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 对[牺牲,奉献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的一个反驳

devilishgenius-avatar

devilishgenius

2022-06-17T11:15:28+00:00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主题为[牺牲,奉献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伦理学思辨,围绕这一观点发展出许多理论,当然也有反对的观点。
以下是一个针对[做好事本质是利己]的经典反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24/ekQ2q-hbtrZ1jT3cSl7-z2.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24/ekQ2q-a8waZ1jT3cSl7-z3.png[/img]
(来自《大问题》,一本很不错的哲学入门书)
太长不看版:你可以说牺牲奉献本质上是为自己爽,但是为什么这么做能让你愉悦,为什么不这样做会使你内疚?本质利己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Floof-avatar

Floof

“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我们的欲望”
这话我并不认同,有些行动是基于欲望,有些行动是基于需求。
josesdunkin-avatar

josesdunkin

Reply to [pid=620460190,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64197981]美尔巴4444[/uid] (2022-06-24 19:42)
我昨天看一本书主角吃了一刀断情灭性剑,莫得欲望了,我就在开脑洞吃饭是欲望还是需求,主角会不会饿死
KrakenThunder69-avatar

KrakenThunder69

其实这是一种哲学观念,叫做绝对自私主义,它的存在在我看来并不是为了证明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它只是去为人的行为做一种诠释,从一个生物的动机去分析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并不是一种什么特殊的生物,我们引以为傲的情感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KrakenThunder69-avatar

KrakenThunder69

[quote][pid=620460190,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64197981]美尔巴4444[/uid] (2022-06-24 19:42):

“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我们的欲望”
这话我并不认同,有些行动是基于欲望,有些行动是基于需求。[/quote]但是需求和欲望只是一种行为的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已。
Floof-avatar

Floof

当然,原帖本身存在一个诡辩问题:就是他一边给“为了自己”这个词语添加了道德属性(自私是不好的),另一边又把道德指向了“为了自己”。结果就相当于用道德否定道德的道德属性。
可以改成三段论的形式:
1、道德认为自私是不好的。
2、道德的行为指向自私。
3、所以道德是不好的。
但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因为你在评价一种道德的好坏时,就不得不介入另一种道德范式,就好比讨论“父母死了守孝三年好不好”,对于一个封建道德观下的人来说,“父母死了守孝三年”就是道德的一部分,是没法在道德体系内评价的,只有学习了新道德的人才能从外部评价。至于不同的道德范式谁能成功,那就是社会动态博弈的结果了。
Shаi-avatar

Shаi

[s:ac:哭笑]太长不看 但是既然知道做了可以爽 不做会内疚

那利己的我为什么要弄清楚它的原理 这影响我做好事自己爽吗

总不能是拆了黑盒找到爽点然后优化流程吧
Ina-avatar

Ina

其实不需要反驳啊…遇到这种问题只要说“对啊,所以呢?”就是了[s:ac:茶]只是因为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利他行为就不再是利他行为了吗?
KrakenThunder69-avatar

KrakenThunder69

[quote][pid=620462844,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39561887]Yvon_H[/uid] (2022-06-24 19:56):

其实不需要反驳啊…遇到这种问题只要说“对啊,所以呢?”就是了[s:ac:茶]只是因为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利他行为就不再是利他行为了吗?[/quote]因为这种思想就不是拿出来批判他人的,它有且只有修正自己的思维这一种用法...你如果要说啊对对对,那只说明你不接受它而已,也没有什么。[s:ac:愁]
Floof-avatar

Floof

Reply to [pid=620461448,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42060529]友少偏爱宅[/uid] (2022-06-24 19:49)
可以用朱熹的一句话来概括:“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需求和欲望的区别就是需求只要满足了,就不会再增长,而欲望必须不断地增长。一个人一日三餐吃饱了就算满足了需求,但对于某种馋人,或美食家,他就不会满足于普通的一日三餐,他肯定会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各种餐馆、铺子来满足味蕾。
Graphics Editor-avatar

