网上挂号好还是不好?
如果你觉得不好,网上挂号就不应该存在的,那这一点就不用看了,因为我是觉得网上挂号是便利民众的,下面的说明也是基于此。
有了这个基础,那我再谈下我的理解:
1)如果说2000年没有网民基础,上网难,那么新浪那几家公司的用户是什么?难不成他们有上网看讯息,娱乐的需求,却没有网上挂号的需求?他们不会生病的吗?他们的亲戚朋友不会生病的吗?
2)即使2000年的网络基础真的很差,但是往后几年中国网络的发展主角身为重生者是了解的,而且书中也给出了相关的说明
3.挂号网对于穷人,对于农民的帮助为0
这部分人认为,是即使现在,依然有人不会网上购票,不会网上挂号,那么在千禧年代的当时,搞挂号网更无意义。
当然,肯定不可能全部人都知道要怎么挂号,这也不现实,毕竟即使是2024年的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主角也从来没想过当神仙,一出手就拯救全部人。
4.黄牛问题
有人觉得就算推出挂号网,也解决不了黄牛问题,黄牛依然会上网把所有号都抢了。
1)首先我想问一下,难不成没推出挂号网之前,黄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2)难不成程序员是吃白饭的吗?书中网站是需要身份证号注册的,我不是程序员,我随便想几个办法,例如设置验证码,或者设置挂号成功后的冷却时间等技术手段。这些手段有没有用?
3)一个城市的挂号数量,我随便搜了一下,每天一万多,书中不是全部号都放给了挂号网,按1000算好了,黄牛是打算雇多少个人去挂号啊?这可只是一个城市的号
4)先不说不是所有号都放给了挂号网,黄牛即使真的雇了一堆人抢号,这号他也用不了,因为需要书中挂号完去医院取号是需要身份证验证的。
如果你硬说就是存在这种黄牛,损人不利己一年365天不计成本雇人就盯着一个网站搞,额,那你赢了,确实没有网站能活得下来。
5)而且,看一些人说的,我还以为千禧年中国已经崩溃了,就像当时黄牛挨个站医生办公室门口收钱,病人不给钱就不给看病,已经完全垄断了中国所有医疗资源。
5.挂号网的推广问题
Emmmm。。。。他是重生者,这个背景够大了吧书中关于如何跟部委的人搭上线,是有相关的剧情推动的,在逻辑及剧情已经自洽的情况下非要杠主角不可能没那能力的,我就当你在抬杠了,你这话放哪部书都能说。
6.风投问题
1)有人说风投不可能投给挂号网这个项目,因为根本不靠谱
首先第一点已经说了中国目前网民的数量以及发展速度,以及人们对挂号需求,那么这么一个看着就有前景有市场需求,并且还能有盈利方式的项目?风投为什么不敢投?
如果你认为风投是能预知未来,知道政府一定会出台法律禁止收费的,那我没啥好说,可能不会投;但如果不是,那么挂号网就是一个看着靠谱的项目,风投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未来政府的决定,不然风投可以把[风]字去掉了。
2)况且风投的策略本身就是广撒网,别说挂号网这么一个看着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就算是看着就很离谱的项目,也不是没有风投投资吧?即使当时是互联网泡沫时期,也并不是说完全不作投资了,不过是会谨慎选择罢了。
3)挂号网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是200万人民币,24万美元,即使是互联网泡沫,不会真的有人觉得风投会怕到连这点钱都不敢投吧?
而第一轮之后的风投,已经是挂号网发展起来的情况了,如果你连天使轮都觉得不可能,那这已经发展起来的挂号网我估计你依然觉得风投不会投。
总结:
说实话,当时看书的时候,我是没觉得挂号网有什么大问题的,因为挂号网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明。
而书中的这段我挺喜欢的,也是主角想要搞挂号网的初心:
作者笔下的主角有着一种[使命感],他觉得自己既然重生到了世纪初,应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这点我很喜欢。而看病挂号难正是一个问题,于是作者让主角通过各种行为,去推动挂号网的创立,推广,发展,希望能解决一些问题。
而在这段剧情中,我认为既然作者已经将剧情的逻辑构建到自洽足够说服读者,那么就足够了。非要让作者写个商业计划书出来,然后再长篇大论论证100%的可行性,我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
如果说小说里主角搞挂号网直接机械降神,什么逻辑都不要,直接平推全中国的医院,那不用说肯定是扯淡。但如果说基于挂号网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解决相关问题,从逻辑上可行的话,那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一些争议的点我感觉也没啥问题:
1.说作者是一拍脑袋就搞挂号网,后面才改设定说不收费的
那是因为我们连个泡都没冒出来,法律也许滞后,可主管部门的规定却很容易下达。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盘子大了,各方面都搭建完毕,资金链紧张运行,忽然来了一个不准收费的规定……”方卓描绘着未来的某个可能。
虞红想象着画面,很快就不寒而栗,那相当于公司最重要的模式被否定了,立时就要灰飞烟灭!
