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af
2022-01-23T16:48:54+00:00
举个例子吧
80年代 90年代国足靠的是辽宁 青岛 上海 武汉等几个国企集中地区
靠国企厂矿形成的社区培养兴趣
然后体工队会来选人 选中了有津贴 肉蛋奶等补贴 后来还能进编制。(当时高考录取率很低,这个很有吸引力)
选不中的
当时国企都会养一只厂队的, 90年代地方有企业比赛,专门踢球。
大下岗后这套培养兴趣+托底的机制完蛋了
今天中国足球的崩溃的惨烈就来源于 90年代的国企大下岗和厂矿工人社区的解体
说白了就是举国体制挂了,商业化又没跟上。中国现在还不到让孩子天天踢足球的发展程度。所以别想太多
[quote][pid=585798063,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43186893]juelian92[/uid] (2022-02-01 00:55):
这种依靠工厂的足球和欧洲反而比较像[/quote]我们飞速的跳过了这个年代,但是这种家里老子带小子看球的氛围却没有形成……虽然中国足球的球迷基数目前还不错,但过多几代人后,前景堪忧啊,毕竟现在的娱乐手段太多了
[quote][pid=585798063,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43186893]juelian92[/uid] (2022-02-01 00:55):
这种依靠工厂的足球和欧洲反而比较像[/quote]这是学的苏联和东欧足球 只不过苏联东欧足球基础本来就好 虽然抛弃了以前那套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群众里大部分还是喜欢踢球 所以现在虽然走下坡路但底子还行
中国把以前那套扔了后 本来喜欢足球的就不算多 这下踢球的连人都没了
过去的模式是
学校发现有天赋
可以推荐到上级体育部门
一旦练体育,
你就没后顾之忧了
运动员打不出来,
或者退役
也可以分配到各个国企工作
而这些国企也有相关比赛任务
这些运动员出身的人,
反而成了抢手的人才
可以为国企在比赛在获得成绩的
像过去企业队也会征战全国联赛
比如铁路系统的火车头队
因此过去运动员有保障,
走运动员路线与考大学一样
都是给自己找工作的敲门砖
随着九十年代国企下岗潮
专业体育队也没人善后了
为了解决债务压低成本
企业联赛没了
体育型人才也就没人要了
解决不了工作
自然就没人去练了
而后来建立的足校体制问题更多
孩子很小就以高额的学费送入足校
这就阻挡了大多数人
而孩子在未成年时寄住学校,
性格未定性,也不知道进入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学校也以足球作为方向,文化课根本不认真对待,人数也不是
但因为足校垄断了进入足球行业的机会
毕竟没有校级联赛,各个职业队也不会派球探去普通高中大学去考察
所以足校的孩子即使差,也能有工作,关上门烂无所谓。
但进入国际比赛就不一样了
因为人家是实打实的真家伙
是骡子是马一溜,就露馅了
和我想法一样。国企不养业余足球队,断了足球人的出路。
主要还是足协组织不行,虽然很多国企缺钱,但有钱的也不少啊,烟草、供电局、酒厂、中石油、军警。。
靠这些单位,每个地级市至少能有10几支队,每年和校园队一起搞个市级杯赛,省内前2名参加东西南北四大区赛,四区冠军再决赛。
说这个我可以提一嘴
公司有龙舟队,拔河队,参加管委会,本系统比赛的足球队,篮球队
你猜,几乎每年第一名的龙舟队,拔河队,还有足球队是哪个单位
消防队
理由很简单
人家上班除了日常训练
就是练体能,那么跑步是练
踢球,打篮球也算练[s:ac:哭笑]
说得好。。比什么张璐这种分析一大堆 不敢说真话的好多了。。懂的人呢不说 说的人装不懂。
[quote][tid=30511543]Topic[/tid] Post by [uid=63339092]寻梦云水[/uid] (2022-02-01 00:53):
举个例子吧
80年代 90年代国足靠的是辽宁 青岛 上海 武汉等几个国企集中地区
靠国企厂矿形成的社区培养兴趣
然后体工队会来选人 选中了有津贴 肉蛋奶等补贴 后来还能进编制。(当时高考录取率很低,这个很有吸引力)
