ƈǟʟǟʍɨȶʏ
2021-11-14T03:34:56+00:00
蹭个热度,把我这六年法系车主的感想写出来。
其实我也曾是美系车主以及仍是日系车主,家里以前还有过德系车,但无疑“法系车主”的身份标签对我来说更浓厚,这跟法系车在网络公众观点中所存在的争议分不开。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对这种矛盾和争议的看法。
由于其他法系车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实在太小,加上我本人是标致408车主,所以我所谈的“法系车”基本指标致雪铁龙,乃至就是指神龙汽车这家车企的产品。并不是对DS、雷诺等品牌不敬,只是确实不够了解,在此请相关车主谅解。布加迪更是超纲了。
“平庸的个性车,均衡的小众车”,这一组矛盾的形容词就是我对法系车的综合评价。而“没有信仰的粉丝”就是我对法系车主做的群体画像。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9-jz7rK22T3cSko-bo.jpg[/img]
2020年国内法系车新车销量市场份额只有0.3%。不可谓不是小众车了。
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个性车,小众车,往往是在某方面优势非常突出,同时又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劣势。而且优势方面往往是大部分消费者不太关心的,缺点劣势又是大部分消费者非常注重的。所以会形成小部分拥趸非常喜欢,但广大消费者不感兴趣,销量不高的情况。这类小众车的粉丝又往往非常忠实,非某车不买,所以该品牌/车系能够在销量很低的情况下维持住不退市。
法系的优势,按髮吹和水军常吹的方面,是用料良心(环保材质和安全)和底盘调教。
在我15年换车的时候,前者确实是重要的因素,当时ESP+6气囊的条件就能排除一大票竞品,加上拆车可见的用料,确实对其他合资对手有优势。之后中保研的摸底测试也证明法系安全性虽然不能说最好最顶尖但相比同级别来说是属于比较好的。但现在自主崛起,用料方面也不差甚至可能更好。而安全方面在经过中保研洗礼后,行业进步明显,反而法系还没经受过考验。结合法系不在北美市场经营而欧洲的安全测试标准没有IIHS要求高,尤其是在小角度偏置碰撞方面可能吃亏。所以法系的这一原本的优势现在已经沦为中庸。
附中保研摸底测试成绩,网图,包浆浓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9-3w8sK1zToS8w-cj.jpg[/img]
而底盘方面更是争议巨大。髮吹的调教无敌和髮黑的万年板悬争个不休。
在我看来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是分价位分车型。在10万以内到10万出头,尤其是在小车身上,法系的板悬往往比同级别有优势。在正B级,法系的多连杆连用料都远超大部分对手。分歧点在于10-20万这个区间,板悬和独立悬挂混战一团,A级A+高配和B级B-低配厮杀成一团,就不好说谁强谁弱了。还要看车型调教偏向,是偏运动还是偏舒适。两个维度同时领先在我看来不可能的,现在法系可能进行品牌定位,标致偏运动而雪铁龙偏舒适。再要看工况,在有些工况有优势,比如PHC液压悬挂过大沟坎炮弹坑,在一些比赛测试中扭力梁车型表现也很不错。当然也有劣势的工况,某些情况会有横摆现象(影响体感,跟极限没关系,离失控还远)等。
所以这一方面,当然没有“吹的那么那么的神”,但无脑黑板悬的也是键盘侠无疑。
优势都中庸了,那么劣势呢?