“船大调头难,所以,现在你们就得知道这么一回事,知道我们航道的正确方向。”方卓说道。
他一点都没恐吓的意思,国家是不允许基础挂号收费的,至于依附于此的衍生增值服务,那是另一码事。
即便现在趁着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收费造成既定事实,那也很可能在将来面对种种问题,得不偿失。
虞红泄气了:“那你图什么啊……”
“让天底下没有难挂的号啊。”方卓笑道。
“我不是和你开玩笑。”虞红愤愤的说道。
“真的啊。”方卓严肃、活泼的说道,“你们不用愁,我们赚不到用户的钱,但我们可以赚接盘、啊不、赚风投的钱啊。
虞红想象着画面,很快就不寒而栗,那相当于公司最重要的模式被否定了,立时就要灰飞烟灭!
“船大调头难,所以,现在你们就得知道这么一回事,知道我们航道的正确方向。”方卓说道。
他一点都没恐吓的意思,国家是不允许基础挂号收费的,至于依附于此的衍生增值服务,那是另一码事。
即便现在趁着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收费造成既定事实,那也很可能在将来面对种种问题,得不偿失。
虞红泄气了:“那你图什么啊……”
“让天底下没有难挂的号啊。”方卓笑道。
“我不是和你开玩笑。”虞红愤愤的说道。
“真的啊。”方卓严肃、活泼的说道,“你们不用愁,我们赚不到用户的钱,但我们可以赚接盘、啊不、赚风投的钱啊。
这个问题早在第33章的时候,主角就已经在内部会议说过了,那时候才刚开始做挂号网,风投都没拉到呢。
主角早就知道挂号网这个项目不能赚钱,他的目的其实是用挂号网项目来[骗]风投的钱。
当然,说是[骗],但主角对于项目的态度是认真的,他只是用风投的钱来发展挂号网,并不是说主角认为挂号网就是个骗局,相反,他创立挂号网的目的一直很明确:让天底下没有难挂的号
2.2000年的时候没有挂号的网民基础,上网太难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去医院看病,你觉得有网上挂号好还是不好?
如果你觉得不好,网上挂号就不应该存在的,那这一点就不用看了,因为我是觉得网上挂号是便利民众的,下面的说明也是基于此。
有了这个基础,那我再谈下我的理解:
1)如果说2000年没有网民基础,上网难,那么新浪那几家公司的用户是什么?难不成他们有上网看讯息,娱乐的需求,却没有网上挂号的需求?他们不会生病的吗?他们的亲戚朋友不会生病的吗?