选不中的
当时国企都会养一只厂队的, 90年代地方有企业比赛,专门踢球。
大下岗后这套培养兴趣+托底的机制完蛋了[/quote][s:a2:doge]90年代甲A,12支队伍,差不多一半在广东,国企可不多
关键和国企没关系,是因为国企养的人太多
而且足球队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Reply to [pid=585827054,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38217125]18320654114sz[/uid] (2022-02-01 08:53)甲a元年一共12支队伍,广东的就太阳神和宏远,而且没多久就下去了,转售了,哪里来的一半是广东的。我最看不惯的就是现在一堆广东球迷开始岁月史书了,90年代中国主流足球界跟广东关系不大,我承认广东足球曾经有过辉煌,但广东足球在90年代留下的痕迹还不如四川全兴,广东的一些情况也不能代表中国足球90年代职业化初期的全貌
[quote][pid=585828795,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60669220]zyq2019zyq2019[/uid] (2022-02-01 09:07):
甲a元年一共12支队伍,广东的就太阳神和宏远,而且没多久就下去了,转售了,哪里来的一半是广东的。我最看不惯的就是现在一堆广东球迷开始岁月史书了,90年代中国主流足球界跟广东关系不大,我承认广东足球曾经有过辉煌,但广东足球在90年代留下的痕迹还不如四川全兴,广东的一些情况也不能代表中国足球90年代职业化初期的全貌[/quote][s:a2:你看看你]我说元年了?
宏远太阳神 松日飞亚达
另外,你四川人吧
吹啥四川呢。。。中超都多少年没四川了
对了,当年四川最出名的就是11-2的五鼠案,的确痕迹很明显的
Reply to [pid=585835279,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38217125]18320654114sz[/uid] (2022-02-01 09:50)甲a的历史就在那里,广东在其中压根进不了主流圈,98、99基本全下去了(其中深圳也是反复上下),在顶级联赛常年陪跑,而全兴的话题度比广东几个球队高多了。当然,你们广东球迷可以过两年向其他后辈吹吹恒大怎么怎么辉煌,但硬要拿广东足球论证甲a甚至中超前10个年头中国足球的一些现象,没必要也没意义,因为在那个环境下广东足球实在没啥亮点。反正中国足球,跟国企、政府的关系远大于私企外企民间力量,但凡能活下来就可以见得到彩虹,而苏宁就这么硬生生把江苏足球的历史给断了。
ps 我声明我不是四川人,也不是江苏球迷,我只是一名从小看球看了20年的伪球迷
企业队工资几百块管吃喝有编制90年代看是好工作,但是职业化后收入差距被拉开太大了。别说甲A甲B,就是踢赛会制的乙级比赛,对付个几万块钱都很轻松,成功冲甲b几十万起步。企业队的球员都去当雇佣兵了
[quote][pid=585798063,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43186893]juelian92[/uid] (2022-02-01 00:55):
这种依靠工厂的足球和欧洲反而比较像[/quote]和日本的情况也像,大企业都喜欢养自己的队伍,也有企业联赛,走打球的路子即使做不到顶尖球员出路也很多
[quote][pid=585842073,30511543,1]Reply[/pid] Post by [uid=41421115]kid_mirror[/uid] (2022-02-01 10:31):
企业队工资几百块管吃喝有编制90年代看是好工作,但是职业化后收入差距被拉开太大了。别说甲A甲B,就是踢赛会制的乙级比赛,对付个几万块钱都很轻松,成功冲甲b几十万起步。企业队的球员都去当雇佣兵了[/quote]能有几个够水平踢甲B的。全国300地级市,一市十支队,3000个队有3万多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