其实基本也都没那么差。
万年1.6T云云,因为自己的改进和行业内燃机整体研发瓶颈(都要向电动化转型),现在仍是行业同级别主流水平。当然如果你非要2.0T不买那说明你要求比较高。
万年板悬,上面说过了。
保值率,如果你准备近年要换车只是先买一个过渡车型,且选车决赛圈对比对象是德系日系主流车型,那确实会存在差距。如果用车年限长或对比对象是其他保值率同样不见得多高的车型,那还是新车性价比更重要。
小毛病多和不好修。观察几年车友群下来,问题最大的就是上一代发动机的烧机油问题,新一代则声称改善,跟大众新一代EA888一样先观其效吧。其他小毛病有但是程度尚可,在接受范围内。维修只要当地有4S或者曾经有比较大的保有量也会有专修店。当然跟保有量特别大的德系日系主流车型比,随便进个路边摊都能修那也是比不过。
反人类设计,我举过408的例子,同样影响程度的设计在法系身上被喷死,在别的车上却被宽容。设计有些是不同,只是适应习惯问题;有些确实不便,但未见得其他所有车所有设计都合理没问题;还有些是万年老经一直念。法系车主一般对设计吐槽不多,车主群里吐槽最多的还是上面那条烧机油问题。
倒闭退市。前几年这下滑的趋势确实挺吓人,今年总算触底反弹了。经过经销商大量撤网,标致雪铁龙并网以后,我认为稳住保持国内生存没问题。我说过,法系卖车走量能力不强,但苟住能力不弱。当然买法系没有买其他几个主流品牌车型放心,但跟其他一些二三线品牌比,现在嘲笑法系的当心回头走在法系前面。这是已经有先例的了。
好了,综上所述,法系确实就是“绝对没有吹的那么那么强”,但也“绝对没有黑的那么那么差”。法系是平庸的个性车,目前国内在售车型大部分偏向于水桶,动力操控空间舒适油耗各方面都马马虎虎,销量很小众,产品却比较均衡。
没有信仰的粉丝是对法系车主群体最合适的画像。最近很多ID发一个话术,说“如果当年的法系车主有多少部分还买法系,法系就不至于如今这局面”,一般越是小众越是被其他人攻击和不理解的,越容易抱团取暖,成为粉丝。法系车主在谈车子好坏偏好时,有那么一点点像粉丝。但法系车主又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你问我法系车好不好,我觉得还行。你问我法系车差不差,我觉得还行。你问我下一辆还买不买,我说先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价格低吗,配置高吗,其他设计喜欢吗,更重要的是,是我预算和需求范围目标的车型吗?
这些条件不符合,刚才一秒还是粉丝的法系车主立马叛变了,还得踩着卖车时的残值说一声:呸,去死吧。
附一个有意思的关键字搜索结果数量对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8-czdjK16T3cSmg-7w.jpg[/img]更新,关于508L为什么那样,凡尔赛为什么这样,神龙的战略目标意图,以及犯过的错误,浅谈我的理解。
这次凡尔赛上市有一部分人认为,神龙声称指望凡尔赛这辆车翻身,但这辆车的跨界属性注定小众,肯定不能翻身(达到跻身主流销量乃至排进前几排行榜的效果)。并且觉得之前508才是翻身机会,却被神龙的反向操作给搞败了,看不懂神龙的想法。
我觉得,神龙确实犯了很多很严重的错误,但有些人的误会可能比神龙还严重。
换代508大概在18年左右在欧洲公布,整个项目立项的话最晚也在17年左右就定下了,而后在19年上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9m98K5T3cSjq-z.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1gxsK4T3cSjg-1k.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el8oK5T3cSkz-1m.png[/img]
(所有的这种销售目标,我都以搜索到的新闻中的官方信息为准。而不是脑补的“要翻身,所以销量是多少多少”)
2017~2019年的神龙是什么情况呢,是刚刚从70万辆的年销巅峰中滑落,自己还完全没摸清楚情况。
首先是市场环境因素。这几年,是自主品牌高速成长的时期。合资品牌上受豪华品牌下探挤压,下受自主品牌上升压力,夹在中间,生存空间大大降低。横向来看,所有的二三线合资品牌,包括斯柯达、雪佛兰、马自达、福特、现代起亚等,都一样发展受挫。大众两田看似荣光,实则是原本合资车的消费群体中被分流的部分更向一线品牌集中了(既然因为品牌而选,为何不选个大牌?而追求性价比不怎么在乎品牌的,原本容易倾向于二三线合资品牌的客户,也更容易被自主品牌吸引)。铃木更是在2018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大跌网络车迷眼镜。
但同样发展受挫,显然法系(神龙)要比其他合资对手(除了退市的铃木)更惨一些。所以除了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作为法系车主,我们普遍认可神龙在这些年犯的主要三个错误为:
1、 被2015年的70万辆的销量巅峰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可以在主流市场竞争。这一点我要提一个虽然我不买但是我很佩服的品牌,就是马自达。要知道马自达原来也是国内的主流品牌,那时候买个马自达6、马自达3就像现在买个雅阁、思域一样自然。但马自达的品牌战略是自己主动小众化,魂动系列一代产品显然是不针对国内主流市场需求的,但毅然上市并且在过渡一段时间后将原本老车型停产。并且产品坚持路线和价格,不靠优惠走量。最终虽然也下滑,但通过坚持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保持了一个相对忠诚的用户群体,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反观法系则是从想在主流市场竞争结果被主流抛弃而被动的小众化。
2、 动作迟缓。因为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意识也好,因为几方内斗也好。总之在市场表现上,就是动作迟缓。一些操作,如果早两年出来,就是正常操作。但是晚了两年,就是惹人耻笑。这些年市场变化太快,神龙缓慢的反应和动作,跟不上节奏,自然被抛弃。比如SUV车型上的太晚(前期的3008也算不上符合中国市场主流需求的SUV),错过了SUV发展的黄金时间。
3、 追求保障单车利润。作为资本家,想赚钱是非常自然的。但是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只想着眼前的利润则是短视的。保障单车利润应该是法方的集团主体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其主力的消费市场欧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牺牲利润保市场份额没有太大意义。而中国市场则不然,这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且面临变换迭代的市场。在这当口,追求保障利润不是个好选择。当然这几年确实有品牌保障利润赚的风生水起,但那是人家凭口碑凭本事挣的,法系并没有这个资格学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法系这几年的车往往具有“顶配以下皆丐版”的称谓。并且还曾有一波将4008、天逸等主力车型减配了一堆鸡零狗碎的小饰件小配置,直接把这几款在二线合资中卖的还算差不多的SUV给干成小众车型的骚操作。
所以,总结以上三个错误就不难理解508为什么会成508L的样子:
1、 因为自己定位自己是主流车企,所以当然要根据“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做成加长三厢轿车的样子,而不甘心做一个注定小众叫好不叫座的个性车型。
2、 因为动作迟缓,所以本来如果在2017年上市508L还算能满足那时的消费者,但在2019年上市则已经不能取得市场的亲睐。
3、 因为要保单车利润,所以起步售价和配置不够理想。
关于利润我多说一句,在这个市场变化发展的结点追求保障利润固然是短视行为,但理直气壮问别人“你凭啥不能亏钱卖”也挺无厘头的。新势力车企没有包袱,烧的是投资人的钱,烧完了如果成功那么投资人和创始人一起赚钱,如果不成功那么创始人揣着高薪赚来的钱拍拍屁股跑路换一个新项目继续创业继续烧别人钱。传统车企显然不可能这么干。这样说并不是跟有些人拿车企利润高沾沾自喜一样,而是一种现实逻辑,只要接触过一点社会的成年人都应该能明白。
好,然后到凡尔赛,为什么这个车型这样,以及这个车型怎样算成功。
首先,非常简单的道理是,刚好赶上了。成熟车企的车型的研发和发布是有远期规划的,从立项到开发到上市,过程很长。看到一个市场变化,马上设计开发半年以后上市的,那只能是实验品。凡尔赛之所以是凡尔赛,是这个车型恰好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市而已。
所以神龙把这个当稻草,首先是他没的选,只能靠这个了。
其次是当前,神龙迟缓的反应终于明白到,自己无缘主流市场了。所以,跨界小众车怎么着呢,轿车和SUV都被自己玩砸了,这次跟别人错位竞争,反而有生存空间,没准成了呢。
再然后是单车利润,终于舍得放弃了。所以有这次的起步14.37万起就有不错的配置性价比。连喷它的人都不能喷“你为什么不能让利”而是“你凭啥不能亏钱卖”了。不过我估计是低配没什么利润,高配可能还是有点,希望后期改款时高配顶配还能降一点或者继续增配。毕竟现在二三线合资要跟自主品牌竞争,自主品牌的一个特点是高配顶配更有性价比。凡尔赛目前低配性价比够了,高配相对一般。
这个车型到底卖多少算成功?对这个事的看法非常分裂。
上市前,不看好的表示卖个几十几百辆。看好的觉得能卖两三千就很不错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bcs0Z12T3cS1oh-x4.png.medium.jpg[/img]
上市后,不看好的众人纷纷表示:你不是寄予厚望嘛,你不是翻身嘛,卖几千哪够,要卖销量榜前三,月销一万五以上,不然你就是失败!
对此我表示——承蒙高看!