2)即使2000年的网络基础真的很差,但是往后几年中国网络的发展主角身为重生者是了解的,而且书中也给出了相关的说明
“这个黑点代表97年的网民数量,63万人。”
方卓继续依次点了两个位置略高的黑点,指着它们说道:“第二个是98年的117万,第三个是99年的400万。”
方卓微微点头,伸手用笔按下第四个黑点,平静的说道:“我查阅了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他们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人数是1690万。”
“现在已经是9月份,全年过完的话,这个点保守估计可以算作2000万网民。”
竖起一根手指:“截止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人口是12.95亿,网民人数是2000万,过去四年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甚至有300%,400%。”
方卓沉声说道:“挂号网存在的基础既是今年2000万网民的互联网环境,也是未来数年如曲线发展的动态预期。”
第34章的内容
总而言之,我认为既然当时已经存在一定量的网民,而且主角也知道往后几年网民数量的爆炸增加,并且这些人也是存在生病挂号的需求,那么市场基础和网民基础就已经是有的了,当然你非要说那些网民只有上网聊天看新闻的需求,没有生病挂号的需求,那我也无话可说。方卓继续依次点了两个位置略高的黑点,指着它们说道:“第二个是98年的117万,第三个是99年的400万。”
方卓微微点头,伸手用笔按下第四个黑点,平静的说道:“我查阅了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他们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人数是1690万。”
“现在已经是9月份,全年过完的话,这个点保守估计可以算作2000万网民。”
竖起一根手指:“截止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人口是12.95亿,网民人数是2000万,过去四年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甚至有300%,400%。”
方卓沉声说道:“挂号网存在的基础既是今年2000万网民的互联网环境,也是未来数年如曲线发展的动态预期。”
第34章的内容
3.挂号网对于穷人,对于农民的帮助为0
这部分人认为,是即使现在,依然有人不会网上购票,不会网上挂号,那么在千禧年代的当时,搞挂号网更无意义。
“当然,线下的实际状况比较复杂,有时候那些依旧在窗口排队的人会好奇看我们是怎么操作的,他们没接触过电脑,学习的比较慢,所在地方又很少有网络。”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问题,尤其,地方越是偏远,想用电脑越是不便,也越是难挂到号。”
“我在庐州找医院洽谈的时候,有个院长曾经不解的问我,你这挂号能有几个人挂呢?那乡下的农民没有电脑,难道去网吧挂号吗?”
“当时,我想着把网站接入医院,面子上不好说,就扯了扯计算机飞快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我很想拉着院长出门看一看,这医院大厅的晚上都有人睡在这里,就等着排队等着挂号,这农民要是知道跑一个小时带网吧就能挂到号,他为什么不能到网吧挂号?”
“难道在医院冰凉的地上睡一晚就比到网吧一小时还舒服吗?”
做挂号网的途中会有很多人询问,为什么要做这个领域啊?怎么不去做门户?怎么不去做聊天?为什么不去做网络安全?”
“别人说,国内市场上的计算机存量几乎都可以去看门户去聊QQ,可只会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会挂号,怎么不去做大多数呢?”
“周总监是个很朴实的技术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一次被问烦了就过来问我要怎么回答。”
“我说,因为,问题就在那里。”
“每一个人都想着去做门户去做电商,那我们看到的能改变的能推动发展的问题难道就放在那里吗?”
“难道要等五年等十年,我们抽出手来再去改变吗?难道挂号这么一个事情就复杂到不能让计算机来承受吗?”
这是书中第68章的内容,主角在论坛上的发言,我觉得主角说得挺好,农民不是傻子,如果他知道可以去网吧挂号,即使是求别人帮忙挂,花费的精力金钱肯定也是比跑到省会大医院来得少。“这其实涉及到一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问题,尤其,地方越是偏远,想用电脑越是不便,也越是难挂到号。”
“我在庐州找医院洽谈的时候,有个院长曾经不解的问我,你这挂号能有几个人挂呢?那乡下的农民没有电脑,难道去网吧挂号吗?”
“当时,我想着把网站接入医院,面子上不好说,就扯了扯计算机飞快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我很想拉着院长出门看一看,这医院大厅的晚上都有人睡在这里,就等着排队等着挂号,这农民要是知道跑一个小时带网吧就能挂到号,他为什么不能到网吧挂号?”
“难道在医院冰凉的地上睡一晚就比到网吧一小时还舒服吗?”
做挂号网的途中会有很多人询问,为什么要做这个领域啊?怎么不去做门户?怎么不去做聊天?为什么不去做网络安全?”
“别人说,国内市场上的计算机存量几乎都可以去看门户去聊QQ,可只会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会挂号,怎么不去做大多数呢?”
“周总监是个很朴实的技术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一次被问烦了就过来问我要怎么回答。”
“我说,因为,问题就在那里。”
“每一个人都想着去做门户去做电商,那我们看到的能改变的能推动发展的问题难道就放在那里吗?”
“难道要等五年等十年,我们抽出手来再去改变吗?难道挂号这么一个事情就复杂到不能让计算机来承受吗?”
当然,肯定不可能全部人都知道要怎么挂号,这也不现实,毕竟即使是2024年的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主角也从来没想过当神仙,一出手就拯救全部人。
方卓把话筒放回原位置,礼貌的鞠了一躬。
他鞠躬的时候在心里补了一句——如果不是为了改变时代,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呢?
