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sterDuke
2020-11-03T06:03:53+00:00
本人在某中原地区省会国字号开头经销商做销售,也才刚入职半年,因为最近一直在接触这方面的事情,中午没什么事情也跟大家交流交流。
首先,跟不了解带量采购的朋友们科普下什么是带量采购。
所谓的“带量采购”,就是政府(医保局)出面进行招标,用市场的“量”换取你的价。就拿我们熟悉的药物阿莫西林来打个比方。之前阿莫西林可能一盒10元(比方),现在政府觉得贵了,要砍价,于是我就开设一次招标会,如果你的药物中标,那么全国医院中50%(比方)的阿莫西林都要用你们家的,但是代价就是,你要把这个药的价格给我降下来,越低越好。
于是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各大医药、医疗器械公司,为了抢占这个市场份额,疯狂降价。
目前带量采购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成效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我记得在医院宣传栏看到的情况,许多药从之前的几十块几百块,降到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许多降价幅度达到了90%以上,可以说确实是很恐怖的。
那么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来了,国家为什么要搞带量采购
?
第一是降低医保支出,同时降低病人治疗费用。
我们看病很多费用是医保可以报销的,但是话说回来了,每年那么多东西需要报销,国家也吃不消,国库空虚,国家也需要控制医保的支出。但是国家不可能为了节省医保支出而取消或者减少医保范围比例。因此就采取带量采购这个政策变相降低医保支出。
第二是改善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灰色现象。
我们要知道的是,一个药、或者一个医疗器械,从厂家那里生产出来、再通过经销商配送,最后送到医院,再卖给病人,这中间的费用大部分是都花在了销售上的。医院那么多药那么多耗材,凭什么用你家的不用别人家的,说白了就是谁跟医生关系好,谁帮医生忙帮的多,谁给钱给的多,就用谁的。
而这部分费用是由患者及国家承担的。带量采购之后,国家规定这个药只能用这几家的,医生丧失了一部分药物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而中标的厂家也不需要培养那么多跟医生关系好的医药代表来帮助他们卖药,因为药的价钱降下来了,没有那么多钱能给中间的销售了。于是销售给医生的回扣也少了。这个灰色现象就会相对改善很多。
第三是打击美国药企。
带量采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一次反击。目前医疗市场上,外企凭借着先进技术以及庞大的资金支持是占据优势的,强生、美敦力、BD等等许多大公司,以其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影响力都受到大部分医院临床科室的青睐,虽然现在国产仿制都慢慢起来了,但是临床一般还是会选择进口外企,而外企产品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贵。
而这次带量采购就是抓住了外企的这个缺点进行打击,外企的成本比国内的高,价格就不可能降的特别低,因此就必然会被踢出大陆市场,美敦力因为心血管冠脉没中标已经裁员几十个人了。
那么最后我谈谈我个人对这次带量采购的一些看法。
第一,我觉得政府能想出这个政策的人是真的牛逼,就这一招,达到了惠及百姓、整理行业乱象、反击美国三个目的,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按照马哲的辩证法来说,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带量采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效果初现,但是推广起来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中间会有无数的人来阻挠这个过程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前所述,带量采购变相减少了回扣现象,但是临床医生肯定会有不乐意的,那么他们会怎么办?医生可以用一些其他不在采购范围内的产品来变相把之前的钱拿回来。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相反的苹果公司,苹果是取消了充电器和耳机来节省成本增加利润,而医院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增加使用类似于“耳机”“充电器”这样可有可无还对病人没什么影响的产品来增加收入。同样,厂家也可以通过赞助学术会议等方式变相给回扣。
第三,利益相关的人会说带量采购的政策降低了厂家的利润,从而导致厂家减少生产的投入,最终导致行业发展缓慢。对于这种说辞笑笑就好,厂家的成本大部分都是在销售而不是在生产上,厂家的成本如果在生产上外企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带量采购反而帮助厂家削减销售成本,帮助厂家回归到专心生产新产品的初心。
第四,带量采购是否真的有弊端?很明显也有,比如中标产品是否与招标政府有勾搭。而且带量采购政策会把医疗行业人为地两极化,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标的企业抗衡,中标的大型企业会越过越好,而小企业基本会被淘汰出局。
最后,我也希望大家理智看待这个行业,理智看待医药代表与医生这两个职业。医药代表并不是就是单纯地行贿、送钱的职业。我是做器械的,以我们公司的一个同事为例。
他负责省会最大的三甲医院的骨科科室,每次手术都需要他跟台帮助,有一次他三天里加起来睡了不超过20个小时,而且还都是在医院找个地方随便睡睡。医生做手术是需要厂家的代表帮助跟台解决手术难题的。可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你们或者你们的家人住院手术的时候,也有一位医药代表在手术台上帮着医生解决手术遇到的问题,这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密不可分。
而同样,大部分医生都是具有一颗仁德之心的,病人没钱、医生自己掏钱帮忙救人的事迹我也遇到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直乌鸦就觉得这个林子里都是乌鸦。
首先,跟不了解带量采购的朋友们科普下什么是带量采购。
所谓的“带量采购”,就是政府(医保局)出面进行招标,用市场的“量”换取你的价。就拿我们熟悉的药物阿莫西林来打个比方。之前阿莫西林可能一盒10元(比方),现在政府觉得贵了,要砍价,于是我就开设一次招标会,如果你的药物中标,那么全国医院中50%(比方)的阿莫西林都要用你们家的,但是代价就是,你要把这个药的价格给我降下来,越低越好。
于是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各大医药、医疗器械公司,为了抢占这个市场份额,疯狂降价。
目前带量采购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成效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我记得在医院宣传栏看到的情况,许多药从之前的几十块几百块,降到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许多降价幅度达到了90%以上,可以说确实是很恐怖的。
那么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来了,国家为什么要搞带量采购
?