对于这辆车销量目标到底为何,我仍然以找到的新闻报道的官方自己说的为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keyvZ2aT3cS1du-qb.png.medium.jpg[/img]
预计满产年产能达到5万辆,也就是月均4000多辆,而且还要出口欧洲。
所以,月销两三千辆,确实是对这辆车的乐观期望了。
目前由于挤压前期订单,所以单月交付量据说达到5000。根据懂车帝车友圈上别人贴的订单号码推测,这车后面销量仍然是“能有个两三千就算不错了”的水平。
如我在上市发布价格时所说的:这款车能帮雪铁龙先稳住阵脚保住当前的生存问题,但后续还需要更多的有力措施和有竞争力的车型,不然想翻身还是不现实的。
其实我也曾是美系车主以及仍是日系车主,家里以前还有过德系车,但无疑“法系车主”的身份标签对我来说更浓厚,这跟法系车在网络公众观点中所存在的争议分不开。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对这种矛盾和争议的看法。
由于其他法系车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实在太小,加上我本人是标致408车主,所以我所谈的“法系车”基本指标致雪铁龙,乃至就是指神龙汽车这家车企的产品。并不是对DS、雷诺等品牌不敬,只是确实不够了解,在此请相关车主谅解。布加迪更是超纲了。
“平庸的个性车,均衡的小众车”,这一组矛盾的形容词就是我对法系车的综合评价。而“没有信仰的粉丝”就是我对法系车主做的群体画像。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9-jz7rK22T3cSko-bo.jpg[/img]
2020年国内法系车新车销量市场份额只有0.3%。不可谓不是小众车了。
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个性车,小众车,往往是在某方面优势非常突出,同时又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劣势。而且优势方面往往是大部分消费者不太关心的,缺点劣势又是大部分消费者非常注重的。所以会形成小部分拥趸非常喜欢,但广大消费者不感兴趣,销量不高的情况。这类小众车的粉丝又往往非常忠实,非某车不买,所以该品牌/车系能够在销量很低的情况下维持住不退市。
法系的优势,按髮吹和水军常吹的方面,是用料良心(环保材质和安全)和底盘调教。
在我15年换车的时候,前者确实是重要的因素,当时ESP+6气囊的条件就能排除一大票竞品,加上拆车可见的用料,确实对其他合资对手有优势。之后中保研的摸底测试也证明法系安全性虽然不能说最好最顶尖但相比同级别来说是属于比较好的。但现在自主崛起,用料方面也不差甚至可能更好。而安全方面在经过中保研洗礼后,行业进步明显,反而法系还没经受过考验。结合法系不在北美市场经营而欧洲的安全测试标准没有IIHS要求高,尤其是在小角度偏置碰撞方面可能吃亏。所以法系的这一原本的优势现在已经沦为中庸。
附中保研摸底测试成绩,网图,包浆浓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9-3w8sK1zToS8w-cj.jpg[/img]
而底盘方面更是争议巨大。髮吹的调教无敌和髮黑的万年板悬争个不休。
在我看来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是分价位分车型。在10万以内到10万出头,尤其是在小车身上,法系的板悬往往比同级别有优势。在正B级,法系的多连杆连用料都远超大部分对手。分歧点在于10-20万这个区间,板悬和独立悬挂混战一团,A级A+高配和B级B-低配厮杀成一团,就不好说谁强谁弱了。还要看车型调教偏向,是偏运动还是偏舒适。两个维度同时领先在我看来不可能的,现在法系可能进行品牌定位,标致偏运动而雪铁龙偏舒适。再要看工况,在有些工况有优势,比如PHC液压悬挂过大沟坎炮弹坑,在一些比赛测试中扭力梁车型表现也很不错。当然也有劣势的工况,某些情况会有横摆现象(影响体感,跟极限没关系,离失控还远)等。
所以这一方面,当然没有“吹的那么那么的神”,但无脑黑板悬的也是键盘侠无疑。
优势都中庸了,那么劣势呢?