互联网能改变医疗生态吗?
不知道。
最起码,在2000年11月中旬的这个节点还不知道。
方卓知道的是,目前已经有1123人通过挂号网挂到了不同医院的号,他们最远来自ZS县的李屯,最近就住在一附院的隔壁。
这1123个人的挂号已然被改变了。
他鞠躬的时候在心里补了一句——如果不是为了改变时代,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呢?
互联网能改变医疗生态吗?
不知道。
最起码,在2000年11月中旬的这个节点还不知道。
方卓知道的是,目前已经有1123人通过挂号网挂到了不同医院的号,他们最远来自ZS县的李屯,最近就住在一附院的隔壁。
这1123个人的挂号已然被改变了。
4.黄牛问题
有人觉得就算推出挂号网,也解决不了黄牛问题,黄牛依然会上网把所有号都抢了。
1)首先我想问一下,难不成没推出挂号网之前,黄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2)难不成程序员是吃白饭的吗?书中网站是需要身份证号注册的,我不是程序员,我随便想几个办法,例如设置验证码,或者设置挂号成功后的冷却时间等技术手段。这些手段有没有用?
3)一个城市的挂号数量,我随便搜了一下,每天一万多,书中不是全部号都放给了挂号网,按1000算好了,黄牛是打算雇多少个人去挂号啊?这可只是一个城市的号
以福州协和为例,虽然福州人口是700多万,但是医院也多,个人觉得不需要除以二
协和一共大小的科室是50个左右,除却检查的科室,差不多门诊的有40个。
一个科室差不多是早上、下午都是三个医生,不算专家和特需门诊,每个医生看病人数算满额50
人。我们来乘一下,40x6x50=12000。一天基本上就是一万多人在医院挂号了。
协和一共大小的科室是50个左右,除却检查的科室,差不多门诊的有40个。
一个科室差不多是早上、下午都是三个医生,不算专家和特需门诊,每个医生看病人数算满额50
人。我们来乘一下,40x6x50=12000。一天基本上就是一万多人在医院挂号了。
4)先不说不是所有号都放给了挂号网,黄牛即使真的雇了一堆人抢号,这号他也用不了,因为需要书中挂号完去医院取号是需要身份证验证的。
如果你硬说就是存在这种黄牛,损人不利己一年365天不计成本雇人就盯着一个网站搞,额,那你赢了,确实没有网站能活得下来。
5)而且,看一些人说的,我还以为千禧年中国已经崩溃了,就像当时黄牛挨个站医生办公室门口收钱,病人不给钱就不给看病,已经完全垄断了中国所有医疗资源。
5.挂号网的推广问题
“我判断现在时机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部委正在号召建设信息化,上面比较重视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行政上的推动是自上而下的。”
“哪怕,这种自上而下不是专门针对医院,不是针对挂号,但我们可以借着这股风。”
“不然,等热潮过了,我们面对的就是顽固的医院生态。”
方卓凝重的说道:“医院的生态是很封闭的,单纯凭借一股力量很难打开,更何况,我们只是一点冒出火苗的力量。”
“再往下等,那也许就是五年、十年之后的事了。”
哪怕十年之后,医院的预诊信息化也不是自发形成,尽管彼时国内的互联网已经相当成熟。
方卓依稀记得那是来自主管部门的体制改革,如此才有两三年内就飞快发展的挂号平台。
然后,他又说道:“医院的接入是个难点,只要接入,这件事就成了一大半,除了建设信息化方面的考虑,舆论的调动也可以作为一个推动的方式,具体怎么做,我已经有了些主意。”
——第21章
主角是借着部委信息化的风,以及营造舆论来推动挂号网的发展,当然也有人说主角凭什么就能借到这股风,他有啥背景能力。“哪怕,这种自上而下不是专门针对医院,不是针对挂号,但我们可以借着这股风。”
“不然,等热潮过了,我们面对的就是顽固的医院生态。”
方卓凝重的说道:“医院的生态是很封闭的,单纯凭借一股力量很难打开,更何况,我们只是一点冒出火苗的力量。”
“再往下等,那也许就是五年、十年之后的事了。”
哪怕十年之后,医院的预诊信息化也不是自发形成,尽管彼时国内的互联网已经相当成熟。
方卓依稀记得那是来自主管部门的体制改革,如此才有两三年内就飞快发展的挂号平台。
然后,他又说道:“医院的接入是个难点,只要接入,这件事就成了一大半,除了建设信息化方面的考虑,舆论的调动也可以作为一个推动的方式,具体怎么做,我已经有了些主意。”
——第21章
Emmmm。。。。他是重生者,这个背景够大了吧书中关于如何跟部委的人搭上线,是有相关的剧情推动的,在逻辑及剧情已经自洽的情况下非要杠主角不可能没那能力的,我就当你在抬杠了,你这话放哪部书都能说。
6.风投问题
1)有人说风投不可能投给挂号网这个项目,因为根本不靠谱
首先第一点已经说了中国目前网民的数量以及发展速度,以及人们对挂号需求,那么这么一个看着就有前景有市场需求,并且还能有盈利方式的项目?风投为什么不敢投?