第一是降低医保支出,同时降低病人治疗费用。
我们看病很多费用是医保可以报销的,但是话说回来了,每年那么多东西需要报销,国家也吃不消,国库空虚,国家也需要控制医保的支出。但是国家不可能为了节省医保支出而取消或者减少医保范围比例。因此就采取带量采购这个政策变相降低医保支出。
第二是改善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灰色现象。
我们要知道的是,一个药、或者一个医疗器械,从厂家那里生产出来、再通过经销商配送,最后送到医院,再卖给病人,这中间的费用大部分是都花在了销售上的。医院那么多药那么多耗材,凭什么用你家的不用别人家的,说白了就是谁跟医生关系好,谁帮医生忙帮的多,谁给钱给的多,就用谁的。
而这部分费用是由患者及国家承担的。带量采购之后,国家规定这个药只能用这几家的,医生丧失了一部分药物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而中标的厂家也不需要培养那么多跟医生关系好的医药代表来帮助他们卖药,因为药的价钱降下来了,没有那么多钱能给中间的销售了。于是销售给医生的回扣也少了。这个灰色现象就会相对改善很多。
第三是打击美国药企。
带量采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一次反击。目前医疗市场上,外企凭借着先进技术以及庞大的资金支持是占据优势的,强生、美敦力、BD等等许多大公司,以其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影响力都受到大部分医院临床科室的青睐,虽然现在国产仿制都慢慢起来了,但是临床一般还是会选择进口外企,而外企产品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贵。
而这次带量采购就是抓住了外企的这个缺点进行打击,外企的成本比国内的高,价格就不可能降的特别低,因此就必然会被踢出大陆市场,美敦力因为心血管冠脉没中标已经裁员几十个人了。
那么最后我谈谈我个人对这次带量采购的一些看法。
第一,我觉得政府能想出这个政策的人是真的牛逼,就这一招,达到了惠及百姓、整理行业乱象、反击美国三个目的,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按照马哲的辩证法来说,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带量采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效果初现,但是推广起来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中间会有无数的人来阻挠这个过程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前所述,带量采购变相减少了回扣现象,但是临床医生肯定会有不乐意的,那么他们会怎么办?医生可以用一些其他不在采购范围内的产品来变相把之前的钱拿回来。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相反的苹果公司,苹果是取消了充电器和耳机来节省成本增加利润,而医院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增加使用类似于“耳机”“充电器”这样可有可无还对病人没什么影响的产品来增加收入。同样,厂家也可以通过赞助学术会议等方式变相给回扣。
第三,利益相关的人会说带量采购的政策降低了厂家的利润,从而导致厂家减少生产的投入,最终导致行业发展缓慢。对于这种说辞笑笑就好,厂家的成本大部分都是在销售而不是在生产上,厂家的成本如果在生产上外企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带量采购反而帮助厂家削减销售成本,帮助厂家回归到专心生产新产品的初心。
第四,带量采购是否真的有弊端?很明显也有,比如中标产品是否与招标政府有勾搭。而且带量采购政策会把医疗行业人为地两极化,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标的企业抗衡,中标的大型企业会越过越好,而小企业基本会被淘汰出局。
最后,我也希望大家理智看待这个行业,理智看待医药代表与医生这两个职业。医药代表并不是就是单纯地行贿、送钱的职业。我是做器械的,以我们公司的一个同事为例。
他负责省会最大的三甲医院的骨科科室,每次手术都需要他跟台帮助,有一次他三天里加起来睡了不超过20个小时,而且还都是在医院找个地方随便睡睡。医生做手术是需要厂家的代表帮助跟台解决手术难题的。可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你们或者你们的家人住院手术的时候,也有一位医药代表在手术台上帮着医生解决手术遇到的问题,这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密不可分。
而同样,大部分医生都是具有一颗仁德之心的,病人没钱、医生自己掏钱帮忙救人的事迹我也遇到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直乌鸦就觉得这个林子里都是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