其实基本也都没那么差。
万年1.6T云云,因为自己的改进和行业内燃机整体研发瓶颈(都要向电动化转型),现在仍是行业同级别主流水平。当然如果你非要2.0T不买那说明你要求比较高。
万年板悬,上面说过了。
保值率,如果你准备近年要换车只是先买一个过渡车型,且选车决赛圈对比对象是德系日系主流车型,那确实会存在差距。如果用车年限长或对比对象是其他保值率同样不见得多高的车型,那还是新车性价比更重要。
小毛病多和不好修。观察几年车友群下来,问题最大的就是上一代发动机的烧机油问题,新一代则声称改善,跟大众新一代EA888一样先观其效吧。其他小毛病有但是程度尚可,在接受范围内。维修只要当地有4S或者曾经有比较大的保有量也会有专修店。当然跟保有量特别大的德系日系主流车型比,随便进个路边摊都能修那也是比不过。
反人类设计,我举过408的例子,同样影响程度的设计在法系身上被喷死,在别的车上却被宽容。设计有些是不同,只是适应习惯问题;有些确实不便,但未见得其他所有车所有设计都合理没问题;还有些是万年老经一直念。法系车主一般对设计吐槽不多,车主群里吐槽最多的还是上面那条烧机油问题。
倒闭退市。前几年这下滑的趋势确实挺吓人,今年总算触底反弹了。经过经销商大量撤网,标致雪铁龙并网以后,我认为稳住保持国内生存没问题。我说过,法系卖车走量能力不强,但苟住能力不弱。当然买法系没有买其他几个主流品牌车型放心,但跟其他一些二三线品牌比,现在嘲笑法系的当心回头走在法系前面。这是已经有先例的了。
好了,综上所述,法系确实就是“绝对没有吹的那么那么强”,但也“绝对没有黑的那么那么差”。法系是平庸的个性车,目前国内在售车型大部分偏向于水桶,动力操控空间舒适油耗各方面都马马虎虎,销量很小众,产品却比较均衡。
没有信仰的粉丝是对法系车主群体最合适的画像。最近很多ID发一个话术,说“如果当年的法系车主有多少部分还买法系,法系就不至于如今这局面”,一般越是小众越是被其他人攻击和不理解的,越容易抱团取暖,成为粉丝。法系车主在谈车子好坏偏好时,有那么一点点像粉丝。但法系车主又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你问我法系车好不好,我觉得还行。你问我法系车差不差,我觉得还行。你问我下一辆还买不买,我说先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价格低吗,配置高吗,其他设计喜欢吗,更重要的是,是我预算和需求范围目标的车型吗?
这些条件不符合,刚才一秒还是粉丝的法系车主立马叛变了,还得踩着卖车时的残值说一声:呸,去死吧。
附一个有意思的关键字搜索结果数量对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da9Q68o8-czdjK16T3cSmg-7w.jpg[/img]更新,关于508L为什么那样,凡尔赛为什么这样,神龙的战略目标意图,以及犯过的错误,浅谈我的理解。
这次凡尔赛上市有一部分人认为,神龙声称指望凡尔赛这辆车翻身,但这辆车的跨界属性注定小众,肯定不能翻身(达到跻身主流销量乃至排进前几排行榜的效果)。并且觉得之前508才是翻身机会,却被神龙的反向操作给搞败了,看不懂神龙的想法。
我觉得,神龙确实犯了很多很严重的错误,但有些人的误会可能比神龙还严重。
换代508大概在18年左右在欧洲公布,整个项目立项的话最晚也在17年左右就定下了,而后在19年上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9m98K5T3cSjq-z.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1gxsK4T3cSjg-1k.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el8oK5T3cSkz-1m.png[/img]
(所有的这种销售目标,我都以搜索到的新闻中的官方信息为准。而不是脑补的“要翻身,所以销量是多少多少”)
2017~2019年的神龙是什么情况呢,是刚刚从70万辆的年销巅峰中滑落,自己还完全没摸清楚情况。
首先是市场环境因素。这几年,是自主品牌高速成长的时期。合资品牌上受豪华品牌下探挤压,下受自主品牌上升压力,夹在中间,生存空间大大降低。横向来看,所有的二三线合资品牌,包括斯柯达、雪佛兰、马自达、福特、现代起亚等,都一样发展受挫。大众两田看似荣光,实则是原本合资车的消费群体中被分流的部分更向一线品牌集中了(既然因为品牌而选,为何不选个大牌?而追求性价比不怎么在乎品牌的,原本容易倾向于二三线合资品牌的客户,也更容易被自主品牌吸引)。铃木更是在2018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大跌网络车迷眼镜。
但同样发展受挫,显然法系(神龙)要比其他合资对手(除了退市的铃木)更惨一些。所以除了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作为法系车主,我们普遍认可神龙在这些年犯的主要三个错误为:
1、 被2015年的70万辆的销量巅峰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可以在主流市场竞争。这一点我要提一个虽然我不买但是我很佩服的品牌,就是马自达。要知道马自达原来也是国内的主流品牌,那时候买个马自达6、马自达3就像现在买个雅阁、思域一样自然。但马自达的品牌战略是自己主动小众化,魂动系列一代产品显然是不针对国内主流市场需求的,但毅然上市并且在过渡一段时间后将原本老车型停产。并且产品坚持路线和价格,不靠优惠走量。最终虽然也下滑,但通过坚持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保持了一个相对忠诚的用户群体,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反观法系则是从想在主流市场竞争结果被主流抛弃而被动的小众化。