如果你认为风投是能预知未来,知道政府一定会出台法律禁止收费的,那我没啥好说,可能不会投;但如果不是,那么挂号网就是一个看着靠谱的项目,风投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未来政府的决定,不然风投可以把[风]字去掉了。
2)况且风投的策略本身就是广撒网,别说挂号网这么一个看着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就算是看着就很离谱的项目,也不是没有风投投资吧?即使当时是互联网泡沫时期,也并不是说完全不作投资了,不过是会谨慎选择罢了。
3)挂号网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是200万人民币,24万美元,即使是互联网泡沫,不会真的有人觉得风投会怕到连这点钱都不敢投吧?
而第一轮之后的风投,已经是挂号网发展起来的情况了,如果你连天使轮都觉得不可能,那这已经发展起来的挂号网我估计你依然觉得风投不会投。
总结:
说实话,当时看书的时候,我是没觉得挂号网有什么大问题的,因为挂号网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明。
而书中的这段我挺喜欢的,也是主角想要搞挂号网的初心:
“现在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用互联网、用科技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是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题目。”
“科技和互联网应该解决我们会碰到的问题,恰恰,到医院挂号是个挺让人心疼的事。”
“小苏,昨天我在医院又看到那个胖黄牛了。”
“我看到他让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去卖血凑钱交黄牛挂号费。”
“我帮他垫钱交了。”
“那个生病的小女孩很可爱,她爸爸也很爱她,如果我不出现,他一定会去卖血的。”
“临走时,小女孩喊了我一句‘光头叔叔’,她用一个灿烂的笑容感谢了我。”
“可我这个光头叔叔能帮她一次,帮不了我看不到的人十次。”
“我能花钱找人教训那个胖黄牛,我教训不了其他地方的瘦黄牛。”
“我想了又想,科技和互联网的进步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来促进这种进步。”
“小苏,你觉得呢?”
方卓给出了自己思考的答案。
“这是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题目。”
“科技和互联网应该解决我们会碰到的问题,恰恰,到医院挂号是个挺让人心疼的事。”
“小苏,昨天我在医院又看到那个胖黄牛了。”
“我看到他让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去卖血凑钱交黄牛挂号费。”
“我帮他垫钱交了。”
“那个生病的小女孩很可爱,她爸爸也很爱她,如果我不出现,他一定会去卖血的。”
“临走时,小女孩喊了我一句‘光头叔叔’,她用一个灿烂的笑容感谢了我。”
“可我这个光头叔叔能帮她一次,帮不了我看不到的人十次。”
“我能花钱找人教训那个胖黄牛,我教训不了其他地方的瘦黄牛。”
“我想了又想,科技和互联网的进步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来促进这种进步。”
“小苏,你觉得呢?”
方卓给出了自己思考的答案。
作者笔下的主角有着一种[使命感],他觉得自己既然重生到了世纪初,应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这点我很喜欢。而看病挂号难正是一个问题,于是作者让主角通过各种行为,去推动挂号网的创立,推广,发展,希望能解决一些问题。
而在这段剧情中,我认为既然作者已经将剧情的逻辑构建到自洽足够说服读者,那么就足够了。非要让作者写个商业计划书出来,然后再长篇大论论证100%的可行性,我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