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r
2021-12-14T10:56:36+00:00
脑子不好使发错版面了,这是重新发的。
之前在坛子里发帖,有坛友对杠杆的问题提的很好,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坛友问
看你是个研究价投的人,那向你请教一个我没想明白的问题。
不加杠杆的理论基础是,不拿重要的东西为筹码去赢取不重要的东西,即使输的几率再低。
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如果要定量一下,那如何衡量呢?
比如每天出门上班,都有几率丧生,出门的丧生几率(包括但不限于车祸)显著高于待在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高出的数量级经查阅资料,大致在每年万分之一的数量级。那么每天的数量级大致在百万或千万分之一。
这还是生命作为筹码,可以说比爆仓的筹码要重很多个数量级。
但不能说今天出门上班不符合价投原则。那么暴仓几率低于大致多少数量级就可以上杠杆了呢?
我的回答
杠杆不是概率问题,是0和1的问题。
有时候,市场会出现零风险的的套利机会,只有当这种机会出现,也就说亏损的概率等于零的时候,杠杆才是投资者的选项。除此之外,任何情况都不应该使用杠杆。
芒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我知道会死在哪,那我永远不会过去”。
这句话正是对杠杆问题的完美总结,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死在杠杆上,那你就不应该使用它。
在投资的长征路上, 只要不加杠杆,你就只需要关注两件事:
第一:寻找优秀企业;
第二:寻找合适的价格。
而这两个事情,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总结经验,他们都有内在的逻辑。
比如企业的价值,是来自自由现金流折现;企业是否优秀,有一些定性标准,比如经济特许权、护城河这两个概念。
总之这两件事是可以学习,可以证伪,可以重复使用的知识。
而如果你加了杠杆,在这两个知识之外,你就必须关注一个新的任务——看市场先生的脸色。
可市场先生的脸色,就像我之前帖子里说的——市场先生他是疯的,市场先生的本质是随机,他不符合因果律,没有逻辑。你以为价格已经很低了,但还可以更低。
你加了杠杆,这就等于你被市场先生捏住了脖子,你期待他捏着你脖子的这段时间心情不要变糟糕。但还是那句话,请切记,市场先生是疯的。
你会让一个疯子捏住你的脖子么?我不会,正常人都不会。
坛友问
但这解释不了出门上班的问题,人们宁可冒着丧生的风险出门上班,这可比爆仓严重不知多少个数量级。
但对爆仓就有着0和1一样的执着,容许不了中间地带,一点几率都不能有。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回答
巴菲特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你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库却安然无恙,这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傻子。
很多人的理解,巴菲特是在奉劝大家不要做蠢事。但其实可以再扩展一点,这句话除了劝人不要做蠢事外,还有更深层的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事情的风险很高,而你可以不做。在这种情况下, 你却做了。那么最后哪怕成功了,你也是一个傻子。
你疑惑坐车有出车祸有风险,杠杆也有爆仓的风险,这两个风险有什么不同?——道理说白了,其实很简单。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社交,更需要工作换取衣食住行。有这两点需求,就决定我们必须要出门行动。
你当然可以不依靠交通工具,只靠两条腿走路,但两条腿出行,就能避开意外风险了么?
所以在理性的思考后,开车出门,是利大于弊的。
我可以换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药就有毒,是手术就有风险,可一个人有病了,就必须要治病。
所以综合考虑利弊后,我们选择忽视风险,这样的选择是利大于弊的。
但假如一个人没有病,却非要吃药,这是什么?这就是办蠢事。
加杠杆,就是没病却非要吃药。我们无法不出行,无法不依靠医药治病。但一个投资者想要变富,完全不需要杠杆。
再强调一遍,想要变富,完全不需要杠杆。
投资圈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比如:慢慢变富、慢即是快、人生只要富一次。这些经典,很多人可能看过无数遍了,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简单么?太简单了,就像一层纸,一捅就破。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呢?
以我的理解,对杠杆的执念本质上,还是因为人们的老毛病。
自大与贪婪。
看到有人依靠杠杆快速变富了,比如XXX,其他人难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
这个股票我已经研究很久了,简直是了如指掌。它既优秀,价格也很便宜,未来几乎9成9能挣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多赚点?
贪念一起,慢慢变富就变得难以忍受。
为什么不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呢?你会因为某个人中了亿元大奖,而觉得自己也能么?总有人吹嘘利弗莫尔,他的运气算是天选之子了吧?依靠投机与杠杆,做到三起三落。他厉害吧?最后还不是自杀身亡了。
上杠杆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想想,自己的运气能有利弗莫尔好么?
也许有人有这个自信,但以我的人生经验。
一个人只要犯错,就一定会挨打。
坛友问
好吧,说到底还是不自信,我觉得自己看企业的理解度太低,对于以后自己能否通过看企业来实现“富一次”抱有怀疑。
当然也可以解决,用同样的思想去买指数就行,不过那只能实现跑赢通胀,而不能跨越阶级。
我的回答
你只要不上杠杆,就只是富多富少的问题。而只要加了杠杆,问题就变了,变成了你会不会变穷。
结束。
文章写到最后,我想再补几句。
很多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就像这个提问的坛友,他知道只要投资指数就能慢慢变富。不止如此,其实在一开始,他自己就把杠杆这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了。
不加杠杆的理论基础是,不拿重要的东西为筹码去赢取不重要的东西,即使输的几率再低。
知易行难,就拿这句话做全文的结尾吧。
ps:文章首发同名公众号,转发到论坛后内容有修改。
之前在坛子里发帖,有坛友对杠杆的问题提的很好,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坛友问
看你是个研究价投的人,那向你请教一个我没想明白的问题。
不加杠杆的理论基础是,不拿重要的东西为筹码去赢取不重要的东西,即使输的几率再低。
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如果要定量一下,那如何衡量呢?