2、 动作迟缓。因为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意识也好,因为几方内斗也好。总之在市场表现上,就是动作迟缓。一些操作,如果早两年出来,就是正常操作。但是晚了两年,就是惹人耻笑。这些年市场变化太快,神龙缓慢的反应和动作,跟不上节奏,自然被抛弃。比如SUV车型上的太晚(前期的3008也算不上符合中国市场主流需求的SUV),错过了SUV发展的黄金时间。
3、 追求保障单车利润。作为资本家,想赚钱是非常自然的。但是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只想着眼前的利润则是短视的。保障单车利润应该是法方的集团主体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其主力的消费市场欧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牺牲利润保市场份额没有太大意义。而中国市场则不然,这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且面临变换迭代的市场。在这当口,追求保障利润不是个好选择。当然这几年确实有品牌保障利润赚的风生水起,但那是人家凭口碑凭本事挣的,法系并没有这个资格学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法系这几年的车往往具有“顶配以下皆丐版”的称谓。并且还曾有一波将4008、天逸等主力车型减配了一堆鸡零狗碎的小饰件小配置,直接把这几款在二线合资中卖的还算差不多的SUV给干成小众车型的骚操作。
所以,总结以上三个错误就不难理解508为什么会成508L的样子:
1、 因为自己定位自己是主流车企,所以当然要根据“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做成加长三厢轿车的样子,而不甘心做一个注定小众叫好不叫座的个性车型。
2、 因为动作迟缓,所以本来如果在2017年上市508L还算能满足那时的消费者,但在2019年上市则已经不能取得市场的亲睐。
3、 因为要保单车利润,所以起步售价和配置不够理想。
关于利润我多说一句,在这个市场变化发展的结点追求保障利润固然是短视行为,但理直气壮问别人“你凭啥不能亏钱卖”也挺无厘头的。新势力车企没有包袱,烧的是投资人的钱,烧完了如果成功那么投资人和创始人一起赚钱,如果不成功那么创始人揣着高薪赚来的钱拍拍屁股跑路换一个新项目继续创业继续烧别人钱。传统车企显然不可能这么干。这样说并不是跟有些人拿车企利润高沾沾自喜一样,而是一种现实逻辑,只要接触过一点社会的成年人都应该能明白。
好,然后到凡尔赛,为什么这个车型这样,以及这个车型怎样算成功。
首先,非常简单的道理是,刚好赶上了。成熟车企的车型的研发和发布是有远期规划的,从立项到开发到上市,过程很长。看到一个市场变化,马上设计开发半年以后上市的,那只能是实验品。凡尔赛之所以是凡尔赛,是这个车型恰好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市而已。
所以神龙把这个当稻草,首先是他没的选,只能靠这个了。
其次是当前,神龙迟缓的反应终于明白到,自己无缘主流市场了。所以,跨界小众车怎么着呢,轿车和SUV都被自己玩砸了,这次跟别人错位竞争,反而有生存空间,没准成了呢。
再然后是单车利润,终于舍得放弃了。所以有这次的起步14.37万起就有不错的配置性价比。连喷它的人都不能喷“你为什么不能让利”而是“你凭啥不能亏钱卖”了。不过我估计是低配没什么利润,高配可能还是有点,希望后期改款时高配顶配还能降一点或者继续增配。毕竟现在二三线合资要跟自主品牌竞争,自主品牌的一个特点是高配顶配更有性价比。凡尔赛目前低配性价比够了,高配相对一般。
这个车型到底卖多少算成功?对这个事的看法非常分裂。
上市前,不看好的表示卖个几十几百辆。看好的觉得能卖两三千就很不错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bcs0Z12T3cS1oh-x4.png.medium.jpg[/img]
上市后,不看好的众人纷纷表示:你不是寄予厚望嘛,你不是翻身嘛,卖几千哪够,要卖销量榜前三,月销一万五以上,不然你就是失败!
对此我表示——承蒙高看!
对于这辆车销量目标到底为何,我仍然以找到的新闻报道的官方自己说的为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5/-7da9Q2p-keyvZ2aT3cS1du-qb.png.medium.jpg[/img]
预计满产年产能达到5万辆,也就是月均4000多辆,而且还要出口欧洲。
所以,月销两三千辆,确实是对这辆车的乐观期望了。
目前由于挤压前期订单,所以单月交付量据说达到5000。根据懂车帝车友圈上别人贴的订单号码推测,这车后面销量仍然是“能有个两三千就算不错了”的水平。
如我在上市发布价格时所说的:这款车能帮雪铁龙先稳住阵脚保住当前的生存问题,但后续还需要更多的有力措施和有竞争力的车型,不然想翻身还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