Graphics Editor

看看远处的日本动漫吧[s:a2:怒]
Floof-avatar

Floof

我感觉这段话论述的中心是:人的道德观念是可以内化的,是可以深入到不假思索的程度上的,而不是每做一件好事都要权衡利弊。
然而他也无法解释道德的来源,道德究竟是来自于人的良心,还是人类之间相互监督的结果。我倾向于后者,道德并不是一开始就出自人的良心,而是社会他律内化的结果,一开始没有人是真心的,但在一定的妥协之后,约定俗成了一定的社会道德,最后逐渐被内化了。同时道德也体现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权力关系,即便道德对所有人都平等,也只有一部分社会群体在制定道德。
KrakenThunder69-avatar

KrakenThunder69

[quote][pid=620462664,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60766005]绯红学者[/uid] (2022-06-24 19:55):

[s:ac:哭笑]太长不看 但是既然知道做了可以爽 不做会内疚

那利己的我为什么要弄清楚它的原理 这影响我做好事自己爽吗

总不能是拆了黑盒找到爽点然后优化流程吧[/quote]还真是......因为深入思考的下一步必定就是xx为什么会让我爽。
KrakenThunder69-avatar

KrakenThunder69

[quote][pid=620463266,32442092,1]Reply[/pid] Post by [uid=64197981]美尔巴4444[/uid] (2022-06-24 19:58):

可以用朱熹的一句话来概括:“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需求和欲望的区别就是需求只要满足了,就不会再增长,而欲望必须不断地增长。一个人一日三餐吃饱了就算满足了需求,但对于某种馋人,或美食家,他就不会满足于普通的一日三餐,他肯定会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各种餐馆、铺子来满足味蕾。[/quote]可是你这个例子中的需求是针对同一目标同一状态时间的举例,如果拉长到社会群体中,有的人不吃流食就会病死,有的人不一日多餐就会营养吸收不良饿死。那“流食”“一日多餐”,和所谓的“求美味”区别又在哪里呢。人类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间对基础生存的物资总是会不同的需求,有的人达到1分就能活下去了,有的人确实没有5分就没法活下去,那你的这套理论又要怎么界定需求和欲望呢。
Reaper12301-avatar

Reaper12301

文字陷阱罢了。
用“群体收益”来解释部分自我损失的行为,并将其归结于“自私”。
但这时只要强制解释一下“自”的范围就看出来了,“个人”“家庭”“社会阶层”“国家”“物种”“生物圈”“地球”。
通过放大“自”的范围将不同的道德归结于不同的团体判断策略。

某种意义上是没错的,但为什么“无私”在道德上高于“自私”,不正是因为“无私”将更多的个体纳入了利益范围。

在不断的扩大“自”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做到了“推己及人”,也就是接近了传统道德的“无私”。
pvp_trex-avatar

pvp_trex

他的问题是标题和论证的内容严重脱节,他那个案例里所谓自己的满足其实是责任,是一种道德满足,某种意义上和康德的道德律是一码事,即道德是无关结果无关他律的,只能是意志自律的结果。

所以虽然他标题说的是利己主义,但他的论点其实更接近康德的先验义务论。
Foods-avatar

Foods

大问题这书确实不错。隔壁那帖那论证也是有够糙的
Chompies-avatar

Chompies

感谢楼主,特别发了一贴写到了点子上,我知道了我想法错误的根源。 我原贴不算是论证,因为没看过太多哲学的东西,只是一个尽量充实的想法。系统的理论确实缺少,你发的确实帮助到了我。
Ogurcheck-avatar

Ogurcheck

与其翻故纸堆,为什么不用 行为经济学 呢?
你但凡做个决策,总是会试图优化一个效用的吧。
不然你这决策怎么做呢。
就算你觉得仔细看ABCD好烦啊,随便选一个,也是图个让自己方便。
TDNeutron-avatar

TDNeutron

“为什么这么做能让你愉悦,为什么不这样做会使你内疚?”
为什么这个问题是需要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