比如每天出门上班,都有几率丧生,出门的丧生几率(包括但不限于车祸)显著高于待在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高出的数量级经查阅资料,大致在每年万分之一的数量级。那么每天的数量级大致在百万或千万分之一。
这还是生命作为筹码,可以说比爆仓的筹码要重很多个数量级。
但不能说今天出门上班不符合价投原则。那么暴仓几率低于大致多少数量级就可以上杠杆了呢?
我的回答
杠杆不是概率问题,是0和1的问题。
有时候,市场会出现零风险的的套利机会,只有当这种机会出现,也就说亏损的概率等于零的时候,杠杆才是投资者的选项。除此之外,任何情况都不应该使用杠杆。
芒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我知道会死在哪,那我永远不会过去”。
这句话正是对杠杆问题的完美总结,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死在杠杆上,那你就不应该使用它。
在投资的长征路上, 只要不加杠杆,你就只需要关注两件事:
第一:寻找优秀企业;
第二:寻找合适的价格。
而这两个事情,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总结经验,他们都有内在的逻辑。
比如企业的价值,是来自自由现金流折现;企业是否优秀,有一些定性标准,比如经济特许权、护城河这两个概念。
总之这两件事是可以学习,可以证伪,可以重复使用的知识。
而如果你加了杠杆,在这两个知识之外,你就必须关注一个新的任务——看市场先生的脸色。
可市场先生的脸色,就像我之前帖子里说的——市场先生他是疯的,市场先生的本质是随机,他不符合因果律,没有逻辑。你以为价格已经很低了,但还可以更低。
你加了杠杆,这就等于你被市场先生捏住了脖子,你期待他捏着你脖子的这段时间心情不要变糟糕。但还是那句话,请切记,市场先生是疯的。
你会让一个疯子捏住你的脖子么?我不会,正常人都不会。
坛友问
但这解释不了出门上班的问题,人们宁可冒着丧生的风险出门上班,这可比爆仓严重不知多少个数量级。
但对爆仓就有着0和1一样的执着,容许不了中间地带,一点几率都不能有。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回答
巴菲特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你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库却安然无恙,这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傻子。
很多人的理解,巴菲特是在奉劝大家不要做蠢事。但其实可以再扩展一点,这句话除了劝人不要做蠢事外,还有更深层的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事情的风险很高,而你可以不做。在这种情况下, 你却做了。那么最后哪怕成功了,你也是一个傻子。
你疑惑坐车有出车祸有风险,杠杆也有爆仓的风险,这两个风险有什么不同?——道理说白了,其实很简单。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社交,更需要工作换取衣食住行。有这两点需求,就决定我们必须要出门行动。
你当然可以不依靠交通工具,只靠两条腿走路,但两条腿出行,就能避开意外风险了么?
所以在理性的思考后,开车出门,是利大于弊的。
我可以换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药就有毒,是手术就有风险,可一个人有病了,就必须要治病。
所以综合考虑利弊后,我们选择忽视风险,这样的选择是利大于弊的。
但假如一个人没有病,却非要吃药,这是什么?这就是办蠢事。
加杠杆,就是没病却非要吃药。我们无法不出行,无法不依靠医药治病。但一个投资者想要变富,完全不需要杠杆。
再强调一遍,想要变富,完全不需要杠杆。
投资圈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比如:慢慢变富、慢即是快、人生只要富一次。这些经典,很多人可能看过无数遍了,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简单么?太简单了,就像一层纸,一捅就破。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呢?
以我的理解,对杠杆的执念本质上,还是因为人们的老毛病。
自大与贪婪。
看到有人依靠杠杆快速变富了,比如XXX,其他人难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
这个股票我已经研究很久了,简直是了如指掌。它既优秀,价格也很便宜,未来几乎9成9能挣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多赚点?
贪念一起,慢慢变富就变得难以忍受。
为什么不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呢?你会因为某个人中了亿元大奖,而觉得自己也能么?总有人吹嘘利弗莫尔,他的运气算是天选之子了吧?依靠投机与杠杆,做到三起三落。他厉害吧?最后还不是自杀身亡了。
上杠杆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想想,自己的运气能有利弗莫尔好么?
也许有人有这个自信,但以我的人生经验。
一个人只要犯错,就一定会挨打。
坛友问
好吧,说到底还是不自信,我觉得自己看企业的理解度太低,对于以后自己能否通过看企业来实现“富一次”抱有怀疑。
当然也可以解决,用同样的思想去买指数就行,不过那只能实现跑赢通胀,而不能跨越阶级。
我的回答
你只要不上杠杆,就只是富多富少的问题。而只要加了杠杆,问题就变了,变成了你会不会变穷。
结束。
文章写到最后,我想再补几句。
很多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就像这个提问的坛友,他知道只要投资指数就能慢慢变富。不止如此,其实在一开始,他自己就把杠杆这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了。
不加杠杆的理论基础是,不拿重要的东西为筹码去赢取不重要的东西,即使输的几率再低。
知易行难,就拿这句话做全文的结尾吧。
ps:文章首发同名公众号,转发到论坛后内容有修改。