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ity
2021-06-12T16:35:49+00:00
《基督山伯爵》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事情:两个囚犯被处以死刑,在行刑的当天,两个人平静的走向刑场,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突然,审判官宣布,其中一名囚犯豁免。另一个囚犯本来已经接受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但是看到同伴豁免,便发了疯一样的表示抗议,甚至想要冲上前去勒死被赦免的同伴。
这便是不公正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也只有人类会有这种情绪。
近日,我所接触到的心理不平衡的事件愈发繁多,诸如同学发展的比自己好,朋友家里财富比自己多,同事才华比自己高……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的内心便如同遭受重创一样,久久不能愈合。这几乎是无意识的身体产生的反馈:为什么,为什么他会比我得到的更多/更富有/更有才华?
我似乎可以推断,拥有这种情绪的人不在少数。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每每当不均出现时,即便这种不均是由每个人各自的选择造成的,还是有人会有负面情绪。理智告诉我,情绪并不能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应当承认这种情况的合理性,因为世界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家都603块钱出门的dota游戏,而是一个靠传承和积累不断迭代的过程,新的玩家不断加入,而旧的玩家依旧在场上,甚至后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便是不去想它。因为这个事情并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如果因为它而导致自己久久不能释怀郁郁寡欢,反倒是显得有些可笑了。更好的办法是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取财富和声望这些我或曾渴望的东西。
回到现实,似乎我目前为止唯一关心的便是,我究竟如何发掘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潜能,并保证这种或许存在的才能不被现行的体制桎梏所束缚?
唯一确定的是,我厌恶当下的环境,厌恶一次又一次无意义的学习,却又如同窃贼一般把这个想法偷偷的藏在某处,生怕被别人发现。何时我能够浸润在自由的雨露下酣快的畅言所思所想,去践行我所以为之为真而不去考虑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何时我们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人的一个主观的判断而缩小或者夸大?
说来可笑,我现在生活在如此舒适温馨的环境里,却一次又一次去批判的看待我周遭的一切,似乎看上去没有任何感激的意味。正如同马斯洛曲线所描绘的那样,我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开始寻求更高的追求:自由,尊严,价值…… 这些以我目前能力无法抵达的领域,正在压榨着我的渴望,不断勾起我灵魂深处的刺痛。
一个现实主义者会对我说,你应当做忽略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然后把剩下的事情交给那一连串我们谁也无法预测的混沌之中的因果秩序。理智再一次告诉我,如若我不想就此毁灭, 我应当去尽力的改善当前的现状,如同这般一样。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成为作家,我告诫自己,甚至有些不太确定的坚信这便是我的唯一救赎之路,而如果这条路没有走通的话,剩下的则会是……total destruction. 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告诫他:“如果适度的把玩,哲学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玩具;但如果过度的浸淫其中,那等待你的便是毁灭。不要在这些虚无的东西上花费太多精力,去做一些务实的事情吧,经商,从政,哪一条不比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强呢?”
我又一次询问自己,选择这条道路的缘由是如何?而答案似乎早已印在我的内心,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能剖析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呢?难道非得像解剖一样一层一层的把人的77张皮拔下来,才能窥探到其内心的究竟?” 而答案便是,“当你回首过往时,究竟哪一个瞬间让你感到幸福和幸运?将这一个个片段排列在一起,或许便形成了指向人的本我的路标。”
闭上眼睛,过往的26年里每一刻的片段都在我的眼前快速的闪过。其中的善与恶,真与伪,爱与恨,美与丑,光与暗,我能够如此清晰的辨别。我们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只不过有时候被世俗和生活压弯了脊梁,忘记了曾经憧憬的头顶的星空,只专注于脚下那枚充满油渍的铜币。
我一口饮尽手边的白啤,精神也随之有些恍惚。其实努力去尝试真的没有错,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死的,这大概是这世间唯一确定的永远公平的事情了。小说的结尾也总是好的,到那时,万物又回归了平静和安宁。那么,在结尾到来之前,我用自己的生命点亮路途中的种种坎坷与崎岖,也未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这便是不公正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也只有人类会有这种情绪。
近日,我所接触到的心理不平衡的事件愈发繁多,诸如同学发展的比自己好,朋友家里财富比自己多,同事才华比自己高……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的内心便如同遭受重创一样,久久不能愈合。这几乎是无意识的身体产生的反馈:为什么,为什么他会比我得到的更多/更富有/更有才华?
我似乎可以推断,拥有这种情绪的人不在少数。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每每当不均出现时,即便这种不均是由每个人各自的选择造成的,还是有人会有负面情绪。理智告诉我,情绪并不能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应当承认这种情况的合理性,因为世界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家都603块钱出门的dota游戏,而是一个靠传承和积累不断迭代的过程,新的玩家不断加入,而旧的玩家依旧在场上,甚至后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便是不去想它。因为这个事情并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如果因为它而导致自己久久不能释怀郁郁寡欢,反倒是显得有些可笑了。更好的办法是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取财富和声望这些我或曾渴望的东西。
回到现实,似乎我目前为止唯一关心的便是,我究竟如何发掘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潜能,并保证这种或许存在的才能不被现行的体制桎梏所束缚?
唯一确定的是,我厌恶当下的环境,厌恶一次又一次无意义的学习,却又如同窃贼一般把这个想法偷偷的藏在某处,生怕被别人发现。何时我能够浸润在自由的雨露下酣快的畅言所思所想,去践行我所以为之为真而不去考虑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何时我们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人的一个主观的判断而缩小或者夸大?
说来可笑,我现在生活在如此舒适温馨的环境里,却一次又一次去批判的看待我周遭的一切,似乎看上去没有任何感激的意味。正如同马斯洛曲线所描绘的那样,我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开始寻求更高的追求:自由,尊严,价值…… 这些以我目前能力无法抵达的领域,正在压榨着我的渴望,不断勾起我灵魂深处的刺痛。
一个现实主义者会对我说,你应当做忽略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然后把剩下的事情交给那一连串我们谁也无法预测的混沌之中的因果秩序。理智再一次告诉我,如若我不想就此毁灭, 我应当去尽力的改善当前的现状,如同这般一样。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成为作家,我告诫自己,甚至有些不太确定的坚信这便是我的唯一救赎之路,而如果这条路没有走通的话,剩下的则会是……total destruction. 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告诫他:“如果适度的把玩,哲学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玩具;但如果过度的浸淫其中,那等待你的便是毁灭。不要在这些虚无的东西上花费太多精力,去做一些务实的事情吧,经商,从政,哪一条不比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强呢?”
我又一次询问自己,选择这条道路的缘由是如何?而答案似乎早已印在我的内心,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能剖析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呢?难道非得像解剖一样一层一层的把人的77张皮拔下来,才能窥探到其内心的究竟?” 而答案便是,“当你回首过往时,究竟哪一个瞬间让你感到幸福和幸运?将这一个个片段排列在一起,或许便形成了指向人的本我的路标。”
闭上眼睛,过往的26年里每一刻的片段都在我的眼前快速的闪过。其中的善与恶,真与伪,爱与恨,美与丑,光与暗,我能够如此清晰的辨别。我们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只不过有时候被世俗和生活压弯了脊梁,忘记了曾经憧憬的头顶的星空,只专注于脚下那枚充满油渍的铜币。
我一口饮尽手边的白啤,精神也随之有些恍惚。其实努力去尝试真的没有错,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死的,这大概是这世间唯一确定的永远公平的事情了。小说的结尾也总是好的,到那时,万物又回归了平静和安宁。那么,在结尾到来之前,我用自己的生命点亮路途中的种种坎坷与崎岖,也未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